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上)
3265800000057

第57章 黄淮卷(56)

民勤湖区有五个乡镇:西渠镇、中渠乡、东湖镇、收成乡、红沙梁乡,它们靠近两大沙漠。为了打井,他们不惜身负重债,但那一口口深井,却又成了沙生植物枯死的原因之一。湖区近70%以上的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流沙如猛兽,从东、西、北三面扑了来,气势汹汹,势不可挡。那些沙山每年平均推进速度近10米,单个沙丘年移动速度达20米以上。正如我在《白虎关》中所写的那样:“风就吼,沙子就咆哮。一座座沙山也蠕蠕而来,压房屋,埋庄稼,把人烟填个一干二净。”

自打那些花费了无数金钱打开的井中的水反成了庄稼的杀手之后,人们便绝望了,开始一家家外流。从上世纪80年代起,湖区的农民因为缺水返贫,生活困难,开始自发地向内蒙古、新疆等地迁移,有亲靠亲,有友靠友,沦落成了生态难民。我们以中渠乡为例,10年前,该乡还有近两万人,现在只剩下3000多人,一些村社整体弃耕,大片耕地已被风沙吞噬。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时,中渠乡从此成为一个历史符号,从行政区划名单中永远消失了。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的近百年时间里,流沙就埋压了600多个村庄、26万亩农田,明长城、青松堡、连古城、三角城遗址都被淹没在浩瀚的沙漠之中,成为远古的回忆。当代的一些乡镇,也将面临着从行政版图上消失的危险。村里的许多年轻人都到外地去了,有些考了学,有些去打工,有些搬了家,他们再也不愿回到家乡。10年间,一些村庄没娶新媳妇,没有新生儿。也许,要不了多久,眼前的一切关于人的信息便会被黄沙掩埋,那黄沙会埋去所有关于人类的讯息。

随着石羊河流域人水矛盾的不断加剧,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过度,民勤县的生态环境愈加恶化,形成恶性循环,主要表现为:一是石羊河流入民勤的地表水量剧减,地下水超采严重;二是植被大量枯死,荒漠化日趋严重;三是地表水污染严重,地下水水质恶化。目前,民勤县生态恶化形势已十分严峻,若持续下去,民勤将有可能变成第二个“罗布泊”。

有关专家称,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及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期积累、日益加重的。由于上中游超限度用水,进入民勤的地表水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5.9亿立方米减少到2005年的不足1.0亿立方米,同时由于自身需水规模的不断扩大,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已达5.2亿立方米,超采近3亿立方米。过度的打井使民勤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上世纪60年代地下水位为1至2米,到了90年代已达100米以下。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在沙漠植被中死去的沙枣为13.2万亩,胡杨为3000亩,红柳、白茨35万亩,草场退化500万亩。目前,人畜饮水发生困难的范围,已涉及到17个乡镇、166个村、14万人、18万头牲畜。

造成民勤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归结起来:一是流域水资源短缺,承载能力有限;二是水土资源开发不协调,农业灌溉规模偏大;三是水资源管理相对薄弱,难以有效控制流域内部分地区和行业的用水总量;四是水资源利用效益较低;五是现有调水工程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有关专家呼吁,民勤必须尽快补水,必须从全流域整体利益出发,兼顾上、中、下游的用水要求,组建有权威的水资源统管机构,统筹调配有限的水资源,以解民勤之危,防止其在不可预见的突然性打击【诸如黑风暴、大沙暴】之下崩溃;为外流域调水争取时间,并尽可能保存一个完整的灌区和尚可收拾残局的绿洲。可见,任何坐视民勤绿洲毁灭及在资源利用上的短期行为,都是一种犯罪。

民勤的历史,是一部与风沙抗争的历史。如果没有他们的几十年艰苦奋斗,与风沙殊死抗争,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可能早已合龙,千里河西走廊也许早已被黄沙拦腰切断。

我们要感谢民勤,我们更要拯救民勤!

