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二)
3332300000032

第32章 克钦邦与掸邦,动荡的缅北(1)

2005年11月6日,缅甸军政府在事前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下令多个政府部门在一天内搬迁至小城彬马那(Pyinmana)。一夜之间,近千辆军车驶入首都仰光,每个准备搬迁的部门前均有数十辆军车排成一字长龙,工作人员不断将办公家具、设备、文件搬上车。

缅甸旧都仰光原称大衮,大光,以瑞光大金塔而闻名。1752年,孟人占领东吁王朝的首都阿瓦后,曾向雍籍牙劝降。雍籍牙拒不投降,以贡榜为基地,一举击溃孟人大军的进攻,从此军威大振,各地首领纷来归顺,雍籍牙被拥戴为王。1753年雍籍牙率军攻占阿瓦后,又连续攻占卑谬、大光(仰光)和勃固,所向无敌。1755年5月,缅甸已基本完成统一,雍籍牙登临瑞大光(仰光)瑞光大金塔,顶礼膜拜,祈求消弭兵灾,永葆和平。大光之后改称“仰光”,意为“战争结束”。仰光很快便成为缅甸第一大商港。十八世纪后,仰光在见证了东南亚文明的辉煌的同时,也留下了近代战争与贪婪的印记。

2006年3月,缅甸政府将缅甸联邦新的首都命名为“内比都”(NayPyiTaw),内比都坐落于缅甸中部的锡当河谷的一片丛林中,过去属于缅甸中部的曼德勒省,位于仰光以北390公里处,其在锡当河岸边的一个小盆地内,西倚勃固山,东对本弄山,四周都是丛林山区。从军事角度看,彬马那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曾是缅甸民族英雄昂山发动独立战争的军事要地,缅甸已故领导人奈温将军在那有別墅,一些将领也经常去那里。2005年5月7日,仰光发生了3次炸弹爆炸,11人死亡,162人受伤。缅甸政府称,“一个超级大国的著名机构”以救济缅甸难民为名,在“一个邻国边境地区”对涉案人员进行爆炸培训。由于仰光是缅甸最大的港口城市,面对安达曼海的莫塔马湾,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缅甸政府对仰光存有安全忧虑:一旦外敌从海上入侵,仰光的地理位置十分脆弱,没有任何战略上的防卫纵深。[23]

迁移行政和军事中心到彬马那,安全上要可靠的多,锡当河谷地东西宽仅五六公里,要想从陆路进入彬马那,无论从仰光北上,还是从缅北南下,都必须首先进入这条狭长的山谷,300多公里的战略纵深和周边的丛林山区,应对外敌攻击和突发事件的回旋余地增大许多。

缅甸至今维系着原始的农耕文明,70%的GDP来自农业,几乎没有工业;这里是电视、手机、网络最晚进入的国家之一;长期为电力紧张所困扰,全国大部分地区一到夜晚一片漆黑。即使是最大的城市仰光,发电机也是家家户户的必备品。

2010年11月,缅甸举行了20年来首次多党制全国大选;2011年3月,又从议会中选出了总统。把控缅甸政权二十多年的军队强人丹瑞宣布退休,其副手、前政府总理吴登盛脱下军装,成为了新政府的首任总统。在军方主导下,缅甸组建了半个世纪来首个文职政府,宣布回归多党议会制民主政体,实现“有纪律的民主政治”。

1948年,缅甸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时,曾是亚洲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亚洲之珠”。此后大半个世纪,这个有135个民族的国家,受到民族冲突和政治纷争困扰,最终屈服于军事独裁的威权统治。5000多万人口的缅甸供养着总数超过40万的国防军,国家财政预算收入四分之一都用于了军队开支。从1962年至1988年闭关锁国的“缅甸社会主义”,再到1988年对国内民主运动的血腥镇压,引发西方长达20年的经济制裁,长期的闭关政策虽使缅甸保存了传统文化,但也沦为亚洲经济最不发达地区。当前,在缅华人两百多万,占据了缅甸工商业70%的份额,对缅甸的经济有重要影响;但数次排华事件的打压,让缅甸华人对于缅甸的民主运动始终置身事外,冷眼旁观。1949年以后,中缅关系一直相处不错,目前中国也有意在缅甸间接控制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印度洋上的港口,以缩短海上的运输线。

