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八十六号电线杆
32562000000006

第6章 金三角伏击(下)

砰砰,两声闷响,一群野斑鸠被惊起杂乱无章的朝四周飞去。还没等谭斌反映过来,连声巨响伴着火光突现在下方。被炸起的溪水组成了个非常美丽的喇叭形状。

“63式60毫米迫击炮,半径15米的杀伤力!”惊讶中的谭斌眼睛被扩张了好几倍,来不及多加思索,寻找炮手是首要任务。这种63式的迫击炮射程在200米至1490米之间,敌方炮手一定在这个范围内。又是一连串爆炸声,火光犹如数码相机的闪光镜头一样忽亮忽暗。“有炮击就必然有炮弹出膛时的闪光点,为什么什么都看不见呢?”谭斌一边透过狙击镜搜寻一边焦急的思考着。

骡子们都双手捂着耳朵抱着头蹲在一个壕沟里,阿昆右手握着那把意大利伯莱塔92F型手枪,左手扶着一旁的石头,半弓着身子躲在一块巨石的后面观望着。

这姿势倒是有点抗日战争片里那些汉奸走狗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就差一顶帽子的装饰了。豹子端着手里的AK47巡视着骡子们,他担心的是骡子们被这真枪实弹吓蒙后作出不明智的事来。死一个骡子不要紧,但是每个骡子身后的那个竹筐可是值不少钱呢。一公斤左右的粉可是都灌在这些用空心竹编制的竹筐里呢。如果有谁做出不理智的事来,豹子会在第一时间解决了他。

壕沟的另一侧,那两门花大价从部队里搞来的迫击炮正拼命的吐出一发发的十片尾翼炮弹,似乎想向他的主人证明它们物有所值。可是它们却忘了,它们真正的主人是:MADEINCHINA。

这种63式60毫米迫击炮是60年代中国制造并作为军援提供给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两箱63式杀伤榴弹已被用去了一半。“哎?怎么只有三个雇佣兵在那啊,还有两人呢?”阿昆想问问豹子是怎么回事,可炮声是不会让他的声音传到豹子那里的。

“也罢,这次这些钱花的值,要不是这几名雇佣兵聪明,他们这会准被中国警察包了饺子了。”阿昆正在庆幸自己平生最有效的投资。如果这次成功,这段事准会成为他以后用来侃侃而谈的英雄事迹。

也正因为那两门迫击炮位于壕沟的下方,所以谭斌始终没有找到它的发射位置。这时候完全可以用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谭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要用稳如泰山来形容他的现场表现。狙击镜里什么异常的现象也看不见,他无暇顾及下方的战士们,只有在最短最快的时间里消灭重武器的威胁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这种炮击下,武警和公安们只能任人宰割。继续搜寻、、、搜寻。

咔嚓,像是某一类枝干断裂。谭斌心猛地一跳,两只耳朵竖的笔直笔直的,耳后的青筋颜色都变了。“不对,有人靠近了”,想到这谭斌差点惊出一身冷汗。“难道我已经被发现了”?思索间,谭斌慢慢的将枪管从岩缝里抽回,身子依靠着肘部的力量慢慢缩起,那“咔嚓”声音是从右侧两点钟方向传出的,听声音的清晰度,说明危险距离自己已不足百米了。谭斌尽可能的使身体开始下滑,并顺时针的慢慢旋转,好让自己正对两点钟方向。与此同时他右手扶着枪体,左手轻而敏捷的从侧腰处拔出了一把**,左手收回时,手枪的保险已经被打开了。他做好了近战的准备。

两个诡异的身影慢慢的移动着,那速度连蜗牛看见了都会笑的。每一次的移动都是互相交替的,静止的时间远远超过走动的。有点像狮子老虎一类的捕食者在行动前的准备工作。慢慢靠经,然后伺机扑上去。这一刻,在这块山脊上的杀机足可以让人忘记山脊下的爆炸声。一对二,这是一场狙击和反狙击的生死较量。这是一场由一名稚嫩的中国狙击手和两名实战经验丰富的雇佣兵之间上演的生死较量。智慧比枪法更重要,生死输赢只在那一瞬间

在这个不恰当的时机却很恰当的场所,那只被炮声惊起而选择了一个零时落脚点的斑鸠,又一次在郁闷中被惊起。砰砰,两次频率极快的点射,两颗穿甲弹头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的呼啸而来。说时迟,那时快,那两团黑影也在斑鸠惊起的一瞬间向两侧来了个360度的滚转。在那两颗穿甲弹击中他们刚刚还用来遮挡的野山枣枝干时,哒哒哒,清脆的M4A1也吐出了三颗子弹。然而这声音被那一扎长的消声器处理的是如此干净利落。竟没有刚才被他们不留神踩断的树枝声大。那三颗子弹击中了谭斌身边的大理石上,弹出几点火花和碎石。

判断正确,位置已经暴露,在这种短兵接触中,狙击手的长处也就顺势转化成了他的劣势。从击发的三颗子弹,可基本确认至少有一名敌人,直线距离80米左右,并且可以肯定的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做出躲避敌方狙击手并且能准确还击的人,绝非等闲之辈,必是受过反狙击的良好训练。谭斌深呼吸了一口气。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冷静,化被动为主动的躲避突击手的威胁,并尽可能的消灭威胁体。

周围又是死一般的寂静,炮击声已经停了,奇怪的是下面没有一点动静,难道......?不可能,再密集的炮击亦不会消灭所有的有生力量。至少可以听见呼救声或是零星的枪击声吧?谭斌迟疑着,更让他迟疑的是刚才的射击中,他总觉的哪里不对劲,可到底是哪里,他还没有发现,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容他去分析。所有的精力必须全部投入到眼下的“战场”里。丝毫的懈怠和判断失误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嗷呜...,狼嚎声再次响起,谭斌还没有确定对方的人数,每一次的射击都存在被未知射手射杀的可能性,在没有十足把握前,决不能再次暴露新的狙击点。对于在野外“狩猎”的狙击手来说,通常会选择两个以上的撤出路线,而安全撤退计划早在进入阵地前就已制定好了。而谭斌做的却不是撤离,年轻气盛的热血军人怎能忍受被迫撤离这样的屈辱。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哪个年代都是适用的。

火药味参杂着个人情感弥漫在整个山脊上,三条枪,三颗上膛的子弹,三个素未谋面的男人续写着猎人与猎人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