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高歌
3265700000058

第58章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10)

病、产妇们和她们的家人亲属,没有不被深深感动的。一些产妇看到护士曹明明高烧39.7度打完吊针,还去照顾她们,当时就抹着眼泪劝她回家休息。打工妹小韦被抢救后,说的第一句话是:“医生,你们是我和我小孩的再生父母。”产妇小谢说她一辈子都忘不了:“雷主任抢救我时,我在手术台上冻得止都止不住地发抖,她那个助手就用身体挨紧我左边身体,用她的体温来温暖我,后来才晓得她是杨莉医生。”小谢更没齿不忘的是,从网上查看她的孩子脐带缠紧脖子这种现象很少见,而且缺氧窒息未足月,大家都担心孩子大脑的发育。结果由于雷冬竹对她产前论断准确又抢救及时,“我崽现在蛮不错,我全家永远感谢雷主任她们。”双胞胎产妇小曹的丈夫伸出3根指头:“当时我想都不敢想,3条命呀,只要保住我老婆小孩,就是要我做牛做马都要得!我们一生都记得雷主任跟人民医院产科的恩德。”

荣誉、光环的背后

春潮迎来三月,阳光和熙,春风化雨,桃李争妍,春笋拱泥。香雪苑也是春草新绿,冬竹周末在书桌上写写记记。当她上医院匆匆离去,何生帮她整理稿纸,这才知道她在写讲演稿和抢救梅毒病妇、婴儿之事。此前何生抗灾值班,连中央电视台董卿采访雷冬竹那个“面对面”节目也没注意。冬竹回家后,何生装着不经意地用开玩笑的口吻问:“那东西冒得传染吧?”冬竹一怔,明白丈夫知道了,她摇摇头:“采取了措施,冒问题,我刚才就是去打最后一剂预防针,臀部打的两砣硬块。”她告诉丈夫,别的科、医生也一样,尤其手术室,时常碰到这类突发情况,例如交通事故、街巷打斗或偏远山区的或吸毒的“三无人员”,身份不明,没办入院手续,没有医疗档案,但生命垂危抬来了,可能患有乙肝、肿瘤、梅毒甚至艾滋病;抢救过程中,其血、脓、不明液体有时溅到医生、护士、麻醉师眼、耳、脸、手上,也许就有病毒潜伏,但生命必须抢救,其他过后再说。我们的职业特点就是治病救人,责任永远大于自己的安全……何生听了摇摇头说了一句:“你呀,太霸蛮了。”然后痛惜地揽住妻子的肩。

2008年3月中下旬,中纪委、中宣部、中组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的“全国抗雨雪冰冻灾害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国巡回讲演。雷冬竹讲的即《为了222个“冰雪宝宝”》,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省、市、国家相关部门给予她和她的团队很多荣誉,她们产科先后被授予省、市“三八红旗集体”、“湖南省芙蓉标兵岗”等,她个人先后荣获“郴州市抗冰救灾先进个人”、“第六届中国医师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中国妇女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诚实守信模范”、2009年作为全国道德模范代表进京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阅兵典礼”。

在荣誉、光环的背后,雷冬竹偷偷抹过眼泪。2008年冰灾及此后一段,她太忙。忙过之后到8月,她给父亲做了一次身体检查,发现老人肺部有个黑斑,心紧缩起来“难道……”她把父亲带到长沙,进全省最好的湘雅医院复查,果然是肺癌,晴天霹雳!那一夜给父亲服药睡着后,冬竹伤心得“欲识湘女怨,枝枝满泪痕。”为什么总是父母忘我无我地为儿女奉献?为什么总是儿女忘了生我养我的白发爹娘?为什么自己没有选学治癌的专业?……其实,冬竹是个公认的孝顺女,无论对父母还是对公公婆婆,在亲友中有口皆碑。她父亲是个好学之士,按“松、竹、柏、梅”给儿女取名,她的名字就出自古代孟宗冬雪时哭竹生笋孝母的故事。如今松兄远赴加拿大,冬竹在家为大,所以她怨恨自己!父亲开朗硬扎,反过来宽慰她:“自古忠孝难两全,你搞好事业、工作就是对父母、国家最大的孝。不怕,我听你的,戒了烟跟阎王老子斗一下。”但冬竹心中隐痛难消,笔者采访时她也不讲。好在她殚精竭虑,老人病情没有发展。