缅甸有约6000万人口,但共有135个民族,主体民族缅族约占69%,其他民族有掸族、克伦族、若开族、孟人、克钦族等。按行政区划,缅甸被划为“7省7邦”,七省为伊洛瓦底省、马圭省、曼德勒省、勃固省、仰光省、实皆省和德林达依省。七邦为克钦邦、掸邦、钦邦、克伦邦、克耶邦、孟邦和若开邦。7省基本位于伊诺瓦底江中下流的平原地区,再加上从泰人手中夺取的马来半岛北部的那条狭长地带。而缅族就主要集中在这七个省。这七个省大致等于所谓的“缅甸本部”,也是英国人入侵缅甸时认定的缅甸核心区。核心区外有边缘地区。缅甸的边缘地区就是七省以外的七个邦。与中国有所不同的是,中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国家的统一和整合。而缅甸在1948年1月4日脱离英联邦,宣告独立前是依靠英国的力量来完成所谓“统一”的,因此在英国人走后,缅甸本部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完成两部分的整合工作,问题一直延续到现在。

英国在离开殖民地之前做过不少工作,也许英国人对印度更加“留意”,印度总督蒙巴顿在他走之前搞了个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的方案,一位对印度一无所知的英国勋爵西里尔.拉德克里夫被蒙巴顿连蒙带骗地请到印度。他被要求在36天之内为印巴两国划定边界。在新德里44摄氏度的高温下,能提供给他的全部资料就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文件和一份早已过时的1943年的人口统计表。蒙巴顿方案将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尽最大可能的分开来。这样做表面上是为了印度好,实际上是让矛盾永无解决,进而“分治”的用心。

相对于印度,缅甸本部还是有可能依靠各种手段,控制与融合境内的边缘地区,而印度则需要无休止的面对西北方的巴基斯坦的威胁,现在的印巴关系不得不面对全世界几乎所有主要政治力量的插手。

缅甸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与中国西南接壤,虎视马六甲海峡出口,西可以压缩印度向南海、东南亚一线伸展的空间,北可以切断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陆地联络。缅甸可以成为中国西南的出海口,在危急时刻是重要的石油进口通道,以避开拥挤的马六甲海峡。

在战争时期,缅甸至少两次成为中国的后方。在17世纪,南明在清军的追击下一路退到云南,然后又退到缅甸。永历帝在缅甸被俘。在20世纪,在日本侵略军的压力下,南京中央政府退到重庆。日本占据了中国整个海岸线,一直到越南。中国只能从缅甸的海港获得补给和援助。接着,日本从缅甸登陆,轻松击败英国军队,切断中国的运输线,然后进攻云南,对中国的大后方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中国两次派军队进入缅甸,与英国军队并肩作战。

从中国西部出海,一个通过西南的云南,经缅甸,另一个通过西北的新疆,经巴基斯坦。出境之后穿过整个缅甸或巴基斯坦才能到达海洋,而这两个国家的地理对交通都很不便利。缅甸的主要河流是伊洛瓦底江,巴基斯坦的主要河流是印度河,其源头都在中国。中国的云南、新疆和缅甸、巴基斯坦都不算发达,而这两个省区到中国内地山高路远。

