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上)
3265800000040

第40章 黄淮卷(39)

边界之争如此激烈,湖下煤炭资源更是寸步不让,在江苏西北部,沛县北部,紧邻微山湖矗立着一座高塔,那是在上海注册成立的“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而统筹劳保、医保却归江苏管理的大屯煤电公司开采乌金的井塔。大屯煤电公司地下资源十分特殊,矿区沿湖分布有六个井田,其中四个在微山湖边上,两个在江苏境内,湖下西部的煤则在山东境内,由于交通和地质原因,山东又无法开采,只能从江苏地面向湖下开采。而在大屯煤电公司成立之初,从上海抽调了一批知青及干部工人,江苏和山东也支援了一批技术工人和专业人员。后来,由于资源和投资之间的矛盾,想把公司交给江苏,上海和山东却不答应,想交给山东,江苏又死活不肯,多年来双方曾为此问题争执不休。由此可见,要发展沿湖两岸经济必须先解决由水带来的利害冲突。而要彻底解决这种种矛盾,光有水利方面的高超技术还不行,还得抚“心”有术。

追根溯源治水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浮动的湖田边界是两岸人民发生争斗的根源。最终,微山湖两岸政府以人为本,追根溯源,与陆地上“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一样,他们首先琢磨的是如何筑坝固堤。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7年,苏鲁两省沿湖人民就掀起了兴建湖堤防洪工程的高潮,只不过经历了多年的风雨变迁后,部分淤塞的河道,导致湖西大堤的整体标准偏低。这个问题也一直被各级水利部门列为重中之重,摆上了突出位置,在1998年被列入19项治水重点工程之一。但遗憾的是工程尚未开工,就因边界矛盾问题,处处受阻、困难重重,后经多方协调,徐州市除19.5公里没有实施外,于2001年按时完成了境内部分的河堤修筑,但湖西大堤防洪标准仍然不足二十年一遇,这也足以表明,复杂的边界矛盾给水利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边界混沌,争而不休。依湖而居的群众无不时时期盼着能够和平共处、安居乐业,湖区丰富的水产资源及深藏的矿产能源也迫切需要一道更强大、更安全的生命堤防。在倡导边界地区和谐的大环境下,在国务院、水利部及徐州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修筑一道能维护湖区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堤,已势在必行。苏鲁两省水利部门本着尊重史实、面向未来的态度,坦诚交换了各自的建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并顺利签订了《南四湖湖西大堤加固和西股引河工程会议纪要》。由于工程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处,地界纠纷等各类矛盾较为突出,推进的难度较大。江苏省水利厅及下级水利部门主要负责人多次到济宁市、微山县水利局走访交流,联系沟通,就有关涉及边界施工和拆迁赔偿等事项进行了友好协商,达成了共识。湖西大堤的加固需拆除重建桥梁3座,接长1座,圩口闸11座,核定总投资4346万元,顺堤河开挖41.84万立方米土方,杨屯河—大沙河段的北丁官屯段623米、小四段—鹿口河段6.23公里及大孙庄路口820米堤防加固,土方28.44万立方米。按照湖西大堤与西股引河剩余工程同步实施、同步竣工、同步发挥效益的原则,分别由江苏和山东组织实施。

