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凡说
32366700000008

第8章 过小年,打糍粑

日子过的飞快,一转眼就过去了几天,到了1987年的12月的23日。当然是阴历的日子,明天,就是我们这里的过小年了。过了小年,就该打糍粑了。过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我们那儿就是二十三过小年,我们小孩子最高兴过小年了,因为从过了小年开始,就每天都有好吃的好玩的,二十四打糍粑。二十五煮米酒,二十六,二十七杀过年猪,二十八,二十九买年货,大年三十过除夕。小年,之所以被我们称为小年,那是因为过了小年后,年就要来临了。年味一天天的重了起来。年也一天天的近了起来。过小年,我们那儿的规矩是要吃新米。也就是要吃当年收获的稻谷碾出来的米,原因吗我因为当时太小不知道,后来长大了问人,也没有一个人说出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过小年,我们一般除了要吃当年的新米外,还有吃鱼,鱼都是昨天也就是二十二那天从鱼塘里干上来的,我们说的干鱼塘就是把鱼塘的水光,把里面的鱼全部都捉上来,再用石灰洒满整个的鱼塘,来一个干干净净。鱼有了,再买点肉,然后再做点豆腐就是过一个热闹的小年了。过了小年就是二十四了,我们那儿就要打糍粑了,打糍粑用的也是当年的新碾的糯米,打糍粑之前要先做好准备:

糯米先要洗干净,再把它泡在水里面,泡过2,3天之后再把它拿出来干净水后放到木甑里蒸熟。然后就是打糍粑了。

打糍粑是个力气活,又是个技术活,一家独干有困难。因此,乡亲们打糍粑时往往是相互邀约,说定时间,一般我们那里都是在二十四日,左邻帮右舍,亲房帮叔伯,人多力量大。再说办年,就是要办出那个吉祥如意的气氛,人少了就不热闹。

今天就是二十四了,我早早的起来,跟在爸爸妈妈,哥哥们的后面,后面还跟着妹妹,一家人浩浩荡荡的朝打糍粑的地方走去。我们来到那里的时候,村里很多的人都来了。我的几个好伙伴一个不拉的都来了,今天我们可不是来玩的,而是来帮忙的,当然,主力不是我们,而是我们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们。糯米淘沙洗净,已经放在木甑里蒸熟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趁热把热糯米放进碓窝(石臼)里,爸爸哥哥们早已在碓窝周围站好,两人一对,轮流上前用杯口粗的木棍捣搅。捣时用尽全身力气,趁热快捣。捣搅要掌握好节奏,二人一上一下,交错用力,连捣带翻动,捣动中还要随时相互搓刮棍子粘上的米浆。否则,用不上力,捣制不匀,还会伤手脚。几分钟下来,捣臼人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一旁的另一对汉子立马将其替换下来。如此数次。有时还要在碓窝旁的凉水桶里将棍子蘸蘸水,以防沾连。

外面冰天雪地,打糍粑现场则热火朝天,捣臼声铿锵有力,爸爸和哥哥们兴奋起来越捣越快,伴随着哼哧嘿哟的声声节奏,高潮时还打哦喝,那更是惊天动地热闹非常。姐姐们趁机窥觑哥哥们身上振颤的块肌,互相打趣。没有人在打糍粑时板着面孔,我们都是自然地笑,嘻嘻地说,哈哈地做,三不五时的侃上几句,你家的糍粑白,我家的糍粑细,嗨!初一到你里吃糍粑要得不?那好崴!冇得问题。打糍粑时那欢快的场面、融洽的气氛中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也饱含着对未来的期盼,村里人的欢乐仿佛都捣进了吉祥如意的糍粑里。

待爸爸和哥哥们都大汗淋漓的时候,糍粑也就快打好了,颗颗糯米逐渐由个体溶入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你我地结成一团。

