书城小说血色交割单
3163400000025

第25章 申高保卫战 (2)

唐煜操盘的地方是泰达证券公司的头脑部门—总经理办公室。这个总经理办公室是个套间,里面是个神秘的操盘室,操盘室外面有个沉重的门阀,中间还有一个密码键盘。唐煜正在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密室内。

看到专利纠纷案的唐煜“嘿嘿”一笑,赞叹父亲料事如神。他们早就有了对策,专利案是陈年旧案,涉及项目也已停产。另外,他们早先买通的股评家们,也开始在这一天的电视与广播中纷纷鼓吹申强高速潜力巨大,同时,一篇名为《收费公路业:“现金奶牛”彰显投资价值》的新闻稿也在中国最大的证券报纸登出。报道称,1998年前8个月,公路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保持稳定增长,但增幅有所放缓,主要的原因是受年初的雪灾以及另一些天灾的影响,但行业稳定增长依然可期。收费公路行业的投资亮点在于其充沛的现金流和稳定的分红收益,具有较好的防御性。根据股票获利率的高低,推荐申强高速等个股。

下午一开盘,年少气盛的唐煜乘胜追击,继续往申强高速砸钱,股价又被强势拉起。不少跟风盘看到档口一笔接着一笔的四位数买单,信心大增,继续冲了进去。

时间很快就到了下午3点。坐在操盘位上的唐煜,顿时松了一口气。电脑屏幕上的数字显示,申强高速已经稳稳地站在了10.01元的涨停板位置上。

袁得鱼看着这个数字还觉得上蹿下跳得可笑,心想,今天可以说是多头占了上风,尽管买盘强势,但并没有出现举牌,估计是另有资金在争抢。

海元证券的主盘手常凡,此时的脸色已经变得惨白。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额头渗出一层汗。常凡是一个操作大胆,但策略保守的人,他在使用资金时,总是将所有的资金分在三个银行账户上,并按照重要性将数额按金字塔排列,目前第二个账户的资金已经告急,这也意味着已经用完了85%左右的资金。一般而言,他操作其他项目,只需用到第一个账户。

在营业大厅的许诺也发现了申强高速的强劲走势,她看到扫入申强高速的散户越来越多,马上也用最快的速度进行扫荡。

这时,许诺见到袁得鱼正在大厅四处转悠,便把他叫了过来,颇有些兴奋地问道:“军情打探得如何了?”

“申强地产可以关注。”袁得鱼说。

“哈哈!我早就买好了。其实我来这里,一来是为你助阵,二来我要买一个牛股。嘿,没想到我今天运气不错,真的遇到了牛股。”

“你为什么会买它?”

“你看它一开盘,走势多猛烈啊。而且,我一到这里,就有一个老头让我买,现在想想我还后悔呢,如果我当时听他的话就买了,能比现在还多赚3%呢,太可惜了。不过,我已经火速吸取了教训,已经在两分钟前全仓杀入。”

“你的全仓是多少?”袁得鱼问道。

“真的很多。”许诺偷偷地说,“你不要告诉别人,有……3 000元呢。”

“那你还不赶快拿出来给你奶奶治病?”袁得鱼说道。

“不行,这样我就没有本钱,没法翻身了。”许诺极快地摇着头,“如果我刚才买,现在就有3 450元,如果更早买,说不定就是4 000元。”

袁得鱼爱怜地望着许诺,发现这女孩心算能力还不错,计算的还是复利。

“哎呀,今天我太心满意足了!”许诺高兴地转着圈。

杨帷幄在楼上走廊抽烟时,正好看见了在底楼的袁得鱼,想起面试时袁得鱼对大盘的判断,可以说是准确无误,如果按照他的说法做,海元证券旗下的很多自营盘也不至于出现那么多亏损。此时此刻的杨帷幄很想听听这个年轻人的想法。

袁得鱼很快就被人领进了总经理办公室。

“大户们最近在做什么股票?”杨帷幄假装关心地问道。

“挺邪门,都在搞申强高速。”

“他们为什么那么看好申强高速?”杨帷幄好奇地问道。

“他们显然在跟主力的风,跟消息灵通的主力,因为主力往往拥有特殊信息渠道。他们坚信,申强高速就是主力手上最活跃的个股。”袁得鱼回答道。

“现在风传谁是主力?”常凡心想,难道自己已经不小心暴露了不成?

“其实谁是主力不重要,当前市场无股不庄。大家更关心的是,这个主力是不是够坚挺,而一般坚挺程度与公司放出的正面消息成正比。”袁得鱼分析着,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尽管我之前说过,现在没什么可以选择的品种,但这只股票最近可能是有些机会,尽管我也不知道机会是什么样子。”

“怎么说?”这句话吊起了杨帷幄的胃口。杨帷幄听了暗暗笑道,这小子说得不错,只是他怎么知道自己的一番苦心。

“我发现消息的来源基本都是泰达证券,今天的《股参》上,也是他们重点推荐了这只股票,基本可以判定,泰达证券已经参与其中,这么一来,自然会有很多消息快的资金跟风。”

“你既然那么清楚,为什么不买一点?”杨帷幄问道。

“一来是因为这只股处于胶着状态,盘面上阴阳之气缠绕回旋。当然,最重要的是,如果答案那么简单,那不是谁都能赚钱了?其中应该是另有蹊跷。”

正在这时候,常凡接到一个电话,挂下后直接对杨帷幄说:“有朋友告诉我,机构频频传出消息,说今天的主力是泰达证券。”

见杨帷幄没有正面回答,常凡继续问道:“杨总,局势越来越复杂了,你看我们明天还要继续收购吗?”

