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
3259400000045

第45章 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的长效机制 (3)

减灾技术的创新必须高度注重最后的转化一环,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和书本上。按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对技术创新的定义:"技术创新是一个以新产品或工艺的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2年的《技术创新统计手册》中指出:"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及产品和工艺的显著的技术变化。如果在市场上实现了创新(产品创新),或者在生产工艺中应用了创新(工艺创新),那么就说创新完成了。因此创新包括了科学、技术、组织、金融和商业的一系列活动。"赈灾技术创新的成功标志在于其"最后一里",即技术的实现和推广。必须要通过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运用先进的防灾减灾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将防治各类灾害与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形成单灾种纵横交错,多灾种综合协调的综合防御体系,有效预防在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灾害,实现减灾与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延伸阅读

"十一五"科技项目在抗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2008-05-21)

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市"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研制生产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终端设备"、"跟踪式太阳能卫星电视及LED照明系统"和"木结构抗震房屋"等高技术产品在本次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终端设备"具有文字短信通信功能和准确的定位功能,在灾情和救援信息的搜集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灾区跟踪式太阳能卫星电视"内置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可为电视提供电源、卫星信号接收装置提供电视信号,从而使灾区群众能及时了解抗震救灾信息,增强群众抗震救灾信心;"太阳能LED草坪灯和野营灯"其原理是利用白天吸收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带动低功率LED照明,在灾区无电的情况下提供夜间照明;木结构多功能办公抗震房配备了现场办公智能化设施,既抗震防潮又健康保温,为抗灾现场指挥提供了保障。

本次抗震救灾中,市科技局共调配了2 000余盏"太阳能LED草坪灯"、1 000盏"太阳能LED野营灯"、20套"灾区跟踪式太阳能卫星电视"及10栋价值100万元的木结构多功能办公抗震房等高科技产品,解决了灾区的照明、通信、居住等问题。

我市重点支持的专利成果转化项目,科伦集团研制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输液换代产品--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简称:直立软袋),以其安全、方便、高效、便于运输、适合空投等优势,成为抗震救灾首选药品之一。在本次抗震救灾中共使用1 500万瓶,主要用于映秀、青川等运输不便但用量较大的重灾区。

8.8科普教育

深入开展科普宣传,不断提高民众科技防灾意识、增强科学自救能力,也是科技赈灾战略目标的一部分。1999年7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上提出:"我们人类必须由反应文化转变为预防文化。"各国经验表明,大力加强对公众的防灾抗灾知识普及和自救技能培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在许多发达国家,政府和社会团体通过公共设施以及各种宣传媒体进行科普宣传,把最基本的防灾避害知识交给公众,向公众传授利用科学技术趋利避害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救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此,要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工作计划,普及灾害预防等科学知识。实践证明,无论是公众的安全意识,还是领导的安全责任意识,都需要系统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来培养。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短信等各种形式传播媒体的宣传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公众普及应急常识,将应急工作推进企业、社区、农村、学校、家庭等,不断增加公众的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知识。要加强科技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组织领导,制定宣传计划,组织开展好"地球日"、"减灾日"、"科技宣传月(周)"、特殊纪念日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要在社会各个层面开展灾害防御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工作,适时组织居民进行应对突发灾害的演习和训练,不断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灾害的技巧。

要有计划地开展应急管理队伍培训和公共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培训,把科学自救纳入中小学教育内容,从小培养他们树立科学防灾观念。在高等教育中,注重灾害研究和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和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学科体系建设。在科学防灾减灾教育中,一定要注意教育形式的多样化。2007年3月1日,国际减灾战略公布的一套名为"阻止灾难"的电子游戏就将科学防灾减灾教育贯穿于游戏中。"阻止灾难"游戏分为三个难度等级,适合9~16岁的青少年参与。游戏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个特定的地点拯救生命,这让青少年觉得很有趣,因此很喜欢这个游戏,目的让他们从小就有防灾减灾意识。

同时,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是抗灾减灾的重要的科技依靠力量。一线农业科技工作者要靠前指导,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自救和各季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二线农业科技工作者要重心下移,充分利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科技入户、科技直通车、农技110等有效形式把适用的抗灾减灾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户家中,增强广大农村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与知识水平。

延伸阅读

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

(新华社四川安县2008年5月24日电)

他矮矮的,胖胖的。

他所在的中学,是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在绵阳周边非常有名。学校因教学质量高,连续13年都是全县中考第一名,周围家长都拼命把孩子往里送。学生最多的班,有80多名学生,最前排的学生几乎坐在老师下巴前。

