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上)
3265800000091

第91章 长江卷(24)

“范科长,快往后退!”不知谁喊了一声。

范少兰和朱浩鹏闻声,忙向后躲闪,但已躲闪不及,不幸被倒下的树枝连人带机器打入水中,在场的干部群众无不为他们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所感动,纷纷跳入水中,将他们救起。

有诗曰: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然而,一场洪水,一场无情的洪水,不也无情地洗礼着民政人的一颗赤胆忠心吗?

7月27日凌晨,蕲春双沟民堤溃口,副县长何立三即带领民政、公安、卫生等职能部门迅速赶到灾区。他与几个部门负责人会商后,决定成立救护中心,同时调来25只大小民船,迅速搜索被水围困的群众。

民政局副局长余文汉带着一只小船,快速向浮在水中的村子驶去。船刚靠近管窖镇竹林墩村,隐隐约约听到从水里传来呼救声。余文汉指挥小船循声靠近,只见水中两间土屋的砖瓦正噼里啪啦往下掉。

原来这是村民吕文质的家。凌晨民堤溃口,洪水冲塌了他家的土屋,将他和妻子以及两孩子“封锁”在倒塌的土屋里。剩下的两间土屋上的砖瓦正噼里啪啦地往下掉,眼看就要倒塌。

余文汉见状,这个年逾五旬的汉子,也顾不上个人的安危,急步跳进水里冲进屋内,先将两个孩子背出,轻轻放在船上,又再一次冲进屋里,这才将被压在砖瓦里的吕文质和他的妻子背出。吕文质的妻子龚桂香本就有点呆傻,经这一惊吓,已有点人事不省了,等余文汉和吕文质将龚桂香抬上船时,两间土屋轰然倒塌。

“好险!”吕文质惊叫了一声,慌忙拉着余文汉的手,泪如泉涌:“同志,你真是我们一家的救命恩人啦,我们一家人真不知道怎样感谢你才好!”

“现在什么也不用说,快给你妻子治病去!”说着,余文汉令载着吕文质一家人的小船向那远方岸边飘扬的红十字旗驶去--

人们大概不会忘记1998年8月1日20时,就是这一刻,嘉鱼县簰洲湾溃口,5万多名群众被困水中,19名解放军官兵与突然袭来的洪水英勇搏斗,最后壮烈牺牲。

这是1998年长江抗洪斗争中发生的一起震惊中外的事件。长江,昔日温驯的长江,露出了她凶恶的一面。

也就是簰洲湾溃口两个多小时之后,距离簰洲湾下游约80公里处的江心洲--黄州区堵城镇叶路洲围堤溃口,高达几米的水头如同出笼的猛兽,疯狂地扑向洲内--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黄州区民政局局长丰火元今夜似有某种预感,迟迟没有睡。前几天,他在风雨中巡查叶路洲的水情时,望着一江滔滔洪水高出洲里好几米,奔涌而来的狂涛急浪肆意地拍击着新筑的有些单薄的堤岸,走在堤上,心里总觉得不那么踏实,隐隐约约有点担心着什么。这不,当他听见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忙拿起听筒问道:“有什么情况?”

“叶路洲围堤溃口了!”

“请通知有关部门,按预案执行!”

30分钟后,丰火元及分管核灾工作的欧阳时俊副局长带着区民政局的同志赶到堵城时,堵城堤上早已挤满了先期从洲上转移过来的群众。人们扶老携幼站在堤上,遥望对岸,只听对岸水啸声、哭喊声混成一片,在苍茫的夜空里回荡,一声声撕裂着人们的心。

丰火元知道,此时堵城境内长江水位高达27.66米,超过警戒线水位3.66米。他远望对岸,洲里漆黑一片,虽然按预案先期转移了7000多群众,大牲畜也安全转移过来了,但洲上9个村还有9000多人。围堤溃口后谁知会发生什么呢?他最担心洲上各村的人是不是全部都从房子里撤了出来,撤出来的村民现在何处?他急忙拿起手机,一边给对岸打电话询问灾民转移情况,一边向市民政局紧急求援调拨帐篷安置灾民,一边向省民政厅报告灾情,又一边调遣船只、车辆,组织营救。

