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
3201600000014

第14章 智慧教育(2)

桥本龙伍出生于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是当时“大日本”啤酒公司常务董事桥本卯太郎的第五个孩子。桥本龙伍从小即聪颖好学,深得父母喜爱。正当桥本龙伍上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不幸患了腰椎骨结核。从此幼小活泼的他开始饱受疾病的折磨,他像一只小鹰被折断了渴望翱翔云天的翅膀。桥本龙伍虽然以弱小之躯体现出惊人的毅力继续学习,但病魔对他活泼好动的天性是一种极大的压抑,而桥本龙伍却以惊人的毅力将痛苦转化为了力量。

桥本龙伍好不容易坚持到小学毕业,但到中学一年级的时候终因病情恶化住进了东京的骏河台医院。龙伍在床上一躺就是十一年,这是与病魔抗争与鏖战的十一年。在当时恶劣的医疗条件下,只要稍有绝望之意,病魔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夺走一个人的生命。

卧病在床的龙伍一直蛰居在家中,但在他20岁的时候奇迹竟然发生了,他的病突然开始迅速地恢复,最后只是左脚不听使唤。于是,他顽强地拄着拐杖走进了旧制第一高等学校的大门,并从此发奋不已。

然而,作为一个残疾人,人生之路的许多大门总是对他紧闭着,他不能被社会所接纳。龙伍并未被击倒,反而以残疾之躯与社会进行顽强的抗争。桥本龙伍凭毅力和优异的成绩先后考入一高和当时日本的最高学府国立东京大学法律系。

不管怎样说,一个残疾人父亲在儿子身上打上的烙印远比常人来得深刻。在桥本龙太郎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天,桥本龙太郎与同伴谈论起了各自的父亲,人人都在争先恐后地夸耀着自己可敬的父亲,然而正当桥本龙太郎沉浸在对父亲的娓娓叙说中时,突然传来一种带有挑衅与蔑视的声音:“龙太郎,你有什么好说的,你父亲不过是个瘸子。”桥本因兴奋 而变得涨红的脸霎时变得惨白,像受了奇耻大辱一样,他一口气奔回了家,见到继母,立刻扑在继母怀里,悲伤的哭道:“妈妈,爸爸为什么是个瘸子?”桥本龙伍的续妻桥本正明白了这一切,她平静地说:“是的,你爸爸是个瘸子,但他比正常人更坚强,更健康。”接着桥本正为儿子讲述了桥本龙伍令人肃然起敬的一切。

桥本龙伍也曾为自己的不幸而黯然神伤过,每当寒暑假一过,同学们总会兴高采烈地说起他们假期中的各种旅游趣事,而桥本龙伍只能在一旁抚摸着自己那干瘪短小的残腿,暗自伤心。“我难道只配做一个彻头彻尾的残疾人吗?”多少个夜晚,桥本龙伍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

“不,我的人生不应如此!”无数次的自我拷问,桥本龙伍确立了一个明确而坚定的信念,“尽管腿不行,我也一定要去登山,就不信我的双腿征服不了一座大山。”

在一次次向自身挑战的登山中,桥本龙伍有过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他拄着拐杖,拖着残腿经历了无数的坎坎坷坷,在巍峨连绵的高山面前,桥本龙伍不过是一只默默蠕动的蚂蚁,但他最终屹立于高山之巅,在精疲力竭中依然纵声大笑。

桥本龙伍向一切体育项目发起过挑战,他练自行车、游泳、高尔夫球,甚至还想练国际舞,由于腿不灵活而不得不放弃。

桥本龙伍总是以惊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向自我挑战,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也在龙太郎身上得到了继承与发扬。

龙伍病得确实不轻。1922年在他住院期间,偏偏赶上了关东大地震。当时仿佛天塌地陷,一切恐怖突然不期而至。医院一片混乱,人人争先恐后,你推我搡跑出房屋。而龙伍却只能躺在床上丝毫不能动弹,从窗口向外望去,熊熊大火在迅速向他逼近,他不由痛苦而绝望地闭上那溢满泪水的双眼。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大哥从火堆里冲了进来,背起龙伍就往 外冲去,龙伍终于死里逃生。

惨痛的事件震醒了龙伍,一个人的生命是多么渺小啊!不用说这次地震,就是自己的腿疾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夺走自己的生命。如果一味绝望,一味痛苦,这种死亡可能来得更加迅速,更加不留情面,只知悲天悯人地舔舔自己的伤口是懦弱的表现,必须学会自己拯救自己。

