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创业思想力
3297000000007

第7章 从创业者到VC的心路(2)

北极光跟其他基金不太一样:第一,这些创始人都有运营经验,知道怎样把公司从零做到上市,公司在成长当中,每一步会碰到什么问题,应该怎么来处理,上市之前怎么准备,上市之后怎么对付华尔街;第二,我们都有技术背景,虽然今天在中国有技术背景并不太重要;第三,把一种国外的技术引进中国,利用中国的劳动力,特别是技术劳动力在中国做R&D【研发】,针对国际市场做设计和生产。

北极光还有一个理念,我希望做中国最快乐的VC。要做最快乐的VC,必须让三种人满意才行:第一是客户,也就是创业者。在投资的时候,VC和创业者必须双赢。创业者对商业条款并不清楚,很多客户完全不懂,可能糊里糊涂就签了合同,你可以占他的便宜。但是等两三年后他明白过来,他可能跟其他朋友讲,说不能用他选的那家风险投资,那你就完了。

第二,要让自己的员工满意。要创造一个环境,建立真正的合伙人制度,而不是像公司那样,老大一句话说了算。要让你的团队满意,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因为VC非常小,一个基金就十几个人,团队力量非常重要。

第三,让LP满意。要让投资人满意,你就要给他很好的回报。一定要平衡这三方面的利益,才能做最快乐的VC,才能做长久的VC。

长久性是我另外一个理念,做VC实际上不是跑短跑,而是跑马拉松。你想想用短跑的速度跑马拉松会怎么样?你肯定不是第一。要想马拉松跑第一,你一定要从一开始就控制速度,VC要控制各种速度,必须调整自己的节奏、跟创业者的关系、团队建设的速度等。我们经济上早就独立了,根本不用为钱奋斗,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斤斤计较回报多高,可以想得稍微远一点、范围宽一些,这也是我的一个投资理念。

我们的这些理念对我们投的案子都起了很好的作用。我们投资的时候,也会把那些企业家的视野带得开阔一些。不能只看到你能不能生存,因为如果你的目标只是生存,你的想法就会很局限,差不多就等于退出了。

不做猎人,做农民

我做VC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赚钱,第二个是创造伟大的企业。一个VC可能赚钱比你赚得少,但名字却和那些伟大的企业连在一起,这就是成功的VC。

为什么很多VC愿意投早期的公司,因为在早期,VC对公司帮助很大,能真正把自己的名字跟这个企业联系在一起。相比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VC赚钱并不多,但除了钱以外成就感会多一些,特别是投早期的VC。

目前,我们北极光也投早期的公司,希望占到公司股份的20%~30%,至于投多少钱要根据公司情况来看,一般一个案子从500万~1000万美元不等。我们没有给自己定一个固定的回报率,但每个项目都会有一个早期的评估预期。总的来说,一个风险投资基金有3倍的整体回报率,或者年均收益率达到25%就非常出色了。

做VC,能有20%的公司成功就不错了,当然剩下的80%不是全都输光,可能有一部分是持平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求评估预期的原因。像炬力,我们投得很晚,差一个月上市的时候才投的,现在收益在100%多一点。2007年展讯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创始人是我的朋友,我投资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他们会成功,只是支持他们一下。我当时也很忙,所以前期只是友情赞助,后来才发现他们做得不错。

我感觉中国的创业者和美国的很不一样。第一,眼光和态度不一样。举个例子,在中国,创业者永远是公司的老板,而且是CEO,你不能换他,公司也不能卖。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没法换CEO。任何一个人都有局限性,到了一定阶段公司需要成长,需要不同的方式,有的时候创业者和守业者是不一样的人,你必须要换。但是在中国,企业老板对公司影响力太大,很难换掉。

第二,就是中国市场大。中国有400多个与信息安全相关的企业,经过这么多年奋战却没有一家上市。因为在中国一个企业的生存不难,做大却非常困难,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法做并购,把两个公司合并就要碰上谁当头的问题。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这个行业,NetScreen是全世界最后一个上市的公司,过去六年半以来没有一家公司上市。这期间,在美国硅谷,这是VC投资最热点的一个行业。你说VC投资的这些钱都打水漂了?也不是,因为这里有太多的并购。中国的网络安全公司没有一家被收购,每个都是十几个人或者几十个人的小公司。

我们投了一家公司叫红孩子,中国几个很著名的VC都看过这个公司,但没有投它。我们给它一个价格,它觉得很好,我们就进去了。我们是在帮助建立这个公司,不是说我选择哪个好,然后回家数钱去,这是“猎人”心态。

我们要做“农民”,给创业者提供好的服务,树立一个好的口碑。中国对VC的评价还不成熟,很多东西都不对。比如,谁投的多谁就是好VC,谁投的数量大谁就是好VC,谁投的快谁就是好VC,而不是以谁投的质量好为准,也不看投资能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可能3~10年后这些东西就会慢慢显现出来。

VC实际上是一个挺智慧的行业,要做好也不容易。大家不要认为VC成功率高就一定好。一个VC做了10个项目,有9个失败了,但有一个有100倍的回报;还有一个VC做了10个项目,每一个都只回报一倍,你说哪个VC好?VC的风格是不一样的。

