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
3201600000027

第27章 心灵鸡汤(5)

精神的作用

在美国得癌症的患者80%是被吓死的,只有一小部分是自然死亡的,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马丁·加德纳,鉴于上述事实,他竭力反对将真实情况告诉患者。

他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死囚躺在床上,告之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木片在他的手腕上划一下,接着把预先准备好的一个龙头打开,让它向床下的一个容器滴水,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结果那个死囚昏了过去。1988年,他把实验结果公布出来时,遭到了司法当局的起诉,但他用事实告诉世人:精神才是生命的真正脊梁,人一旦从精神上被摧垮,生命 也就变形了。

现在,加德纳是美国横渡大西洋俱乐部的心理教练。在他的指导下,一个叫伯来奥的人一举成名。这位男子驾着独木舟从法国的布勒斯特出发,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历时六个半月到达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创造了单人独舟横渡大西洋的吉尼斯纪录。

有人怀疑,加德纳是不是又在拿运动员做实验。加德纳反驳说:“我从没做过什么实验,我只是在证实精神的作用。”

感恩寄语

在如今的这个世界上确实是这样,人所处的绝境,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生存的绝境,而是一种精神的绝境;如果你在精神上不会垮下来,外界的一切都不能把你击倒。

真诚到永远

老婆婆的个子不高,但很胖,走路时需要用手杖支撑。每两个月,老公公便伴着老婆婆去医院复诊,她患有高血压。

有一天晚上,老婆婆左半身麻痹,计算机扫描显示右脑出血。医生如实告诉老公公,他没有吱声,泪珠在眼眶里打转。

出乎意料,老婆婆的情况不坏,头脑清醒。入院后第五天,她问照顾她的护士:“这两天我丈夫怎么没有来看我?”

“老公公这两天有点儿急事需要处理一下,所以让我转告您:好好养病,等他把事情处理完了以后就回来看您,到时候接您出院一起去看外面的风景。”护士回答道。

原来那天老公公送老婆婆人院以后,他自己也得了心肌梗塞,进了对面的男病房。为了不让老伴担心,于是他就求护士不要告诉老伴。

二老没有孩子,最亲的是侄儿。侄儿带了两瓶果汁来医院先探望老公公,再去女病房,看望老婆婆。

又过了几天,老公公的病情刚稳定下来,便嚷着出院照顾老伴。经过一番论证之后,主治医生想出了折中的提议。

老公公换上自己的衣服,坐进轮椅,由护士推到女病房门口,医生跟在一旁以防不测。只见他蹒跚地站起来,携着侄儿送的果汁,走到老伴床边说:“买给你的。”

“这几天不见你,病了吗?”老婆婆关切地问。

“不是,”老公公挤出笑容道,“侄孙结婚,我帮他打点。”

老公公的心脏病一天天好转,哪想准备出院那天,竟突然恶化,撒手尘寰。办理完死亡证,侄儿想暂时别告诉老婆婆,免得她受刺激。巡房时老婆婆又问:“丈夫带来的果汁也喝完了,怎么不见人?”

护士哄她道:“你忘了吗?您的侄孙还有两天便结婚啦!老公公挺热心。”

第二天早晨,护士在外面的超市里买了一瓶果汁,老婆婆醒来时,发现床头多了一瓶果汁,护士对老婆婆说:“老公公刚刚来过,见您睡得很沉,他放下果汁就走了。”

当天下午,护士长忽然觉得老婆婆停止了呼吸,经过二十分钟的抢救,最终无奈宣布失败。

感恩寄语

虽然“永远”只有简短的两个字,却无人能用文字可以说得完全,“永远到底有多远”它不会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消散。健康和生命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真正的永远是藏在心里的。尽管天会变,人会老,但一颗爱你的心永不变。

快乐的根

因为最近村子一连串的天灾人祸,村民们焦躁不安,闷闷不乐。村长召唤来一位精壮的小伙子,吩咐道:“听说终南山一带出产一种快乐藤,凡得此藤者,皆快乐永远,不知烦恼,你快去采吧!”

备足干粮,配齐鞍辔,小伙子策马扬鞭,一路风尘朝终南山飞驰而去。

在水草丰沛的终南山麓,小伙子发现一处藤萝缠绕的小屋,一位老师傅正不辞劳苦地工作着。他衣食简单,但仍然面挂喜色,不知疲倦。小伙子毕恭毕敬上前询问:“师傅,这些藤萝能使您快乐吗?”

