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涉江
3312700000060

第60章 同心而离居 (8)

紫菀扬起下颌,明媚一笑:"墨公子,谢谢你的证明,这么多年,你总算正眼瞧了我们这样的女子一回--王爷可不是你一个人的!"

墨生下巴没给惊掉下来。

却见紫菀扑哧一笑:"你们这些人,整天撺掇着王爷争啊斗啊,也不问问王爷自己愿意不。"说着看向断云,依稀依然是当初那蕙质兰心的大丫头,愿意为她将府里的经纬纵横一一捋清。

如此说来,碧儿也就只能是一个人--沈妃!

墨景纯眼一沉:"我去查查她那个大学士父亲的来历。"

断云点了点头,又看向紫菀:"你帮我,混进府里去。"

"王妃?"

断云依旧斩钉截铁:"我必须去见一见她,问个明白。"

天边一轮明月,转眼又要成环,今夕竟已是正月十四。

十四天来,属这一天过得最慢。

整个白天,清执见怀桢就像座石雕一样趴在客栈回廊的阑干上,楼下,是依旧穿梭不停的幕府师爷们,头上,一片晴空阳光刺目。

不知道灵水现在如何,只能这样对自己说:如果有事,消息会比风还快。

一个白天就在这样的胡思乱想中渡过,傍晚,吃过晚饭,怀桢拉了他出去散步,溜达过城门附近,他们看见很多人也跟他们一样伫足,听见有人议论着:"还是没人。""不是......都死光了吧?""你懂什么?!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落日余辉下,那高耸的城墙越发巍峨,甚至遮蔽了那西北方的长空,然而他们看到,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的向那个方向瞧着,耳朵竖着,似乎还想听到那隆隆的炮声--可大概也都知道,这只能是个幻想:照那样的打法,十四天下来,即便是连朔方的炮弹也都一并运过去了,也应该已全耗尽。

最后,从灵水传回来的消息只是四个字:尸横遍野。

灵水城外,乌桓太子命人将自己兵将的尸首都抢了回来,堆积成一座座山丘,然后付之一炬。乌桓人大哭后又大笑,大笑后再大哭,如此反复,有如狼嚎。

而城内,没有任何动静,仿佛那依然伫立的高大城墙便是兰王和灵水人对此冷冷的嘲笑。

却不知城内,也有多少英魂随风而逝,多少眼泪无声洒落血泊之中。

难得的一夜沉默,唯城外熊熊不熄的烈火映红了半边天空,是复仇的心,杀红的眼,沸腾的血,用生命祭出的明日之约--

一场更加疯狂的进攻,就等待天亮的一瞬。

"姐夫......"不知不觉,已在这街头徘徊了大半夜,就连表面平静的怀桢也忍不住轻轻叹了一声:最后一天,你无论如何要坚持住。

仿佛听见了他心里的话,清执也望了过来,一清到底的琥珀瞳却有着令人安心的力量,眸里映着他,微笑了下:"你放心,灵水是受胡主保佑的城池,能挺得过来瘟疫,现在也一定能坚持下来。"

怀桢也就笑了笑,一抬眼却瞥见了什么:"火林军?他们在干什么?"话没说完就急忙跟了上去。

远方的天空无情者上苍,忽在人未注意时扯出抹冷笑,远远的一线白光,竟是已悄然露出了曙色的端倪......

竟已是第十五日!

正月十五,寅时。

清晨,之惟是被一阵雷声惊醒,然而清醒之后,理智和经验便告诉他:这不是雷声,而是乌桓新一轮、亦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猛烈的一轮进攻。因那是积蓄了仇恨、愤怒的蹄声,只为一个目的而来,只从一个方向而来--

他站起身来,拿过千里眼向前望去:北方的天空下,雪尘漫卷,天边黑压的一片,遮蔽了幽微的晨曦,潮水一样向灵水北门涌来。乌桓兵嚎叫着,和他们的马蹄声一样震动了四野。他注意到旁边的翻译变色,因问:"他们在喊什么?"

那翻译竟跪倒了:"王爷,我不敢......"

他敛眉:"说。"

那翻译方才战战兢兢的回答:"他们是说:得轩龙兰王,抽筋剥皮......火上烤......下油锅......碎尸万段......王爷,我实在翻不出了!"

之惟眉心反倒展开了,笑道:"又不是说你,你慌什么?"人都见兰王挑眉,勾勒出极冷峭的一笑:"有本事,他们就试试看!"说罢,便叫林云起:"你在此坐镇,我去北门看看。"

"王爷,您怎老抢在下的话呢?"十多天来的坚守,白胖幕僚竟瘦了一大圈,只是目光仍是那般悠然从容的,说道,"您从昨天到现在,才睡了两个时辰都不到,容林某先去看看敌情,您再休息会儿,等有需要了您再过去。"

"你不也是书生一个?有多大精力似的,还是我去吧。"之惟笑笑,便径自下了中楼。

十五天的苦守已足够消磨尽人的所有所谓羽扇纶巾、儒将风度,和每一个普通士兵一样,晨曦中向他们走来的兰王也是战袍染血,铠甲蒙尘,一双凤眸里满是血丝,左臂上还草草扎着条不及换药早就被血浸透了的布巾,每一个人都能从那脚步里看出和自己一样的虚浮、疲惫、饥饿,却也更看出和自己一样的决心--

宁死,而绝不后退!

