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白领黑皮书
3295600000013

第13章 办公室政治(2)

竞争对手之间的战斗,比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比赛要更复杂,更曲折而持久;同时也比国产劣质电视剧里毫无经商经验的弱智编剧的想象更为戏剧性。本人有幸在百事中国工作五年,参与了可乐大战中的几个著名战役,过程可以说是寸土必争,锱铢必较。几年前,APEC峰会在上海召开,百事员工前一天晚上在元首们必经之路沿途的灯杆之间悬挂起有百事标志的挂旗。清晨六点,前去勘查的百事员工惊愕地发现沿路的挂旗奇迹般消失了,只有灯杆上断裂的线头证明挂旗曾经存在过。有晨练老人爆料说,之前有人驾电灯修理高架车沿途将挂旗一一剪断。又急又气的百事人员紧急动员,迅速再次悬挂吊旗,并在挂好以后派人沿灯杆站岗,防止再次被剪断。

同样在上海滩,为了抢夺外滩步行区的零售专卖,两可乐竞相出价,最后不厌其烦但利欲熏心的店主召双方市场经理到场,以填支票投暗标的形式做出最终决定,说好价高者得。可口的支票打开是十万元,百事的支票打开却是空白,百事的经理随即现场填上十万零壹千的数字,立马被气急败坏的可口经理一拳击倒在地。

除了竞争对手,我们经常听到被采访的企业家铿锵地说,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超越自己是最大的挑战。但其实身在局中的白领们都知道,敌人既不是竞争对手,也不是自己的公司。在几十年“与天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文化里熏陶出来的中国白领,尤其是中年白领们,在公司这片丛林里生活,不单觉得敌人就在你身边,敌人就是你的老板,你的同僚,你的下属。甚至在鼓励团队协作的公司里,在没有敌人的时候,也要给自己树立一些假想敌,完成“窝里斗”的终极目标。

以我的观察,职场上的竞争并非不存在。可是,草木皆兵、处处设立假想敌的人却往往是源于自信心不够,就如同品貌不佳的老公总是怀疑美貌太太另有所爱。实际上,只要不断学习,自我修炼,能力超群,总会找到可以发挥的机会,无谓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每天担惊受怕别人来和自己竞争某个职位或某些资源,这种假想敌的设定只是基于职位有限或资源有限的假设,目光显得短浅。一旦开始不断提高自己,着眼于更大的空间,那么机会就大把,职位也不会少。

职场假想敌一旦形成,会极大地影响想象者的判断力。凡是敌人所主张的,不管对错,都要反对;凡是敌人的朋友,都是敌人;凡是敌人的敌人,都是朋友。结果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因计较蝇头小利而失去对全局的掌控,加之职场如战场,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利益共同体,通常敌我双方的瞬间易位会导致结盟时的言行成为被攻击的把柄,最终的结果,因为无法带来公司的最大利益,即使打倒了敌人,自己也往往和成功失之交臂。

假想敌一旦设定,马上就会硝烟弥漫,争斗开始。高级战争如同成功的恐怖袭击,充分准备,技高一筹,一击致命,受击者或旁观者往往不明所以就已经胜负立判;中级战斗则如金庸小说里的高手相争,势均力敌,你来我往,虽然争的基本上是武功第一的虚名,对当事人是你死我活的煎熬,对旁观者则是不错的享受,情节也堪比好莱坞大片,颇具观赏性和娱乐性;低级的,则不免落了妒男怨妇的俗套,造个小谣,告个小状,甚至查查电话都打给谁,E-mail都写些啥。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变成了反转猪肚就是屎,只能徒然令知情人反胃而已。

百事前CEO曾说,可乐大战,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趣。如果视职场为一场游戏,你会发现,敌人并不真的存在,胜败也只是自己心中的一个结。

况且,办公室政治,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剑术不精,还是不玩为妙,免得分分钟伤了自己。

像谣言一样真实

在家庭事务上,最后一个知道老公出轨的,总是老婆。有段子说,清晨回家被老婆盘问的老公说是在朋友家过夜,老婆遂打电话逐个询问,十个老公的朋友有八个说其老公是在他家过夜,另两个说,他还在睡着呢。这都是靠男人们本能的互相掩护。在公司里,最后一个知道自己出局的,总是自己。这就是拜准确高效的谣言所赐。

