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下)
3265900000169

第169章 东南卷及其他(70)

上述这些因素,可视为郦道元为何要为《水经》作注的主观动机,而真正促使他对这项伟大工程付诸行动的客观原因或曰外部刺激,大概是他在政治上遭受的第二次打击。《北史·郦道元附传》记载:“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诣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郦道元第二次免职是在延昌四年【公元515年】,这次免职之后,直到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因南梁入侵,郦道元才得以复出,其间有8年的时间。而郦道元的第一次免职是在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复职时间是在景明二年【公元501年】,大约有3年的时间。郦道元在《水经注序》中自言“窃以多暇,空倾岁月,辄述《水经》,布广前文”,如果结合这几句话来考量,郦道元真正动手注《水经》,似在第二次免职期间更合乎情理。理由有二:在青少年时期,郦道元即使有注《水经》的愿望,因知识积累、学识水平、学术视野、文化阅历等局限,他是无法启动这项宏大浩繁工程的,此其一;踏上仕途后,虽然官位不高,然政务缠身,他也无法专心著述,即便有第一次免职的“空当”,但时间太短,似乎也不可能完成这项工程,此其二。由此推断,郦道元注《水经》当在第二次免职的这8年间,这个时间段,正是郦道元的壮年时期,无论是精力、阅历,还是学识、视野,似乎都是这项工程运行的最佳时间段。而且8年的时间,也与他所说的“窃以多暇,空倾岁月”相吻合。当然,也不能排除郦道元在第二次被免职之前就已启动这项工程的可能,同时也不能排除这项工程的真正完成是在第二次被免职之后。但不管怎样推断,第二次免职的这8年时间,是郦道元注《水经》至关重要的时间段,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历史就是这样的有趣,一个悲剧的发生,往往预示着一部伟大史诗的横空出世。屈原是这样,司马迁是这样,郦道元同样也是这样。那些陷害郦道元的政敌们也许根本没有想到,正是他们的陷害,郦道元看似断送了政治前途,但这种政治上的悲剧,却造就了郦道元在文化学术上的成功。郦道元自己或许也不曾想到,正是自己在政治落魄的时候,为了不“空倾岁月”而“不经意间”的著述,竟然为华夏文明史增添了一部千古不朽的史诗性巨著!

《水经注》被称为中国地理的史诗性巨著,更有人称之为赋地理于时空的百科全书。它之所以有如此的盛誉,不仅仅在于这本书对河流的考察比《水经》更为清楚更为详尽,而且繁征博引,详加考证,态度严谨,堪称中国历史地理、水利史、考古学等方面的重要文献。《水经注》记载了全国1200多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以及历史上的变迁等情形,是中国6世纪以前关于河道水系最详细的记录;《水经注》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地理巨著,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水经注》的研究,深入而且具体,被学者列为专题研究的内容就有历史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城市地理、军事地理等等;《水经注》对于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火山、温泉、古生物化石、石灰岩地貌等方面的记录和研究,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数据;《水经注》又是一部著名的文学作品,其中不少的文章,都是魏晋南北朝山水散文中的佳作,如其对长江三峡的描绘,便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为中国6世纪以前地理学著作之集大成者,《水经注》在展示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内容时,既非杂乱无章的拼盘,也不是对纵横在华夏大地上的河流进行单纯的罗列,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安排和严密的系统。著名学者侯仁之对郦道元构架这部巨著有一个十分精到的概括:“他赋予地理描写以时间的深度,又给予许多历史事件以具体的空间的真实感。”

《水经注》,中国地理的史诗巨著

“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这是郦道元在《水经注·序》里引用《玄中记》的一段名言,这句话也是对河流重要性的最好概括。正是基于对河流的这种认识,郦道元着手了一项也许他自己当时都没有意识到的旷世创举,这就是对《水经》进行注释。

《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过去多认为是西汉人桑钦所作,但经清代学者考证,认为作者应该是三国时人,具体是何人?则不得而知。《水经》所列举的大小河道只有137条,内容显得非常简略。而且,在这部书之前,中国也没有一部完备的记述河流的著作。在《水经注·序》中,郦道元对此现象曾大发感慨:

昔《大禹记》著山海,周而不备;《地理志》其所录,简而不周;《尚书》、《本纪》与《职方》俱略;都赋所述,裁不宣意;《水经》虽粗缀津绪,又阙旁通,所谓各言其志,而罕能备其宣导者矣。