大多数兵卒,尤其是后来加入军伍的胡人在之前从未见过兰王,只从少数汉人士兵那里听说了:他是前头战神的养子,武艺却并不高强--这两天也的确看出来了--他急了眼亲自上阵的几次,砍杀敌人的动作并不比一般的将官漂亮,倒和他们这些小兵一样常忘了招式,而更多靠力气;据说还很风流,这点倒是没看出来,都记得他和王妃极恩爱,那王妃也待人很好,人们虽嘴上没说什么,其实全城都记得她治好瘟疫的救命之恩;还有,就是有点傻气--不傻气怎能将这一座孤城守了整整十四个昼夜?这可不是听人家传说的,是他们自己看出来的--他们没读过什么书,更不知道所谓"向死而生",只道明明这样一个不像王爷的王爷,却能让所有人都安心,即使很清楚最后改变不了的命运。

渐近的,是乌桓如江河怒吼的铁蹄,谁都知道那是一场即将到来的杀戮。天边被马蹄带起的雪尘如同死亡张开的羽翼,却没有一个人想逃走--

因为那王爷已又如往常似的走到了最接近敌人的城墙边,和他们一样,噙着抹云淡风轻的笑,指指天边:"他们说要把我烧了烤了,咱们看看,谁烤了谁!"

众皆大笑,豪气干云。

兰王转过脸来,目光缓缓逡巡过城头上诸人,此刻城上,已是胡人兵卒多过汉人--自朔方带来的三万精兵,在惨烈的战斗中此际已损失大半。看到这些草成之兵如今成了守城主力,之惟心里清楚:自己已经再无后备,而敌人,却愈加凶残暴虐。

只是,这些青年们的眼睛还是那么亮,血污、死亡没有使这些或黑或褐的瞳子变得消沉黯淡,反而,是必死的决心让它们闪亮如星辰。就凭这个,他知道,自己就是凭这个,固守了这座孤城将近半月!没有援兵、没有炮弹、没有粮草,甚至,没有希望,是这些人,用这样的目光、鲜血和生命陪他一起支撑起这座城池--

可是,还能这样再守下去吗?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城里还有多少活着的人,还剩下多少粮草,以及越来越杳不可及的援军......而敌方,孑利必是已下定了不攻下灵水绝不离开的决心,本就是以三倍的兵力围攻,而时间的优势亦不在守城的自己一方,对于没有后方的城池来说,失守是迟早的事情--敌众我寡,总有一天这里会被消耗殆尽,只要围困继续,哪怕敌方不再进攻,饥饿和疫病也会化身成他们狰狞的爪牙刨开啃开城墙,更何况这本就是一座大病初愈的小城。

所以,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结局,更清楚自己已到了--强弩之末。

不是要放弃,从不肯放弃,只是希望:坚持到最后一个人--这个人,只是自己。

于是看着看着,他的目光停住了,微笑着看向其中一名最高大壮实的胡族青年,问道:"你叫什么?"

"呼六浑!"

"已杀了多少贼兵?"

"回王爷!"他答得震天响,接下来却是一句,"没数过。"

兰王不由也笑:"那下头怎么记功?"笑完便问他:"好小子,愿不愿意作我的亲兵?"

因他不时亲身上阵,引得敌人重点攻击,由是兰王的亲兵成为战斗中损耗最大的部队之一,但却每次补员每次皆满。

"是,王爷!"这一次,胡族小子眼中满是惊喜,激动得声音都已变了,单膝跪地,"我必誓死保护王爷!"

"好,我信!"之惟淡淡一笑,"同时我也交给你一件与别人不同的任务:若我战死,护我尸身。"

"王爷......"众皆惊异,他觉眼里喉里都是热辣辣的,低吼道:"是!呼六浑必当尽心竭力,若王爷有不测,必送王爷归葬轩龙!"

"不。"却见之惟摇头,"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也正是要难为你的地方:若我战死,你保存我尸骨,将其交给孑利。"见众人都目瞪口呆,便解释道:"那孑利心高气傲,数年间攒十万贼兵,从未尝败绩。观今之气象,他必是要以全部兵力尽攻此一门--听听他们在叫喊些什么--可见,他已将我视作毕生劲敌,不下此城不罢休,不擒我杀我不罢休。若城破,他必要寻我。我不愿被俘受辱,宁死于战场,则他不能亲手杀我,必心生愤懑,极可能下屠城之令。若真如此,便将我尸身与之,任其分裂,或能泄其怒火,救下几条无辜性命。"说完一拱手,"呼兄弟,这就托付与你了!"

