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高歌
3265700000109

第109章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9)

张公兰对于孝道有自己的朴素理解。多年来,农村的养老一直存在着攀比的问题。但在张公兰看来,孝道敬老各在人心。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自婆婆高位截肢以来,张公兰除了照料婆婆,还要操持家务,一天到晚,忙里忙外,连吃饭的空儿都没有,左邻右舍见了,于心不忍,私下对公兰说:“婆婆不是你一个的,他二婶子也有份,你们轮流着,一家一个月,你也有空歇一歇呀,别把身子骨累坏了。”对左邻右舍的劝说,张公兰既没有摇头,也没有点头。她理解邻居们的好意,但她心想:“二弟走的早,弟媳上一把、下一把地拉扯三个孩子也不易呀!再说,孝敬老人,全凭各自的心嘛!”她不仅不攀比,而且每逢碰到有人在弟媳面前说些闲话的时候,她总是示意那人走开,并安慰弟媳道:“别人说啥,你别往心里去。不错,娘是咱两家的娘,但是咱两家的情况不同。我体力比你强,再说,俺家的孩子都大了,都懂事了,能替我干些事,你就放心吧,把几个侄儿侄女照顾好,我当大嫂的也就放心啦!”公兰的宽厚与仁慈,让弟媳妇尚云自愧不如。在大嫂的宽容与感召之下,尚云意识到了自己应该做什么,也常与公兰一起照顾婆婆,隔三岔五送些吃的喝的,也尽了自己对婆婆的一份孝心。

张公兰不仅自己孝敬老人,而且常常教育孩子们孝亲敬老。她经常把儿子、孙子和媳妇们叫到跟前,给他们唠一些家常里短,告诉他们什么是“忠厚传家远”的道理,她还经常对儿女们说:“做人要尊长爱幼,咱们可不能学那些不要老不要少的人,这样才能在人家面前抬起头来!”在张公兰的教育与感染下,儿女也都个个懂事、听话,大儿子如友,二儿子如贤,三儿子如意,还有公兰老人的三个儿媳,个个比着孝敬奶奶。现在的张公兰比以前幸福多了,在跟婆婆做伴的同时,每晚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儿媳陪伴自己和婆婆,祖孙三代媳妇在一间屋子里,照看老人的同时,唠唠家常,一点都不寂寞,晚上万一婆婆有点个什么事情,互相有个照应。公兰老人的两个女儿虽然出嫁在邻村,也时常回娘家看望奶奶。张公兰的几个孙子、孙女也都很孝顺,在家的时候经常陪着曾祖母说说话,问寒问暖的。如今的张公兰已是儿女满堂,重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公兰指着儿孙媳妇们对婆婆说:“娘,咱已五世同堂,都互敬互爱,你我活值了!”

张公兰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婆婆的故事感动了乡亲父老。在张公兰的心里,尊老敬老是一个晚辈应尽的义务,她用自己的行动不仅给孩子们,也给全村人树立了好榜样。如今这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其乐融融,和和睦睦,成为村里村外学习的典型。几年前,同村的江老汉曾跑到村委会“状告”自己两个儿子不孝顺。村委会主任看到江老汉的两个儿子一人一脸的不情愿,还互相埋怨对方对待老人不如自己,并没有给他俩讲大道理,而是将他们带到张公兰家里,看张公兰老太太现身说法,看张公兰老太太如何照顾她百岁的老婆婆。半个多小时以后,江老汉的两个儿子满面羞愧,心服口服地说:“啥也别说了,看俺们的行动吧。”在张公兰老太太的影响和感召下,大屯村95%的家庭,都成为五好家庭文明户,大屯村也成为全县有名的孝亲敬老模范村。