地震来临时,他正在绵阳办事。大地震动,他站不稳,只好与学校的总务长互相抱着。

手机打不通,电话断了,第一波震荡过去后,他立即驱车往地处重灾区的学校赶。

车开得飞快,路上他一句话也不说。

他惦记着学校那栋没有通过验收的实验教学楼,心里最怕的是那栋楼出事。

20世纪80年代中,那栋楼建设时,学校没有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断断续续地盖了两年多。到后来,没有人敢为这栋楼验收。

新的实验教学楼盖好了,老师和学生谁也不愿意搬进去,哪个都知道没有人敢验收的楼,建筑质量是什么样的成色。

当时,他还是普通教师,是学校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别人不敢搬,他只好带头搬。

搬进新楼时,新楼的楼梯栏杆都是摇摇晃晃的。灯泡各式各样,参差不齐,教室本应雪白的墙上,只有底灰,什么都没有。

后来,他当领导了,下决心一定要修这栋楼。

1997年,他把与这栋新楼相连的一栋厕所楼拆除了。因为他发现,厕所楼的建筑质量很差,污水锈蚀了钢筋。他怕建筑质量不高的厕所楼牵连同样质量可疑的新楼,要求施工队重新在一楼的安全处搭建了厕所,这样,虽然高层教室上课的同学上厕所不太方便,但是,孩子们安全。

1998年,他发现新楼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他生气,找正规建筑公司,重新在板缝中老老实实地灌注了混凝土。

1999年,他又花钱,将已经不太新的楼原来华而不实、却又很沉重的砖栏杆拆掉,换上轻巧美观结实的钢管栏杆。接着,他又对这栋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要求,从37 cm直径的三七柱,重新灌水泥,加粗为50 cm以上的五零柱,他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加粗了15 cm。

这栋实验教学楼,建筑时才花了17万元,光加固就花了40多万元。

学校没有钱,他一点点向教育局要,领导支持,他修楼的钱就这样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5万元地化缘而来。

教学楼时刻要用,他就与施工单位协调,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蚂蚁啃骨头般,一点点将这栋有16个教室的楼修好。

对新建的楼,他的要求更是严。楼外立面贴的大理石面,只贴一下不行,他不放心,怕掉下来砸到学生,他让施工者每块大理石板都打四个孔,然后用四个金属钉挂在外墙上,再粘好。按建筑外檐装修的术语讲,这叫"干挂"。

因此,即使是如前些天的大地震,教学楼的大理石面,没有一块掉下来。

他知道,教学楼不建结实,早晚会出事,出了事,没法向娃娃家长交代。

不是没有见过出事的学校,有的学校墙没弄结实倒塌砸到学生,有的学校组织不好,造成学生踩踏事故。

他不能让这样的危险降临在自己学生的身上。于是,他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

他会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娃娃们具体不知道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

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学校早已规划好。两个班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的地方,不会错。

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娃娃们早已被事先教育好。孩子们事先还被告知的有,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

学校紧急疏散时,他让人计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

刚搞紧急疏散时,学生当是娱乐,半大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还认为多此一举,有反对意见,但他坚持。

后来,学生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他对老师的站位都有要求。老师不是上完课甩手就走,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要站在适当的位置,他认为适当的时候是: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放晚自习和紧急疏散时--都是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他认为适当的位置是:各层的楼梯拐弯处。

老师之所以被要求站在那里的原因是,拐弯处最容易摔,孩子如果在这里摔了,老师毕竟是成人,力气大些,可以一把把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娃娃。

每周二都是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时间,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他管得严,集体开会时,他不允许学生拖着自己的椅子走,要求大家必须平端椅子--因为拖着的椅子会绊倒人,后面的学生看不到前面倒的人,还会往前涌,所有的踩踏都是这样出现的。

那天地震,他不在。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

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门。

地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老师站在楼梯上,喊:"快一点,慢一点!"

老师们说,喊出的话自己事后想想,都觉得矛盾和可笑。但当时的心情,既怕学生跑得太慢,再遇到地震,又怕学生跑得太快,摔倒了--关键时候的摔倒,可不是玩的。

那天,连怀孕的老师都按照平时的学校要求行事。地震强烈得使挺着大肚子的女老师站不住,抓紧黑板跪在讲台上,但也没有先于学生逃走。唯一不合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着怀孕的老师同时下了楼。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 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

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90多位教师的房子都垮塌了,其中70多位老师,家里砸得什么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