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下)
3265900000049

第49章 松辽卷(18)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这条引松渠救了查干湖一命。引松渠起始于松花江左岸的吉拉吐乡锡伯屯东南侧,在前郭县境内自渠首呈缓“之”字形向西北延伸,经吉拉吐乡、红旗农场、新立乡、达里巴乡、新庙镇、蒙古屯乡,最后注入查干湖,全长53 .85公里。据说,河南省林县的红旗渠全长70多公里。如果全国解放后的人工渠排座次,红旗渠相当于梁山的“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坐第一把交椅,引松渠相当于梁山的“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坐第二把交椅。

引松渠开工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吉林省还有一项水利工程可以望其项背,那就是治理东辽河工程。两项工程具体地理方位不一样,但是那气魄、那作用如出一辙,当时我省诗人泉声写了一首词,题目是《青玉案·治河工地》,再现了当年壮阔的治河场面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大军十万辽河渡,批‘四害’,群情怒。重整山河谁是主?胸中自有,蓝图一幅,山水林田路。北风吹断河边树,大雪横飞天已暮。若问劲头高几许?挑灯夜战,汗流如注,迤逦旗开处。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人们的劳动热情和干劲,仿佛井喷似的爆发出来,那股劲头就像地下有元宝和存折谁挖到给谁一样。30多年后,我们到前郭县采访,人们介绍起当年的情景如数家珍。

那些事迹不仅确实是真实的,也是相当是普遍的。因为那是个为理想献身的时代,犹如今天说谁为了挣钱累得早生华发、积劳成疾一样,人们会觉得真实、平常。目标虽然不一样,产生的动力是一样的。有人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动之以情”的时代;七十年代是“晓之以理”的时代,而今是“趋之以利”的时代。这话也许有些绝对,但却值得深思。

在引松工地上,还有一群特别能战斗的年轻人,他们就是集体户的知识青年。这个产生于特殊年代的特殊群体,他们绝对是靠理想和激情推动而行走的人。有位知识青年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们的年龄十五六,

最大的不过十八九,

今天高唱进军歌,

气壮山河英姿抖……

他们的行动是无私的,让人感到冲动甚至有些莽撞,但他们是虔诚的。你可以怀疑他们价值标准的真理纯度,但不可怀疑他们的真实。《引松工程志》也记录下了他们的名字。

就是这样一群人,从1976年9月5日开始,到1984年8月23日,前后历时八年,硬是在茫茫草原上修建了一条“黄金水道”,把松花江引入了查干湖。整个工程占地面积1077公顷,总土方量1266万立方米,渠长50 .53公里,渠底宽50米,通过最大流量为90 .6立方米/秒,年引水入湖5 .27亿立方米。前郭人觉得叫“渠”小了点,把“引松渠”改为“引松河”。

1998战洪图

12 .神女应无恙

1956年6月,毛主席到武汉,横渡长江之际,国计民生仍缠绕于心,想到了治水。这位浪漫主义激情时常涌动的领袖,设想要在长江上游修建一座大坝,截断巫山下来的雨水,水平如镜的人造湖便会出现在三峡间。巫山神女更会健壮安好,她会惊诧神州大地发生如此不平常的变化。于是,在毛主席的笔下出现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诗句。

1998年8月,那场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在吉林大地被制服后,屹立在鸭绿江边上、由五位传说中的仙女幻化成的五女峰,极目西望,欣然笑慰:“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在关东大地变成了现实。

1998年那次洪水来得凶猛、骄横,就像当年闯进北京的八国联军马队,横冲直撞,为害为虐。

1998年7月3日11时,嫩江干流江桥站出现洪峰,水位140 .71米,流量7480立方米/秒,为大赉水文站建站以来第二位大洪水。嫩江第一次洪峰即将进入吉林省,吉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第一号汛情通报。7月7日2时,嫩江洪峰抵达大赉水文站,流量5260m3/s。紧接着流经吉林省西部的各条江流,洪水争先恐后地暴涨,从7月下旬到8月初,短短10天左右时间,嫩江、归流河、蛟流河、洮儿河、霍林河、新开河、西辽河等大小江河的一次次洪峰接踵而至,使西部地区处于北受嫩江、西受霍林河、南受西辽河包围,中部洮儿河肆虐的“三面夹击、中间开花”的全面紧张局面。洪灾波及了西部的白城、松原、四平三市的10个县【市、区】,可以说是乡乡有险情,处处有惊涛。

