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高歌
3265700000037

第37章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12)

落水以后,海面上漂浮的渔船碎片和杂物也是致命之刃。吴正荣最后一眼隐约看见罗成财架着林宜都朝着一艘大船游去,心想,好个罗老大,这么大的浪,自身都难保,还架着别人逃生,胸中豪气伴随着一阵感动顿生:我一定要活着回家!此时,他身上也不知从哪涌来一股力量,借势死死地抱着一块木板……他得救了,可是罗老大却永远葬身大海了!

海的儿子

“我的儿呀,你在哪里?”年迈的父母在号啕!为失去孝子。

“爸爸,爸爸,我要爸爸!”年幼的爱女在哭喊!为失去慈父。

“阿财,你在哪里?”村人在呼唤!为失去一位勇敢的好人。

……

不论你在哪里,我们都要找到你!

不论你是死是活,我们都要见到你!

涛涛沙埕港没有回应!巍巍太姥山没有回应!

第二天,一轮耀眼的太阳在沙埕港升起,海面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大家一遍遍,沿着沙埕港每个角落搜寻罗成财的踪迹,希望有奇迹出现。

找呀找,人们声嘶力竭!找呀找,人们望眼欲穿!那分明是挖地三尺要找到你,海枯石烂也要找到你!

一天,二天,三天……第四天,人们终于在一处渔排边找到了他,一具遍体鳞伤的遗体!在他的身上,有数十道被海上漂浮物和岩礁等撞击的伤痕。

搜救人员惊讶地发现,罗成财右手竟然是托举着,僵硬如铁……托举什么?英雄无语!但这个姿势,这一情景无不震撼了所有在场的人!一个姿态、一个让生者破解的手语。这是罗成财留在人世最后的作为。

“船翻了以后,我隐约看见罗老大架着林宜都朝着一艘大船游去!”幸存者吴正荣说,那是我看见他们的最后一眼。吴正荣的话不免令人恍然大悟!

不约而同的是,官方的有关调查论证,“然而,台风突然‘回南’,狂风掀起的巨浪将船打翻沉没,船上12名人员全部落水,罗成财、林宜都在大浪中呼救过往船只,托送落水者,9名人员被经过船只所救,罗成财却因体力消耗过大,被大浪卷走……”2007年6月2日,福鼎市民政局在呈报福建省政府要求追认罗成财等同志为革命烈士时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上如是描述。“托送”两个字令人回味--那是一个他生前最后一股力量的迸发,那是一个凝固的姿态,一座浪涛中的雕塑!英雄的罗老大呀!以生命的灿烂瞬间,诠释了崇高的品质,让世界惊叹,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哀思!

在闽东这块红色热土上,英雄儿女辈出。革命战争时期,闽东儿女在陶铸、邓子恢、叶飞、粟裕、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下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34万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一位红军战士和四位老百姓献出宝贵的生命。沙埕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在抗击外族侵略中起过重要作用,是明代福建沿海军事重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曾在这反击过登陆上岸的日寇。鲜血浸染着红土地,留下了浩然正气,流淌着舍己救人、见义勇为、舍生取义之精魂。

血脉相连,薪火相传。英雄的土地哺育了英雄的儿女。沙埕的风,沙埕的水深深地浸染、润泽着罗成财的思想……

福鼎市沙埕镇黄岐村临海而筑,坐落于沙埕港畔东南方海岸线上,这是一个富饶而又美丽的渔村,全村636户2346人,基本上以近海捕捞为生。村民每天一睁眼看到的便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是黄岐人最亲最大的天!

1968年7月6日深夜,一声特别有力的啼哭划破黄岐的夜空,“我有儿子了,我有儿子了!”一个生命的到来给这个小渔村带来一个惊喜。他就是那个日后令村民引以为豪的平民英雄--罗成财。

渔家本色,小小年纪,罗成财便吃上了捕鱼捞虾的饭。

父母担心他身子骨小,吃不消,一直不舍得让他出海。“没事,跟着我历练历练!”18岁那年,是堂兄罗成通一句话让他早早尝上咸湿的海水。从此他跟着堂兄行船,渐渐爱上了这一行。在一次次抗风搏浪中,罗成财练就了一身的胆气与本领。“成财有毅力、人勤快、很仗义!”罗成通说,他的功夫与本事是远近闻名的。及至后来堂兄因年事已高上岸改做别的行当,罗成财索性自己做主当了“船老大”,船只马力从50匹添置到80匹,他好似浪里白条,呼风唤雨,在海上闯出了一番新天地。

这位海的儿子有海一样博大的情怀和粗犷。

风里来浪里去。他在危难时刻展现出不凡的英雄气概撼天动地。

“他是个勇士!”船员李求龙深情缅怀,“如果当时只顾自己,迅速把船开到内港拖上岸,罗成财就有机会逃生;如果当时不把救生衣给别人,罗成财也许还能活命。”

获救的叶怀康得知罗成财牺牲的消息后,和其他幸存者一样当场号啕大哭:“罗成财完全有机会逃生,但他把这些机会都让给了我们。我们永远忘不了他的救命之恩!”