从此,龙伍拿起了久违的课本。不管病情怎样发展,也不管多少次眼看病人走进医院,不久却被蒙上白布抬出去,龙伍心里却极为平静。一本又一本的书被他认真地阅读过,知识开始像一剂良药,汩汩地注入他原本脆弱的心田,治愈了心里的创伤。

通过读书学习,龙伍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他发现在这里还有一片充满诱惑的天地。

卧病期间,龙伍最大的爱好便是读书,实际上也只能是读书。读书从此成为他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这种方式不仅能接受到大量的知识,最重要的是他树立起了对生活的信心。即使在剧烈的病痛中,只要有阅读,他就能够体验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从此,无论是公务繁忙,还是在家休闲,书籍都是他永远的伴侣。

龙伍决心把自己的良好习惯传给儿子。从小,龙伍就给儿子买回大量的儿童书籍,但他很少有空儿亲自教儿子读书。他认为,做父母的花上大量时间,强迫儿子听自己苦口婆心的讲解是不应该的,重要的是对儿子实现“要我读书”转变为“我要读书”的观念转变。

另外,龙伍还认为,有许多父母经常斥责孩子不好好读书,不安心学习,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而他们自己呢?则可能是一个文盲,或者成年后根本就书不沾身,甚至于讨厌求知,他们总是说自己忙,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为逃避读书而准备的一个借口,严格要求孩子读书,而自己却很少读书,这不可笑至极吗?

龙伍的读书习惯熏陶着儿子,他的人格力量也鼓舞着儿子。同时,龙伍在家里营造了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每天吃了晚餐后的时间,常常是全家人开始阅读的时间。

只要学好学校里的课程,龙伍总是鼓励孩子尽量多涉猎一些课外书籍,这对学校学习不是一种妨碍,而是一种促进与拓展。

桥本龙太郎上中学三年级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它让龙太郎铭记终身。

当时,按规定,桥本龙伍已有资格享有专车接送自己上下班的权利。恰好有一天下午,龙伍没有什么预定的活动,因此不需出门。国会的专车正要打道回府,正碰上放学回家的龙太郎与大二郎兄弟。在兄弟俩的央求下,专车司机就带上他们去兜风。那时坐汽车还是新鲜事,龙太郎兄弟高兴得在车上又唱又叫。没想这事让桥本龙伍知道了。兄弟俩余兴未消, 兴冲冲刚一走进家门,就听见父亲大发雷霆:“国会的专车是专门为办公事而用的,怎么能用它去兜风,简直岂有此理!”听了这话,兄弟俩吓得手足无措,深感自己做错了事,惭愧之余他们自己惩罚自己,连连用拳头敲打自己的头。这是龙伍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儿子面前发火。

在父亲的教育下,龙太郎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

感恩寄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在阅历和经验方面父母要远胜于孩子,因此父母的指导作用很重要,在孩子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之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所以只有当父母能做到的事去要求孩子做,孩子才能信服地去坚持努力。相反,如果父母都没有毅力坚持下来,而仅仅是严格的要求孩子去做,这会使孩子产生一种逆反心 理 。

平等

南非着名的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出生在南非特兰斯凯的一个酋长之家,他1 2岁时,父亲便因病去世。父亲临终前将尚未成人的小曼德拉托付给了滕布族的大酋长达林戴波监护,嘱咐大酋长对他严加管教,使他长大后能够继承父业。

童年时代的生活对曼德拉一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它初步确立了曼德拉的生活信念,决定了他的生活道路。

曼德拉后来回忆这段往事时说:“那时,我希望生活能给我机会,让我为人民服务,为他们争取自由的斗争做出我微薄的贡献。”

他寻求着黑人的未来,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在政治舞台上,曼德拉是一位坚贞不屈的斗士。在家庭中,他却是一位温情的丈夫、慈爱的父亲。和温妮结婚之后,由于艰苦的斗争生活,他和妻子长期不能见面,使得温妮带着女儿在艰难中度日。

许多年后,他知道女儿在一家杂志社工作,同时在恋爱中遇到一些麻烦。曼德拉怀着深深的父爱给女儿写了一封信,告诫女儿要珍惜自己的学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意志。

他在信中写道:

