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最有趣的青少年益智故事全集
3201100000003

第3章 哲理故事篇 (3)

世界上的太多东西都不是我们所能控制和掌握的,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自身的现状和思维,扩建我们的意识空间,这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三八等于二十三

孔子东游列国,有一天看到两个猎人在指手画脚,好像为了一件事而争论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

孔子便询问他们在争论什么,原来为了一道算术题。矮个儿说三八等于二十四,高个儿坚持说三八等于二十三,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以至于几乎动起手来。

最后,二人打赌请一个圣贤做裁定,如果谁的答案正确,对方就将一天的猎物给胜者。

这时,孔子来到他们的跟前。二人请圣人裁定。

孔子竟然叫认为三八等于二十四的矮个儿将猎物交给说三八等于二十三的高个儿猎人。高个儿拿着猎物走了。这种裁判矮个儿当然不能答应。

他气愤地说:“三八二十四,这是连小孩子都不争论的真理,你是圣人却认为三八等于二十三,看样子也是徒有虚名啊!”

孔子笑道:“你说的没错,三八等于二十四是小孩子都懂的真理,你坚持真理就行了,干吗还要与一个根本就不值得认真对待的人讨论这种不用讨论也再明显不过的问题呢?”

矮个儿猎人似有所醒,孔子拍拍他的肩膀,说道:“那个人虽然得到了你的猎物,但他却得到了一生的糊涂;你是失去了猎物,但得到了深刻的教训!”

矮个儿猎人听了孔圣人的话点了点头。

感悟箴言:

做人做事宁愿输给精明的人,也不要在赢在低弱的人身上。在许多没有必要的事情上过分地精心计较,那样只会使自己的品位和人格降低。难得的糊涂,会使自己有难得的欣慰。

陈策追骡

南宋时的一天,陈策去集市上买回了一匹骡子。这骡子精壮精壮的,毛色发亮,走起路来四只蹄儿像翻花。喜得陈策连声说:“好骡好骡。”

第一次用这骡子,是要从西域的恒顺运一些丝绸到他的铺子。伙计将鞍放上骡子的背,想不到骡子突然暴怒起来,上蹿下跳,连鞍都摔在地上,把几个伙计吓了一跳。这骡怎么啦?伙计把骡捉住,又试了几次。只要鞍一上骡背,它就发怒一般暴躁蹦跳。

“这是一匹伤鞍的骡,老主人养成的。”陈策说。

“骡子不能负重,就是废物。”邻居说,“还是把他送还原来的主人,或者卖掉吧!”

可陈策这个人不忍心这样做。受了欺骗,他就这样认了。他叫伙计把骡子关到城外闲置的老屋子里,每天供给它一些简单的草料。他说:“就等它慢慢地老死吧。对畜生这样狠的主人,就是畜生!”他对骡子的前主人依然耿耿于怀。

他的儿子对父亲的做法很有些想法,他还是想把骡子卖掉。但这个念头他不敢跟父亲说,他有点怕父亲。所以后来做的事他都是瞒着父亲干的。

他找到平时比较熟的一个马贩子,说:“你想法把我这头骡子卖了,我多给你中介费。”

马贩子说:“谁都知道你父亲的脾气,他会说我们的。你父亲知道了,气得要冒烟的。”

“没事,一切后果我负责!”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个路过南城的官人的马死了,便来到骡马市场,想再买一匹。

马贩子瞄见了他,上前说:“有一匹上好的骡子,因为负重时受了点伤,把背磨破了,主人要赶生意,急着就把它卖了,你要不要看看?”