5.温总理如是说

据史载,新疆曾经有过一个叫罗布泊的湖,楼兰人依湖而居,创造了楼兰古城,其文化灿烂无比。到了20世纪初期,罗布泊缩小严重,面积已不足盛时的十分之一,但其势仍很壮阔,烟波浩渺,水丰鱼肥。仅仅过了半个世纪,由于中上游盲目发展农业、扩大绿洲面积,拦截和引走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水,罗布泊演变成各类贝壳堆积的荒原和沙漠。

民勤面临着罗布泊的命运。

2007年的国庆节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放弃休假,来到民勤,进行考察。在民勤县青土湖旧址上,温总理说:“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一定要实现的目标。这也不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涉及民族生存的重大问题。我们面前是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个沙漠,是民勤的绿洲把它们隔开了。我们一定要打赢这场‘民族保卫战’,绝不能让两大沙漠合龙,绝不能让民勤从地图上消失。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打好三套‘组合拳’。一是石羊河上中下游的治理。上游要涵养水源,保护祁连山冰川;中游要加强管理调度,科学合理用水;下游要关井调水,恢复生态。二是通过实施工程、生物、灌溉等措施,兼顾生态、生产、生活,节约用水。三是植树造林,因地制宜,多种沙生植物。”温总理还说:“胡杨树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只要发扬这种不屈不挠的胡杨精神,一代一代地干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

此前,温总理先后作过十多次批示和指示,要求尽快治理石羊河,拯救民勤。

让我们用最原始、最质朴的文字,记下共和国总理对石羊河流域的关爱,为这片干旱的土地历史留下一点永恒的清凉吧--

2001年7月30日,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在新华通讯社国内动态清样【第1162期】《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上批示:“请照肃、陆浩同志阅。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应提上议程。当务之急是建立流域统一管理机构,大力实施节水工程,有效地控制土地沙化和草场退化。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此件同时送恕诚同志阅,请水利部对石羊河水资源的统一规划、调度和管理问题给予关心和指导。”

2001年11月19日,温家宝副总理在甘肃省省长陆浩同志《关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调查报告》上批示:“陆浩同志在调研基础上提出的关于石羊河综合治理的建议值得重视。请国家计委、水利部、农业部、环保总局、林业局研究。”

2002年4月26日,温家宝副总理在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一局《互联网信息摘要》【特刊151期】《民勤绿洲生态,危在旦夕!》上批示:“请陆浩同志参阅。”

2002年8月17日,《国内动态清样》第2249期《甘肃抓紧论证民勤绿洲生态环保问题》上刊登:新华社讯,2002年7月5日《国内动态清样》第1783期刊登《水枯沙起处百姓愁苦多》一稿后,温家宝副总理作了批示。甘肃省政府领导十分重视,立即要求有关部门会同武威地区和民勤县,抓紧进行民勤县沙化治理和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问题的研究论证,尽快拿出总体方案。

2002年8月20日,温家宝副总理在国家计委刘江主任《关于甘肃石羊河流域生态建设有关情况的报告》上批示:“请照肃、陆浩同志阅。”

2002年8月31日,温家宝副总理在甘肃考察工作时指出:“水利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是关系甘肃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突出两条河的治理、两个引水工程的建设和两个荒漠化地区的治理,两条河就是黑河和石羊河的治理。”他说:“甘肃需要治理的荒漠化地区很多,

首先是民勤。”

2004年8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局《近期社会动态专报》【第866期】《甘肃民勤县红崖山水库首次干涸可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一文上作出批示:“如何使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请水利部会同甘肃省政府认真研究并提出治理方案。”

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甘肃代表团的人大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问道:“现在,民勤县沙漠治理得如何?”省委书记苏荣拿出一张民勤及周边地区沙化的卫星影像图,向温总理一一介绍。温总理一边认真察看,一边详细询问,当听到陆浩省长说现在沙漠还以每年20多米的速度向前推进时,他严肃地说:“石羊河流域要坚决治理好,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2005年6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水利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上报给国务院《关于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有关情况的报告》上批示:“各项工作都要抓紧落实。”

2005年7月16日,温总理在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筹备委员会呈送的信件上批示:“马凯同志:此件请你抽暇翻阅一下。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不仅是个决心,而是一定要实现的目标。这也不仅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的长远大计。盼发改委会同甘肃省将这件事情列入议事日程,统筹规划,落实措施,科学治理,务求实效。”

2006年4月20日,温家宝总理在《甘肃武威市委书记张绪胜关于向总理汇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情况并表示感谢的信》上批示:“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坚持不懈,长期奋斗,一定能够实现石羊河流域生态建设的目标,保住和建好民勤这块绿洲。”