“别急,先分析一下资金情况。”

从技术面上,常凡分析泰达证券的意图,大致就是提高自己的筹码成本,但是,提高筹码也是有限的,一般的资金运作周期是折腾一个星期,成本顶多提高10%。然而,对于一只每股净收益可以从负值变成两元左右的潜力股而言,这不是10%的对抗,而是至少200%的轻松在握的预期收益。

泰达证券的出现,让杨帷幄多少感到有些骑虎难下。

“现在收购了多少?”杨帷幄问道。

“大概4%左右,平均成本在9.8~10元之间。”

“对方大概多少?”

“如果继续胶着只有死路一条,今天申强高速的股价上天入地,一定会得到更多机构的追捧,这么下去,局势对我们只会更加不利。我想了一下,目前只能采取一个操盘方法,这个方法可以说是压低股价的绝杀……”

“你是说……”常凡惊异地问道,他脑海中立即闪过一种速度飞快的凌厉手法。

“没错,就是跌停板吸筹法。”

“但是,这个操盘法难度很高,不仅需要指法飞快,而且对人的心理与生理都是极大的挑战,在证券市场上,我也只听说过两个人会用这招绝杀。但这两个人一个不在人世,另一个早就失踪了。请原谅我常凡无能,目前还没修炼到这一层次。”

“是的,证券江湖上原来只有两个人拥有此项绝技,一个是曾名噪一时的证券教父袁观潮,另一个就是袁观潮的爱徒魏天行。”杨帷幄点点头。

“你也是那次大赛时知道魏天行的吧。直到现在,我每次想起那场大赛,背后都阵阵发凉。”常凡握紧了拳头。

“嗯。不过,就我所知,魏天行很难接近。他最喜欢说的话就是,希望我们第二天还能再见面。不管怎么说,请出这位高人是我们成功的关键。没有办法,必须得孤注一掷了。”

“杨总,你怎么察觉到魏天行的动向的?”常凡多少觉得不可思议。

“气息。”杨帷幄故作玄虚地说。

他回想起,有一次经过海元证券大门的时候,他与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擦肩而过,那人尽管穿着破旧,神情疯癫,但看起来有一种不同于常人的超脱气质。他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这个人是否经常在这里出入,工作人员说,那人是这里的大户。于是他查了一下账户名,是个上一辈女人的名字,心中就有了大概。他跟踪了几次那个账户的股票,操作都十分精准,关键是,他的交易记录中的帝王医药时间与当年海元证券操作时完全吻合。当杨帷幄再次与疯子相遇时,基本确定他就是魏天行无疑。

“如果我没记错,江湖上一直有人在追杀他。他出来势必会暴露行踪。你有把握请出这位高人吗?”常凡问道。

“我只能亲自出马了,只要能请到诸葛亮,三顾茅庐又算得了什么?”杨帷幄感慨道。

杨帷幄眼前仿佛又出现那场实盘炒股大赛的场景。那还是在1995年年底,常凡几乎是一战成名,从此江湖上就称他为少帅操盘手。他也庆幸招募到了这么一个非同一般的人才。

当年由于市场过于沉寂,为了激发股民热情,上级相关部门主办了这场炒股大赛。公平起见,该比赛指定了一家相对中立的券商来承办,这家券商就是当年刚刚资产重组的海元证券,因为其有军工背景,也担负有一定政府传声筒的职能。

当时,业内有很多炒股大赛,然而,像这样官方支持的比赛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所以不仅吸引了全国股民的眼球,更吸引到全国股坛高手竞相参加。

这样一个炒股大赛,给券商带来的利益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可以鼓励更多人在指定券商那里开户;另一方面,可以炒作一个证券类的门户网站。最重要的是,博得眼球的比赛,可以得到知名汽车、手机品牌,以及炒股软件的赞助,这绝对是一场多赢的买卖。同时不少选手都出自地下私募,他们也希望通过这个比赛,聚拢更多的资金。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炒股大赛在形形色色的利益、企图、恩怨、商业氛围的笼罩下拉开帷幕。

当时杨帷幄有个私心,希望通过比赛招贤纳士,提出了一个近乎疯狂的要求—选手必须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操作,即在指定宾馆,周围尽是摄像头,不能与外界交流。这也就意味着,在交易时间,选手的一举一动都将被记录下来,比赛赛程是一个月。有人形容它如牢笼,也有人说是集中营,用常凡的话说,可以当做半军事化的封闭式训练。

杨帷幄当时还作出了一个决定,冠军将被邀请到海元证券实习,起薪10万元每月,这在当时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这也可能是全中国炒股大赛中,最受关注的一场赛事了。上海电视台最有名的财经节目,每天下午4点,即收盘之后的一个小时,对比赛的全程进行报道。尽管该节目播出的时段很多人都在上班,但很多股民都忍不住偷看单位的电视,或是聚集在营业大厅,很多营业大厅为此还推迟了下班时间。

这场比赛过后,魏天行声名大震。

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获胜,操盘术是决胜的关键,因为选手的交易十分频繁。有人跟踪过魏天行的换手率,日换手率高达1 100%,平均每30分钟就交易一只股票。他的业绩也在持续上升,几乎每一只股票都能给他带来微薄的收益,即使选错了股票,他也会迅速斩仓卖掉,有严格的止损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