为了弥补这种缺陷,郦道元开始了对《水经》作详细注释这一伟大的工作。

郦道元注《水经》,毫无疑问是以《水经》为着眼点,但是,他又没有被《水经》所囿,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识见和知识储备,对《水经》作了数十倍的补充,如,他补充河流达1252条;假若连湖、淀、陂、泽、泉、渠、池、故渎等水体计算在内,那么他实际记述了各类水体2596处。而且,《水经注》共40卷【宋初已缺5卷,后人将其所余35卷,重新编定成40卷】,全文30余万字,这个容量也是《水经》无法比拟的。而且,《水经注》“逐一阐述各水的源头、支派、流向、流经地域、汇流及河道概况,并对每一流域内的地貌、气候、土壤、植物、农业、水利、矿藏及城邑、名胜古迹、地理沿革、风俗习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都作了详尽记述。《水经注》撰写的对象,除了西汉王朝的疆域外,还涉及到当时不少域外地区,包括今印度、中南半岛及朝鲜半岛若干地区,覆盖面积实属空前”【《图解〈水经注〉》】。

我们常说,《水经注》是一部包罗宏富,内容十分广泛的地理巨著,那么此书的内容到底有多么丰富?如果我们翻开了这部巨著,就会发现,自己仿佛置身在一个由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历史地理和诸如文学、建筑学、历史学、地名学、民族学、宗教学等编织的绚丽宝库之中。

在这个宝库中,人们可以畅游在1252条大大小小的河流之中,可以对每条河流的干流、支流、河谷宽度、河床深度、水量、含沙量,以及水位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沿河所经的伏流、急流、瀑布、湖泊等等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可以解读遍布在华夏大地的500多处湖泊、沼泽,300多处井、泉水等地下水;可以走进那些神秘的瀑布【64处】和伏流【约30处】。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河流中登陆上岸,去欣赏神州大地奇妙的地貌,像山、岳、峰、岭、冈、坂、阜、岳、障、矶、原等高地,川、平川、平原、野等低地,都可以尽收眼底,尽情浏览,因为,书中近2000处的山岳、丘阜等,70余处有喀斯特地貌特征的洞穴,尽可让我们置身其中,流连忘还;在山川平原中,我们还可以获得丰富的动物地理和植物地理方面的知识,因为书中记录的动物种类超过100种,记载的植物品种则有140余种;当然,在赏心悦目之余,我们还可以看到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水灾、旱灾、蝗灾、地震等,给人类留下了永久的、残酷的、悲伤的、痛楚的记忆……这就是《水经注》为人们展示的丰富的神州自然地理世界!

在这个宝库中,人们可以看到离我们十分遥远从而显得十分陌生的行政区域建制,可以看到那些已经消失或仍然存在的2800多座县级城市和其他城邑,以及180座古都;可以在观赏城邑的同时,去了解中国6世纪之前的1000多处十大类的乡、镇、亭、里、聚、村、墟、戍、坞、堡等聚落;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些城邑、古都和聚落中,还夹杂着异国风光,如,古印度的巴连弗邑、波罗奈城等等,也在这座宝库中摇曳着它们奇异的身姿;在这部巨著中,我们还能够接触到中国古代经济地理资料,像坡湖、水门、堤、塘、堰、嵑、坨等农田水利工程,都在书中有着广泛的记述;还能够增长交通地理方面的知识,像星罗棋布的水运系统和陆路交通,在这里都有全面的反映——仅桥梁就记载了100多座,津渡近100处;还能够看到各具特色的繁荣的手工业生产,像采矿、冶金、机器、纺织、造币、食品等,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还能够饱览丰富的矿物宝藏,像金、银、铜、铁、锡、汞,像盐、硫黄、云母、雄黄、石墨、石英、石材、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等,都在书中有着具体的记录……翻读《水经注》,就是在接受中国古代丰厚的人文地理知识熏陶!

在这座宝库中,人们寻找到了揭开历史谜团的钥匙——因为有了《水经注》的记载,后人以此为据,推算出黄河陕西段在历史上的溯源侵蚀度;因为有了《水经注》的记载,后人才能够探寻到广州的前身古番禹城的旧址;因为有了《水经注》的记载,人们才能够揭开内蒙古绵延21000平方公里古代岩画的神秘面纱;因为有了《水经注》的记载,人们才能够复原环绕北京四周的古代水利工程,才能够描述出毛乌素沙漠的变迁历史,才能够解读西湖、湘湖在周边湖泊尽已废湮而其独存的奥秘,才能够体会到盘桓在古代巴蜀之地险山恶水间的“栈桥”、“左担道”的艰辛,才能够感受到水道、海岸线的变迁,才能阅读到古代的城市规划,才能够领略到变幻无常的气候变化……《水经注》,引领着我们走进了一个奥秘无穷的历史地理天地!