从以上散见于各类报刊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共和国总理对石羊河流域的高度关注和关爱。国家总理如此关注一个小小的县,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十分罕见的。

它是对一条水系变迁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石羊河流域和民勤生态现状的深刻剖析,更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

6.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

有关专家认为,要想真正完善对石羊河流域的治理,应采取以下措施:一要强化祁连山区水源涵养区的封禁力度,把水源涵养区变成无人区。二要制定各河流调度运行方案,维持流域内各河流最基本的生态流量。三要发展设施农业,鼓励特色种植。四要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开展生态移民工作。五要对河流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管理。六要控制污染源入河,依法保护水资源。七要停止沙漠地下水的开发,保护沙漠区湿地生态。

2005年,甘肃省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列为全省水利建设的“一号工程”。6月,水利部、甘肃省政府联合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有关情况的报告》。8月,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召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座谈会。10月,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管理委员会成立,负责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节约的宏观指导和监督协调。

2006年,全省水利建设的“一号工程”--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获得国家正式批准。石羊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实施项目总投资43亿元,其中武威属区近26亿元,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程、水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生态移民安置工程、水文测站建设、水资源监测和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研究及前期工作7大项15小项工程。

甘肃省人民政府已经批转了《石羊河流域地表水调度管理办法》、《加强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通知》、《石羊河流域地表水量调度和地下水削减开采量实施地方行政首长责任制的规定》、《石羊河流域水事协调规约》等文件。

省政府办公厅也发出有关通知,明确把地下水取水许可审批权全部上收至省水利厅石羊河流域管理局,严格保护石羊河流域有限的水资源。凡属旧井和报废机井需重新改造启用的,以及变更取水井位的,由流域内市县水利部门逐级审核后,报石羊河流域管理局审批;对流域内的机井进行全面普查后由石羊河流域管理局统一登记造册,建档管理;划定石羊河流域地下水限采区和禁采区,限采区内严格控制取水,禁采区不得新打机井。石羊河流域管理局对流域内凿井单位进行重新登记,凡未登记的,不得在流域内从事打井作业;从2006年起,开征流域内农业灌溉地下水水资源费,使用地下水的农业灌溉取水单位和个人,应按批准的取水量取水,超标取水的实行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

同时,石羊河流域地表水量调度实行年度总量控制,关键调度期逐月调控并全年监督;水量调度和地下水削减开采量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责任制。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必须对辖区内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的贯彻实施情况负责,年度地表水分配、地下水开采量削减等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实行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

7.治理的出路在节水

石羊河历史上的治理走了许多弯路,古代是多用水、多种地;近代是修水库、建防渗渠、发展地面灌溉模式;但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面对祁连山雪水的贮量状况,只有节约用水,才能真正促进生态与环境逐步改善。为了遏制地下水超采,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改善生态与环境,武威市根据《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要求,积极推进以水权水价改革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

2006年后的3年间,武威市关闭了1933眼农业灌溉机井,压减了配水面积33万亩,并着手对石羊河流域内的1.2万多眼机井安装智能化计量控制设备,强化了节约用水和取用水管理,产生了显著的节水效应:农民节水观念大大增强,按照水资源配置方案调整种植结构,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根据分配的水权刷卡取水,无序采水的状况得到彻底改变。2008年,全市水权配置总量19.868亿立方米,比实施水权制度改革以前的2006年实际用水量减少了3.396亿立方米;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农业灌溉用水量为16.5亿立方米,较2007年减少2.3亿立方米,减少约12%;削减地下水开采量2.1亿立方米,民勤县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呈减缓趋势。

如今,走进武威市,随处可见如下内容的标语:“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根本出路在于节水”,“滴水贵如油,用水要节约”……为了让民勤绿洲永葆生机,武威人把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理念,一步步刻入心中。长期以来,由于灌区渠系年久失修,导致跑、冒、漏水现象较多,用水浪费严重。许多农民为了能够浇上地,不顾一切地偷水、抢水,水事纠纷不断。在寻找“体制创新”与“自我约束”的联结点上,水权制度改革成为破题一招。

2007年4月,武威市大刀阔斧地实行水权制度改革,制订出台了水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将初始水权明晰到了用水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