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高歌
3265700000025

第25章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24)

作为一个置身于民族复兴中华振兴之伟大时代的大学生,徐茂时时刻刻都同母亲般的祖国与人民唇齿相依,息息相通。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千年未遇的特大地震顷刻爆发,一时间,山崩地裂,房毁人亡,交通瘫痪,水源断绝,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汶川人民乃至川西人民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徐茂的课桌再也不能平静了,徐茂的坐椅再也不能平静了,徐茂再也坐不住了。抢在第一时间,他积极组织同学做好了支援灾区的种种准备,同时,他急若星火般奔向渝中区中山四路,向团市委递交了奔赴灾区的请命书,但因故未予获准。徐茂并未气馁,旱路不通就走水路,他四处奔走,八方出击,募得不菲的善款和物资。然后,他率领同学积极投身团市委发起的“阳光慰问”活动,一次次冒着烈火般的酷暑在渝中区及周边区县的大大小小的医院进进出出,对前来治疗的灾区群众,或嘘寒问暖,或送钱送物,让因震灾受伤的一个个病员如沐春雨。2008年6月20日,作为抗震救灾优秀自愿者代表,徐茂应邀参加了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举行的“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受到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张轩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和热诚鼓励。

徐茂表现日益优异,其影响愈益强烈,因此也引起了更高领导层次的关注。200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之际,徐茂在冷静而深入地思考之后,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写了一封信,全面阐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择业观念,提出了对教育体制改革的种种有益的建议。对徐茂来信,薄书记予以高度重视,并作出了重要批示。

无可置疑,徐茂将其社会责任感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当数他对山区贫困学生的慷慨资助。

2008年仲冬,徐茂领着同学来到江津骆崃山,开展校方旨在加强学生道德实践的义工服务活动。当时,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在骆崃山小学,几个学生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是三年级学生宋春凤。但见小春凤满脸暗色,衣裤单薄如蝉翼。徐茂一问,才知道春凤很小时其母亲便远走他乡无消息,从此便同年老体弱的爷爷与瘫痪在床的爸爸相依为命。家中几乎无经济来源,年老体弱的爷爷种了小块自留地,养了几只鸡鸭鹅,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无异于杯水车薪。春凤每周生活费仅有区区5元钱,也就不奇怪了。所以,她每顿只吃咸菜拌饭。另一个四年级学生何巨浪,数九隆冬,脚上还穿着一双在城区已然绝迹几十年的塑料凉鞋,一丝不挂的双足,冻得又红又肿。徐茂一问,才知巨浪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因收入不稳定,只能时断时续地寄点钱回来,这就苦了小巨浪,小巨浪因之摊上了有一顿无一顿的无尽无休的苦日子。还有一个4年级学生黄菲,目光有些呆滞,神色有点黯然,因缺少营养,满头头发泛黄,她也是留守儿童。她的父母双双体弱多病,虽然常期在外务工,可含辛茹苦挣得的一点工钱大都熬进了他们的药罐,所以,他们寄给黄菲与爷爷的生活费就少得可怜,可怜到月均不足百元。爷孙俩凭这微薄的几十元,除了吃饭,难及其余。在黄菲的记忆中,她已有好多年都没穿过新衣服了,置身21世纪,其生活水准及其理念,还滞留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那一个特殊的困难时期的生活水准及其理念而裹足不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

孩子们的苦情,既让徐茂触目惊心,更使徐茂好生心痛。

他当即选择了八个生活最无着落的苦孩子,决意对他们予以定期资助。

资助孩子,不是一个而是八个;资助孩子,不是一次性而是长期性且是月月践行。这对于一个一餐海鲜可以不惜吃掉三万五万的大款而言,易如反掌;可对于一个长期依靠勤工俭学所得与奖学金读书与吃饭的徐茂来说,又谈何容易。但徐茂其人,从来都笃信言必行,行必果。他慷慨地捐出了自己的奖学金,捐出了自己所挣补课费的积蓄,精心统筹,周密计算,按受助孩子困难程度的不同,有的一月寄给100元,有的一月寄给120元,月月不误。即便如此,徐茂远未心满意足。在接下来的悠悠岁月里,那些苦孩子成了徐茂心中挥之不去的牵挂,成了徐茂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些苦孩子当中,有谁过生日,徐茂必定到场,送上一个生日蛋糕,送上一份虔诚的祝福。每逢开学,徐茂必定到校,给他们送上一套精美的文具。有的周末,他会专程奔赴骆崃山,把八个孩子请到镇上的小饭馆,请他们吃上一餐平素很难吃到的回锅肉、水煮鱼、姜爆板鸭、芋儿烧鸡,大快朵颐,彼乐何极。有的周末,他又会将那几个孩子接到主城区,领着孩子们坐缆车,乘轻轨,观摩天楼,游大礼堂,神清气爽,又何其开心。只要同徐茂哥哥在一起,因艰难时事而不苟言笑的孩子们便又有了欢声,又有了笑语,又回归天真,又再返烂漫。

徐茂还经常给孩子们写信,对孩子们多有鼓励,多有鞭策。孩子们也时时给徐茂回信,向他们倍感亲近的徐茂哥哥报告他们在他们父母面前也不会透露的他们学习与生活的种种情状以及他们极为私密的种种念想。宋春凤在给徐茂的一封信中,便这样写道:

“亲爱的徐茂哥哥:

您好!

