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世的人,虽然一般的平民百姓一天都是吃两顿,但像公子重耳这样的王孙跟贵人,却是朝食,昼食,飧食,三顿饭食一顿都不能少的。
等这些杂工张罗好了,那些贵人们也起身了。再侍候他们吃好喝好,等贵人们起驾走了,这些杂工又要以最快的速度,匆匆将自己的肚子填饱,再将营帐全部收整好,然后再迅速追上前面的队伍。
然后再到一处,再忙于张罗吃食,再收整,再出发。
尽管中午这一顿是不用扎营帐,只要在草地上铺上麻布,再摆好榻几就行了。然,姬秋跟着这些杂工一整天忙下来,全身仍然累得跟散了架似的难受。
这样行了数十天,公子重耳一行,已经进入卫国境地。
其实公子重耳的行程,是狐偃跟姬秋一早就计划好的。
他们一早就决定,一旦公子重耳醒来,便说服他前往齐国去。而他们之所以要说服公子重耳前往齐国,有两个原因。
其一便是,齐晋世代联姻,晋穆侯、晋文侯、晋献公的夫人都是齐女。晋文侯姬仇还曾在齐人的帮助下返国,关系较为紧密。
有了这些渊源,公子重耳去了齐国,应该会受到齐王的礼遇。如果运气好,或许还可以在齐王哪里借力,重回晋地。
也因为齐晋有了这些渊源,所以公子夷吾逃亡时,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齐国。
无论是公子夷吾也好,公子重耳也罢,他们心里都明白,齐国国力昌盛,如果能得到齐国的帮助,那么重回晋地便容易了许多。
其二便是,重耳的嫡母齐姜,是齐王的女儿。她的儿子申生被骊姬逼死后,她曾经让齐王伐晋,齐王虽然出于时局考量,没有答应齐姜的要求,但从内心来说,对晋王就未必没有意见。
毕竟,晋献公为了骊姬这个妇人,谋害了自己的外甥,这不仅仅是晋国的君位之争,间接,也是打了齐桓公的脸。所以,出于这种原因,齐王或许不但会接纳公子重耳,如果时机适当,帮上他一把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其时公子夷吾也在齐国,最终齐王会选择谁作为自己扶持的对像,就要看公子夷吾跟公子重耳两人的造化,或是谁更能得到齐王的看重了。
公子重耳虽然知道齐国是自己除狄戎族之外最好的去处,然,因为公子夷吾要早于自己前往齐国的,且现在正居于齐国,自己再巴巴地前去,倒有了跟公子夷吾一争高下的意思,所以,如果不是被姬秋下了药,如果不是已在去齐国的路上,他也许会放弃前往齐国的打算。
只是现在已经剑在弦上了,再则他心里确实也清楚,齐国是自己目前最好的选择,所以在狐偃一众贤士的再三请求下,公子重耳终于同意前往齐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