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下)
3265900000040

第40章 松辽卷(9)

嫩江,依其地形、地貌和河谷特征,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自嫩江发源地到嫩江县城为上游段,河道长661公里。河源区为著名的大兴安岭山地林区,那里森林密布,沼泽众多,河谷狭窄,河流坡降较大,水流湍急,势不可挡,水面宽达100—200米,河道比降14 .2‰,河流为卵石及砂砾组成。河源区以下,江道逐渐展宽,河道比降3 .1—3 .6‰,相继有许多支流汇入,水量陡然增大,河谷宽度可达5—10公里。由嫩江县城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尼尔基为中游段,是山地到平原的过渡地带,河道长122公里。两岸多为低山丘陵,地势较上游地段略为平坦,但两岸不对称,特别是左岸,河谷很宽。中游段支流较少,除河道过嫩江县城4公里、右岸有较大支流甘河汇入干流外,其余均为一些小的支流或小的山溪,人们多不介意。从尼尔基到三岔河口为下游地段,河道长587公里。此一河段进入广阔的松嫩平原地带,河道蜿蜒曲折,沙滩、沙洲、江汊较多,江道多呈网状,两岸滩地延展得很宽,最宽处可达10余公里,水深达7 .4米,滩地上广泛分布着泡沼、湿地和牛轭湖,构成比较复杂的地形地貌。

江水流近齐齐哈尔市以后,河道逐渐舒缓,平均坡降为0 .2—0 .1‰,主槽水面变窄、变浅,宽度仅为300—400米,水深只有3—4米,它不利于江水的流泄,容易酿成水灾,以后我们将作详述。

下游河段河网密度较大,右岸有诺敏河、雅鲁河、绰尔河、洮儿河等大支流汇入嫩江,左岸广大地区基本属于内陆闭流区,有大片沼泽、连环湖和湿洼地。从河源到三岔河口高差达900米。这样高的落差也是构成嫩江水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嫩江的支流大多在右岸:流域面积大于一万平方公里的8条支流,其中有6条在右岸。左右岸支流均发源于大小兴安岭各支脉,且是顺着大小兴安岭坡面而形成,东北至西南向,或是西北至东南向,而后汇入干流。嫩江在历史上所发生的多次较大的洪灾,多数是由发源于大兴安岭山脉东坡的右岸各支流的水汇集所造成的。由于地形条件,夏秋季一旦有大雨天气,常形成暴雨中心。同时,由于各大支流的中上游多为易于产生洪流的山丘区,流量较大,在历次暴雨或连续降雨中,各大支流的水量相继注入干流,形成干流的大洪水。1998年的那次嫩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就是这样构成的。

嫩江气象水文要素,年内和年际及地区上的变化差异较大。最大年降水量为937 .4毫米,最小年降水量为152 .5毫米。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2%,其中7、8两个月所占比重最大,其余时间的降水量则微乎其微了。这样的气象水文条件,是嫩江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嫩江河口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5亿立方米。年内及年际的径流分配非常不均。6—9月份最大,但这几个月的最大与最小平均流量相差50—80倍;年平均径流量最大与最小一般相差4—10倍,大者相差30—60倍。这些情况为我国的一般江河所罕见,这同样是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形成的。

嫩江流域属于寒温带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多雨,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年平均气温仅为2—4℃,最低气温是-39 .5℃,最高气温达40 .1℃。冬季嫩江冰封期达150天左右,冰层厚度约一米左右。载重汽车可以在江面上驶过。

嫩江流域跨越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6个市【盟】、26个县【市、旗】。左岸均在黑龙江省境内,右岸大部分为内蒙古自治区范围,洮儿河下游和嫩江干流下游右岸为吉林省的区域。因此人们常说嫩江横跨三省、区,是有充分根据的。

