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上)
3265800000046

第46章 黄淮卷(45)

风雪中,市委、市政府五大班子全来了。浐灞两条河流流经的西安郊三区,未央、灞桥、雁塔的区委书记和区长也全来了。不是一个坝的开工奠基仪式有多么重要,需要这样兴师动众,需要这样惊天动地,需要这样让市委、市政府的全体领导们倾巢出动、顶风冒雪地来到这片现在还非常荒凉,非常不方便,连条像样的路都还没有的河滩上是这个开工奠基仪式意义不同寻常。从唐末那个该死的朱温拆房迁民彻底毁灭了唐长安城以后,已经是1100年了,随着唐长安城的辉煌不再,这两条曾经见证过或者造就过唐长安的辉煌的河流,也渐渐地淡出了历史和人们的记忆。它曾经用乳汁养育过的城市虽说没有遗忘了它,但它还是那么命运不济地和无可奈何地荒芜了,破败了,现在,这一届的西安市委、市政府就是要用这样一个开工仪式向世人宣告,西安市决心彻底整治好这两条河流,再现甚至超过唐长安城时浐灞河流域的辉煌,为西安再造一座美丽的和辉煌的新城。不达目的,西安决不罢休!

因此,这等于是一个誓师大会。

对于未来西安,实践《白皮书》里提出的“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城市发展理念,实践它第四次城市规划中提出的“保护古城、建设新区、新旧分治、相得益彰”的城市发展思路,包括实践它宏伟而壮丽的“唐皇城复兴计划”,这天在灞河河道里填埋下的这第一块基石,全都意义重大……

这是西安的一个开端。

是未来西安的第一块基石。

是未来西安要建设和完成的一座第三代新城的第一块基石。

【18】

放炮了,喧闹的鞭炮声响彻在雪落纷纷的灞河河谷的上空。

垃圾山上搭建着临时帐篷。

一百多人的施工队伍整整齐齐列队在河滩上。

彩旗在凛冽的寒风中,在飘舞的雪花中迎风猎猎。

市委书记袁纯清、市长孙清云踩着河滩上松软的沙土和卵石,走到灞河的河床中间,在B号坝的中心位置,给浐灞河流域综合治理的第一块基石,填培了第一锨泥土……

一段历史开始了。

记忆里的这个2005年冬天特别冷。雪,下得也特别多特别大。好像整整一个冬天都在下雪,一场雪接着一场雪……

雪下得多下得大也特别冷。

大年初二,B号坝工地的一端是围堰,围堰以下是已经开挖了的河床。这时候的灞河,就像是一个被剖开了腹部在接受手术的患者,他们必须抢工时给它再缝合上“伤口”,不然,等到汛期,洪水下来,有可能给两岸居民造成重大灾害。回首朝西安市区的方向望去。灰蒙蒙的天幕下,星星点点,万家灯火……哦,是新春佳节了,此时,家家户户都在暖和和的家里和亲人们团聚,他们在工地上,守着这荒寂的河滩,守着这两条残破的河流。可是,所有的创业者不都是这样吗?

为B号坝的建设日夜奋战的同时,另外的一些项目部也相继成立。浐河和灞河,将首先要集中治理的45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自然而然地分割成了几个部分。灞河东岸归广运潭项目部。浐河和灞河交汇处形成的三角洲,是未来发展的中心区域,浐河西岸归了浐河项目部。浐河东岸归了商务中心项目部。

关于浐河和灞河,原本是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的。

传说在几千年以前,终南山下有一家富户,家中良田无数,童仆如云,被玉皇大帝封为终南山一带的山神。他凶残霸道,为了永远占有和统治这块地方,给儿子起名叫“霸儿”。山脚下有一户以放羊为生的穷苦人家,有一女名叫“浐儿”,浐儿不仅花容月貌,而且有悦耳动听的歌喉。霸公子出外打猎时,经常能碰到美丽的浐姑娘,日久生情,常常形影不离,遂私定终身。终南山神知道后,大发雷霆,嫌浐姑娘出身低贱,先后给霸公子说了几个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但霸公子矢志不渝并离家出走。山神为了拆散这段姻缘,用仙术把浐姑娘变成一股河水,就是“浐河”。他还用仙术把霸公子招回家锁于铁柱。霸公子苦苦思念他心爱的姑娘,为了逃离枷锁不惜以家传仙术化作一汪河水,这就是“灞河”。浐河缠缠绵绵,等待着她的霸公子,而灞河情急心切,一路咆哮而流,穿山越岭,终于在长安城以北的地方相聚相依,从此不离不弃……

从这个传说中,你已经能够看出,在人们的心目中浐河是一条女儿河,而灞河是一条男儿河,也就是“女浐男灞”。这倒是有点符合这两条河流的性格。但在真实的历史中,灞河的来历并不和终南山神有关,却和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有关。灞河原名滋水,秦穆公既为“一霸”,而且他还想要成就一番霸业,于是就将“滋水”改名“灞河”。这一改名对历史影响深远。这片地处浐灞两河之间,东西宽约6.7公里,长约20公里的土原,相传周平王时,因有白鹿出于此原而得名“白鹿原”。从秦穆公把这条河改名作“灞河”,白鹿原就渐渐被“灞陵原”、“灞陵”、“灞上”取代了。汉高祖刘邦驻军的地方叫“灞上”,汉文帝葬的地方叫“灞陵”……这些皆因滋水变成了灞河。传说中的“霸公子”,如果说真要牵强附会的话,他爹也应该是秦穆公,他出生的年月也应当是春秋战国的后期……