在人力资源部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塑造公司文化,提高工作效率的一大挑战就是沟通。上级对下级的大会小会;下级对上级的汇报谈话;同级对同级的推来推去;大家对大家的内部网站和News Letter,无所不用其极。但效果总是不如人意,每次的重大失误,不良沟通总是难辞其咎。这边厢人力资源部前仆后继,寻找更佳沟通渠道,却往往有心栽花花不开;那边厢谣言却无心插柳柳成荫,成为办公室毫无疑问的最有效沟通方式。

谣言分为黑色、黄色和无色。黑色谣言即与公司政治有关,涉及人员任免升迁或者炒鱿鱼裁员;黄色则为各种花边新闻,包括办公室恋情、婚外恋、性骚扰等;无色则为各种无关痛痒的闲言碎语,鸡毛蒜皮。其有效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到达率。电视广告如以到达率计,超过50%已动辄要花几百万,谣言却不然,一顿饭、一杯茶,或根本毫无花费的情况下,分分钟已有99%的到达率,除了当事人外一个也不能少,这其中又以黑色谣言为甚。

2.传播速度。不用说一周内传遍全公司的无色谣言和三天内通传的黄色谣言,更有甚者是以超光速传播的黑色谣言,往往能未发先至,未有决议已有谣言在先,最后往往由于舆论导向而成为事实。

3.有效的沟通渠道。谣言往往采用一对一的沟通方式,被认为是最集中有效的沟通,关上门,拔掉电话,声音虽轻,但一句不落,而添油加醋,更具互动性。

传播谣言的人,大约有三个目的:一是体现我什么都知道的核心地位,进而沉浸于一切都是我在推动的满足感之中,自我满足于舆论中心或是年度知道分子的角色;二是试图借谣言试探虚实以确定对策,以搞政治为目的;三是就是想说,憋不住,即广州话里的八卦,北京话里的事儿妈,上海话里的包打听。

离开上一间公司前的三个月,就有谣言说我要离开,言之凿凿连下一家公司都帮我找好了。于是就开始有人频频跑来神秘兮兮地核实,我问他:“你能保守秘密吗?”闻者急忙表示能,我于是说“我也能”,对方遂讪讪走开。到第三个月上,终于被人问到不胜其烦,只能随了谣言,翩然离去,传了三个月的谣言终于成真。只是他们所说的公司,并没有空缺,抱歉,不能事事遂造谣者愿了。

秘书一箩筐

像在政府里强调要提拔无(无党派)知(知识分子)少(少数民族)女(女性)干部一样,国际公司也强调给不同种族的人提供平等的机会,甚至专门提拔女性和少数民族以强调“多样性”,所以大的国际公司总是有一些神经质的电脑怪才或长头发留胡子的创意人员。

但在国际公司工作久了以后,你会发现真正具有多样性和让你大吃一惊的潜力的,往往不是这些第一眼的怪人,反而是那些隐藏在千人一面的温和外表下的,容易被忽略而不甘被忽略的秘书们。在中国,秘书大多是年轻女性,她们和多为男性的上司们之间的性别和权利互动,更是微妙而充满了张力。

秘书虽多,大致也可分为以下几类:

温顺体贴的可人儿。这一类的秘书在强势老板和私营企业里非常多见,老板对秘书的要求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我以前的公司就有这么一个秘书,很美很听话,但同时也是很傻很天真。有一日我开完会回到公司,她进来说接了一通找我的电话,并交给我一张纸条,上写“请即给老外回电”。我看得一头雾水,问她是谁打给我,答曰,一老外。问,叫什么名字?答曰,没听清。问,回电哪儿?答曰,没问,我以为你会知道。搞得我差点背过气去,待得去跟她上司投诉,他安慰我说,这不是最糟的,这可人儿也曾把他手写的、让她打出来的信直接寄给了客户。

无独有偶,有一次去北京出差,不小心把电脑电源线忘在酒店,发现后我请北京的朋友去帮我取了寄回来,三天后,我收到一封快递,打开后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只在大信封的角落里有一张皱巴巴的我自己的名片。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会有人把我自己的名片寄给我,看寄件地址,是朋友公司,遂致电询问。朋友也莫名其妙,半小时后他回电,事情终于水落石出。朋友把电源线和我的名片一同交给秘书,秘书却鬼使神差地将“按名片上的地址寄电源线”理解成了“按名片上的地址寄名片”。最绝的是,朋友问她时,她竟然施施然从抽屉里取出了妥善收藏着的电源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