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君!”
一片论议声中,狐偃推几而起,朗声道:“经此一事,我等日后为公子持事定当谋划周详,万不可再失良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公子所言,诸君大可不必对一时成败寄望过重。”
众食客闻言一“诺”,终于一个个再次打起精神,不再萎靡不振。
进入楚国的第三天,公子重耳一行的车队前方突然旗帜飘扬,让人没想到的是,楚王,他竟然用接待诸侯的礼节,来迎接公子重耳一行。
公子重耳端坐在马车中,从前方剑士来报,说楚王以诸侯的礼节相迎时,他便一直陷入了沉思。
公子重耳,倒底要不要受楚王的诸侯之礼?
狐偃与贾佗一行,已经在车外不无焦急地等候公子的最终决定。
公子夷吾已经在回晋的路上了,公子重耳这个时候如果受了楚王的诸侯之礼,等于是直接地以晋国君侯的姿态,出现在国际社会上。
这是楚王的一种态度,也是公子重耳的一个机会。只是,让公子重耳困惑的,是楚王,他这么做目的到底是什么?
姬秋望着困惑中的公子重耳,终于忍不住上前,伸出纤纤素手,轻轻地按压公子重耳的头部。
一边按压,她一边轻声地劝慰道:“公子逃wang在外,如果短期内无法回去晋国,时间久了,难免让小国都轻视,就更不用说大国了?今天,像楚国这样的大国坚持厚待你,公子便不必辞让。有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上天既然让你兴起,公子又何必瞻前顾后呢。”
公子重耳猝然睁开双眼,回头定定地看了姬秋半晌,慢慢地,他嘴角一勾,轻柔而温和地说:“姬秋之才,堪当国母。”
一语方落,公子重耳大笑着长身而起。
他站在车驾上,白衫飘飘,望着手下千余食客,豪情万丈地朗声令道:“整队出发,以诸侯之姿会见楚王前来迎接的仪队。”
千余食客,齐声一“诺”,一时气荡山河。
马车内,姬秋缓缓抚上自己红得发烫的脸颊,犹自不感相信。
公子重耳,他刚刚居然说自己的才能,足以担当起国母的重任!
没有人比姬秋更了解公子重耳。他不是个随意许诺的人,也不是个信口开河的人,但是刚才,他却说自己的才能,足以担当起国母的重任!
这是公子重耳对她的承诺!
然,他却是用这种随意的,即兴的态度,这么顺带地说了一句,让姬秋一时惶惶然,内心揪揪然地,时而欢喜,时而怀疑的话来。
接着是繁琐的诸侯接见礼仪,这样的时候,作为侍婢的姬秋,自然只要安份地呆在车驾里就好。
但是她却知道,公子重耳的心情突然变得很好。因为车驾外,不时传来他爽朗的大笑声。
接下来公子重耳变得虽然忙碌起来,先是忙于应酬前来迎接的楚国官员,进入楚国的国都后,又忙于应对楚王的接见。
而姬秋与其他的食客、侍婢,却忙于楚王新赐的公子府的安置事务,日子就在这种各自的忙碌中飞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