嫩江的支流主要有甘河、讷谟尔河、诺敏河、绰尔河、洮儿河等。干支流上游流经森林覆盖的山区,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较轻,含沙量很小。中下游穿过松嫩平原,中间经洪积台地,坡陡流急,河流侵蚀力强,大量的泥沙被水流卷走,进入松花江,所以它便成为松花江泥沙重要源头。下游为吉林、黑龙江两省的界河,河道坡度甚小,河流弯曲如蛇爬行,导致水流速度缓慢,河面宽度可达400—1000米,流路多处呈现网状,因而江中出现许多沙洲、岛屿。沿江湿地、沼泽比比皆是,湖泊、泡子紧密相连,形成地理上的一大特色。

位于吉林省的江岸,在大赉以上皆是台地,多为高达10米以上的陡崖,构成天然的堤防,很少发生灾害;大赉以下的江流则完全由建造的堤防控制,以防水患。但在洪水泛滥期间,江面宽达1—2千米,水深8—13米,水势凶猛,波涛起伏,激流澎湃,如万马脱缰,奔腾呼啸,经常越出堤坝,构成洪涝,危害一方。

因气候寒冷,每年11月中旬河流便开始结冰,11月下旬封冻,翌年4月初才会解冻,4月中旬终冰,结冰期长达160天左右。最冷的时候,冰层一米有余,在江面上可以过往载重汽车;鱼猎手们则凿开厚厚的冰层,在很深的冰窟窿里进行捕鱼,一网投下去,可以捕获数百斤鱼儿,银花灿灿,活蹦乱跳,则又是另外一种奇观了。

嫩江的流水滋养了许多重要城镇,在历史和现实都赫赫有名,最典型的要数现在的嫩江县城了。

黑龙江省的原嫩江地区因嫩江流经全境而得名,原来包括齐齐哈尔、龙江等县市,后又单独设县称“嫩江县”,与富拉尔基毗邻,是嫩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区域。通过它可以窥视嫩江流域的概貌,一般人们均简称之为“嫩江”,用它可以追溯并了解嫩江的历史。

嫩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跨东经124°44′30″—126°49′30″,北纬48°42′35″—51°00′05″。北依伊勒呼里山,与呼玛县交界;东接小兴安岭,与爱辉区、孙吴县、五大连池市毗邻;西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隔江相望;南连松嫩平原,与诺河、齐齐哈尔市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嫩江流域的重要码头。

“嫩江”古城旧称“墨尔根”,是很有些来历的,与这条大江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所以在这里要多写它几笔。

墨尔根,人们认为它是我国北方早年的名城。它历史悠久绵长,史书上说它是边陲进入内地的咽喉要道,曾是黑龙江将军和墨尔根副都统驻地。墨尔根与爱辉、卜奎、海拉尔、三姓、呼兰、宁古塔等城镇齐名,是著名的“边外七镇”之一。《盛京通志》称其“北负群山,南临沃野,江河襟带,上下要枢”,地位十分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正因为墨尔根是嫩江流域的要塞,地灵人杰,其先民为祖国边疆开发建设和巩固国防发挥了重大作用。

早在新石器时期,嫩江流域就有人类活动的印记。帝舜时代,嫩江流域的肃慎先民就已经“朝贡弓矢”,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了。到了明代,正式置卫——军政合一的木里吉卫,是明朝中央管理黑龙江、嫩江流域的中转站和支撑点。清初在此设驿。康熙是个重兵尚武的皇帝,对保卫国家的疆土十分重视,可以说是寸土必争。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为预防并抗击俄国哥萨克对黑龙江流域的觊觎和侵略,决定在黑龙江建城永久卫戍,并自黑龙江至吉林乌拉设置驿站。墨尔根为此区间最关键之一站,有索伦总管驻跸于此。康熙二十四年【1865】,专门建城设兵驻守。康熙二十九年【1690】,黑龙江将军自黑龙江城移驻到墨尔根。十年后,即1699年冬,又由墨尔根迁往卜奎,即现在的齐齐哈尔市。而齐市理所当然地成为嫩江流域的要塞。

