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成长在石油物探
32128000000091

第91章 经理部 时差 失眠

经理部就在一个很普通的院子里。一座两层的土黄色穆斯林风格的小楼。院子里的空间很小,仅仅能停下两三辆吉普车或者皮卡。相比院子,楼房里面的空间却要大很多,房间也很多。一层有一个大的客厅,被用作办公室。两排桌子,架着七八台电脑,两个中国人和几个当地人正在工作。一看他们进来了,两个中国人立刻迎过来,热情的打招呼。根据李主任的介绍,一位是技术总监,另一位是会计。几个当地人就无需介绍了,只是招手致意。大家正在寒暄间,一位中年人从相邻的一间办公室里走出来。“几位兄弟,你们终于到了!家里都好吧?”李主任赶紧介绍,“这是咱们的项目经理部经理陈总!(不管是哪一级的经理,只要叫姓加上‘总’就可以了)”。大家又来和陈总一一握手。“今天出关很顺利呀!饿不饿?已经给你们做好饭了!”他转过身去,“小牛,准备好了没有?”“好啦,好啦!”这个时候,一个身穿厨师服,头戴厨师帽的年轻人跑了过来。这位肯定就是厨师小刘了。几个人免不了又是握手问好。

“马上十二点了,一起吃吧。”李主任建议道。

“好吧。”陈总同意了。做出手势,让大家简单洗涮一下,吃午饭。

不一会儿,几个人都围在餐桌上了。每人杯子里都倒上了一点啤酒。

“来,欢迎几位兄弟到来!经理部为你们接风洗尘!”陈总举起杯子,和大家一一碰杯,但所有人都喝了一小口,没人干杯。

接着,陈总简单介绍了一下苏丹项目经理部的情况。原来,项目经理部常驻人员一共才有六个人。除了目前的这五个人以外,还有一位设备总监,现在正在国内休假。在苏丹南部一个叫“黑格里”的城市,那里还设有一个大的前方支持基地,负责后勤、设备等库存、调拨等管理工作。盟的工作地点就在那里。苏丹项目经理部的历史要追溯到一九九七年。目前共有六支队伍的编制。其中两支合资队,四支中方独资队。目前有四支队伍在施工,全部都在南部。距离这里大概还有一千公里的距离。

“你们三个人,各自去不同的小队。今天下午休息一下,好好休整休整,明天坐甲方的包机去黑格里。从黑格里再走陆路到达小队。”陈总边吃饭,边把他们几个的行程安排好。

“陈总,下午几点去甲方那里?”李主任问。

“一点半出发,两点十五准时到。”陈总回答。

“好,我就安排车。安排完之后,我先去一趟海关,看看清关文件出来了没有。然后再去找一下丰田的料。”李主任真忙。

“好吧,就这样。”

午饭既是聊家常的时候,也是开个简短碰头会的绝好时间。

“林旭,在国内干了多少年?”陈总专门问旭话。

“八年半。”旭回答。

“今年多大?”

“三十。”

“正是好年龄啊!出国工作,首先要练好语言。托福过了没有?”陈总又问。

“没有,出来之前没赶上托福培训,也就没考。”

“别光指望着培训。那叫应试培训,对真正的语言能力提升没有多大用处。抽空看看托福,好吧?技术总监那里有从九零年到最近几年的成套的托福真题,你从他那里拷过来,工余时间多看看练练,主要练听力。”陈总的见解居然和旭如此相同,“除了语言,还要学会管理。采集组两百来号人,全都归你管。”

“好!谢谢您!”林旭感谢着。语言容易学,管理难度大。

他又转过头来对技术总监致谢,“先谢过!”

“不客气,有资料大家共享。”技术总监戴着眼镜,看上去非常儒雅。

这里的时区是东三区。和BJ有五个小时的时差。也就是说,这里的时间比BJ时间晚整整五个小时。吃完饭,已经是中午一点了,家里晚上六点。正好是晚饭时间。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吧!

“爸!妈!我到了,放心吧!”

“好。到了我们就放心了。吃饭了吗?吃的怎么样啊?”妈妈在那边关切的问。

“嘿!挺好的!比家里还好呢。四菜一汤!尼罗河大鲶鱼!”旭想尽量把自己的伙食说得好一些,好让妈妈放心。

“多吃馒头,馒头有劲儿,别喝酒啊。”妈妈又继续叮嘱着,“给她们娘俩打了吗?”