“当然。”

“可以送些给我吗?”

“当然。不过快乐不能仅凭借几株藤萝,关键是要具备快乐的根。”

“埋在泥土中的根吗?”

“不,埋在心中的根。”老师傅说。

感恩寄语

如果坚韧、淳朴等等美好的品德埋在心中,就等于有了快乐的根,那么,无论你走到何处,都会生长出快乐的藤萝。任何时刻,我们都应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舍弃了乐观就是舍弃了你自己,而让别人来主宰你的感情,自然体会不到快乐。让快乐在心中扎根吧,让自己随时开心起来。

麻袋的经历

有一家人很穷,可谓家徒四壁,常常是吃完上顿,下顿不知何时才有着落。下雨天,房子漏雨,而他们只能用一个破瓦盆来接水。家门口用来擦鞋的垫子也是一条脏兮兮、皱巴巴的麻袋。虽然没有破,但麻袋还是为此觉得自己既卑贱又可怜!它难受极了,整天无精打采地匍匐在地上。

突然有一天,那家穷人暴富了。他们的钱把家里所有的容器都装满了后还有一大堆。主人把麻袋也捡回了家,把它洗得干干净净,装进了不计其数的金币!

从此,装满了金币的麻袋再也不用呆在门口被别人踩来踩去了。现在,它住在一个宽敞的大铁箱子里,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苍蝇也叮不着,享受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每次有主人的朋友来拜访,主人就会打开铁箱,指着麻袋说:“瞧,我的宝贝!”那些人就会盯着麻袋,面露羡慕之色,不停地喊着:“天哪!天哪!”没有朋友来时,主人每天也要花许多时间搂着麻袋,一边抚摩着麻袋,听着里面金币撞击的声音,一边喃喃地说:“哦,我心爱的!你是我的希望!”

久而久之,麻袋变得盲目自大、目中无人了,经常口出狂言,说这个不好,骂那个不是。奇怪的是,不论麻袋说什么,说得对不对,别人总是对它笑脸相迎,点头哈腰,连连称是。

这样的情况维持了一段时间,后来,麻袋里的钱开始慢慢减少了,主人和麻袋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再也没有朋友来欣赏它赞美它了。

直到有一天麻袋里的金币一个也不剩了,原来,主人破产了,这家人又成了穷人。麻袋又重新被丢在门口,人们在上面擦鞋或者蹭脚底下的泥。这时候麻袋才真正领悟,自己的地位一落千丈,原来是它不再是用来装金币的了。

感恩寄语

真正的生存境界,是独立于物喜物悲之外,时刻清楚自己的存在是否依附任何外在的东西。麻袋在经历了这些事情后,最后终于认识了自己。明白了这些道理,也是很难得的。

从容就义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告有“渎神”罪。罪名有两点:一是“腐蚀青年”,二是“藐视城邦崇拜的诸神以及从事离奇古怪的宗教活动”。

苏格拉底受到了501人的陪审团的审讯,并仅以60票的多数被判处死刑。也许他们之中很少有人想到他真的会死,因为他有法律权利,可以要求从轻处置,并可要求重新进行投票表决。假如他依照惯例低声下气、痛哭流涕地苦苦哀求,有三十多位陪审员肯定会改变他们的态度。但他却表现得无所谓。他的弟子们来监狱看望他,怂恿他越狱逃跑。他却说:“我的信仰中有一条就是法律的权威。我常对你们说,一个好的公民就要遵守本市的法律。既然雅典的法律判处我死刑,合乎逻辑的结论就是:作为一个好公民,我必须去死。”他的朋友为他焦虑不安,认为他实在有些固执。于是他们争辩说:“这岂不是把逻辑扯得太远了吗?”然而,老人依然固执己见。

最后的时刻到来了,学生们聚集在他的身边,悲痛地看着敬爱的老师喝下那杯毒药。在日落西山之前,他亲自叫人去取毒药。当一个随从将毒药拿来时,苏格拉底用异常平静的语调对他说:“这种事你清楚,你要告诉我应该怎么做。”

随从告诉他:“你喝下毒药,然后站起来走动走动,直到你的腿感到沉重,然后再躺下,毒药的麻醉作用就会攻向你的心脏。”

