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是楚国大臣的这些举动,再联想到楚王对公子重耳那种越来越明显的,不加掩饰的欢喜,让姬秋豪不费力便联想到,楚王,他对公子重耳的占有之心,已经不可理喻。
或许只有这个理由,才可以解释,为什么被公子重耳接近过的妇人都会死?
因为楚王嫉恨!
或许,也只有这个理由,才可以解释,为什么楚国的大臣,会这么急着不断往公子重耳的府第送入美姬?
因为楚国的大臣,要挽救他们君侯的清誉,所以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撇清楚王对公子重耳的不良企图!
聪明如姬秋,稍加推断便想到,楚王,对公子重耳已经抱了必得之心!所以他不能容忍任何一个与公子重耳接近的妇人。
这个想法一经冒出,姬秋的背后便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因为,她突然想到,这世人唯一一个与公子重耳亲近,却还不曾丧命的妇人,正是自己!
难道,公子重耳是为了保全自己,才同那些美姬接近?
又或是,自己之所以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只是因为自己生得不甚出众,故而楚王根本没有将自己视为威胁,不曾将自己放在心上?
不管是出于哪种原因,这事,都足以让姬秋忐忑难安。
日子就在姬秋的提心吊胆中,匆匆又过了数月。
终于,如公子重耳与狐偃预料的那般,秦王任好终于派人来楚国接公子重耳了。
一直对公子重耳垂涎不已的楚王自然是不愿意公子重耳离开的。
然,他堂堂楚侯,就是再不愿意,却不能无故羁押一个在楚国的流wang公子。如果不是秦国郑重其事地派出使臣来楚国请公子重耳,或许楚王还可以以种种借口,强留公子重耳在楚地。
只是现在既然秦国掺与其中了,楚王再是不舍,却也没有不放人的道理。否则,楚国与秦国之间必定会生间隙。
顾虑到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楚王不得已之下,只好含泪设宴,为公子重耳践行。
席间,楚王拉着公子重耳依依不舍地说:“公子在楚地,我不曾薄待过你。公子将来回国后,还会记得我么?还会报答我么?”
公子重耳不动声色地抽回自己的衣袖,持樽对楚王笑道:“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富富有余。重耳在此承诺,日后有一天,假使不得已与您兵戎相遇,重耳愿为君侯退避三舍。”
在场的人均是一愣,只有姬秋心里明白,楚王对公子重耳的恩宠,在他自己看来,却是不可磨灭的羞辱。
如果不是公子重耳流wang了,如果不是他没落了,如果公子重耳一直位高权重,试问,楚王又怎么敢将堂堂晋侯公子,跟娈童似的对待。
所以,一旦公子重耳能重回晋国,一旦登上君侯之位,那么,势必会一雪今日之耻。然,看在楚王也曾经以君侯之礼待过自己,给予过自己相应的尊重,所以,公子重耳愿意立下承诺,如果有兵戒相见的那一天,他自愿为楚王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