对渔家后代,特别是游泳好手而言,海是罗成财的自由天地。船员们说,“罗老大本来水性极好,都是因为长时间救人,消耗了太多的体力,他才没能躲过这一劫。”

明知风险大,为救他人却一再错过逃生良机。

而这,并不是罗成财第一次舍己救人,他的壮举也并不是偶然的。

罗成财说的一句话七里八乡都耳熟能详:“每个在海上行船的人都是浪里讨生活的兄弟,家里都有亲人等着盼着,大家应该同舟共济,患难相助。”

村民林月盐对“阿财”的善举了如指掌,如数家珍:“4年前的农历八月,一艘运铜材的船只出事了,是罗成财救起了那艘沉船上的4名船员,后来被救船员打听到他的住址,还专程过来要重重地酬谢他,他却婉言谢绝了;有一年也是台风来之前,村里的一艘渔船因动力故障,在10级风浪中漂荡,船上3人凶多吉少。他得知这个情况后,二话没说驾着船就出海救援,直到把那艘遇险船牵引到沙埕港避风。”……林月盐泪光闪闪:他就是这种热心肠,他的牺牲对我们村来讲是一大损失!

熟悉罗成财的人都知道,他为人厚道憨实,乐于助人,重信誉,在村里口碑甚好。“在黄岐,只要一说‘罗老大’,大家没有哪个不夸的,他正直厚道,是个热心的人!”采访中,说起罗成财,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平时渔民们有什么作业需要帮忙,不管谁叫,他总是二话不说,热情、倾力相助。

人们念想着罗成财的信用:不论是收购鱼饵,还是代人打桩,他都很讲信用。

人们念想着罗成财对公益事业的热衷:每逢村里捐资建校、修路、筑桥,他总是热情响应,尽管家境并不宽裕,但他总是说服家人,把平时一点微薄的积蓄拿出来……

罗成财的好村民们数不尽!这样一个大写的人离去,怎能不令人怀念!

“阿财回不来了!”消息传来,全村沉浸于巨大的悲痛之中,黄岐人顿失欢笑。他们在震惊的同时深感惋惜,不少人热泪盈眶,纷纷回忆起罗成财的往事。

在几天的寻访中,从一个个亲历者和他的亲人、朋友的口述、勾勒中,一个英雄的形象逐渐清晰,已经巍然屹立。

他在大海中永生,留下了不死的灵魂。他的精神感召着众人。

宁德市委、市政府及时发出学习号召,指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人民子弟兵,在抗灾斗争中以自己的英勇行为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涌现出了一大批抢险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罗成财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面对巨大的自然灾难,在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的时刻,罗成财等人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同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奋力搏击,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组织群众投入灾后重建,他们用智慧、意志、品格和气概铸就了大无畏的抗灾精神。他们是楷模,他们是旗帜,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是宁德人民的骄傲!”

杰出代表,楷模,旗帜,英雄,宁德人民的骄傲……这一连串美好词汇加之罗成财身上,并不过分!这是官方红头文件的温情表述。当一个人为了他人勇敢到把生死置之度外,让人性最美好的品质、最灿烂的光芒闪烁,他当之无愧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不论何时何地,大无畏的精神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最能打动人心,也是一个社会前进的强大驱动力。正是有无数像他一样的人,以舍身取义的壮举为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筑起一座巍巍的精神长堤,引领了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在这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又想起四年前一个漆黑的下午。那个下午,大地怒吼,狂风横扫,当危险降临,他带领李求荣、吴正荣、林宜都3名船员义无反顾地救起8名落水者,而他却匆匆地走向了那个冷冰冰、黑漆漆的另一个世界……”

在今年3月宁德市组织的一次道德模范报告会上,罗成财妻子演讲的英雄事迹打动人心。随着她在台上的倾情诉说,台下早已是泪流满面,泪水滂沱了!

网友撰文致敬:“舍己为人。是你,面对灾难和死神大义凛然、知险而上,把平安和生机留给他人;是你,用流血和牺牲,将灾难和危急变成了人民至上、他人至上的高尚情怀的课堂--向你致敬!”

那个身影没了,那个音容消失了。沙埕海浪滔滔,为一位优秀的儿女离去而呜咽;太姥山风呼呼,为一位优秀的儿女遇难而哀恸。

2006年,罗成财被追授为福建省抗洪救灾功臣、福建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宁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2008年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罗成财为革命烈士。2009年荣获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等。

寻找英雄,他就在我们的芸芸众生中,就在平凡生活的奉献中,就在你我之中……

留得清誉在人间,沙埕港作证。罗成财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永留人间!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动人心魄的事迹,实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在生死之间显本色、平凡之中见伟大,体现着中华儿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崇高思想和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危难相助的优良品德,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竖起了一座新丰碑。

爱如春潮

“妈妈,小朋友们都去上学了,爸爸怎么还不回来送我去上学啊?爸爸早就和我拉了钩的呀!”罗成财5岁的小女儿罗忺先天性聋哑,有一天,她看到父亲的遗像时,满脸童真地不停打手语,让妈妈打电话把爸爸找回来……

因为,她念念不忘,爸爸已经承诺在先,为她买好了书包和铅笔,打算9月开学后就送她去城里的聋哑学校上学了。但是,罗成财却和心爱的女儿永远地失约了!