“没呢,先给你们打。”旭说。

“给她们打一个吧,电话费挺贵的,挂了吧。”妈妈心疼钱。

“好!”说着,他就挂了电话,然后又给老婆拨。

“爸爸!”他还没说话,话筒里就先传过来女儿喊爸爸的声音。

“嗯?你怎么知道是爸爸呀?”旭有些惊讶。

“爸爸!爸爸!爸爸!爸爸!”女儿一听见真是爸爸的声音,马上就不停的叫起来,欢呼起来。

“妈妈呢?”旭问道。

“妈妈!爸爸!妈妈!爸爸!”女儿的叫声里,又把妈妈加了进来,更显亲昵了。

“来啦!”老婆闻声赶紧跑了过来。

“晴晴就知道是我打的电话吗?我还没说话呢,她就叫爸爸?”旭问。

“嗨!这两天她到处找你呢!只要一有人敲门,就叫爸爸。只要一来电话,还叫爸爸!这个闺女呀,怎么跟你那么好?!”老婆一边说着,一边笑。很显然,她对这对父女如此深厚的感情非常满意。

“哈哈哈…...”旭也笑了起来。他并没有在家陪女儿多长时间呀,女儿怎么会跟他这么好?这真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我已经到了。下飞机三个多小时了。也吃过午饭了。放心吧!”旭这样告诉老婆,但他并没有告诉老婆,他还要坐两个多小时的飞机,七个多小时的汽车,才能到达最终目的地。

“到了就好。那边不冷吧?咱们家这边又降温呢。暖气又快停了。”老婆说。

“那你们多穿点,晚上多盖点。晴晴这两天怎么着呢?”旭又问。

“哈,你可不知道,这两天她可享福了。从咱们院里给她找了个保姆,一个月六百。你知道保姆是哪的吗?就离你老家不远,三里地就到。阿姨人特好,特干净麻利!对晴晴也特别好。晴晴就在她家呆了一天,她就喜欢上阿姨做的饭了。”

“好!找到个好保姆,你也省心了,你们娘俩都享福。”旭一下子放心了许多。

“你在外面别总惦记着家里的事。都好着呢!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老婆又用这样的口气对他说。

“好!好!好!你行!行了吧?”旭一边表达不满,一边开着玩笑。有这样的老婆,能不放心吗!

电话费确实很贵,还有别人等着呢。时差加上长途飞行的疲惫,旭感觉有些困,连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我挂了,补个觉去。”

“去吧!我还得备课呢。”

她经常这样。孩子这么小,还兼着个班主任,一周盯两节早自习,两节晚自习。家里和学校里的事情太多了。一个月只有十块钱的班主任补贴,她干得还挺有劲儿。

“对了,你给她爷爷奶奶打了电话了吗?”老婆及时问了一句。

“打了。”

“你给她姥姥姥爷打了电话了吗?”老婆又问。

“还没呢!我想给你打完了再给她们打呢。”旭在撒谎。他本来没想起来。

“好,那你给她们打完再睡觉吧。”老婆对他这个回答似乎比较满意。

“好!这就打。”双方的父母得一样的对待。何况,哪个丈母娘不疼姑爷呢?人心换人心。

岳母也和妈妈说了差不多一样的话。关心,不放心,牵肠挂肚。

居然一觉睡到晚上六点。要不是牛大厨来叫,晚饭都错过去了。他迷迷糊糊起来,胡乱洗了把脸,胡乱吃了点东西,就又倒在床上呼呼大睡了起来。旁边有人说,别睡了,你这么早睡,半夜可就睡不着了!可是他怎么努力也打不开那双沉重的眼皮。只好随他了!

果然,睡到半夜,一阵尿意憋醒他之后,他再也睡不着了。眼睛睁得大大的,旁边的鼾声响响的,此起彼伏。有人在说梦话,有人在翻身,有人在磨牙,更有人好像在睡觉吃着什么美味,嘴巴里囫囵地咀嚼着什么,一句都听不清。

此刻,他开始回忆自己这八年半的国内工作经历。他想捋个脉络出来,自己这几年到底做了些什么。

什么都没有做!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

是这样吗?是,好像也不是。这几年多忙啊!跑过这么多小队,干过这么多项目,到过这么多省份,经他手放的炮,岂止十几万炮!跑过的路,岂止十几万公里!但是,做出过什么成绩吗?没有,或者说微乎其微。看来这么评价自己就对了:做的事情很多,但做出的成绩很少。

那,这八年半的工作中,自己有没有坚持什么东西呢?

有。吃苦耐劳,拼命狠干。

那,这八年半的工作中,自己有没有忽略什么东西呢?

有。忽略的就是一个“心”。这些年光“放炮”了,仅仅满足于“放炮”,而没有一颗有意使自己成长的心。

以后该怎么办呢?

有心的干工作,争取使自己改变,在改变中成长,做一个能做出更多事情的人。

自己在国内的项目组刚刚获得荣誉,自己刚刚入党,就急匆匆出国来了。一切又都回到起点。千万不要让在国内取得的这点小小成就成为昙花一现的事情。

思绪纷乱,脑子越来越沉重,他终于等来了第一遍鸡鸣。就在天光即将放亮的时候,他又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