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9月12日洪峰到达富锦时,富锦县江南江北腹背受敌,全县动员4 .6万人上堤抢险。由于洪水滞留时间长,堤防防洪标准低,加之风浪冲击,险情丛生。江北七道坝要决口漫溢时,经军民奋力抢险,加高堤防,终于挡住了洪水。富锦的绥滨大堤之个别堤段,在洪峰到来之前水面距堤顶仅20厘米左右。防洪大军做到水涨堤高,日夜奋战,保卫了大堤。9月20日沿江大部分地区的洪水回落到了警戒水位以下,解除了洪水威胁。
1957年,为战胜大洪水,黑龙江、吉林两省共动员上堤民工100多万人,完成土方500多万立方米,动用抢险物资有草袋900万条、席子11万张、木杆47万根、工具40万件、粮食2000多万斤。经过一个多月的抗洪斗争,终于取得了与洪水决战的最后胜利。
在1957年抗击松花江特大洪水的战斗中,英雄的哈尔滨市人民发扬勇于战胜洪水的英雄主义气概,以大无畏的战天斗地的精神,与洪水英勇搏斗。在抢险第一线的抗洪军民主动请缨,不怕疲劳,不怕艰苦,风餐露宿,为保住松花江大堤,计出工2427万个,完成461万立方米土石工程,提前完成了原定两年完成的工程计划,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百里长堤。在这场抗洪战斗中,为了保卫英雄的哈尔滨城市,侨居在哈尔滨的10万多俄罗斯侨民也参加了抗洪战斗,因此在这座纪念塔的群雕上也能看到俄罗斯人参与抗洪的场面。
英雄的哈尔滨市居民终于战胜了这场特大的洪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这场洪水还是或多或少给临江的一些房屋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确保城区安全,市政府决定拆除沿江一带房屋1700户,按照“原拆原建”的规定,保证受灾群众的居住条件。为此,市政府共补助居民建房费108万元。在市房地局给市政府《关于汛期倒塌房屋处理情况及今后意见的报告》中说:“七月八日以来,哈尔滨地区连续降了几场暴雨,市内有255户房屋倒塌。另有961户房屋呈现极端危险状态,有2061户房屋比较危险。已抢救245处,949户。其中扒倒重建的有20栋,223户,使523户受灾居民搬回了原住址……全局管修人员开展了抢修倒塌房屋大干四十天的活动,通过全体职工夜以继日的努力,共新建和翻建倒塌房屋99栋,39568平方米,可安置1048户。”
1957年11月,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决定全面整修松花江干流、嫩江河段的堤防,形成比较完整的防洪体系。修建堤防11600公里,建成大中型水库125座,总库容290亿立方米。松花江干流、嫩江的整体防洪标准约为20年一遇。这与1932年日伪统治时期,哈尔滨的那些统治者不顾灾民死活,大发国难财的丑陋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百里大堤建成后,为纪念防洪斗争和筑堤的伟大胜利,表彰全市人民的丰功伟绩,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一座永久性的防洪胜利纪念塔,由当时的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塔址,于1958年国庆节正式建成。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哈尔滨开埠以来最年轻的一类保护建筑。
这座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由基座塔身、喷泉、围廊和广场等四部分组成。塔的基座呈方形,上窄下宽,由深绿色花岗碎石砌成,坚固耐久。基座上方采用了波浪式水泥杆,镶嵌着与真人大小一样的24位古铜色抗洪人物浮雕。塔高22 .5米,塔身椭圆形,每周由20块反弧形凹槽的花岗岩组成,线条清晰,明暗对比强烈。塔身顶部的雕塑为3 .5米高的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的全身立像。塔身中部浮雕,是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浓墨重彩地凸显了抗洪大军战天斗地的英雄形象。所有的雕塑都充分地显示了哈尔滨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敢于战斗,勇于夺取抗洪胜利的伟大气魄。主塔后面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半圆回廊,它显示了20世纪哈尔滨人民顶天立地、坚如磐石的果敢姿态。回廊两端是两幅浮雕,雕刻着各民族、各行业的人民群众取得了抗洪胜利的喜悦情景,以及人民群众挽着臂膀、手持花束、在鲜艳的红旗下阔步向前的场面。
现在,我们看到的塔基上的那个金色曲形圆管,是120 .89米的水位标志。塔基的上下两层水池,分别标志着1957年和1932年两次特大洪水的水位。在水池之上的塔基上的那根金属线标志着“1998年特大洪水”的最高水位。