最初做VC时,我??担心自己运营做多了,有时会手痒痒,造成对所投资企业的管理介入太深。但是,我回国以后正好相反。第一,我不想进去。因为太忙,根本没有时间进到一个公司去帮助运营。第二,这些创业者都希望我下去,比如,帮忙面试一些高管之类的。我原来怕自己干涉别人太多,最后他们希望我帮助的比我能给的多得多。中国创业者的运营能力确实比较弱,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公司要分权制衡

我觉得我非常运气,不要讲自己有多大本事,其实50%以上是靠运气。我们也许勤奋、努力、聪明,如果没有运气,顶多把公司做到上市,但做到后来价值四十几亿美元是不太可能的。我小时候很幸福,大家不上课我也不上,后来上学也没耽误,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和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中关村一开放,还在学校里的我去创业就挣了不少钱,也没耽误。大家都出国我也出国,也没耽误。硅谷最热的时候我在硅谷创业,也没耽误。“9·11”之时,我们成功上市,互联网泡沫破灭对我们也无甚影响。后来卖掉,趁着投资热了我又回国做投资。

我最自豪的事情有二:其一,尽管创业期间也有很多公司过来挖人,但我带领的团队连续四年半自动离职率小于1%,这在硅谷这个人才流动频繁的地方是不简单的,这也使得在互联网泡沫破灭时邓锋的公司基本未受影响;其二,全世界最优秀的网络安全技术是中国人创造的,尽管该技术天花板非常高,技术难度非常高,但在这里中国人是做得最好的。

在企业管理上,要分权制衡,企业家不要什么决定都自己作,公司是一群人缔造的,不是一个人的,必须给别人一个成长的空间,这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尊重。这一点我希望中国企业家能够意识到。

不是一个概念或者产品就能造就一个企业家,企业家要关怀人,企业文化是围绕人来的,要建造文化、组织、体系,把这些人放在一起,让他们最有效运转,没有内耗,让大家的能力百分之三百地发挥出来。

尽管我们当时创业团队很小,但是每个人都很强,爆发力很大,没有内耗,指哪儿打哪儿,与竞争对手对抗时对外压强很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里面文化起到很大作用。我一直讲,企业家讲社会责任感,不是捐钱,而是怎么善待自己的员工、股东、客户、上游厂商,其实这些才是体现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的地方。这些西方现代的企业管理理念其实我们的企业家并没有真正学过来。

我对北极光团队的要求其实不多,首先大家要enjoy【享受工作】,其次要有狼一般的斗志,最后要有团队精神,虽然每个行业不一样,但是共通的是,要做到三个人群满意:客户满意、员工满意、投资人满意,这是一个和谐的满意。在VC这里,企业家是客户,LP是投资人,我们要做最快乐的VC,而不一定是最赚钱的VC,而只有以上三者都满意了我才可能快乐。

VC不是恩赐,做投资永远是辅助性角色,企业是企业家的,VC不能喧宾夺主。

北极光最想干的事情,不是赚最多的钱,做风投的成功在于你的名字与一个伟大的企业联系在一起,能不能培养一个在世界上站得住脚的公司和中国企业家。如果一个VC一辈子只投资了一个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你也是最好的VC。而这似乎是我的下一个伟大梦想。

我要做最快乐的VC,而不一定是最赚钱的VC。

投资时团队很重要,要看团队核心人物的价值观。请他和他太太吃顿饭,他和团队一起来,看他与团队之间如何交流,问他一些敏感的、带刺激性的问题,看他怎么回答,如果他马上跳起来,这说明胸怀太狭窄。还要看他与团队分享的理念,团队争权夺利的一定不能投。许多细节也很重要,看他办公室多大,他的员工办公室多大,看他穿什么衣服,开什么车。

骄傲使人进步,这是一个正向激励。

人的成败是一个取舍问题,我可能选择了在事业上比别人做得多一些,但在家庭和孩子上,我就比较惭愧。有些朋友是模范丈夫和模范父亲,我觉得他们比我成功。

以民族品牌构筑中国的软实力

冯军

中国人喜欢把优势都放在肚子里,不让别人看到,就像包子、饺子、馄饨、馅饼一样,在过去这可能是一种美德,但是在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下,就会变得越来越吃亏。

后奥运时代的新机遇

后奥运时代,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预测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轰轰烈烈的奥运结束之后,内需下降,股票下跌,房地产下跌,经济衰退,像雅典。我们去看雅典开幕式的时候,雅典非常沸腾,时隔4年,再去传递火炬的时候,看到雅典经济状况很一般;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结束之后,日本抓住了这个机会,以国内市场为根据地,开始集体走向国际。韩国在1988年奥运会之后,民族空前团结,整个经济结构走向了高附加值外销这条道路。所以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警示--奥运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所以,我们要反思如何通过奥运抓住机遇,建立起中国自己的竞争力,才是关键。奥运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体育盛事,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后奥运的机会,利用好奥运所带来的重要文化遗产,来帮助中华民族的腾飞,让全球对中国有一个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