在这座宝库中,我们可以掌握20000多处各类古地名,了解其中2400多处古地名的缘由;可以浏览120多座宫殿、30多座中外古塔、26座寺院、260多座著名陵墓以及千姿百态的园林;可以沉浸在形象生动、情感充沛、语言传神、声色俱佳的文学氛围之中……《水经注》,将历史学、考古学、地名学、水利史学以及民族学、宗教学、文学艺术等交错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绚丽的古代文化全景图。

内容宏富繁博的《水经注》,在让人叹为观止的同时,更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性,《图解〈水经注〉》的作者,用十分精炼和精到的语言,对《水经注》的这种独特性作了以下概括:

1 .独创了以水道为纲的地理撰述,开创了“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的记述方法,对后世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 .以水道为纲,兼及水道流经各地的地理、历史、经济、人物、传说、民俗等诸多方面,内容极其丰富详尽。所载地域几乎涉及到汉晋正史地理志记及的一切郡县乃至正史中未记述的域外地区,成为后世续写任何地方志及中外交通史书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

3 .旁征博引了以地理为主的437种古籍及汉魏金石碑刻多达350种左右。原书大多已亡佚,因为《水经注》的流传,才使后人得见一斑,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宝贵文献。它还收集和汲取了当代各地水文、水利、农事、灌溉、建筑、园林等现实材料,因此成为南北朝以前我国古代地理知识的集结。

4 .记水不限南北。《水经注》在地域上将南北看成一个整体的地理单元,虽然是取决于水系分布的自然属性,但也表达了作者对天下一统理想的高度认可及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5 .行文简洁雅驯,且带有骈体修辞特色,堪称生动优美的山水散文。比如华山的峭直、庐山的多姿、三峡的壮丽、五泄的奇幻,无不曲尽其妙,对后世山水散文产生巨大影响。

《水经注》的重大贡献

《水经注》是一部不朽的地理名著,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贡献。在论及《水经注》的贡献时,古今学者都有高度的评价。但是,在众多的评价当中,有一位当代著名的学者,他的评价似乎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加准确,因而也就更显得权威,更具代表性。这位学者就是郦学专家陈桥驿先生。他在《郦道元评传》中,以自己对《水经注》的精深理解和对传主的一往情深,给予《水经注》这部史诗性地理著作的杰出贡献以高度的评介和热情的赞扬,他说:“郦道元的大一统思想和‘中国的自然之爱’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他的人定胜天,不信鬼神,鞭挞厚葬,反对战争,疾恶扬善等思想和他的治学方法,其实都是《水经注》对后世的贡献。”他认为,除了这些之外,《水经注》对后世的贡献,具体而言有下列八个方面:

第一,“地理大交流”时代是我国地理学人才辈出和地理著作大量涌现的时代,是我国地理学史上一个不同凡响的时代,而《水经注》是这个时代的一切地理著作,即所谓“六朝地志”中的代表作,是我国地理学史上一个重要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

第二,《水经注》是我国地理学史上最著名的河流水文地理著作。在郦注以前,虽然《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过郭璞注汉桑钦《水经》三卷,但其书早已亡佚,而且卷帙短小,内容简陋可以想见。在郦注以后,唐李吉甫作《删水经》十卷,金蔡珪作《补正水经》三卷,也都已失传。现在尚存的有清初黄宗羲的《今水经》一卷,内容寥落;乾隆年间齐召南的《水道提纲》二十八卷,体例刻板。都无法与郦注相比。因此,《水经注》是我国地理学史上无出其右的河流水文地理名著。

第三,《水经注》不仅是一部河流水文地理名著,同时也是一部以河流为纲的区域地理名著。它以西汉王朝的版图为基础,并兼及域外,对如此广大的地域范围内的许多重要河流及其流域,进行综合性的描述,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所以英国著名的科学史专家李约瑟认为,《水经注》是“地理学的广泛描述”。在中国地理学史上,全国性的区域地理著作虽然可以上溯到《禹贡》,但《禹贡》如前所述属于虚构地理学的作品,而且篇幅短小,内容简单,完全不能与《水经注》相比。

第四,《水经注》以前的地理著作,都没有实地考察的基础,而郦道元提倡“访渎搜渠”,所以在注文中包括了他的大量野外实地考察的成果。以实地考察的成果撰写地理书,这虽然是“地理大交流”时代涌现出来的许多地理书的共同特色,但是由于《水经注》是这个时代的一切地理著作中的翘楚,而它所收录的野外考察成果也确实最为丰富,为他书所不及,因此,野外实地考察与地理著作的撰写相结合,《水经注》实开其端。

第五,区域地理著作,内容容易刻板化,近人称此为“地理八股”。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始于今日。如《禹贡》各州、《汉书·地理志》各郡县,所写也都是千篇一律的东西。以后如《元和郡县图志》、《太平衰字记》、《元丰九域志》之类,都不能跳出这一窠臼。但《水经注》描写每条河流流域,却是文字生动,内容多变,使人百读不厌。这是区域地理著作在我国地理学史上的一个突出例子。

第六,《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地名学著作。它收集了北魏及其以前的大量地名,包括中国境内的非汉语地名和域外地名,对其中的不少地名的渊源进行了解释。在我国,虽然早于《水经注》的文献如《谷梁传》、《越绝书》和《汉书·地理志》等都已经对地名作了解释,但是在数量上完全不能与《水经注》相比。从《水经注》开始,地名学才具备了完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