泥土薄墙、截渗加固。针对因边界矛盾而搁置多年的工程建设,多数资料已与原来标准不统一,许多技术人员已分散难聚等诸多实际困难,苏鲁两省政府及湖西大堤建管处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迅速组织现有骨干技术人员及原来重要参与者等,比较了解当时规划设计情况的人员,重新对工程进行了整体摸排复测。经过大量周密细致的排查,辛苦勤劳的工作,终于完成了工程的先期测量工作,并将导线桩和外围红线全部引放并校核完毕,水准点引至工程沿线。通过8台大型排水泵10余天昼夜不停的翻水后,两省水利局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商定,在这次南四湖湖西大堤的加固工程中,首次设计采用水泥土薄墙截渗技术进行加固。此项技术是近年来水利工作者在深层搅拌桩原理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技术,由于此技术具有工程造价低、适应范围广、施工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工程效果良好等优点,目前已在长江、准河、松花江等流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原来堤顶高程40.30米,上级湖设计防洪水位37.5米,且堤身土质疏松、质量极度不均的基础上,采用薄墙截渗技术,墙厚220~285毫米,截渗墙进入不透水层1.0米,水泥掺入比为12%,经现场注水、室内渗透等反复试验论证,墙体渗透系数达到2×10-7~1.6×10-6厘米/秒,破坏比降大于300,满足设计要求,后经开挖验证,发现墙体完整、搅拌均匀,湖西大堤加固工程效果良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了彻底解决沿湖两岸人民群众的纷争与恶斗,消灭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变水害为水利,为子孙后代的和平相处创造良好条件。山东济宁、江苏徐州两市党政主要领导以这次湖西大堤加固为契机,共谋和谐发展大计。为了发展经济,化解两岸恩怨,维护苏鲁人民的安定团结,他们积极鼓励、引导沿湖人民摆脱对湖田、湖产的过度依赖,拓宽新视野、开辟新途径,走发家致富之路,从而把大部分精力投放到发展双方经济上来。

如今,微山湖西大堤的成功修筑,使沿湖两岸群众携手共进,共同谱写了苏鲁两省团结治水的新篇章。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全面启动,在苏鲁两岸人民之间架起了“友谊之桥”,两省之间微山湖地区纠纷的平息,也成为了全国解决边界纠纷的成功典范。

水调歌头竞风流

在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洪流里,我们不得不清醒地面对我国严峻的水问题。中国地大物博,气候、水文、地理等条件复杂多变,造成降水量分布北少南多,直接导致水资源北歉南丰的局面,造成了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不均,也决定了水利工程在不同地域的多样性,使得防洪工程越做规模越大、越多,维护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再加上我国的江河流向多为从西向东,同向的分水岭在中间形成,而南北方向却缺少沟通,这不仅对农业灌溉等水资源的利用造成不便,也对曾以水路为要道的古代交通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就有了历朝历代开凿连通流域的壮举,而纵贯微山湖全湖南北的京杭运河就是这类古代重点水利工程之一。

据2008年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年缺水总量为300亿~400亿立方米,在全国669个城市中,就有400个供水不足,110个严重缺水,年缺水量为60亿立方米。至今还有约3亿农村人口未能使用清洁饮用水。虽然中国河流众多,但水资源总量并不丰富,全国水资源总量仅为2.8万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更低,加上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等先天不足的自然条件,有专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人口达到高峰时,人均水资源量会缩小到仅有1750立方米,水资源紧缺形势将更为严峻。但,幸运的是,随着我们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水利技术的不断提高,昔日的“大江东去不复回”,在今天却可以人为地让水掉转头来,任意流向人们需要的地方。

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想敢做,勇于担当,是中华儿女的优秀品格。有着“万水千山只等闲”之气魄的毛泽东主席,在1952年10月第一次视察黄河时,久久凝望着滔滔黄河水,深深感动着黄河的气势磅礴,同时也担忧着黄河的桀骜不驯,继而眼角湿润。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是啊,“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绝不能藐视我们这个勇于奋斗的中华民族;有着“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之豪迈情怀的毛泽东,怎肯让他的子民为“水”烦忧;“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毛泽东,带领我们的民族与“水”斗,自然而然的想要让天地洞开、水流移步。就在别了黄河后,他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大胆设想。沿着这一伟大构想,历届国家领导人更是把水利治理看成了重中之重的国家大事,邓小平同志曾多次视察黄河、长江,作过许多重要指示;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大力兴修水利是顺乎民心、合乎民意、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黄河花园口考察标准化堤防建设时,曾指出“要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并语重心长地对当地干部说:“国家近年来加大投入力度,下大力气解决黄河堤防问题,要抓住有利时机,扎扎实实做出成效。”

都说“人心齐、泰山移”,在苏鲁两省官民同心、携手共进的基础上,我国的水利事业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具备了“南水北调”的实力和能力。本着“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以改革促发展、统筹发展、资源节约和保护、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六项基本原则;按照给洪水以出路,河道、湖泊、枢纽、蓄滞洪区并重等科学安排,重点加强蓄滞洪区建设等防洪减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等思路,极度关注“治水”的技术问题和现实问题,对江河治理作出了许多重大决策,加大了水利人才的培养力度,使治水方略不断完善。