张公兰的事迹经媒体宣传报道后,立即得到了镇党委、县党委、县老龄委、县妇联的高度赞扬。早在2000年中秋节的时候,县老龄委主任黄美满就来专程看望了百岁老人唐尹氏,并对张公兰无怨无悔、无微不至照顾婆婆的动人事迹给予了高度表扬。2007年,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在大屯镇党委书记的陪同下,带着面粉、食油、点心等慰问品登门看望。这个大家庭孝老爱亲,和睦幸福,2007年、2008年被沛县妇联、大屯镇政府评为“五好文明家庭”,2008年张公兰被评为沛县“孝老爱亲”模范,继而又被评为徐州市“敬老爱亲”道德模范。她的事迹广为传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在2009年第三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中,张公兰获得第三届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同年,张公兰被评为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2009年9月20日晚,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道德的力量》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隆重举行。张公兰作为孝老爱亲模范和其他54位道德模范一起接受国家授予的荣誉,中国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和刘云山、刘延东等国家领导人出席颁奖典礼并与张公兰合影留念。随后,徐州市委市政府、沛县县委县政府相继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热烈欢迎赴京参加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的张公兰老人载誉归来,号召全市全县向张公兰学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市委领导说,张公兰老人是徐州第一位全国道德模范,这是中央对张公兰老人60多年如一日照顾百岁婆婆的褒奖,张公兰老人给全市人民做出了示范和榜样,我们要学习张公兰老人的品格、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从爱岗敬业、孝老爱亲开始,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最后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获奖之后的张公兰家里几乎天天喜事不断。前天一大早,张公兰收到了一份来自北京的祝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亲笔签名的贺卡、贺信。李长春同志在贺卡中祝她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贺信说:“在你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集中表达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追求,集中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希望道德模范们一如既往地践行道德规范,在公民道德建设领域始终走在全社会前列,以自己的善行义举引领社会风尚,传播精神文明,带动道德先进人物大批涌现,使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道德情操更加淳朴高尚,共同塑造文明中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近11点钟,张公兰家的小院再次热闹起来,沛县县委、县政府负责人将鲜花、生活用品以及10万元帮扶款交给张公兰,这是全国、省、市文明办及沛县特地划拨的专款,对生活困难的张公兰给予生活及住房帮扶。

盛誉之下的张公兰老人心情很平静,她说:“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我只是做了我自己应该做的事。今后,我会把百岁婆婆照顾得更好。”张公兰一直强调,“我孝顺自己的老人,不是应当的嘛,这是应该的。”张公兰对于孝道的阐释就是这样朴素。谈起这么多年来她坚持孝敬婆婆,心中有没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她,她说:“要说么,也不是没有。做人最要紧的是什么?是守信。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俺跟孩子爹一个锅里摸勺子30多年,他的家人就是俺的家人,他娘就是俺娘。既然答应了孩子爹替他照顾老娘,就一定得做到,不能辜负了他。”老人说着话,心情特别的舒畅,“有时候俺也寻思,这么多年吃苦受累图个啥呀,后来想想,图个啥?图个心安!俺不讲按法律该赡养老人,就凭俺的良心!”

(作者:刘进,1974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市,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恩比爱长情义无价》--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扎西白珍

邵星卓玛泽西

六十年代,一个出生于西藏某贵族家庭的娇美少女冲破世俗的樊篱,与一位仪表堂堂的汉族复原军人喜结良缘,此后风风雨雨几十年,两人恩爱如初。九十年代,丈夫身患重病以至于卧床不起,妻子依旧爱着、服侍着丈夫,始终不离不弃。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扎西白珍。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藏族妇女,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用自己17年对丈夫的不弃不离的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爱的诺言,谱写了一曲不离不弃的道德之歌。

情定雪域高原

扎西白珍出生于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拉隆乡一户贵族家庭,20世纪50年代扎西白珍还是小姑娘,十八军的158团进驻墨竹工卡时,就借宿在扎西白珍父母的庄园里。当时她家人看到部队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根本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扎西白珍的父亲看到部队生活困难,便将部分种青稞的良田无偿供给部队种菜。当时她的家人和部队友好来往,尤其是她父母和十五团的冯团长交往甚密,冯团长的爱人玉梅见扎西白珍活泼可爱又美丽聪慧,征得其父母同意后就将其认作干女儿。1958年扎西白珍上了中央民族学院,后因病辍学回到了西藏。此后,冯团长转业在西藏自治区交通局任职,当时,他们的干女儿扎西白珍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冯团长的爱人玉梅就将在交通局下属汽车6队当驾驶员的复员军人耿明祥介绍给18岁的扎西白珍。

耿明祥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军人。1960年部队从各大军区抽调人员在西藏建立了两个汽车团,由于耿明祥出色的表现和过硬的驾驶技术,他被部队从沈阳军区抽调进藏在西藏那曲安多从事运输任务。那曲是西藏最艰苦的地方,高寒缺氧、气候恶劣,两年后部队改编,耿明祥复员,原本打算回老家,可当时西藏民主改革刚刚开始,百业待兴,新西藏的建设需要他们。于是,耿明祥改变了想法,毅然决定留在西藏。