不一会儿,100多名武警、公安官兵接到命令后匆匆赶来。36条船只、80多台车辆也陆续抵达。50顶帐篷也已运到,正在安装搭盖--然而,因为天黑,船只不能夜航,这边的人无法去对岸洲上施救。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可今天这一秒一秒就仿佛一年一年那样漫长,丰火元望着对岸,一夜未曾合眼。好不容易熬到天空露出几缕天光,他即登上一只机帆船,劈波斩浪向叶路洲围堤溃口处驶去。

船近溃口处,站在船头的丰火元远远望去,只见汹涌奔腾的洪水正呼啸着向洲里奔泻,奔腾的激流就仿佛冲击着他的胸口。而在溃口的堤岸上,不少灾民站在那里不肯离去。丰火元知道,那奔涌的洪水吞噬淹没的是他们几十年用血汗经营起来的家园啊!

丰火元跳下机帆船登上围堤,立即将他的指挥部设在溃口处的断堤上,指挥施救。当他将转移村和接收村一一划定后,当即决定派区民政局的干部和村里的干部专人负责,实施集中对口转移安置,并叮嘱他们工作要做细,要保证灾民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看病。住在围堤溃口处江咀村的村民余富贵,房屋被冲得精光,一家四口人无处可归,正神情沮丧地站在断堤上,望着不远处被洪水吞没的家发呆。当他听说区民政局局长亲自前来解救他们时,拉着丰火元的手,止不住热泪盈眶……

三天后,整个叶路洲16500多名灾民全部安全转移出来,无一人死亡。

医治创伤,开辟第二战场

这是另一条战线上的战斗。

经核查,黄冈全市特重灾民多达67万,其中因灾造成无粮吃、无衣穿、无房住的“三无户”达9万多户,40余万人。吕承彪的心被这个惊人的数字所震惊。他知道,灾民生活安排妥当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灾区的经济发展,更关系到灾区的社会稳定,而国家的救灾款毕竟有限,也难解燃眉之急,这就需要及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帮助灾区灾民渡过难关。吕承彪当即决定:“迅速开辟第二战场,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为灾民排忧解难,为市委、市政府分忧分愁!”

就在吕承彪向市政府建议以市政府名义号召全市各界开展向灾区灾民献爱心捐赠活动的同时,他已将捐款捐物送到局里有关部门。在他的带动下,市民政局在两天里就捐款20000多元。市直其他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前来市民政局接受捐赠办公室向灾区人民捐款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中既有市直机关的领导,也有市直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市建设银行行长王勇民送来50080元捐款刚走,市政法委副书记童国银又代表政法干警送来28765元捐款。市直宣传战线人多面广,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就募集个人捐款56710元。市卫生局所属单位一名负责同志未能赶上集中交款,满头大汗跑到捐赠现场,掏出8560元钱边走边说:“来晚了,来晚了!”不少困难企业的干部职工也踊跃捐款。市汽运公司干部刘欣荣家中生活比较困难,一个月只发150元生活费。当她听说要向灾区灾民捐款,毫不犹豫捐了50元。她说:“我们家虽然也比较困难,但比起灾民还是要好得多,这点钱不多,只是我们一家对灾区灾民兄弟的一点心意。”在市民政局接受捐赠办公室,像这样深情的话语、感人的场面随时都可以见到。不到一周时间这个接受捐赠办公室就收到捐款100多万元;接着社会各界也纷纷捐款捐物,不到半个月,全市接受各界捐款350多万元和价值200多万元的物资,大大缓解了转移安置灾民的燃眉之急。现在,我就采摘捐赠活动中的几朵花絮吧--

之一:

老人叫郭旭寅,曾长期担任浠水县水利局局长,在县人大副主任任上退休已好多年了。自6月中旬浠水境内连降暴雨后,他每天关心的一件事就是天气预报和汛情通报,作为一名老水利人,他知道长江水位一天高过一天、洪峰一次接着一次意味着什么。一连几天,他坐卧不安,老是唠叨着抗洪救灾的事。

这一天,郭旭寅吃过晚饭就坐在电视机前,看过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后,见长江水位又比昨日见涨,就再也坐不住了,口里不停地自言自语:看来今年这场水灾来势不小哇!