官人就随他过去。一匹精壮精壮的骡子,毛色发亮。官人连声夸:“好骡好骡。”

马贩子说:“就是背上有些伤,稍养一养就好了。”

骡子的背上有一些新鲜的擦伤。是陈策的儿子和马贩子磨出来的。脱毛,破皮,见血。

官人和当时的陈策一样,毫不犹豫就买下了。他说:“我的日程宽裕,暂不用它,只与我随行即可。”

陈策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可当时已经晚了,那官人早已离开了南城五天了。

陈策骑上马,沿官道追。晓行夜宿,沿路打问。他花了两天时间,赶上了那匹骡子。那骡子见了他,不走了,挨挨蹭蹭要靠近他。想说什么说不出来,只知道犟着不走。

陈策向官人行礼,说:“这是一匹伤鞍的骡子,不能负重。”

官人疑心他舍不得这精壮的骡子,要反悔,就说:“伤鞍的骡子我也要。”

陈策解下自己的马鞍,递给官人,说:“不信,你试试。”

官人说:“我不试。”

陈策叹一口气:“我以诚待你,你却疑我欺诈,既如此,我在家等你。”说完,策马回家了。

不久,官人返回了南城。他找到了陈策,说:“我来并不是为了讨回银两,而是特为谢罪而来。你待我以至诚,竟受我小疑。哎,惭愧呀!”

感悟箴言:

在生活中,过于“精明”的人总是企图追求“无往不利、无利不往”的效果,希望自己占便宜,把吃亏的事让给别人。而真正聪明的人应该知道,与人为善,诚挚待人,自己才能最终得到真正想得到的东西和快乐。

一个女人的三个心愿

一个女人沿海边垂头丧气地走着,忽见沙中有个瓶子。拾起瓶子拔开瓶塞,刷地出现了一大股浓烟。

一个妖怪在浓烟中对她说:“你把我从牢狱中放出来了,为了报答你,准你3个心愿实现。不过你得当心,对于你许下的每一个心愿,你男人都会得到相当于你所得到的两倍。”

“为什么呢?”女人问道,“那个无赖抛弃我投入了另一个女人的怀抱啊。”“书上就是这么写定的。”妖怪答道。女人耸耸肩,于是向妖怪要100万美元。

电光一闪,在她的脚边出现了100万美元。同一时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她的那个反复无常的丈夫低头一看,脚边有一堆钱是那个数目的两倍。

“你的第二个要求是什么?”

“妖怪,我想要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项链。”又是电光一闪,女人的手里出现了那件珍宝。而在那个遥远的地方,她丈夫正在寻找珠宝商卖他刚到手的不义之财。

“妖怪,我丈夫果真得到200万美元和比我还多的珠宝吗?我希望什么他都能得到相当于我的两倍?”

妖怪说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那好,妖怪,我已准备好说出最后一个心愿了,”女人说,“把我吓到半死吧!”

感悟箴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为了所谓的双赢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不愿对手得到应有的利益,这是很不划算的。在压力中,保持平和的心态共同进步与成长才是最好的选择。

本性难放

有一次,一个印度人看见一只蝎子掉进水中团团转,他当即就决定帮它,他伸出他的手指捉它,想把它捞到岸上来。可就在他的手指刚够到蝎子的时候,蝎子猛然蜇了他一下。

但这个人还是想救它,他再次伸出手去试图把蝎子捞出水面,但蝎子再次蜇了他。

旁边的一个人对他说:“它老这么蜇你,你还救它干什么?”

这个印度人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我怎么能因为蝎子有蜇人的天性就放弃我爱的天性呢?”

感悟箴言:

仁爱是人类最本质的天性,豁达慈爱的人不会因为别人的一点弊端而改变自己的善良本性。让爱充满人间,时刻都不要放弃你的美德,哪怕对面是卑鄙恶劣的行为。

宽严适度有弹性

宋太宗时期,有人上奏说在汴河从事水运工作的官吏中,有人私运官货到其他地方卖,影响到周围的一些人,众人颇有微词。听了这话,太宗向左右说:“要将这些吸血鬼完全根除实在不是容易的事,这就像以东西堵塞鼠洞一样无济于事。对此,不可以过于认真,只需将有些做得过分,影响极坏的首恶分子惩办了即可。如有些官船偶有挟私行为,只要他没有妨碍正常公务,就不必过分追究了。总之,这样做也是为了确保官运物资的畅行无阻呀!”