苏格拉底审慎而冷静地照着随从的话去做。其间仅停顿了一下斥责他的学生,因为学生们都在抽泣和痛哭。

最后他想起,他还欠着别人一笔小小的债务。他把盖在脸上的布拿开说:“克里托,我还欠亚斯克莱皮亚斯一只鸡钱--记住千万要还给他。”

随后他闭上了眼睛,重又将布盖在脸上。当克里托问他还有什么临终嘱咐时,他没有回答。

柏拉图用令人难忘的语言描述了苏格拉底死去的情景:“我们的朋友就这样完了。他是我们所了解的人中最慈善、最正直、最有学识的人。”

感恩寄语

死固然可怕,但是像苏格拉底这样拥有一份淡定、从容就义的真不多见。没有慷慨悲歌,没有惊天之举,只是记挂着一些平常的小事,为自己坚信的真理,为自己追求的目标,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因此他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哲人。

人与人之间

一个修车女工在维修站接待了电影明星洛依德,在修车过程中洛依德不禁被姑娘灵巧的双手和俊美的容貌所吸引。

整个巴黎都知道他,但这位姑娘却丝毫未表示惊异和兴奋。

“你喜欢看电影吗?”他禁不住问道。

“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

她手脚麻利,很快修好了车:“您可以开走了,先生。”

他却依依不舍:“小姐,你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

“不!我还有工作。”

“这同样也是你的工作,你修的车,最好亲自检查一下。”

“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

“当然我开,是我邀请你的嘛。”

车行驶得很好。姑娘问道:“看来没有什么问题,请让我下车好吗?”

“怎么,你不想再陪陪我了?我再问你一遍,你喜欢看电影吗?”

“我回答过了,喜欢,而且是个影迷。”

“你不认识我?”

“怎么不认识,您一来我就认出您是当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

“既然如此,你为何这样冷淡?”

“不!您错了,我没有对您冷淡。只是没有像别的女孩子那样狂热。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是我的顾客,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也会一样地接待您。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

他沉默了。在这个普通女工面前他感到自己的浅薄与虚妄。

“小姐,谢谢你让我有了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现在就让我送你回去。”

感恩寄语

大人物之所以高大,是因为你自己在跪着;你仰慕他们头上的光环,却忽略了自己的生活与价值。小人物也有自己的价值,即使他出身并不高贵。

绕道

我曾经看过一个老人顶着衣服一步步趟水而过。我喊住老人,我说上游有桥,老人说晓得;我说下游有渡口,老人也说晓得。但老人没有回来,他一步一步离我远去,在呼啸的寒风中走向对岸。

在老人之前和老人之后,有无数年轻人也要过河,但在河边他们停下了。他们问我附近有桥吗?我说上游十公里有桥,下游十公里有渡口。年轻人听了,立即离开河边,或上或下绕道而去。有一个人,或许嫌路太远,没走,他脱了鞋,一步步走进水中,但当冰凉的河水没过膝盖时,他停住了。继而,又一步一步走上岸来,穿好鞋绕道而去。

生命经不起消耗,那些年轻人,他们在绕道十次二十次或者一百次一千次之后,他们会发现自己也老了。

我无意劝人趟水过河,但时间,不管什么人都应该珍惜。

感恩寄语

“绕道”有时确实也是解决困难的一种方法。问题是生命是有限的,而且习惯了“绕道”的人在绕不过去的时候就只能停滞不前了。当发现自己是走老路的时候何不换个角度,换个思维方式,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走不回来

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想要块地。首领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

太阳落山了,地主没有走回来,怕是走得太远,累倒在路上了吧。

贪心人走不回来,是因为贪。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类人,他们不贪,可是也走不回来。

有一次,我要在客厅里钉一幅画,请邻居来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砸钉子,他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上面。”我遵从他的意见,让他帮着去找木块。

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他说:“等一等,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点。”于是便四处去找锯子。找来锯子,还没有锯两下,“不行,这锯子太钝了,”他说,“得磨一磨。”

他家有一把锉刀,锉刀拿来了,他又发现锉刀没有把柄。为了给锉刀安把柄,他又去校园边上的一个灌木丛里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他又发现我那把生满老锈的斧头实在是不能用。他又找来磨刀石,可为了固定住磨刀石,必须得制作几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条。为此他又到校外去找一位木匠,说木匠家有一个现成的。然而,这一走,就再也没见他回来。当然 了,那幅画,我还是一边一个钉子把它钉在了墙上。下午再见到他的时候,是在街上,他正在帮木匠从五交化商店里往外架一台笨重的电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