黑龙江将军管辖的范围很广,北达外兴安岭,西至额尔古纳河,东沿布列亚山,直至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口以西,南至齐齐哈尔以南的松花江岸。当时的墨尔根副都统的辖区也相当地大,其辖境南北长度为385公里,东西宽度为424公里,总面积达71225平方公里。1908年,大清王朝裁撤墨尔根副都统,设置嫩江府。后来又改称为嫩江地区,再后又改建制称之为嫩江县,直到现在。如今嫩江县的政区图形就好似一把巨斧。人们经常这样说,是这把巨斧劈开了兴安山地,造就了嫩江平原。

关于墨尔根的由来,民间有很多传说,听起来饶为有趣,兹择其要者,志之于后。

一说墨尔根【又作木里吉】是蒙语【还有说是满语】,汉语的意思是“善射”即“善于打猎的人”或称“精能”、“有智慧的人”。表示这里居住的人是以“打牲”为生。二说墨尔根是来源于嫩江城东的墨尔根河【嫩江支流】,因河名而得城名。三说为康熙年间,有人在此地挖井,偶得一块石头,其表面有唐代时镌刻的“莫来耕”字样,后历久相传音讹称“墨尔根”。三种说法,各有千秋,都可以找到“凭证”,因此,均为人们所认可。

另外,墨尔根还是一个至为高贵的称号。清朝开国元勋多尔衮曾被封为“墨尔根代青”【汉语为睿亲王,意为英明的统帅】。据说,这是顺治母亲孝庄皇后的意旨,其中既有对多尔衮功勋卓著的认可,又含有某种宫廷斗争的意蕴。当时大清王朝要求人们必须如此称呼,否则,男人就要被罚摘掉他佩带的刀箭,女人就要被罚当众脱掉裙子。其尊贵和威严的势态可见一斑,多尔衮内心亦引以为荣。

墨尔根最早是土著民族的逐水而居的摇篮。康熙二十五年后,置八旗、水师营、官庄、驿站等,当时,人丁兴旺,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早期驿站的“站民”多为戍卒子弟、三藩旧部和流人组成。民风遗俗淳厚、人性朴实。一夫耕作,一家数口即可“仰食而有余”。而炊饪、浣汲、舂击之事,都是妇女所为,男女分工是很严格的。旗营、屯站各有自己的营生、事业,他们皆结茅为舍,栅木为墙,独具一格。“土著人架木覆茅,妇子合作,戚友之能匠事者,助而不佣。”夜不闭户,无盗贼之患;路不拾遗,无掠抢之虞。人民安居乐业达百年之久,亚赛“世外桃源”了。人们至今还对此津津乐道,怀念那时的光景。

墨尔根城的建设也很有规模和特点。公元1686年的墨尔根城规划面积1 .04平方公里,该城为内城外郭建制。内城垣外以松木为栅,内填土夯实,高一点八丈,宽一丈,周长四百五十四丈;上设女儿墙,四角各建一座角楼。外郭以土为垣,周长八点五里,东、西、南边各设一门,北设两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以墨尔根居两镇中间,首尾易制”为由,黑龙江将军衙门自爱辉搬到墨尔根城,并移驻副都统一员,佐领、骁骑校各八员,水师营各员和满洲兵五百员。墨尔根城增置协领四员,佐领、骁骑校各七员,索伦、达斡尔兵四百余人。这一时期,衙署及官邸等建筑,多为磨砖对缝,前出檐,后出梢,门前置台阶的建筑形式。康熙三十年,有关衙门还将鄂温克、达斡尔十五佐领、兵900名编入墨尔根八旗,足见战略地位之重要,故被人们称作嫩江流域的“咽喉”。

墨尔根要冲之地和特殊的区域中心的位置,使它成为黑龙江将军府、副都统衙门所在地达208年之久,是由吉林经墨尔根到爱辉镇的北路驿站的管理中心,当年,它无愧于嫩江流域的首屈一指的重镇,是关键的水陆码头。因而在萨布素将军和42位副都统管理期间,它始终具有很高的政治、军事地位。大清历代皇帝对其都极为重视,最鼎盛时期,曾驻有水师及马步军3000余人,对之进行严密守卫。墨尔根确实曾显赫一时。