浐河虽说是灞河的支流,但它与灞河齐名。传说中有“女浐男灞”之说,而历史上则有“玄灞素浐”之说。把这两条河流相提并论,自有其深刻的历史和人文地理原因。隋唐时期,浐灞河地处长安之东,是国都长安城的东方门户。盛唐长安,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为开放的大都市,所有要进京办事的人,中国人和外国人,包括日本人、高丽人、琉球人、交趾人要来长安进贡、求学以及文化和宗教交流,都要进出浐灞地区,浐河和灞河就是首都唐长安城的天然护城河,人来要过河,人去也要过河。如果历史书中如此记载,我们也许不会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好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最为璀璨的时代--此后中国的诗歌成就一直都没有超越过唐诗,唐诗所蕴含的气势恢弘和大唐帝国的天朝气象,甚至是与之齐名的宋词也根本无法与之比拟的。唐诗是盛世之作,是中国人精神昂扬、民族自信时期的盛世之作,而宋词不说是哀世之作却也至少是衰世之作,宋以后的中国不断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国运日下,宋词受此影响尽管优美和婉约,却精神趋向衰靡……

我们如果无法从历史中寻找到浐灞两条河流的昔日风采,唐诗却把它美丽的靓影永铸在了我们瑰丽的文化长河中。

如此多的美丽诗篇,几乎让人目不暇接,而且让人读得几乎喘不上气来!从这些诗里能透露出太多唐朝时期在浐灞地区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例如刘禹锡的那首,是说他在浐河边上送别了朋友,不想天妒其才让其早逝,而诗人在他死后两年乍然间在苏州虎丘山看见了朋友题写的诗……除了送别诗,王建和沈佺期的那两首诗就更为有意思了。

沈佺期算是一个宫廷诗人,历经高宗、武则天和中宗三朝,曾官至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他这首诗里起首的一句“素浐接宸居”,已经说清楚了浐河水的质量。所谓“玄灞素浐”,“玄灞”是说灞河既深且广,流量较大;“素浐”则是说,浐河水质很好,清澈见底。此类的诗还有许多,写浐河水的清澈,例如,商山积翠临城起,浐水浮光共幕连。/乘时迎气正璇衡,灞浐烟氛向晚清。/东郊风物正熏馨,素浐凫鹥戏绿汀。/青门路接凤凰台,素浐宸游龙骑来……这些诗也全都选自《全唐诗》。而沈诗里的“接宸居”这三个字和“素浐宸游龙骑来”,我们倒是应该深究了……

【19】

宸,古代是指帝王住的地方。那么这句“素浐接宸居”,是说,清澈的浐河紧挨着帝王住的宫殿。我们可以想象,浐河实际就像北京紫禁城的护城河,拱卫着唐帝都金碧辉煌的宫殿。而“素浐宸游龙骑来”这句诗,说什么呢?说的是皇帝从皇宫里出来到浐河边上骑马呢!让我们惊讶的还有武则天自己写的一首诗《赐姚崇题拟》:依依柳色变,处处春风起。借问向盐池,何如游浐水?

哦,女皇这是在问,是你的盐池美还是我的浐水美?

王建的《御猎》则更耐人寻味。王建算是一个地方官,官任陕州司马,但他有幸“长随天子苑东游”,是说他能经常跟着皇帝打猎。浐灞地区的西北部在隋唐时期属于禁苑,从长安城的北门出来就是皇家园林,面积达几百平方公里。苑中树木茂密,皇帝在此狩猎放鹰和宴请游乐,应当说,自然环境非常之好。王建诗还说“浐水斜分入御沟”--“御沟”,当然是说浐河的水被输送进了皇宫里……

读这些诗,简直不敢让人相信,这就是昔日的浐河吗?浐河那时候会有这么美吗?

诗人的诗不可不信。

这么多唐代诗人的诗更不可不信。

可在公元2005年,浐河却压根儿不是这么回事!污水,垃圾,让浐河完全变了颜色!你还“浐水浮光共幕连”?还“素浐凫鹥戏绿汀”?还“灞浐烟氛向晚清”?!……

破坏自然生态是现代人做的最不光彩的事情。

一个米家崖垃圾场,是人们随意倾倒垃圾久而久之形成的几座“垃圾山”。堆起来大约有几十层的楼房那么高!全部运走得花一个亿。时间,财力,这个此时还连工资都发不起的浐灞河管委会根本“赔”不起!经过实地勘察和专家们论证,搞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案。不得不运走的一部分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把它们全部运走,这些垃圾大约也有一百万立方米,而利用部分建筑垃圾,覆土绿化,在垃圾山上覆盖上一层厚厚的土,堆出一个葫芦状的150亩的湖心岛,辟出800多亩的湖面,岛上遍植桃花,取名作“桃花岛”。同样,对相邻的另外两个垃圾山也就地改造,这样就“变废为宝”,将三座垃圾山建成三座鲜花满山的“桃花山”、“樱花山”和“杏花山”……