呼六浑只得也抱拳还礼,重重的答了声:"是。"

四下宁静。

只有那雷声越来越近了。

兰王转过身去,宝剑出鞘,一道白虹劈裂那乌云密布,朗声道:"弟兄们,贼兵至矣--"

回应他的是山呼海啸般的喊杀声......

正月十五,酉时。

一轮明月早早高悬垂柳枝头,淡淡银芒映得那银枝树挂如白玉妆成,柳下小径蜿蜒,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一直延伸向后面的亭台楼阁,远远的,月光之下,粉墙覆雪,琼枝堆玉,遥看如画,近了闻到暗香浮动,原是疏影横斜,梅瓣点点。

往日极少来到的梅苑,今日见了这冰雪林、凌寒香,竟也能令人觉得亲切。抬头,恰是一轮明月,不该想偏又想起:那夜月清水浅,他曾许她来年"一枝春"。

十五的月亮今日分外圆,却不知那人于那孤城之中可有心有幸能共?

想着,已到了梅苑众建筑之下,抬头见月下幽幽匾额,上书两字:绿萼--正是之惟笔迹,原题的是沈妃居所,却不知那女子是否也将这两字拓成了谋反的罪证。想到此,断云不由一凛,拾级而上,没想迎面正撞见一人--

她差点没认出那雾鬓风鬟,素颜净面,原先的清丽似都消失在了眼角那些未加粉饰的纹路里--面前的沈妃只得四字形容:憔悴横生。

沈妃见了她,却是从容一笑,道:"回来啦?太妃睡下了,你随我到我房里说话。"

断云一怔,随即想起此刻自己已经墨生易容成紫菀模样,便垂首随她行至她房内。

沈妃让她关上了门,自己则在梳妆台前坐了下来,自拆了发髻,随手将一把梳子交到了她手里:"帮我梳梳头。"

断云接过,轻轻梳了两下,只见那发中点点银丝,不由怔忪。

沈妃似乎是发现了,便笑:"这有什么呀,人总是要老的,我已经三十有一啦。"说完,顿了顿,"十六年前,我才刚满十五岁,正是豆蔻年华,只可惜从那一夜开始,我就什么都失去了。"在镜子里,她的眼波流向她身后呆立的人,"您是来听故事的吗,王妃?"

断云放下了梳子,眸光与她在镜里相触:"姐姐怎么认出我的?"

"莫说你行动虽已注意,却毕竟没有紫菀的天生媚态,还有你的易容--"她笑起来,眼角细纹如鱼尾扑闪,"是少爷给你弄的吧?炀谷易容术学得最差的大概就是少爷。"

断云水眸盯着她:"那你也应该知道我是为何而来。"

她自镜里望着,那一双黑白水银做成的眸子,睫不顶长,形不最妙,不及紫菀的媚,不及旁人的俏,甚至,有那么一点像她自己的--只那么黑白分明的凝望着,万千言语盈盈放着,只是说不出口来,却为何偏黯淡了所有的百媚千娇?

心像是烧红的铁突然投进冰水里,滋滋作响,她攥紧了手中步摇,那衔珠的凤嘴啄进她的掌心,有一瞬间的快意--流血便流血吧,她们最终谁也得不到。于是抬起眸,仍朝镜里那人笑:"明天就能定下他的死罪,你的王妃也就作到头了。"

镜里的水眸只是静静的看着她,并无人所预料的波澜,断云只是淡淡的问:"我只问你一句:你还记得十六年前,他的模样吗?"

她无端一震,盯住了铜镜,仿佛那幽幽光芒里藏了条时空隧道,能让她回到那一时一刻。那时她失去年少时唯一的依靠--是那个人!就是那个莽撞少年!明明什么都不懂,却破坏了多少人的人生;明明是罪魁祸端,却偏偏比谁活得都长都好。

镜里仿佛已能浮现出那身影来:玉冠蓝袍,知她认字少,在她这里便从不看书,偶尔来时,只在苑里走走看看,她记得那雪落梅梢,他清浅一笑......多少岁月,便随那冬雪化,落梅飘......她怎么会不记得呢?她能清楚的记得他每一次进门来衣袍的沙沙,却难道会不记得十六年前那最刻骨铭心的一刹?

可是,却为什么就是想不起来呢?那时的他,十三岁的他......他那时是怎样的表情,怎样的举动?他哭了还是笑了?居然什么都想不起来,只记得十五岁的自己对着他狠狠的吼:"你记着,有一天我会去找你算帐的--全都是因为你!"连喊这话时心里的感觉都记得那般分明,仿佛那样喊出来了此生便又有了寄托--总要靠什么活下去,没有了爱,那便靠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