站在一旁的宰相吕蒙正也表示赞同,他说:“水若过清则鱼不留,人若过严则人心背。一般而言,君子都看不惯小人的所作所为,如过分追究,恐有乱生。不若宽容之,使之知禁,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从前,汉朝的曹参对司法与市场的管理非常慎重,他认为在处理善恶的执法量刑上应该有弹性,要宽严适度。谨慎从事,必然能使恶人无所遁形。这正如圣上所言,就是在小事上不要太苛刻。”

吕蒙正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素以不喜欢与人斤斤计较而出名。他刚任宰相时,有一位官员在帘子后面指着他对别人说:“这个无名小子也配当宰相吗?”吕蒙正假装没听见,大步走了过去。其他参政为他愤愤不平,准备去查问是什么人敢如此胆大包天,吕蒙正知道后,急忙阻止了他们。

散朝后,那些参政还感到不满,后悔刚才没有找出那个人。吕蒙正对他们说:“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就一辈子也忘不掉。这样的话,耿耿于怀,多么不好啊!所以千万不要去查问此人姓甚名谁。其实,不知道他是谁,对我并没有什么损失呀。”当时的人都佩服他气量大。

感悟箴言:

对待别人的错误和不足,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而不应一味地去计较和埋怨。我国有句古训:“欲乐,莫过于善。”这里的“善”就包含了宽容和豁达的意思。宽容和豁达是联系社会的金链,只有宽容,才能让所有的人和谐共处。

小小的心安草

有一天,一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许多果子,也死了;葡萄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它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只有顶细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长。

国王问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别的植物全都枯萎了,为什么你这小草这么勇敢乐观,毫不沮丧呢?”

小草回答说:“国王啊,我一点也不灰心失望,因为我知道,如果国王您想要一棵橡树,或者一棵松树、一丛葡萄、一株桃树、一株牵牛花、一棵紫丁香等等,您就会叫园丁把它们种上,而我知道您希望于我的就是要我安心做小小的心安草。”

感悟箴言:

生活的累,一少半来自于生存,一多半来自于攀比。想想这又何必呢?与其在别人的天空里自寻烦恼,倒不如在自己的天空下守候心灵。

随遇而安

有个人到寺庙里去玩,他看见菩萨坐在上面,就问道:“请问菩萨,您在想什么?”

菩萨说:“我什么也没有想。”

“那您的眼神我们为何猜不透?”

“噢,是这样,”菩萨安详地笑了笑,“我的心明静得像水,可以清澈见底。我什么也没有想,也不受外界情况变化的影响。所谓的七情六欲,只是你们见到喜欢的东西或高兴或悲伤,而我除了吃的外,认为别的都是身外之物,懂得这个道理,你就可以成为圣人了。把一个人比喻成佛,他一生下来,什么都没有,如果他能随遇而安,当劳作时劳作,当休息时休息,能心情快乐,助人为善,那何愁不如彭祖活800岁呢?”

“那我活这么长时间干什么?”

“这个嘛,各人有各人的见识。”

“既然这样,我可不想成佛,我就随遇而安吧。多谢菩萨指点。下次再见。”

这个人走出了山门。感悟箴言:

人生追求的就是自由,而自由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应该现实,充分欣赏和享受你所拥有的一切,而不是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

五把小茶壶

司马先生爱收藏小茶壶。

有一天他到“越沙攀”佛寺去礼佛,在寺里方丈室一个古老的木橱里,见到了5把造型古朴的名贵小茶壶。他心一动,就和佛寺的住持玄空大师交谈起来,聊古谈今,谈得很“投机”。从此他便经常去找玄空大师。

醉翁之意不在酒,司马先生和玄空大师的往来,主要是看在那5把古老的小茶壶的分上。

几个月后,他花了200元钱在“耀华力”茶行买了1斤“乌龙茶”,又以80元买了一把宜兴出品的新制小茶壶,兴冲冲地向“越沙攀”佛寺来。

“大师,我特地拿来一把新的小壶,换一换橱中的一把旧壶。还有1斤顶上的乌龙茶送给大师。”司马先生一面说,一面开橱,把崭新的小茶壶放在橱里,随手将一把古老的小茶壶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