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挣扎着前行
32436400000009

第9章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腾飞汽修店的生意一天天好起来,丁小民现在已经有些忙不过来了。一直没招到合适的修理工,不是水平太差就是工资要求太高。

贾波在这儿也干了好长时间了,可一直不能上手。丁小民是着急上火的教他,使出了浑身解数。可这个孩子理论上的东西教几遍还能理解,一旦应用到实际就不行了。丁小民以前在厂里也带了不少的徒弟,没这么累过,最后他也看出来了,贾波的主要毛病就是懒,怕动脑筋。

在机械维修中,最忌的是不去研究机械原理,出现了故障就按图索骥。其实一个故障现象的出现也许是由不同的毛病引起的,修理工不光要有分析判断的能力,还要能在修理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举一反三,查找出潜在的隐患。所以一个机修高手在维修的时候,他总是能准确地判断出故障原因,在修理的时候做到由简入繁,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消除故障。而一个不入流的修理工,那简直就是一个祸害。

在汽修行业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玩笑话:车子的重量正常是越修越轻,毛病正常是越修越多。经常是车修好了,等车主把车子开走后,修理工发现地上多出了一堆螺丝,油盆里还有零件没装。而修理厂从来不会因为这个处分修理工,家丑哪能外扬呢。再说车子不坏的话,修理厂哪有业务呢?反正只要是车子有毛病了,就一定是车主保养维护不够。

福康保健品有限公司的驾驶员现在跟丁小民都已经成为铁哥们了。那辆雅阁车是老板齐明自己开的,另外两个驾驶员一个叫吕康,开的是一辆长安面包车,和吕小同的车子是一样的。一个叫陈明,开的是一辆依维柯。雅阁车如果有什么问题,齐明自己不过来,正常都是吕小同开过来。

吕康这个人比较直爽,也容易满足,丁小民很喜欢。对付吕康只要时不时给几包烟,再吃个饭就行了。丁小民对陈明的印象就不太好,此人胆大心黑,吃了拿了之后还要丁小民在发票上多开钱。好在他不欠账,每次都是现金结算,丁小民也就不管了,反正他自己回去报销,只要把税钱给了,发票上开多少钱也就由着他去了。

倒是吕小同最干净,顶多一包烟,连饭都不吃丁小民的。吕小同对丁小民说过,他在丁小民这儿修车帐目一定要清楚,要不然那俩小子出了什么差错,就没人帮丁小民在老板跟前说话了。丁小民听了这话很感动,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啊。

福康保健品有限公司的车子跑得比较苦,尤其是那辆依维柯,全是长途。陈明每次出差之前都要到丁小民这儿来把车子保养一番。出差回来之后也要到丁小民这儿来把车子检查一下,看有没有问题。丁小民也不客气,每次都要收几百块钱的费用。但是陈明还说丁小民胆子太小,他说保健品是暴利,这点儿费用老板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像他出差去拉一趟货,老板正常能挣到十几万,车子维修上的这点儿费用算什么呀。

陈明说他不怕老板知道他捞钱,公司卖的那些保健品进货、销售渠道和进、出价格他全晓得,老板不敢得罪他,他自己是没本钱,要不然他也去做保健品的生意了。他给丁小民举了个例子:像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那些口服液,比如什么浆呀精呀的、还有那些什么改善睡眠的、什么补充人体各种元素的,到工厂去拿货,价格最高的也就十几块钱,卖到市场上要一百多。你说那些吃保健品的是不是冤大头。

吕康和吕小同基本上是跑短途,在地级市的范围内给各超市、商场配货。两个人的车子是一样的,购买年限也是一样的。吕小同每一个月车子维护的费用都要比吕康少一点,所以深得齐明信任。

赵红卫那边都是以卡车为主,开始是车子修好了驾驶员当场给钱,丁小民当场开发票。可是要驾驶员自己先垫钱维修,回去再凭发票报销,驾驶员们不乐意。所以经常性地有驾驶员因为钱没有带够,给丁小民打欠条。后来赵红卫就和丁小民商量了一下,最后经高处长同意,由丁小民建一个专用帐本,凡是赵红卫那边的驾驶员修完车后只要在帐本上签个字就行了,赵红卫每半个月来结一次帐。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驾驶员们不管车子的毛病大小,自己都不愿意动手了,因为到丁小民这儿总能有点儿实惠。而赵红卫和丁小民两人结账的时候也省了许多麻烦。丁小民这卡车修的爽,利润比一般的轿车都要丰厚。虽然赵红卫在这儿搞的钱比丁小民更多,但是丁小民一点儿也不眼热,他知道这是必须的,而且人家把他丁小民的风险也承担掉了。

福康保健品公司的车子丁小民记了两本账,一本是开票的,一本是真实的。这万一哪天陈明东窗事发了,齐明追究起来,自己的责任无非就是因为回扣给多了,所以收费就偏高了。再不行就把事情推到陈明身上,自己是被迫无奈的。

赵红卫这边丁小民只用了只有一个账本,他跟齐明那边不一样。齐明的车子除了开票价格过高,都是实打实的维修的。而赵红卫的车子不光是小病大治,有时没病也治。所以丁小民是打死也不敢记真账的,他只能是想着怎样把假账做得天衣无缝。不过账做得再好丁小民心里话也不踏实,他不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是否犯法,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底线,那就是从他店里修出去的车子绝对不能有任何隐患。

丁小民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招不到修理工,水平差的怕砸了自己的招牌;水平高的又怕撬了自己的生意,因为丁小民知道,没有哪个修理工不想自己当老板的。再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将来赵红卫他们的工程队走了,自己还能养得起修理工吗?