为了适应你今天的处境,你正在进行自我调整,设法使你自己感到幸福。对此,我激动万分,你说得好极了。孩子,只要有钢铁般的意志,你就可以把不幸变成优势。如果不是这样,你妈妈早该变得失魂落魄了。

关于你那位男朋友,我对情况了解不够,难以为你提供恰当的建议。生活中,很少有人能找到十全十美的男朋友或女朋友。一般说来,双方真诚相爱就足够了,剩下的是相互谅解和相互影响的问题。坦率而求实的讨论可以使那些微妙的难题迎刃而解。

有一件事要永远牢记,永远不能允许任何人欺侮你,不管他是谁,不管你爱他爱得多么深。我不能容忍任何企图欺侮你的人,这样说一说是否会使你稍稍感到轻松些了呢?

生活中会有这样的时刻:人们忘记了他们作为人的可贵天赋,忘记了使他们在所到之处和任何困境中都闪耀着光辉的高尚情操。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时刻:永远充满自信的人开始犹豫不决,潜在的天才看上去还不及平庸之辈。

曼德拉极为重视学业,重视意志的磨炼和高尚情操的培养,这是他对女儿的要求,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感恩寄语

曼德拉对妻子的态度是平等的,对女儿的态度也是平等的。在给女儿的信中,他丝毫没有对女儿发号施令,字里行间都浸透着慈祥、关爱的情感和民主、平等的态度,像这样非说教式的教育将深深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是像现在有些家长动不动就吓唬孩子命令孩子,虽然你一时得逞,孩子听你的话了,但是这也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很深的伤害,使他们 对你们 有很深的成见,甚至出现逆反心理,伤害亲人之间的感情,何不像曼德拉这样平等待之?

因材施教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科学家。他推算的圆周率比欧洲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为准确。

然而,有谁能相信,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经常挨打,曾被斥责为“笨蛋”、“蠢牛”呢!

祖冲之的父亲祖朔之,是位小官员。他望子成龙心切。祖冲之不到九岁,父亲就逼迫冲之去背诵深奥难懂的《论语》,读一段,就叫他背一段。两个月过去了,祖冲之只能背诵十多行,气得父亲把书摔在地上不教了,并且怒气冲冲地骂道:“你真是一个大笨蛋啊!”

过了几天,父亲又把冲之叫来,教训他说:“你要用心读经书,将来就可以做大官。不然,就没有出息。现在,我再教你,你再不努力,就决不饶你。”

可是父亲越教越生气,祖冲之也是越读越厌烦。他皱着眉头,愤愤地说:“这经书我是说什么也不读了。”

气得父亲额头上的青筋都迸出来了,忍不住伸手打了祖冲之几巴掌,打得儿子号啕大哭起来。父亲口里还不断骂“笨蛋”、“蠢牛”、“没出息”。

正在这时,冲之的祖父来了,问明原因,就对祖朔之说:“如果祖家真是出了笨蛋,你狠狠打他一顿,就会变聪明吗?孩子是打不聪明的,只会越打越笨。”冲之的祖父对朔之还严厉地批评说:“经常打孩子,不仅不能起到任何好的作用,而且还会使孩子变得粗野无礼。”

祖朔之说:“我也是为他好啊!他不读经书,这样下去,有什么出息?”

“经书读得多就有出息,读得少就没有出息?我看不一定吧。有人满肚子经书,只会之乎者也,却什么事也不会做!”冲之的祖父继续批评道:“他不读经书怎么办?不能硬赶鸭子上架。他读经书笨,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呢?做大人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

有一次,祖冲之问爷爷:“为什么每月十五的月亮一定会圆呢?”爷爷解释说:“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了。”

祖冲之越听越有趣,从此,经常缠着爷爷问个不停。爷爷便对冲之说:“孩子,看来你对经书不感兴趣,对天文却是用心钻研,正好,咱们家里的天文历书多得很,我找几本你先看一看,不懂的地方问我。”

祖朔之这时也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每天,教孩子读天文方面的书,有时祖孙三代一起研究天文知识。这样,祖冲之对天文历法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从此,十多岁的祖冲之经常找何承天去研究天文历法。后来,祖冲之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祖父对孙子冲之因材施教,看其兴趣在哪儿,就选择哪儿为突破口,去启发、引导孩子,获得了惊人的成功。这对我们今天的父母是否也有所启迪呢?

感恩寄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父母培养孩子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可能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使人主动,积极上进,从而能开发孩子的潜力。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