孩子的话语让人无言以对,她大概还没想到天堂和人间架设不起那根线,也没有信号,怎能通电话……

罗成财壮年而殁,最痛苦的莫过于他的家人。“成财水性很好,如果他没有把救生衣让给他人,他在水中几天都不会有事。”罗成财的父亲喃喃自语。得知儿子遇难后,罗成财的母亲悲痛欲绝,卧床不起。4年了,丧子之痛仍然写在两位老人的脸上,谈不上几句,泪水就哗啦啦直淌,不能自已,“像塌了顶梁柱一样!”罗成财在家里是老大,勤劳又孝顺,在世时什么事情都抢着干,两位老人什么都不用操心,过得很幸福。这不,罗成财一走,年迈的他们还得背井离乡,到市郊地下工厂去打工谋生,勉强糊口。每每想及,他们总是以泪洗面。

“每次和女儿一起在家门口等待他的归航,是我们曾经的幸福。他,可以为我们母女俩遮风避雨。但是,四年前的那场超强台风彻底打碎我们的幸福,带走了我们人生中的‘太阳’。”

沙埕畔,古渡口。家门口,那片家人曾经幸福守望他归来的沙滩,如今却成了避之唯恐不及的伤心地。

罹难海上的英雄船长罗成财的事迹响彻八闽大地,爱如潮涌。可以告慰的是,英雄流血不流泪,罗成财牺牲后,各级组织在痛惜这位优秀儿子的同时,善待、厚待他的家人。身后爱潮滚滚而来。

这是来自党和政府的关爱:宁德市委、市政府两度隆重举行表彰纪念大会,高度重视做好罗成财精神的弘扬和家属的抚慰工作,有关部门积极为其一家解决工作、住房、就学、治病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并对她们的家庭困难给予经济补助。罗成财的遗属被招录到福鼎龙安开发区工作,其女儿被安排在龙安中心小学就学,龙安开发区还无偿为其家人分配一套新住房等。

虎年春节前夕,中央文明办在表示亲切关怀和问候的同时,委托有关方面给其遗属送来17万元帮扶款。

这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和温暖:英难双耳失聪的独女小罗忺备受关注。为让其聆听爱的旋律,省残联和省、市团组织率先联系有关企业捐赠23万元为其进行人工耳蜗移植手术,使小罗忺在前期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彻底告别了无声无语的世界,迈向崭新的生活。

有一天她又默默地来到爸爸的遗像前,是想告诉他:在大家的热情帮助下,忺忺终于可以治疗和学习了,你为我准备的书包和笔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英难无语,谱写一曲时代赞歌。爱如春潮,必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奏响新的强音……

《双肩道义》--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李学海

卢戎

引子

2009年9月的一天,山东寿光的李学海收到了来自国务院的一份大红请柬,特邀这位山东大汉参加建国60周年国宴招待会。

李学海手捧着请柬,激动溢满心间。

他身上的荣誉无数,可他尤为看重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这一荣誉。

虽然,见义勇为有时会跟死神打交道。

他少小离家,脚下的路是从2角钱开始的。为了生机,他驾着一叶小舟出没风波里,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

一个身价过亿的企业家,在别人看来,他应该更格外珍惜自己的生命,可几十年间,当他人危难之时,李学海伸出援助之手营救了100余人,而自己也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也许,当你知道了他的人生经历,你就会格外敬重他的为人。

少年愁滋味

李学海从小吃了很多的苦。

1937年,他的祖父李荣福到寿光羊口打工,在码头干装卸工。父亲12岁的时候到码头投奔祖父,开始在羊口同济楼酒店卖包子,后到船上当船员,多年以后在寿光市渔业大队干上了船长,并在寿光安家落户。

从李学海记事起,家里就没有房子,一家六口人挤在一间租来的小西屋里,直到渔业大队分给了2间草房,才算有了固定居所,虽然摇摇欲坠,可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家。那时候,一到冬天,草棚四处漏风,寒气逼人,冷得像冰窖一样,连水缸里的水都能结结实实地冻上20多厘米厚。母亲单连荣没有工作,李学海和一个妹妹、两个弟弟都没成年,靠父亲一个人干活养家,日子过得很艰苦。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学海懂事早,从小就知道帮父母干活,从不和弟妹发生一点争执。他看到父亲一个人挑着这副重担,弟妹饿得皮包骨头,觉得作为长子应该早一点站出来,和父亲一起干活养家。

1973年4月,李学海年满18岁了,有一天,他对母亲说:“娘,我想去东北,我看在家种大寨田,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我还是出去打工吧。”

单连荣睁大了眼睛:打工?学海,那年你上船受了伤,你再出去娘怎么能放心?在家里虽然苦一点,可是一家人在一起,也算是平平安安的。”

“娘,我会小心的,现在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李学海去意已定。“我出去打工,可以吃顿饱饭,家里还少一张嘴,说不定还能挣点钱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