最近,我们在省水利厅查到1998年洪水的一些资料,在这里选几个数字介绍,一斑窥豹。8月15日,嫩江第3次洪峰到达大赉水文站时,洪峰水位达131 .47米,比堤防设计水位高1 .29米,洪峰流量高达16100立方米/秒,超堤防设防流量8810立方米/秒82 .5%。嫩江全线洪水水位都接近或超过堤顶高程,有的堤段江水超过堤顶50多公分。洮儿河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出现7次洪峰,而且,一次比一次大。8月12日,洮南水文站第7次洪峰流量高达2370立方米/秒,超过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一倍多。源自霍林河的7次洪峰中,有5次超历史最高纪录。8月16日,新开河洪峰流量达1250立方米/秒,超过堤防设计标准10倍。同日,西辽河郑家屯水文站洪峰流量达1380立方米/秒,也大大超过了设防标准。嫩江月亮泡水库15公里的大堤多处低于嫩江水面,不断出现护坡被毁,大量浸水。经过上万名军民3个昼夜连续奋战,才使险情得到控制。特别是嫩江堤防32公里处出现大面积脱坡,经过7昼夜连续奋战,才化险为夷。但是8月24日该处堤段又发生更为严重险情,有30米堤段发生片堤、脱坡,经过8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护,险情才有所缓解。

这场战斗出现了许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英雄事迹,诞生了伟大的“抗洪精神”。

13 .决战嫩江

嫩江,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走来,犹如少女风摆竹摇的脚步,显示着温文尔雅的风度。它被称作东北人民的母亲河,由镇赉白沙滩流入吉林省,穿过月亮泡,在三江口汇入松花江。它用丰富的乳汁,哺育着两岸勤劳、善良的儿女。

然而,在1998年夏天那次大洪水中,它“缁衣顿改昔年装”,露出了少有的狰狞面目。骤然间,江水暴涨,卷起千堆雪,发疯地撕啃着、吞噬着千里大堤!

7月6日,嫩江第一次洪峰刚一进入我省镇赉、大安二市县,几十万抗洪大军立即冲上去,在12处险工险段展开保护围堤的激战。在镇赉三千五大堤险段和大安二道岗子,三道岗子,万山渔场,月亮泡二、三号坝等几处险中之险的堤段,抢险突击队日夜打桩护坡,上土加固,死看死守,战胜一次又一次险情,使大坝在特大洪水持续冲击下,始终保持安然无恙,没有出现一处溃堤垮坝。

7月30日夜,嫩江第二次洪峰借开路洪峰的余威,再次凶猛地向下游扑过来!这时,驻长某部红军团2000多名官兵奉命到达嫩江与洮儿河交汇处险工险段——月亮泡水库二号坝。这是一处方圆200多亩的鱼塘,此刻一条长4500延长米的堤坝出现渗漏和滑坡,2000多名官兵立即分成4个突击队动用草袋子、编织袋12万多条,搬运土石方8万多立方米,连续奋战6小时,抢在二次洪峰到来之前,将一条5000延长米的子堤筑起来了,取得鱼塘保卫战的初次胜利。

先期到达的武警吉林省总队二支队1300余名官兵,昼夜战斗在镇赉白沙滩至鸡爪壕32公里嫩江大堤上,把32公里嫩江大堤平均加高近半米。

嫩江二次洪峰和洮儿河漫堤决口洪水正向松原境内推进,松原4万群众兵分两路奋战在抗洪一线。

前郭提前将四家子涵洞、黎明排涝站、老马圈等6处险工险段重新加固,准备迎战二次洪峰。

133公里长的嫩江大堤,在50万军民的顽强拼搏下,几乎是重修了一条大坝,终于确保嫩江第二次洪峰安然通过。

8月11月8时,嫩江第三次洪峰进入我省,嫩江三千五大堤、月亮泡三号坝再次吃紧!

当日晚上省委召开的紧急常委扩大会议,提出“两保、四守、一降低”的口号,将确保嫩江大堤的安全作为决战阶段第一位的任务。

吉林省的抗洪抢险已到了生死攸关的决战时刻!

全省人民命悬一线般地关注着嫩江,关注着月亮泡。

《吉林日报》的记者与抗洪同步,与人民同心,在现场以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感,写出了通汛《英雄伟力镇狂澜》,为历史记录下了那场生死决战——

8月14日,又有1万多名部队官兵奉命开到西部抗洪前线,至此,投入这场大决战的人民子弟兵、武警官兵已达3万人,数百里嫩江大堤上到处军旗猎猎,几十万抗洪军民用胸膛、用热血将麻袋包筑成了一道洪水难以逾越的坚强屏障!

14日上午10时,月亮泡大坝7公里处出现长达30多米的漫坡,坝面全部被淹没,200多名官兵紧急增援,某部副师长张宝军、副团长蒋长林率先跳入洪水中,同战士们用人墙筑起了新的长城!

经过一昼夜36个小时的英勇搏杀,疯狂肆虐的洪水终于在防守月亮泡大坝的某部8000余名官兵们面前退却下去。

8月15日早8时,嫩江第三次洪峰顺利通过月亮泡二、三号大坝,嫩江围堤安然无恙!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3000官兵身陷白沙滩,危难之际头不低。

沈阳军区某师官兵奉命镇守嫩江大堤要害地段——嫩江进入吉林0到10公里的白沙滩段。不料,在决战的关键时刻,自外省滚滚涌来的洪水从背后向白沙滩包抄过来。

师指挥部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如果撤离,完全有时间登车撤退;如果死守,将意味着被洪水久困长围,抢险物资将难以为继,而且部队只携带了3天的口粮,处境极其险恶。

“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决不能在危急关头忘却了人民的利益!”王副师长、阎主任果断决定:“背水一战,严防死守!”