草木花卉中,竹子高洁劲拔,四季青翠,最为坚韧、坚忍、宁折不弯,抗压性、反弹力强。郴州是竹木之乡,古代《谱》、《湖南方物志》就记载了郴州的方竹、合欢竹。雷冬竹身上,显露了竹子的品格。郴州自古也出良医良药,西汉桂阳郡(治所郴州)人苏耽在瘟疫之年力抗天灾,与母亲一起用橘叶泉水熬汤救治百姓,谱写成我国中医药史上“苏耽橘井”、“橘井泉香”的典故(《辞海》“橘井”条目),名播海外。雷冬竹身上,折射了苏耽的影像。这应该是民族精神的造血功能,道德文明的遗传基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千多年前,唐代文豪韩愈指点南岭,咏叹郴州地理之特、山川之美、物产之丰,最后落笔在“意必有魁奇忠信才德之民生其间”;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南岭山脉,郴州沃土,挺立起了一批雷冬竹这样冰魂雪魄的郴州医家,于国于民,幸甚。

《边城信使》--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艾克拜尔·依明

刘亮

有这样一个人,他27年如一日,在邮政服务(投递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工作着。

他很普通,他从事的工作也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是很简单,就是按门牌号码送信、送东西,每天将不知是谁从遥远的别处寄来的邮件、包裹交到那人指定的某人手中。

送到就算完事!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简单的工作,他硬是用27年的光阴,做出了不平凡、不简单的业绩,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和领导的高度赞誉。

有心人曾算过这样一笔账,27年间,他行程超过35万公里,投送各类邮件1700余万件,而且无一差错。35万公里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绕地球行走近9圈。1700万又是个什么概念?你尝试着从“1”一直往上数,即使你再有耐心,用不了多久你也会明白……

他,就是被誉为“边城信使”的新疆乌鲁木齐市邮政速递局维吾尔族投递员艾克拜尔·依明。

他,27年始终以诚信为本的敬业精神履行着邮政服务的庄严承诺,始终以火一般的热情、水滴石穿的耐心与执着为每一封邮件寻找着自己的主人。

他,27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朴素情怀。

他,27年以自己辛勤的付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初涉人世遍尝艰辛磨炼吃苦耐劳的意志

1958年5月,艾克拜尔·依明在乌鲁木齐市的一户普通居民家里出生,虽然小时候家里生活很窘迫,但在记忆中却是甜蜜的,因为当时他拥有着一个完整的家,有深爱着他的父母,有成天一起打闹嬉戏的哥哥、妹妹和弟弟。

在艾克拜尔·依明的印象中,父亲依明·吐尔迪是一个心地善良、生活严谨、十分正直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任何恶习,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是格外的严厉。如果哪天孩子们旷了课,或是作业没做好、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管是老师带话还是同学们嘴巴长,只要传到父亲耳里,孩子们就肯定要挨一顿狠打。艾克拜尔·依明发自内心的害怕父亲,但他也同样是发自内心的佩服父亲,佩服父亲的心灵手巧。父亲是一个木匠,由于手艺好,常常是东家请完西家请,到处受人尊重,整天忙个不停。艾克拜尔·依明从小就发誓,长大了以后一定要向父亲一样,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时间悄无声息地一天天流逝,艾克拜尔·依明也从乌鲁木齐市三十二小学毕业,升入十四中开始念中学。记忆中,童年的生活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无忧无虑,但也是那样的短暂。

