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挣扎着前行
32436400000012

第12章

钱向东是众申汽车配件贸易有限公司的老板,做汽车配件的生意已经二十多年了,从当初只是一间小门面,到现在拥有一个二百多平米的销售中心和一个三千多平米的大仓库,生意是越做越大,可是他却觉得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他生意刚起步的时候汽修厂基本上都是国营或集体的,个体修车的是凤毛麟角。卖汽车配件的也基本上都是国营或集体的,做生意比较呆板,不像他这么灵活,回扣随便给,所以那些国营或集体汽配商店的生意根本就做不过他钱向东。而且钱向东是只做国营或集体汽修厂的生意,个体户的那点儿生意他是看不上眼的,不光用量少,利润也低。那时候钱向东最大的客户是第一汽修厂(即现在的腾龙汽修厂),从供应科长到车间的维修工都被他搞定了。

钱向东很庆幸自己当初干这一行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时间,经历了一个黄金十年,因为那时候的生意太好做了,他只需要在家发发传真,让配件厂把货托运过来,然后再以双倍乃至数倍的价格卖给汽修厂就行了。当然汽修厂赚得更多,因为去维修的汽车绝大部分都是国营或集体的,经办人得了好处后,一般是不会讨价还价的。而且汽修厂也是很牛叉的,几家汽修厂的价格都是一样的高,钱向东的人脉和财富基本都是那时候积累的。以后生意就渐渐难做了,首先是同行之间的竞争激烈了,卖汽车配件的店是越来越多;然后是国营的汽修厂越来越少,个体的汽修厂和汽修店是越来越多,配件利润是越来越薄;最关键的是现在的资金回笼是越来越慢,不管是大厂还是小店,几乎每一家都要赊欠货款,你要是不肯欠账,他就会到别家去拿货。

丁小民是钱向东的少数几个不欠账的客户之一,这样的客户到哪儿当然都是受欢迎的。城西这一片的汽修店大部分都在钱向东这儿拿配件,所以哪一家的生意好,哪一家的生意差,他大概的都能判断出来。及时关注并判断各家的生意好坏是钱向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这跟他的资金回笼息息相关。如果哪一家的配件用量在逐渐减少,那么就表明这一家不是生意萎缩就是另外有新的配件供应商了,如不能及时将欠款追回,有可能就成为坏账、烂账。

卖汽车配件这一行的水也是很深的,刚开始的时候卖汽车配件的人不多,大家基本都能规规矩矩地做生意,顶多是因为进货渠道不一样,所以在回扣方面各人的出手多少有些区别。后来卖汽车配件的人逐渐多了起来,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直线下降,于是各种假冒伪劣被创造出来,正品件的利润越来越薄,所以生产的厂家也越来越少,面低劣的仿冒品充斥市场,有些仿冒品外观做得比真品还精致,让人根本分不清真伪。

钱向东本来是看不惯那些卖假冒伪劣配件的人的,他认为能卖出高价配件说明你有本事,但是卖假冒伪劣就是在害人。可是后来他发现自己的生意渐渐的少了,嫌他配件价格太高的人是越来越多,到最后他也是忍不住了进了一些劣质配件,因为那些上门推销的人给出的价格实在是太诱人了。但是涉及到行车安全的配件他一定是从正规渠道进货,因为车子一旦上了路,那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他钱向东做人做事也是有底线的,凡是害人性命的事情不管能赚多少钱,他也是坚决不做。

钱向东开始并不看好丁小民的汽修店,因为一般做生意的奉行的是不熟不做,像丁小民这种以前没有干过汽修这一行的人,不懂得里面的门道,用不了多长时间会把本钱都亏光的。果然腾飞汽修开张以后,生意惨淡,他后来估算了一下,丁小民开业几个月下来应该是连房租都没有挣回来。不过丁小民这个人钱向东还是比较欣赏的,他觉得丁小民有做生意的天赋,尤其是丁小民好像具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这正是生意人所必须的,比如自从丁小民在他这儿拿过几次配件,和他交谈过几次后,他们就很自然而然地成了好朋友。丁小民修车的技术也让他感到意外,他没有想到丁小民仅仅学了几个月,修车的水平竟然比一些专业的修理工还高,他经常到各个汽修店去走访(其实就是变相催款),不止一次看到丁小民帮他们修车。