3000名官兵列阵白沙滩,面对一望无际波涛翻滚的江水,在猎猎作响的军旗下,握拳宣誓:“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

官兵们连续激战46小时,硬是筑就了一道高1 .6米、上宽1 .6米、下宽3米的10公里子堤。

18日午,嫩江第四次洪峰以15000立方米/秒的流量呼啸而至,通信联系和陆路交通全部中断,白沙滩成了汪洋里的一座孤岛。

16日晚,饮用水喝尽。17日蔬菜吃光。18日粮食告急。

王副师长和阎主任紧急决定:舀混浊的江水,放净水片饮用;捞洪水中漂浮的倭瓜、土豆、豆角,消毒后当做蔬菜,一天吃两顿饭,节省口粮……

10天10夜里,3000官兵的意志与体力经受了惊人的考验,他们发扬了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让桀骜不驯的洪魔在他们面前一次次低头,四次特大洪峰过后,10公里江堤无一处决口,坚如磐石。

8月19日凌晨1时30分,大安市静山乡二道岗子堤坝出现50多米长塌陷,眼看着肆虐的洪水就要撕开这个口子,直扑坝下的油田、村庄和良田……

驻守在二道岗子段的81109部队8连立即开赴险段,与洪水展开殊死搏斗。

为了表彰参加嫩江大堤决战的官兵们所创造的人间奇迹,省委、省政府已为参加嫩江大决战的部队官兵们向中央军委请功。

为了表彰抗洪军民们的可歌可泣的壮举,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月亮泡大堤上修建一座纪念碑——98抗洪纪念碑!碑石上将刻下抗洪军民们的不朽功绩和这段难忘的岁月……

14 .英雄乐章的几个片断

1998年抗洪抢险斗争,是一首感天动地、感人至深的英雄乐章。现在我们从文字记录中采撷几个片断。在字里行间行走,我们就能走进当年的情景,走向一种精神高度。

飘扬在屋顶上的党旗。8月17日下午,洪水像一头怪兽,翻滚着黑色的巨浪急速向镇赉县五棵树镇徐家村奔来。很快,吞掉了农田,又涌向了民宅。顷刻,五棵树镇徐家村5个自然屯中地势较低的3个屯被淹没,就连砖瓦结构的村办公室也被冲倒。近千名村民群龙无首,惊慌失措,有的甚至准备冒死逃离。正在纷乱之际,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看,老孟家房上插着一面旗!”村民们循声望去,孟繁野家房上有一面党旗在迎风飘扬。孟繁野是村党支部书记,他在用党旗召唤大家。很快全村16名党员齐刷刷地聚集在党旗下。当看到高高飘扬的党旗,群众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了。想走的不走了,走到半路的又折了回来。孟繁野同全体党员干部一起,立即投身到救助安置灾民工作中。他们把全村935名灾民全部转移到了地势最高的靠山屯,没有一人伤亡。他们又把一部分灾民包括30多名老弱病残群众安置进没被冲毁的房屋,并带领群众搭起了简易帐篷,使全体灾民有了栖身之所,还解决了灾民的吃饭、饮水和烧柴问题。同时,他们还妥善安置了嘎什根乡、哈吐气乡、坦途镇转移来的1000多名灾民。靠山屯成了党领导下的一个特殊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最后的出诊。位于洮儿河畔的福顺乡是这次洪水的重灾区,一些村屯被淹或被困。8月2日下午,当听到被困的富裕村中有部分村民因患感冒和肠炎需要医治时,卫生院院长、主治医师黄慧生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备好药品器械,和市里来的医疗队一起到水边,准备乘船前去。等了一会儿不见船来,黄慧生再也坐不住了,提出自己只身泅水过去。这怎么能行?!同志们坚决不同意。从这里到被困村屯,中间水面宽有300余米,仅中段水深浪急处就有60多米宽,人入其中,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激流卷走,后果不堪设想。可黄慧生主意已定,他的理由是:第一自己水性好,有把握渡过去;第二被困的患者急需治疗,不能再耽误了;此外,在天黑前,他还要再去两个灾民点往诊,已经约定好了,那里还有患者等着治疗……赤子之心和医生的职业责任感使黄慧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无比危险之路。他将必需的药品用塑料袋装好,外面又用雨衣帽子紧紧裹住,然后叼起这个药囊走进洪水……然而,仅仅过了几分钟,这个乡亲们的好医生,人民的好儿子,就永远消失在滚滚洪流之中……

52岁的黄慧生在福顺乡已经工作了十几年,他以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赢得了广大乡亲的衷心爱戴。十几年间,他自掏腰包为贫困的农民患者垫付医疗费就有数百人次。无论寒冬酷暑,人们能经常看到黄大夫在乡间来回往诊。谁都不会想到这一次他在洪水中的出诊,竟是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