1971年,仿佛一个晴空霹雳,刚刚13岁的艾克拜尔·依明突然就没了父亲。

1971年的乌鲁木齐,大街小巷到处都在挖防空洞,每个单位都分到了任务,在邮局工作的艾克拜尔·依明的母亲吐尔逊·汗按照领导的意思,防空洞挖好以后请来了丈夫这个“外援”,给防空洞搭架子。这样简单的活计,对于依明·吐尔迪这个“老木匠”来说确实是小菜一碟。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没有想到,简直就是鬼使神差,搭架子的时候,依明·吐尔迪竟然从13米高的架子上摔了下去。被送进医院时,依明·吐尔迪已经停止了呼吸。

意外就这样发生了,艾克拜尔·依明就这样没有了父亲。这意味着,吃饭的时候、做作业的时候、玩耍的时候,身边再也没有父亲那或严厉或慈祥的目光注视了,再也见不到他那熟悉的身影了,再也听不到他那亲切的声音了。少的当然还不止这些,更重要的是,没有了父亲,家里一下子少了根顶梁的柱子,一下子断了生活的主要来源。

家庭顿时陷入了困境。

那是艾克拜尔·依明记忆中最灰暗的一段时光,连着好几天,别说笑,连话都没有心情讲,整天忧心忡忡的,为悲痛欲绝的母亲担心,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担心,也为自己担心,生怕一不留神,自己的家就没了。

幸好,吐尔逊·汗很快就从孩子们的脸上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她抹干眼泪,脸上甚至挤出了笑,尝试着恢复正常的生活。每天天不亮便早早地起床,做好饭,等孩子们吃过上学走了、收拾好碗筷以后才急急忙忙赶去上班;下班回到家,她做好饭,孩子们吃完没有半分钟闲息她便要求他们做作业,然后自己洗碗、洗衣服,像以前一样做各种各样的家务。孩子们作业写完,即使再晚她也要一一检查,行使以前父亲的职责。不过,她检查作业比起父亲还要细心、还要严厉,发现了问题一定要改对了才罢休,哪怕是字写得难看了一点也不放过!生活似乎又回到了以前的轨道!可是,她真的能够忘记自己的痛苦吗?艾克拜尔·依明曾好几次看见母亲一个人默默地垂泪,但是在孩子们面前,她始终是一个坚强的母亲;在外人面前,她始终是一个坚强的女性。

那段时间,艾克拜尔·依明一下子就变得懂事了许多。母亲的话,以前不愿听的现在也都听了,而且听了以后字字句句全都记在了心里。

即使艰难,时间依然过得飞快。很快,艾克拜尔·依明便初中毕业了。这时候,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了他的面前,是继续上学还是开始工作?当时,他的妹妹和弟弟都还在读书,而哥哥为了帮助母亲撑持这个穷得掉底的家、供弟妹们上学已经主动放弃了学业。他当然想上学,他当然舍不得学校、舍不得那些爱他的老师和同学、舍不得那些朋友。可是,他又很清楚,如果自己继续上下去,这个家是绝对供不起的。虽然母亲没有半句怨言,没有发过一声牢骚,可她那越发瘦削的脸、那越皱越紧的眉头已经说明了一切。

主意打定,艾克拜尔·依明主动告诉母亲,自己对上学一点兴趣也没有。他想工作、他要赚钱。饱经沧桑的母亲当然明白他的心思,可是,不论她怎么说、怎么劝,甚至是骂,艾克拜尔·依明已经铁了心。他甚至找到离家不远的一家建筑公司,“叔叔”、“师傅”的一通乱喊,又是一番央求、死磨硬缠,最终,他留下了,幸运地成为了这家建筑公司的一名小工。

艾克拜尔·依明的工作是和泥、担灰、卸砖码砖一类的杂活,活很累,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工资高,只要你舍得下力气,干得多,拿的就多。没几个月,艾克拜尔·依明每个月的收入就能稳定在100元左右。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个大数目,基本上是母亲工资的两倍了。