徐茂哥哥,多谢你对我们山里孩子的关心。

那天下午,听说您要来学校看望我们,我是又激动又高兴。我们走进小会议室,胡老师叫我们静静地等待您的到来。当您到来,我又高兴,又羞怯,也还有些紧张,我怕我有什么做得不妥当,遭到你们笑话。当您问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当时没好意思告诉您。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好好读书,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虽然我现在还仅仅是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我就一定能够实现我的梦想。您问我生活中有没有困难,我生活中确实有不少困难,但只要一想到有您的资助,我就有信心克服眼前的一切困难,更为发愤而努力地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以尽快地改变我的命运……”

春凤其言,读来不乏酸楚,但我们感受最多的却是欣慰。

徐茂善举,已经远远不止于对几个挣扎于贫困线上的苦孩子成功实施了生活的资助,应该说,徐茂善举,已经对几个挣扎于贫困线上的苦孩子完美实施了灵魂的救赎。孩子们冷漠的心,因之注入了汩汩的热流:还是有好人在身边,还是有希望在人间。孩子们迷蒙的眼,由兹沁入了缕缕阳光:唯有知识,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这之后,同样是领着同学开展义工服务活动去了黔江,在那里,徐茂又发现了10名贫困学童。他当即断然对他们予以资助。这样,他资助的孩子已有18名,资助的金额已逾2万元。在徐茂的影响下,徐茂有3名同学加入了“关爱行动”,他们纷纷捐助出自己的奖学金专门成立了专款专用的“爱心基金”,受资助的学生已经达到20名。

徐茂出名了。

记者竞相追踪,荣誉纷至沓来。徐茂其人其事,相继刊发于《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时报》、《重庆商报》、新华网、华龙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真实》栏目,对徐茂予以了专题报道。2009年7月18日,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以《我的大学》为题,以徐茂同学勤工俭学资助山区孩子的感人事迹为主线,多角度展现了徐茂同学贫而不困、自强不息、心怀社会、拼搏进取的高尚品质。他因之被评为重庆工商大学“2008感动校园年度人物”,被该校莘莘学子誉为“工商丛飞”,同时被评为“重庆市第二届道德模范”。2009年,徐茂双喜临门,他不仅作为全国大学生代表光荣赴京,观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60华诞的大型阅兵式,而且,他更是一举斩获了“全国道德模范”的光荣称号,有幸成为了五千年礼仪之邦十三亿中国人民的道德楷模。

好人徐茂,阔步登至荣誉的巅峰。

掌声经久不息,鲜花层层相拥。

徐茂很平静。他平静地表白:“其实,我的力量很小很小,我只是希望尽我绵薄之力,能让这些孩子多买些铅笔,多买些好书,穿得暖些,吃得饱些。”

徐茂很谦逊。他谦逊地言说:“我能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很幸运,我只是重庆工商大学两万多名学子中极为普通的一员,重庆市三千万市民中极为渺小的一个。我只是有幸生长在了一个好的时代,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做得太少太少,人民却给了我太多太多。”

对于徐茂,党则已有定评,人民则自有公论。

2009年9月20日,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典礼并给包括徐茂在内的所有全国道德模范庄重地颁发了大奖。颁奖大会的盛况,也极为耀眼地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

2009年9月25日下午3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市委办公厅专门接见了全国道德模范徐茂同学及全体“重庆市第二届道德模范”。中共中央委员、市长王鸿举,市委常委兼市委宣传部长何事忠,市委常委兼市委秘书长范照兵陪同接见。

谈及徐茂事迹,薄书记竟一连说了六个“了不起”,对之予以了极高的评价,然后,他对徐茂亲切地说道:“你的事迹我早就知道,向你致敬,希望你能正确对待所获得的荣誉,继续保持好的品格。重庆和祖国的腾飞需要广大青年的努力,祝福你一路走好!”

薄书记教诲谆谆,徐茂听得明白。薄书记希望殷殷,徐茂听得真切。

此前,有老师与同学说起徐茂走路,均有爱怜兼有的热烈赞美:“徐茂哪里是在走哟,他经常是在跑”。笔者第一次采访徐茂,电话那头,徐茂告诉我:“张老师,我同你还有20分钟的距离”,“不要忙,我们相向走吧”,“张老师,你原地莫动,我跑着来吧!”未及十分钟,跑得气喘吁吁的徐茂便翩然而至。由是,“徐茂经常是在跑”之说,笔者深信不疑。

昨天,徐茂早已变走为跑。明天,徐茂将跑得更久更长,跑得更快更欢。他要跑出更多的时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以实实在在的帮助,给更多需要爱的人以真真诚诚的爱,直至让天之下,地之上,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爱。

徐茂日夜兼程,徐茂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