老伴见状,有点烦了,冲着他说:“你都退休了,还操那门子心思干吗?几十年了,抗洪救灾,心还没有操够哇!”

“话不能这样说嘛,我是个党员,干部可以退休,共产党员也能退休吗?我们老了,不能上前线抗洪,尽点微薄之力总可以吧!”

“你这样唠叨就尽力了?”老伴反唇相讥。

“我是想--我是想将昨天从银行取回来的5000元捐赠救灾。”

“唠叨了半天,你原来是这个意思,那钱你不是答应给儿子装修房子用吗?儿子媳妇两个单位效益不好,这你知道,他们还指望着你这笔钱哩!”

“儿子的工作我做,这救灾如救火,急呀!再说,儿子的房子装修,明年再搞也不迟呀!”

知夫莫如妻,老伴一听也是这个理,便不做声了。

“这么说,你同意了?”

“几十年了,我什么时候拉过你的后腿?”

“那是,那是。”郭旭寅连连点头。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郭旭寅像是要完成任务似的,大步走进县民政局,亲手将5000元现金交给局长汪祝华,并再三叮嘱不要暴露姓名,要说就说是一名退休的老共产党员。

这是浠水县民政局收到的第一笔捐款,为尊重郭旭寅的意见,汪局长没有暴露他的姓名。后来,记者到民政局采访捐赠情况,从捐赠收据上知道第一个捐款人的事迹,这才将这个故事公布于众。

说来也巧,易旺清的捐款故事就如同郭旭寅的翻版。

那还是1996年,黄冈市部分地区遭受水涝灾害,易旺清从电视上看到灾情,几经周折,这位72岁的老人才找到市民政局的电话号码。打通电话后,工作人员还以为他是要救济的,请他自己来反映情况。易旺清一听,急了,忙说我不是要救济,而是要捐款救灾,因为腿脚不方便,想请民政局的同志去他那里拿。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市民政局计财科出纳员余俊按易旺清电话里说的门牌号码好不容易找到了他的家。只见他家两层三间的小楼房显得有些破旧,由于地势较低,一楼已进水了。余俊来到二楼,说明来意,老人急忙倒茶让坐。余俊这才打量一下老人的客厅。客厅不大,摆着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再就是一对旧沙发和一张办公桌,除了卧室外,其余的房间都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中草药。原来老人从团风第二医院退休后,就自己开了个私人诊所,由于收费比较低,颇受附近居民的欢迎。家里子女比较多,大女儿退休了,二女儿下岗了,家里也不是钱多到哪里去。余俊看见老人家中的境况,不忍心收下老人的捐款,好说歹说,还是拗不过老人的执意,最后只好收下1000元捐款,并答应为老人保密。

事过两年,这回易旺清没有给市民政局打电话,平素很少出门的他出门招手拦了一辆出租车,怀揣2000元现金,直奔市民政局。坐在车里,他想:两年前黄州怎么不见出租车呢,要不,哪会麻烦人家民政局的同志跑一趟?