继毛泽东提出“向南方借水”的伟大构想后,“南水北调”一词于1958年首次见于中央正式文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文中明确指出“除了各地区进行的规划工作外,全国范围的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主要指长江水系】北调为主要目的”。基于此,在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将南水北调正式列入“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并确立了“蓄调兼施,综合利用,统筹兼顾,南北两利,以有济无,以多补少,使水尽其用,地尽其利”的南水北调指导方针,并于1979年12月正式成立了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统筹领导协调全国的南水北调工作。南水北调前期工作历时半个世纪,几代水利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为之奋斗,先后提出了100多个方案,最终集多种方案的优点和结晶,确定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格局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而东线工程的规划实施关联着山东段的枣庄台儿庄万年闸、韩庄闸【济宁段】,经微山湖下级湖调节,通过二级坝泵站翻水至上级湖、流经长沟镇的长沟泵站,至梁济河上建的邓楼泵站,再至东平湖新湖区和柳长河,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微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致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全面贯通。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步实施,东线工程最先动工,规划分三期实施。东线一期工程为山东段济平干渠工程,江苏段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输水主干线全长达1156公里,全部输水渠道的90%将利用现有的河道和湖泊。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首先从江都站开始,沿着400多公里的京杭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干线和分干线,经江都、淮安、淮阴、泗阳、刘老涧、皂河、刘山、解台、沿湖等9个梯级,将长江水送入微山湖。

开工了,终于开工了。这项总投资近5000亿元的水利工程,终于在千百万人半个世纪的翘首期盼中开始从蓝图走向现实。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实施的又一项重大水利建设工程,这怎不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开工典礼在江苏省宝应县举行,这一刻将被人们永远铭记在心中。

“党中央、国务院从山东的实际出发,把解决我省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纳入全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大盘子来统筹考虑,优先进行山东段的建设,这是对我省的最大关怀,也是对我省的最大考验,南水北调工程寄托着全省人民的厚望,我们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施工,打好南水北调这一仗。”开工典礼上,山东省委书记、省长张高丽激动地说。根据东线工程整体规划,一期工程需在山东境内兴建七级泵站,疏浚扩挖七条河道,兴建三座调蓄水库,防渗处理和疏通两座湖泊,打通一条穿越黄河的隧洞。面对重任和压力,省委书记、省长张高丽亲自披挂坐镇指挥,山东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指挥部,并组建了工程建设管理机构。

江苏是整个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国家有关部委和江苏省领导出席了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为工程奠基石揭碑。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黄莉着重强调,江苏为搞好东线工程将着重治污工程以提高水质,并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用市场机制的办法来提高用水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

“今天是南水北调开工的好日子,我们山东水总全体职工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精心施工,严格管理,把南水北调工程建成优质工程、样板工程,让党中央放心,让全国人民放心!”山东水利总公司的一位工人师傅听着200多辆施工车隆隆的轰鸣声,慷慨激昂地说。

也许有人会疑惑,南水能北调,这到底可行不可行?水利专家们肯定地回答:跨流域调水是完全可行的。那么农民们的“水观念”又是如何的呢?在没时间去江苏进行实地采访的情况下,笔者拨通了江苏一个朋友的电话,并特意让朋友将电话转给她母亲接听,当和这位60多岁的老太太交流有关“南水北调”的事情时,惊喜地听到下面的话:“听你这意思那就是说这水往后咱能控制了,这样好啊!水多了,可以叫它走;水少了,还可以让它来,从此,不光指靠着老天爷了,那以后庄稼还不得年年丰收哇!”这并不懂水利的农民老太太有着如此进步的“水观念”,也应该是让人欣喜的了。

然而,在调查中,笔者又了解到了令人担忧的一面,其实,现在社会上还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有些人认为只要我国成功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那么缺水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却意识不到要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还须特别注意节水、防污、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也不无担心地指出:南水北调最大的困难还不在于缺少资金,而是要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我们要成为节水型的社会,首先要有配套的污水处理和节水设施,使其形成一种产业。同时南水北调工程的配套工程一定要跟上。要注意发展节水农业。还要提高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让大家都懂得经过处理的污水也是一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