据了解,在“第五届中国威海国际人居节”上,哈尔滨市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荣获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不同时期优秀建筑作品的最高奖项。全国共评出300项获奖作品,全部是我国各个城市、地区的代表性建筑。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因此榜上有名。但是,它的意义远比建筑层面上的建筑艺术奖更加重大。它象征着建国1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同甘共苦,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伟大而崇高的民族精神,让世人看到,只有在新中国,只有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当代,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才可能战胜巨大洪水,还人民一个幸福安康的生活。
抗洪救灾不言苦热血从来满壮怀
松花江的北源嫩江是比较大的河流。它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自北向南流至三岔河,全长1379公里,流域面积28 .3万平方公里,占松花江总流域面积的51 .9%;流量占松花江干流的31%。嫩江接纳了许多发源于大小兴安岭的支流,主要有甘河、诺敏河、雅鲁河、绰尔河、洮儿河、科洛河、讷漠尔河、乌裕尔河等,组成树枝状的水系。它在嫩江县以上河段,两岸高山陡峻,水流湍急,属于山间溪流性质河段;嫩江县以下,地势渐平;进入松嫩平原,江面逐渐开阔。
南源第二松花江是松花江的正源,它发源于长白山的白头山,全长795公里,流域面积78180平方公里,占松花江流域总面积的14 .33%。它供给松花江39%的水量。第二松花江上游又有两源:南源头道江、北源二道江,均发源于白头山。两源在吉林省靖宇县两江口相汇以后始称第二松花江。北源二道江的上源又有五道自西向东排列的白河,其中二道白河源出长白山天池,是第二松花江的正源。第二松花江上中游河谷狭窄,水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两源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交界的三岔河【属吉林省扶余县】汇合以后始称松花江。松花江自三岔河附近向东北方向奔流,江面开阔、平缓、水深。沿途又接纳了呼兰河、汤旺河、拉林河、牡丹江等许多支流。它穿过小兴安岭南端谷地,在同江附近注入黑龙江。全长1045公里。由于它穿行小兴安岭山谷,夏季山地多雨,洪水暴发,流水呈淡黄色,含沙量0 .16公斤每立方米,具有明显的山区河流性质。它注入黑龙江后,形成南黄北黑水色,人们把这一河段称为“混同江”。
——题记之三
1998年夏季,在我国的南方,连续出现了罕见的大雨暴雨,持续不断的大暴雨汇成滔滔洪流,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地扑向我国的长江,一时让万里长江水位急速暴涨,多处出现决堤的危险。这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最大、最猛的一次洪水。长江流域全线岌岌可危。所经省市县村,全面面临着洪水袭击的危险。与之同时,在我国的东北,同样由于暴雨不断,致使松花江、嫩江江水泛滥,淹没村庄。据有关资料统计,这次洪水导致在全国有29个省、市、自治区蒙受洪水之灾。有上亿人受灾,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
……
10年过去了,每当提起1998年的大洪水,人们仍然记忆犹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区,在大洪水之前就出现了严重的干旱现象。有关方面的专家介绍说,这是由于受到东北低涡的长时间影响形成的。据说,在1957年就出现过类似的现象。按照自然规律,通常是春天大旱,秋天大汛。意思是说,如果春天出现了严重的干旱现象,那么秋天就一定会有大汛来临。在哈尔滨的民间曾有这样的说法:春天江露底,秋天水没房。这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汛情正如科学家和民谚所预言的那样,在1998年6月至8月,受东北低涡影响,嫩江流域先后有3次较大降雨过程,并发生了洪水。降雨一般400—1000毫米,比常年偏多3成至2倍。6月18—24日,嫩江上游及支流诺敏河普遍降中雨至大雨,局部降暴雨,暴雨中心的莫力达瓦【小二沟站】降雨141毫米,古城子站降雨124毫米,阿彦浅站降雨118毫米,嫩江站降雨量105毫米。7月24—29日,嫩江中游支流雅鲁河、绰尔河、洮儿河也开始普降大雨,大雨中心的甘南县太平湖站降雨量208毫米,雅鲁河扎兰屯降雨量186毫米,洮儿河突泉县高家屯站降雨量111毫米。
8月4日—14日,嫩江流域开始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雨,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同盟至江桥区间降雨量200—400毫米,暴雨中心位于阿伦河、雅鲁河上游,甘南音河站降雨426毫米。受其影响,嫩江流域、松花江干流发生了超过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8月22日,哈市松花江最高水位达到120 .89米,比1957年最高水位还高出0 .59米。实测洪峰流量16600立方米/秒,约为300年一遇。