当年轻秀美的贵族小姐扎西白珍见到一身戎装、风华正茂的耿明祥时不禁怦然心动,他们可谓一见钟情。从此,两个年轻人经常接触。扎西白珍了解到耿明祥是从大城市南京来的,她知道南京曾是国民党的首都。耿明祥为人敦厚谦和,对扎西白珍总是彬彬有礼,一副翩翩君子风范。扎西白珍觉得耿明祥这人很不错,情窦初开的扎西白珍已经从心底地喜欢上这个英俊的小伙子。这期间,有很多人追求扎西白珍,包括富商,甚至有条件优越的外籍人士向她求爱,并许诺让她在国外过上奢华的贵族生活,扎西白珍都婉言谢绝了。与此同时,也有人给耿明祥介绍汉族姑娘,但他也委婉地拒绝了。渐渐地两个有缘的年轻人坠入了爱河。他们的恋爱,遭到了扎西白珍家庭的反对。扎西白珍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自然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人不厌其烦地劝她:你这么年轻又漂亮的大小姐,有那么多出色的男人追求你,可你一个也看不上。你何必非要嫁给一个汉族?好友也说她:你一个贵族小姐,为什么找个汉族,而且还是司机?可看似柔弱的扎西白珍异常倔犟,她不顾家庭的反对,坚持要跟耿明祥结婚--真是好事多磨,当他们美滋滋地来到拉萨市城关区民政局办结婚证时,没料到当时民政局的负责同志以扎西白珍出身成分不好为由,不给他们办结婚证。情急之下扎西白珍恳求在汽车六队当工会主席的干妈玉梅出面帮忙,在民政局玉梅讲述了扎西白珍一家曾帮助解放军的事,并称扎西白珍虽然出身不好,但她是爱党爱国的统战人士。在玉梅的帮助下,两个年轻人终于领到了结婚证。扎西白珍手捧着结婚证,心里默默地许下诺言:要和耿明祥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婚礼是在耿明祥简陋的帐篷宿舍里举办的,耿明祥的亲朋好友送来了毛主席语录和日用品,扎西白珍娘家只来了母亲和姐姐。简朴却不乏热闹的婚礼结束后,便进入了平淡的生活。往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族小姐扎西白珍扮演起家庭妇女的角色。一切都要从头学,这个连土豆都不会煮的大小姐硬是从生火做饭开始慢慢学会做家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扎西白珍渐渐地磨炼成称职的家庭主妇。婚后他们陆续生了四个儿女,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扎西白珍四处去找工作,但是因为其家庭出身的原因到处碰壁,为了生活,她只好去做临时工。她曾隐瞒身份到外单位建筑工地和泥巴,还做过运大粪到菜地的活儿。后来由于孩子增多家里又需要照料无法外出找工作,她就彻底放弃找工作的念头,一心一意在家服侍丈夫照顾儿女。

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时,雪域高原也未能幸免于难。扎西白珍被划定为四类分子,她被批斗、游街,耿明祥安慰她:为党做过贡献的人都被批斗了,你没干过坏事,总会有弄清楚的一天。每当扎西白珍在外被批斗时,耿明祥总是背着孩子在家做好饭等她回来;而扎西白珍去劳动改造时耿明祥就做好午饭送到她手里。在那漫长艰难的岁月里,他们恩爱如初,相濡以沫--这场恶梦结束后,扎西白珍被平反了,政府给她及她的父母落实了政策。扎西白珍分到了拉萨市城关区冲赛康里的约100平米的房子,她将此房卖掉在市西郊盖上了住房。

绝不放弃一线希望

四个儿女长大后陆续成家立业了,他们依照父亲的意愿,都搬出大家庭,各自过起自己的小日子。1990年丈夫退休后赋闲在家,每逢节假日儿女们都牵着小孩回家团聚,这个大家庭便充满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扎西白珍享受到了天伦之乐,她心里感到满足幸福。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丈夫耿明祥一直从事驾驶工作,长年累月奔跑在青藏线上,因高原缺氧落下很多疾病。退休后因积劳成疾,原有的高原性心脏病和肺水肿病情开始加重,同时又患上肝硬化。之后开始出现消化不良的病症,到医院治疗后还是越来越严重,甚至不能吃饭,无法大小便。有一天,他突然感到腹部巨疼,疼得他在床上直打滚,扎西白珍急忙把他送到人民医院。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是肠子问题。扎西白珍又将耿明祥送到拉萨市职工医院,开始说是食道癌,后认为是胃癌,住院治疗一段时间病情稳定后出院了。随后就到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胃镜检查,检查结果是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