墨尔根没有辜负人们对它的重视,当年在反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战争中,它是最重要的后勤补给运转基地,对战胜侵略者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且,它还是战时向上峰禀奏胜负驿路的起点。仅从墨尔根到雅克萨之间,就有500名蒙古兵在往返迅速传递着军情。夏季利用船舶来往飞渡,冬季则在冰上滑行,嫩江成为交通要道。清兵攻克雅克萨后,从这里出发只用了11天的时间,就将捷报送到了康熙手里,使康熙大帝对这块边防重地了如指掌,经常进行发号施令。在这位尚武皇帝的心目中,嫩江上游的墨尔根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同时,他还谆谆告诫他的后继者,决不可忽视这条大江和坐落在大江之滨的城市。

因为备受皇帝的青睐,国防守土、巡边查界更是黑龙江将军、墨尔根副都统时刻铭记的重要职责。每年五月,墨尔根副都统总是派遣麾下驻防协领,率领数百人会同卜奎【即齐齐哈尔】、爱辉副都统进行视察和巡边。每巡必至额尔古纳河边,因为河的西边即为俄罗斯属地。察视多为河东岸的沙草地带,仔细检查是否有俄罗斯人在此放牧的痕迹,其目的是要严防发生俄国人侵犯我边界的事件。巡边往返需五六十日。黑龙江将军、墨尔根副都统每次上任则必须履行这个任务。当时去往墨尔根是很艰苦的,首先需要渡诺尼江,西北则要经过兴安岭,逢山则伐树开路,渡河则折木为筏,马匹需凫水而过。来至界碑前则要举行隆重的祭告山川仪式,之后,分别取走去年留存下来的标记,重新记录下这次巡视之情状。“各书衔名日月于木牌”,“以备后来考验,此为定例”。那是绝对马虎不得的。巡边汇总成文字材料后,逐级上报墨尔根副都统、黑龙江将军、理藩院,最后禀奏皇上。

巡边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山路坎坷,遍地荆棘,几乎无迹可寻,而且经常有野狼穿行,猛虎当道;水路则沼泽遍地,深浅难测,一旦陷入,吉凶难卜。巡边的官兵,在途中往往需要选择具有标志性的大树,削去皮留下记号,以便按此寻找归去的道路。当时,山中多生长一种名曰草蜢的毒虫,潜伏在草丛中,俟机而动。当天空无风或大雨过后,则凶猛地蹿出草丛,扑向人畜,让你躲闪不及,经常螫得马牛流血,兵卒身股尽呈赤色,苦不堪言。

当时,粮食是途中最重要的东西,随时需要食用。但因往返百余日,辎重较多,难以全部随身携带,只好将粮秣等食品挂在树上或掩埋于地下,留下标记,归来时再取出来,就地烧烤而食之。

这样的巡行当然是异常辛苦的,然而其中也不乏某种乐趣。据《龙沙纪略》记载:“渡诺尼西北数百里,则陟降取道。松柞数十围,高穷目力。穿林而行,午不见日。石色斑驳,若赵千里画幅闲物。有石洞,洞中几榻,天然如琢。行者辟草,得之借少憩焉。”因有诗记述之,诗曰:“五月巡边草茁亥,西行轻骑抵河涯。无皮树下堆高冢,归路糇粮去日埋。”生动地勾画出巡行者的艰苦行状与他们的感受。

清代的墨尔根由于战略地位的重要,经济、文化沉积深厚,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教育发展也有较快的发展,成为了中俄贸易大通道中的主要集散地和中转站,其主要交通干道是嫩江,主要交通工具则是嫩江上往来的船舶。特别是在每年的深秋,俄罗斯商团或百人,或六七十人,络绎不绝,他们都经过墨尔根到卜奎【即齐齐哈尔】进行交易,也就是中俄之间重要的经贸交易会。俄国人所携带的马牛、皮毛、玻璃、佩刀之类,换取中国的缣布、烟草、姜椒、糖饴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