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期,魏晋南北朝的很多大族(士族)都已经很久没有官职了,在政治上虽然已经衰败,但是社会地位丝毫没有消失。中国人好面子,婚姻要求门当户对,所以隋、唐初新权贵都极力和这些大姓通婚,更导致了这些大姓在政治上又再次处在了优势。
唐朝婚姻讲究门第、财富和功名,门第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所以唐朝初期流行买卖婚姻(卖婚),大姓联姻其主要目的就是巩固社会地位,这给唐朝的皇权统治带来了很多不便利因素。
唐初门第之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个时代,高门大姓(士族与庶族)掌握重要的社会资源,直接左右政治发展,其优势逼迫皇权一直退让。
唐初世族大姓主要有:长江以南移民“侨姓”王(琅琊)、谢、袁、萧,原居“吴姓”朱、张、顾、陆;长江以北山东“郡姓”王(太原)、崔、卢、李、郑,关中“郡姓”韦、裴、柳、杨、杜;后来鲜卑集团又有“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
李世民为了抬高山东“郡姓”陇西李姓,巩固皇权统治,阻止幕人祖宗、攀附他人门第之风,减少庶族和士族之间的争斗,平衡世族(士族与庶族)各派的实力,消弱世族对皇权的威胁和左右,这才下诏修《世族志》,希望《世族志》能成为新的世族大姓通婚的门第标准。然而社会现象根深蒂固,风尚已久,丝毫没有因为他的举措而改变,只不过让他贪恋美色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唐朝开国功勋,像武士彠这类门第原本不高的小姓甚多,他们一般都是依附于陇西士族的庶族,以李渊马首是瞻。李渊出身士族,所以对于依附他的庶族重用不多,当然武士彠及其他几人是例外。以李渊为首的世族(士族和庶族),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皇位争夺中,被以李世民为首的庶族全部击败,李世民收编了所有士族,却对以李渊为首的庶族进行了压迫,因此原本依附于李渊的庶族,被以李世民为首的世族(士族与庶族)排挤,全部没能获得重权,地位重新回到了小姓和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