钱向东虽然不会修车,但是这么多年来和这些维修工打交道,他对那些维修工赚黑钱的招数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有很多时候那些维修工还需要他配合。比如说经常有全新的配件被维修工拿来退钱,还有时修理工先强烈推荐客户到他这儿来买配件,然后再打电话来让他把价格抬高,最后修理工再跑过来索要差价。

钱向东打心眼里不想失去丁小民这样的客户,他是真的希望丁小民的生意能做得红红火火,因为丁小民在他这儿拿的配件是越来越多,而且又不欠账,是标准的优质客户。

那一次丁小民来买配件,正好钱向东在店里,就请丁小民到他办公室聊天。

他问丁小民:“生意怎么样啊丁老板?”

“生意比以前好多了。”丁小民说。

“现在的收入应该还可以吧。”

“还是不行,人是忙了,可却没赚到钱,因为汽修店太多了,竞争激烈,工时费价格提不上来,挣的钱都给了房东,我自己连工资都没有挣到。”

“怎么可能?这一段时间你从我这里拿的配件我是知道的,比王老大他们都要多,怎么会挣不到钱呢。”

“我真没赚到钱,我在你这儿拿的配件回去只敢加了百分之十的价,再加上工时费,可有些车主还嫌贵。我也挺奇怪的,同样是修车,我这么辛苦还过得这么惨,人家怎么就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

“看来你还是没有入行啊,”钱向东说“我得教教你。”

钱向东于是就给丁小民讲他所知道的修理工挣黑钱的招数,他让丁小民不妨一试。

见丁小民有些犹豫,钱向东又跟他讲了自己的创业史和做生意的底线,他最后说道:“你不要以为我是在把你向坏路上引,我是把你当朋友才跟你说这些话的,我知道你是想规规矩矩的修车,就好像我一样,我以前一直规规矩矩的做生意,虽然也经常卖高价,但是货可都是真的,绝对不掺假。可是后来渐渐的就不行了,大环境变坏了,卖假冒伪劣的是越来越多,我这正品件连保本价人家都嫌贵。你说怎么办,前十年挣的钱赔进去一半,你还得硬挺着继续投资,扩大规模,因为你得走量,薄利多销,即使这样也还是做不过那些卖假冒伪劣的,因为他们的价格实在是太有竞争力了。我并不愿意卖那些水货,但前提是你得活得下去,如果你要是连生存都成了问题,你还怎么去做生意呢,毕竟还有一帮人要靠这个店吃饭。修车这个行业也是一样的比较乱,车主懂什么,你规规矩矩的修车,明明白白地收费,他还以为你挣了他不知道多少钱,而那些使损招的,让他多花了冤枉钱,他反而非常信任那些人,为什么呀,你好好琢磨琢磨。”

他看出来钱向东是真心为他好,过了两天他专门请钱向东吃了个饭,钱向东带了几个修车的老前辈过来,在酒桌上给丁小民好好地上了一课。其实之前已经有几个被丁小民帮助过的汽修店老板给他传授过一些宰客的技巧,只是丁小民觉得有些招数太损,也容易出事,一直的不敢去尝试。但是这几个老前辈传授的都是各自的绝活,是一些很隐蔽的又不影响行车安全的小伎俩,而且是那种内行也看不出来的,或者是看出来也没有证据的招数。丁小民是属于那种悟性比较高的人,他大着胆子用了几回以后,自己融会贯通也练就了几个绝招。

钱向东和丁小民就达成了默契,如果丁小民打电话让他送货,不同品质的配件丁小民说话的方式方法都要不一样。所以他一听丁小民的电话就知道应该送什么样的配件。而丁小民的货也基本上都在他的店里拿,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丁小民觉得认识钱向东是他修车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他觉得自己已经开始真正的入行了,但是他并没有快乐的感觉。“非得这样挣钱吗?难道这就是我自己选的路吗,我跟自己以前痛恨的那些奸商又有什么分别呢?”丁小民不禁对自己当初贸然选择修车这一行感到有些后悔。目前的现实是凭自己的技术老老实实的修车,哪怕你手艺再好,这个店迟早会关门;将来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呢,丁小民陷入了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