这时双棍一搅缠,撑起捣好的糍粑,用冷水在碓窝里摸一摸,确认没有沾连,爸爸和哥哥们就一起用力提起糍粑团,放在早就涂抹了茶油的门板上面,在时候,妈妈和姐姐们就双手涂上茶油,把糍粑团捏成一小团的,然后把它们放到早就涂抹了茶油的模具里面用力一压,一个个造型各异的糍粑就做成了有圆圆的,有四方的,也有各种动物造型的。还有一些上面有福字的还有一些上面有年年有余的。

最后就是我们童子军的事了,我们用红色将糍粑点缀一下就可以宣布糍粑切底的完工了。然后我们就各自拿各自家的糍粑回家去了。糍粑放两三天后,糍粑就变得硬挺了,我们就会把糍粑放在水里浸泡,以后随时可以食用,或成礼品。这样的方法可以让糍粑放的时间长一些,有的可以放到来年的5,6月份去了。当到了过年了的时候,我们去叔叔伯伯家里拜年的时候糍粑那是必不可少的。叔叔伯伯们也会在我们走的时候打发我们几个糍粑的。而我们去外公外婆家去拜年的时候,糍粑那就是更不能少的了。可以说,没有了糍粑,过年也就缺少了许多的年味了。

在我的记忆里,我最喜欢的就是煎糍粑了:先在锅里放油,油不要放多,等油热了的时候再把糍粑放下去,把糍粑煎的金黄色的时候再放点白糖下去就行了。那滋味,太诱人了。不能再想了,再想的话,口水就要流下来了。

糍粑食法还有好几种,可以煮可以炸还可以烤着吃,味口各异,食用方便。最让人回味的是有一次我家在除夕之夜,烧着火炭守岁时,我妹妹叫着说她想要吃糍粑,妹妹拗不过她,就去拿了几个糍粑过来,在炭火上烤新着糍粑,烤得糍粑慢慢的变得圆圆鼓鼓,中间鼓起了一个大包,闻着清香扑鼻,诱人的很啊。

我本不想吃的都被诱的口水都流了出来,糍粑烤好了,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过来,蘸了点白糖就大口的吃了起来,刚吃一口就被烫的叫了起来,我忘了糍粑刚刚烤的,还是热的呢。妹妹和爸爸妈妈还有哥哥们都看的哈哈大笑了起来。

现在想起来那种美味和惬意,是吃任何山珍海鲜都无法替代的。说起糍粑,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他来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不久,他实现了自己的宏愿,率领吴兵攻破了楚国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尸以报仇雪恨。

此后,伍子胥受封申地。有一次吴王令他率人修建了著名的“阖闾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后,吴王大喜。惟有伍子胥闷闷不乐。他自知自己结怨甚多,恐日后有人难以容他。回营后,便对自己的亲信说,“大王喜而忘忧,不会有好下场。我死后,如国家有难,百姓受饥,在相门(苏州八个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饥的食物也。”

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后,多次拒绝伍子胥的忠告,竟听信谗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不出伍子胥所料,他去世后不久,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国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难。

在此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暗中拆城墙挖地,人们惊奇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人们不禁感叹道,伍子胥真有先见之明!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

后来,在楚天一带,人们每到丰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至今,糍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每年春节前必做的美食。有的地方将糍粑制作成圆形,有大有小,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有的地方又称为年糕,这一名称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们常说:“年糕,年糕,年丰寿高”。年糕以苏州观前街的稻香村年糕为最佳品。这儿有猪油年糕和果仁红、白糖年糕。做年糕所用的糯米粉细而甜,色泽白亮,制成的年糕蒸煮煎都可,吃起来又香又甜。猪油年糕又有玫瑰、桂花、枣泥等四个品种,其共同特点是色泽鲜亮,肥润香糯,久吃不厌。我国人民吃的年糕有南式、北式之分,苏州年糕是南式年糕中很受欢迎的名特产品。其实,糍粑和年糕只是叫法的不同,不过,有些做法也不一样。我们那里就喜欢做成圆圆的和方方的,苏州。浙江那里就喜欢做成长长的椭圆形的。各有各的喜好。糍粑打好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做豆腐了。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