1942年3月,国民党政府决定派出一支精锐军队远赴缅甸作战。这时大半个中国已沦陷,全部的出海口已被日军占领。对于一个连小口径火炮都造不出来的国家来说,抗战陷入了全面危机。此前,能够输送物资来华的渠道仅剩下滇越铁路、香港、前苏联和滇缅公路。随着战况的恶化,终于,中国人只剩下了滇缅公路这唯一一条物资输送渠道。缅甸,这时成了中国抗战的一个关键点。日本人也看出了这一点,1942年1月,席卷中南半岛的日军将矛头直指缅甸,出兵4个师团。打算冻结中国人的输血管,同时以缅甸为跳板进军印度,实现与纳粹德国会师中东的计划。

英国不想失去印度这个最大的殖民地,中国要竭力保护唯一的出海口。矛盾重重的两个盟国在美国罗斯福的协调下,达成中国出兵缅甸的共识。中国派出最精锐的部队,其中包括当时中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杜聿明担任远征军代理司令长官,率3个军,10万官兵南下。进入缅甸后,战况初期差强人意。1942年3月19日,在离仰光不到50公里的同古,远征军200师歼敌5000余人。随后发生的仁安羌大捷让中国远征军声名大振,38师师长孙立人率一团,在仁安羌与7倍于己方的日军作战,成功歼灭日方一个精锐大队,救出英军7000余人,和被俘传教士、记者约500人。这是远征军出征后第一个胜仗,也是远征军的最后一个胜仗,之后的斯瓦逐次抵抗、放弃平满纳会战、曼德勒会战失败,中英盟军屡战屡败。之后,日军56师团包抄了远征军的后方腊戍,曼德勒失守。

由于中英双方意见不一致,远征军最终一溃千里,中国军队向国内败逃,蒋介石为保留这支部队,不允许他们向更有利的印度方向撤退。孙立人38师违抗了他的命令,他把队伍拉到印度,部队损失较小。除38师和32师进入印度外,以杜聿明为首的黄埔系将领选择听蒋介石的话突破封锁线,经南盘江、梅苗、南坎以西返国。杜聿明部途经森林蔽天的野人山区,战士落伍、失踪、疾病死亡以及被敌追阻杀伤者比战场上死伤的多数倍。“官兵死亡累累,前后相继,沿途尸骨遍野,惨绝人寰”。据统计,10万余众的 远征军至此仅存4万。

之后,美国实施“X—Y计划”,又称“人猿泰山”计划,X军即整编在印度的中国远征军,Y军即在云南的新的远征军。1942到1945年间,中国远征军驻印部分先后受训人员多达10万人,国内师级以上军官三分之一以上也在这里接受过培训。1943年底,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开始了在战场上全面战胜日军的征途。1943年10月,新38师112团进入胡康河谷后被日军一个联队包围,但日军第55联队伤亡近千人,占尽兵力与火力优势,在50天内终没能攻克两个营的中国军阵地。这是因为这时中国军队掌控了制空权,多频次的大量空投就可以满足部队需要。在怒江的东岸,新远征军Y部队也开始了反攻。中国远征军总司令由卫立煌代理,下辖第十一、第二十两个集团军及直属特种兵部队,共计16个整编师(后增至18个)和9个炮兵团,总兵力20万人。1944年5月11日,远征军强渡怒江,发动滇西反攻战役。强渡怒江后,松山成了一颗眼中钉。新远征军以阵亡4000人的代价拿下了松山。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芒友会师。中国西南国际补给线中印公路完全打通。7个月后,日本投降。

1949年,成都解放后,云南压力大增,云南省主席卢汉宣布起义。这时,云南部分武装和此前撤退到这里的四川、贵州国民党军残部,撤入缅甸境内,人数在3至5万之间,编制混杂。这些军队刚刚建立起来,便引起了独立的缅甸政府的重视,缅甸政府军数倍多次来剿,均被国民党军大败,伤亡惨重。在缅甸政府的要求下,为了安定西南,解放军云南军区出兵进入缅甸境内,经过苦战,协助缅方收回了拥有30多万人口、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国民党军残部被重创,有一部分残军在缅甸边境地带分散躲藏,成为缅甸的永久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