繁重的体力劳动不仅强壮了艾克拜尔·依明的身体,更重要的是磨炼了他吃苦耐劳、沉默寡言的坚强意志。

立足本职丰富内涵执着诚信为民服务

1983年注定是艾克拜尔·依明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年份。

这一年,艾克拜尔·依明已经25岁,已经是一个英俊、稳重、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的大小伙子了,走到哪都讨人喜欢。同样也是这一年,艾克拜尔·依明的母亲吐尔逊·汗退休了。

按照当时的政策,吐尔逊·汗退休后可以由一个子女顶替她的工作。而当时,艾克拜尔·依明的妹妹还在新疆大学读书,弟弟也没有毕业,最适合顶替她工作的正是艾克拜尔·依明。虽然艾克拜尔·依明在建筑公司干得不错,收入也高,但那毕竟只是一个临时工,不如到邮局工作稳定、保险。

在母亲的百般劝说下,艾克拜尔·依明满怀自豪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成为了乌鲁木齐市邮政投递局胜利路支局一名光荣的人民邮递员。

千百年来,邮政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邮政投递员更被人们誉为“鸿雁”、“信使”,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爱戴。

1983年,艾克拜尔·依明刚刚当上邮递员时,别说现代人很熟悉的网络、手机没有,就连电话也极罕见,通信不发达,当时的老百姓,很多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比如招工、考学,都是通过信件联系;遇上家人病危等急事,需要通知外地的亲人,也只能通过电报告知。而这些,都必须通过邮递员来投递传达。

上班伊始,母亲便给艾克拜尔·依明讲明了邮递员的重要性,讲明了这份工作的重要意义。“每一封邮件的背后,都寄托着一份沉沉的牵挂。一封邮件送不到,很可能就会影响、耽误一个人的前途乃至一生的命运;很可能就会给一个人留下终生难以平复、难以补偿的遗憾!”每天上班,母亲都要再三叮咛,嘱咐艾克拜尔·依明一定要认真工作,细心、再细心。

刚开始上班,艾克拜尔·依明就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街道不熟、业务不熟,更重要的是汉语不熟,很难跟汉族居民沟通。当时,邮局给每个投递员都配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同样是骑自行车送信,一个段道两三千户居民,业务熟练的邮递员每天可以投递四五个甚至更多段道,可艾克拜尔·依明从早忙到黑,也只能勉强送完一个段道。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只凭一腔热情想要做好工作只能是一句空话。要强的艾克拜尔·依明暗下决心,一定要战胜各种困难,尽快胜任本职工作,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邮递员。

业务不熟,艾克拜尔·依明就苦练业务,多向老邮递员虚心讨教。邮局规定每天早晨十点钟上班,可艾克拜尔·依明总会提前一个多小时赶到单位,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然后帮内勤人员分拣信件、报纸,别的邮递员还没出发,他已经上路了。

街道不熟,艾克拜尔·依明就自己画了一张地图,先是自己管的段道,哪条街、哪条巷子在什么位置,附近有哪些机关单位,有哪些居民区,有哪些学校或是医院,没多久,全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然后是胜利路支局管的整个大片区;最后是整个天山区。很快,他就成了单位里有名的“活地图”。

汉语不熟,这却只能靠一点点地积累、提高。当时,艾克拜尔·依明家附近的乌鲁木齐市第二十小学办了一个自费夜校补习班,专门为有需要的人补习汉语、英语,每晚两小时。这以后的两年多,每天一下班,艾克拜尔·依明匆匆啃上几口干馕,便赶往学校。连续两年多的时间里,每天晚上,汉语补习班里都能看到艾克拜尔·依明那熟悉的身影,风雨无阻。他没落下一节课,也没有误过一天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艾克拜尔·依明的汉语水平很快就有了明显的提高,他的投递范围也越来越大,两个、三个、四个……到1986年时,他的投递范围已经增加到了六个段道,连那些老邮递员也不得不甘拜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