捐完款后,民政局的同志见他腿不灵便,执意要用车送他回家。他连声婉言谢绝,又拦了一辆出租汽车,打道回府。

之二:

这是浠水西河乡政府,1998年8月16日下午2时30分,“香港红十字会救灾大米发放仪式”在这里举行。

“同胞们,惊悉你们遭受洪涝灾害后,我们香港同胞深感不安。扶危济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带来一万斤大米,对于解救你们所受的灾害也许只是杯水车薪,只能代表我们的一点心意。”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似比头上8月的烈日还要热烈。

掌声未落,香港红十字会助理总监胡郭秀萍女士和国际服务及赈灾主任邹秉熙先生,亲手将香港红十字会捐赠的一万斤大米发到了西河乡340名灾民手中。捧着白花花沉甸甸的大米,灾民们望着远道而来赈灾的客人,不禁潸然泪下。

亲不亲,同胞情,也许为香港同胞远道而来赈灾写下了注脚。而亲不亲,故土情,又使远在他乡的儿女日夜牵挂着家乡的灾情,毕竟血浓于水啊!

一辆满载救灾物资的大卡车刚刚驶出,开往灾区,又一辆大卡车风尘仆仆开进了浠水县民政局大门。

车停了,从驾驶室里跳出一个小伙子,他叫周春霄,是武汉雄峰科技有限公司的经理。这位私营业主,昨夜忙了一晚上,才将价值4万元的救灾物资装好,今天一早从武汉出发,亲自开车将这车物资送回家乡。

副局长周佑成迎上前去,紧紧握着周春霄的手,代表家乡的父老乡亲连声感谢他对家乡的关爱,并将一面写有“滚滚长江水,浓浓雄峰情”的锦旗赠给他。周春霄接过锦旗,举了起来,显得有些激动,连声说:“家乡给我的养育之恩,我这一辈子也还不完,父老乡亲受灾,我们有义务解囊相助。”

像这样的故事,在那些日子里,真是俯拾皆是,数也数不完。

曾任湖北省农委主任的饶兴礼同志、原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映民同志,虽然身在省城,多年来却心系故土。家乡的灾情自然牵动着他们的心,除了给家乡汇来了捐款赈灾,还多次打听家乡救灾情况。蕲春县委常委、副县长陈文耀同志除了在蕲春带头捐款外,还特地委托他的妻子给他的故乡浠水送来2000元捐款。远在广东蒙特利实业有限公司打工的几位浠水籍员工,从电视上看到家乡遭受水灾后,心里不是个滋味,几个人一商议,连夜给浠水县民政局寄来50000元捐款,以表心意。两年前,从黄冈卫校毕业分配到云南大理医学院附属医院当护士的四个女孩子,远在他乡却天天从电视上关注家乡的灾情变化。当她们从父母的信中得知家乡遭受水灾的详情后,在院领导支持下她们以工会的名义在医院开展募捐活动。不少病人听了她们对家乡的灾情介绍后,深为她们热爱家乡的拳拳爱心所感动,纷纷解囊,第一天就募得10000元。她们顾不上一天的劳累,当即就将募集的捐款全部寄给黄冈市民政局,献上远方女儿的一片爱心。

之三:

车轮滚滚。

一辆车,又一辆车,一辆接着一辆卡车,此刻正奔驰在106国道上。河南羚锐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维政就坐在第一辆车的驾驶室里,正带领他的车队向黄州进发。

千里迢迢,一路风尘,熊维政似有些倦意。他微眯着眼睛向身旁的司机问道:“到黄州还有多远?”

“快了,你看,就在前方一片灯火处。”

熊维政一听,倦意顿消,睁大眼睛望着远处的灯火,一边叮嘱司机将车开快点,一边打电话与黄冈市民政局联系。前天,也是这个时候,他从电视里得知灾区灾民急需消炎镇痛、抗暑解毒药品,立即给公司有关部门打电话,询问药品库存情况。当他得知库存无货时立即指定生产部门连夜加班加点,重点生产夏桑菊、青石冲剂、风湿止痛膏、胃疼片等消炎镇痛、抗暑解毒药品。急灾区所急,想灾民所想,当价值110多万元的千余件药品按照他的要求精心生产、精心包装并装上车时已是8月14日的黎明了。这不,一大早,熊维政又亲自带领三辆卡车驶向黄州。

这些天,公路上奔驰的汽车,大多满载着救灾物资,驶向灾区。

一辆辆满载新鲜蔬菜的大卡车从罗田出发,驶向沿江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