张宝康不愧是丁小民的福星,丁小民的困难很快被他解决了。张宝康现在是丁小民的超级粉丝,他只要是碰到开车的,也不管跟人家什么关系,三言两语的他就能扯到修车的话题,然后就强烈地推荐腾飞汽修店。按他那意思,谁的车坏了如果不到丁小民那儿去修的话,这个人不是缺心眼儿就是脑了进水了。丁小民也念着他的好,每次他来修车,价格都是最优惠的。

那一次张宝康在丁小民这儿修车时,听丁小民诉苦说忙不过来,又招不到修理工。这充分地激发起了他的古道热肠。他也不知道用的什么办法,竟然跟淘宝似的淘来一个刚从职校汽修班毕业的小孩过来学徒。

张宝康淘来的这个小孩叫黄志兵,丁小民一眼就看上了,虽然这小孩看上去性格有些内向,但是丁小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一股灵气。问了几个修车的问题,他基本上是对答如流,看起来理论基础还不错。

黄志兵今年19岁,从小没了爸爸,他妈妈嫁到这边的农村,他就跟了过来。他后父跟张宝康是不知道拐了多少弯子的亲戚。张宝康家是一个姑娘,前几年出嫁了,家中房子空着。张宝康就让黄志兵住在他家,这样上班的路就比较近。自从黄志兵来了以后,丁小民的压力明显的轻了许多。当然有一个人也很高兴,那就是贾波。

贾波虽然修车的手艺学得不怎么样,但是丁小民做生意的经验他倒是学了不少,还有察言观色、插科打诨的本领甚至不让他师父。他还会漫天要价,看人下单,最关键的是他知道什么客能宰,什么客应该放鱼饵。而且贾波口风特紧,看上去好像是嘴上没个把门的,其实不该说的话从来都不会说。所以丁小民不在的时候,店里的生意就交给他打理。他现在的工钱已经涨到了六百。

在黄志兵面前,贾波现在俨然以大师兄自居,经常指挥黄志兵干这干那,感觉好极了。现在店里的清洁卫生这一块基本上是归了黄志兵,不过像端茶倒水、迎来送往的这些差事他还是要亲自主持的,因为丁小民每个月会给他一条玉溪,就是让他帮着招呼客人的。以前丁小民修车都是贾波给打下手,现在都是黄志兵主动顶上去了,贾波本来就怕做事,正好乐的清闲。他和黄志兵是同龄人,共同语言多,虽然黄志兵话不多,但是贾波要求不高,只要能有人听他讲话就行了。

一晃三个月过去了,黄志兵成长很快,一般的小毛病丁小民都让他独立处理。有时候丁小民要出去修车,他总喜欢带上黄志兵,因为这孩子肯吃苦,又爱动脑筋,自己省了不少心。现在除了高档车必须自己动手,一般的车子他都让黄志兵和贾波去修,修好了自己把个关就行了。

来到腾飞汽修店后,黄志兵觉得心情舒畅,每天都充满了活力。原来在家的时候,虽然他的亲娘后老子对他都很好,同母异父的弟弟和他也很亲热,可他始终都觉得自己像个外人,他的内心一直充满了压抑感。从小到大后父一直对他很好,好得让他挑不出毛病。可越是这样他越不自在,他觉得这里面更多的是一种客气而不是亲近的关系。每次他犯了错误,后父总是宽容地一笑了之,有时他母亲看不下去说他几句,后父还护着他。其实他是多么希望后父能像对待弟弟那样,把他训斥一番,或者打一顿也行啊。

黄志兵在腾飞汽修店的工资是每个月五百,中午在店里吃,碰到要加班晚上就在店里吃,他感到很满足。丁小民对他很好,他能感觉到。师父对他的要求也很高,尽心尽力地教他,希望他能早点成材。有时候难免着急,教训他几句,他觉得这种感觉很好,没隔阂、很真实。

这一天丁小民正在店里指挥两个徒弟打扫卫生、整理货架,门口停了一辆桑塔纳2000,车上下来一个中年人,一进门就对着丁小民大声说到“丁老板,我终于开到你的店门口了,赶快帮我看一下车子。”

“呀,是李老板,好长时间没见了,车子怎么啦?”丁小民迎了上去,来人正是张宝康的大客户李风。

“哎呀,我这辆车子今天不知道发什么神经,开个几公里就自动熄火,要等好几分钟才能再启动,然后再开个几公里又自动熄火。我到你这儿来的路上已经熄火好几回了。”

“故障灯亮了吗?”

“没有,仪表也正常。”

“黄志兵,你来判断一下,可能会是什么原因。”丁小民对黄志兵说到。

“如果缸压正常的话,应该不是电路有故障就是油路有故障。”黄志兵想了想说。

“先从哪儿下手去检查?”

“先查缸压再查电路比较好。”

“嗯,不错,你去帮李老板检查一下吧。李老板,坐这边抽支烟,多长时间不见了,咱俩好好聊聊。”丁小民把李风让到椅子上,递上了一支烟,贾波立刻泡了一杯茶端过来。

“是你徒弟呀,他能修吗?”李风有些不放心。

“放心吧,他已经是熟手了。贾波,你也过去,两个人配合一下。”丁小民对贾波使了个眼色。贾波心领神会,立刻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