形成的水面和三座相连的小岛,就是未来的“桃花潭景区”。

按照规划由三座昔日的垃圾山改造成的“桃花山”、“樱花山”、“杏花山”总占地面积为1200多亩,其中水面860多亩,岛屿220亩,堤防120多亩。岛上将提供给人们亲水、休闲、度假娱乐设施和会所、酒店等等,建成后将成为西安的一个重要的旅游度假胜地……在这个历史文化积淀如此深厚、人文荟萃的区域内搞建设,他们的确最为警惕的,就是深恐辜负了或糟蹋了这里的人文景观、文化内涵的东西。人文景观的东西,像这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一样,必须得到最充分的尊重!生态浐灞和人文浐灞不能只是落在纸上的东西,必须是体现在每一项具体的建设中、每一项的规划中。

文化的发掘,竟是如此的细微!

青门桥,浐河西岸的一个地名。然而我们读唐诗,曾经读到过那么多“青门”,我们却居然从来也没有想过它所指何处?--

温庭筠的“青门烟野外,渡浐送行人”。

沈佺期的“素浐接宸居,青门盛祓除”。

白居易的《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聚散知无定,忧欢事不常。离筵开夕宴,别骑促晨装。去住青门外,留连浐水傍。车行遥寄语,马驻共相望。云雨分何处,山川共异方。”

……

其中,白居易的诗“去住青门外,留连浐水傍”,已经清楚说明了青门就在浐河岸边,而诗中的离情别绪也跃然纸上。所以,未来的桃花潭景区的主题便是“离别”,包括亲朋好友要离别,要远走异国他乡,恋人要分手,同学毕业要各奔东西,夫妻劳燕分飞,友人间的送行等等。这就是“文化主题公园”。这样的地方,应当说是“够牛”!你在李白、杜甫、白居易送别的地方送别,一样山水一样情,但却又是“换了人间”,你会感受到时空的转换带给你的一种甜美的忧伤,你会体会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文化是永恒的。

文化也是需要继承和发展的。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民族之魂、民族之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真正悲哀的是没有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没有文化记忆等于一个民族没有了历史,没有了从前,没有了过去,没有了关于祖先的记忆,没有了值得人去骄傲的资本。浐灞河流域,因为它深厚的文化积淀,尤其是星河灿烂的唐文化,使其在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方面交相辉映,是历史和大自然赐给西安人的一块福地、宝地。中国恐怕还没有任何两条河流有过像浐河和灞河这样的殊荣,能够被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在内的那么多唐代大诗人反复吟诵和写过那么多著名诗篇!

没有一座城市会有我们如此的骄傲。

浐灞河边孕育了我们民族引为骄傲的、可堪与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悲剧相媲美的唐文化,你在浐灞这样的地方搞城市建设,你就得小心翼翼地为这座城市梳理出和保留下来它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记忆。或许正是这样一种深重的使命感,让浐灞的建设者们仅仅就为了这一个桃花潭景区的规划和设计方案,讨论和反复研讨,就用去了一年多的时间,从2005年到2006年……

专家们说,这在西安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史上都是一个特殊的例子。

等到有一天--这一天实际也为时不远,也就是2008年的年末,当今天讨论的这一切变成了现实,等这些都完成了和实现了,就再没有人联想到这里曾经是垃圾山了。这里会是西安城市建设的一个范例。因为要建成的这个景区,不仅仅是要解决垃圾问题,还有浐河的污水治理工程,你不可能是一河臭水环绕着“桃花山”、“樱花山”、“杏花山”,所以,这项工程的完成也将是浐灞生态区的一个骄人之作,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生态功能和城市功能融为一体的杰作。

【20】

广运潭项目部和三角洲项目部、商务中心项目部等,其共同的任务都是修路、疏河、固堤、筑坝、植树,除此之外,对他们来说,两个更为艰巨的任务便是,浐河的治污和灞河的治沙。

浐河和灞河,几百年,几千年都没被污染,为什么现在污染了?除了工业污水河流不可能“自净”以外,城市污水如果没有超出河流的“自净能力”,没有超出河流本身的承载力,河流就自然而然地会把进入到它体内的污水净化了,而超出了它的能力,久而久之,水就会变黑和变臭……

浐灞两条河流显然是超出了它们的承载能力。这和城市人口的激增,当然也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抽水马桶的普遍使用,比如人们洗澡的次数比从前多得多等等有关系。总之,是河流净化的速度赶不上人们排进污水的速度,也和工业污染有关。据浐灞河边的居民回忆,这两条河流的被污染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这个时期,正是西安的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也是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时期,没有想到,人们在享受了改革开放的好处,同时却污染了自己的河流--历史上被唐代大诗人们反复讴歌、让西安人如此骄傲的“玄灞素浐”,消失在了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