回顾哈尔滨的百年历史,松花江共有三次特大的洪水威胁过这座城市:1932年、1957年、1998年。但是,三次特大洪水给哈尔滨造成的危害却是截然不同。1998年在嫩江江桥——大赉区间堤防多处溃水的情况下,哈尔滨水文站的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6600立方米/秒,超过1932年的洪峰流量,即哈尔滨以上实测洪峰流量超过1932年。通河以上洪峰流量超过1932年,依兰以下洪峰流量与1932年相当。在频遭大雨和暴雨袭击下,嫩江、松花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的降水超过350毫米,局部达700毫米以上。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建国以来最大洪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2日,全国受灾面积约2578万公顷,成灾面积1585万公顷,受灾人口2 .3亿之多。
据说,当时水利专家已经认定,1998年夏天,松、嫩二江将给沿岸的城市和乡村带来一场无法避免的劫难,哈尔滨就在其中。
相关资讯表明,上述判断是正确的。第一次洪水发生在6月27日,嫩江干流阿彦浅站洪峰流量7040立方米立方米/秒,洮儿河洮南站2350立方米/秒,造成其下游干流江桥水文站7月14日洪峰流量2 .59万立方米/秒,使黑龙江省泰来、肇源县嫩江干流堤防多处决口,嫩江最后一个控制站大赉水文站7月15日洪峰流量1 .61万立方米/秒,相当于250年一遇。当洪水汇入松花江干流后,8月22日哈尔滨水文站洪峰流量1 .66万立方米/秒,洪水重现期相当于130年一遇。这场洪水流量均超过历史实测最大值。
1998年洪水的特点是:发生时间早,嫩江6月中下旬即发生大洪水,较正常年提前一个月;洪水次数多,嫩江支流发生多次洪水,干流也连续发生三次大洪水,暴雨洪水集中,嫩江的右侧支流洪水量极大,嫩江干流三次洪水一次比一次大,第三次洪峰主要控制站均超过历史记录;高水位持续时间长,其中哈尔滨洪峰水位长达31个小时,比一般洪水最高水位持续时间超过10个小时。
经统计,这次洪水哈尔滨265个乡镇有161个受灾,受灾人口81 .19万人,转移22 .95万人。进水城镇12个,进水村屯389个,房屋损坏9 .82万间。农作物受灾403 .73万亩。损坏小型水库25座。水毁堤防267处,合计300公里。洪水期间,全市停产工矿企业4480个、半停产204个。公路中断78条次,毁坏公路桥涵463座。公路毁坏379公里,供电线路中断17条。外洪内涝和抗洪抢险给全市经济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0亿元。
对此,专家与1957年洪水状況做了比较,认为1998年洪水与1957年洪水有四个不同点。
1 .洪水来源不同。1957年松花江洪水是由嫩江、第二松花江、拉林河洪水遭遇形成的。1998年松花江洪水则完全是由嫩江洪水下泄而形成的,嫩江洪水占哈尔滨水文站洪峰组成的94 .5%,第二松花江、拉林河的来水仅占哈尔滨洪峰组成的5 .5%。
2 .高水位持续时间长。下岱吉、哈尔滨、通河、佳木斯水文站1957年超警戒水位天数依次为52天、33天、43天、26天,而1998年超警戒水位天数依次为61天、50天、60天、32天。与1957年比较,下岱吉、哈尔滨、通河、佳木斯各站超警戒水位天数分别增长了9天、17天、17天、6天。
3 .洪水传播速度较1957年快。1957年大赉水文站洪峰传播到哈尔滨水文站历时8天,从哈尔滨水文站传播到佳木斯水文站历时5天。1998年嫩江洪水由大赉推进到哈尔滨历时7天,从哈尔滨传播到佳木斯水文站历时4天,均较1957年洪水传播时间有所缩短。
4 .实测洪水总量超过1957年。1998年松花江洪水在嫩江堤防决口跑水量还未还原的情况下,哈尔滨水文站实测7天、15天、30天、60天、120天最大洪量较1957年值偏大40%—50%。
但是,在广大军民团结奋战下,硬是把1998年洪水造成的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376 .3公里的松花江干堤防无一处溃堤,转移22万余人无一伤亡,社会安定,生产生活井然有序。
当这场特大洪水威胁哈尔滨的时候,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对抗击特大洪水做了统一部署。哈尔滨立刻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洪抢险斗争,决心举全省全市之力,一定要战胜特大洪水,保证百万人民群众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在这次抗洪战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抗击洪水的中坚力量。参加抗洪的解放军战士从铁路、公路奔赴哈尔滨抗洪第一线。他们一下火车、汽车,立刻被分配到洪水险情最危险的地方,马上和滔滔洪水展开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