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书于2009年6月在英国首次出版,在美国是2009年11月出版的。此书出版后,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并激起了空前的讨论和争辩。在我看来,这种热潮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直到现今,西方研究中国的主流思潮都倾向于认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紧跟西方的脚步,发展成为一个西方式的国家。我完全不赞成这种说法,我认为以这种思路理解中国是完全行不通的。这也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预言为什么总是错误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末期,西方国家的很多人士一度认为中国将会走向分裂,中国共产党也将会重蹈苏联共产党的覆辙。西方国家也没有认真考虑过中国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处理香港问题的理念,它们认为,“一国两制”的构想只不过是中国的权宜之计。西方国家那种认为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必将遵从西方发展道路的观念主要基于以下两个不可分割的观点:其一,世界上仅有一种可以想象得到的现代性,那就是西方的现代性;其二,世界将会一直由西方国家主导,因为按照它们的说法,西方国家的制度和模式要优于其他所有国家,西方主导的世界将会永久延续下去。当然,这种狂妄自大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任何文化或民族都不会永远占据着统治地位;相反,它们会崛起,也会衰落,正像中国自身历史所诠释的那样。
实际上,西方的历史时刻正在悄悄退去。在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两个多世纪之后,历史的“接力棒”正传向东方--尤其是中国。即使是美国,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也开始承认这种趋势的变化。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新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西方评论人士都认为,世界或多或少地都会延续当前的发展趋势,因为中国和其他现代国家都会转变成西方式的国家。而我认为,这完全是一种幻觉。
作为一个现代国家,中国的确将会拥有某些西方国家的特征--城市化、消费至上、不断增强的环保意识,但她也会保留一些重要的独特性,这源于一种高度与众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在我们想象未来的中国将会什么样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难解的认知结构问题。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被迫去适应一个西方主导的世界,遵从民族国家的规范与机制,被迫接受西方国家那种经济至上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经济增长和削减贫困,没有时间去思考一个现代的中国将会如何呈现。
首先,这个答案必须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去探寻。而西方的认知结构多是不相关的,或者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它们的认知结构主要是为了理解西方国家历史和发展特征。事实上,非西方世界的崛起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转变,还重塑了人们的认知结构。我认为,了解现代中国的根本主要在于真正地认识中国,而不在于遵从西方的认知结构。
中国有两个主要特征,即文明国家的观念和朝贡体系的经历。绝不能把中国看成一个普通的民族国家;相反,她首先是一个文明国家,其次才是一个民族国家。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国家有两个根本特点:首先,中国历史悠久,积淀颇深;其次,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也因此表现出了复杂的多样性。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很多特征都是文明国家的特征。比如,固守传统的西方观念,是无法理解中国政体的,因为其正统合法性缘于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
同样,如果你不把中国看成一个文明国家,你就不会明白为什么十有八九的中国人都把他们自己看成一个种族--虽然从历史上看,他们是属于多个种族的。或者再看一看1997年在香港开始实施的“一国两制”政策:这种提法对民族国家来说是相当陌生的,但对这个拥有多样性的文明国家来说,这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解决之道。这一点也使我想起我在这部书中所探讨的其他例子,比如朝贡体系。至少在东亚,如果我们想要理解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大国【至少在东亚】如何发挥影响力,那么就有必要研究在中国数千年的对外关系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朝贡体系。再强调一遍,这种体系与西方所熟知的殖民体系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国的崛起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两个多世纪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制度、思想、价值、规范等都是和西方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开始是欧洲,后来是美国。西方的衰落意味着它越来越没有能力,也无法以它以前的方式去塑造这个世界。出于同样原因,中国的崛起将意味着她的历史、文化、语言、价值、机制和企业将会逐渐影响全世界。如果说自1978年以来,世界带给中国的改变要大大多于中国带给世界的改变,那么这种进程将很快发生逆转--中国带给世界的改变将远远多于世界带给中国的改变。
为了加深对中国文化重要性【尤其是延续性】的认识,这里非常有必要指出,在过去的150年里,中国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断层和裂变。对于这一点,可以很容易地举出很多例子:殖民主义和通商口岸时期、朝贡体系的崩溃、1911年革命使得儒家思想几近覆灭、军阀割据时期、日本对中国的占领、中国国内战争、1949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文革”以及1978年之后的改革。实际上,中国这种长期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是,殖民扩张和经济至上导致的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失败。
1949年革命最终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和封建王朝森严的等级体制完全有别的平等主义也得以充分展现。但即使有那么多的断层和混乱,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实际上,共产党的执政并没有完全排斥中国的传统遗产,相反,很多儒家传统思想延续了下来,直到今天,这种传统思想还是了解中国人、中国家庭传统、政府角色、教育体制以及秩序和稳定重要性的根本要素--虽然现在这种儒家思想已经呈现出高度现代化的特征。回顾一下给中国带来巨大混乱的“文革”时期,你就会明白,在如此混乱的状态中,中国的传统还是延续了下来。在这里不是说中国文化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始终处于变化的进程中,比如无法预料的事件以及现代化进程所释放的压力都会使其出现一定的“震动”。
在中国讨论我这本书的英文版时,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中国年轻人对我那种认为一个现代化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的预测性判断比较敏感,他们认为中国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他们是对的。中国现在仍然是一个面临着众多挑战的发展中国家,她的未来也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的问题还是很严重的:一半的人口仍旧生活在农村;腐败问题严重;两极分化令人堪忧;国内矛盾有时也比较突出等。
谁也无法确定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定会成功,虽然我个人认为中国一定会取得成功。我非常赞赏这些年轻人话语中表现出来的坦率和谦逊。坦率和谦逊的态度也可以看做衡量中国政府能否恰当地应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标尺。作为一个全球大国,这种谦逊的态度对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将来也会是这样,事实上,它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中国,我所碰到的最多的批评就是关于这本书的书名。我很能理解这种批评之声。其中最明显的担忧就是,这本书的书名“当中国统治世界”会让其他国家怀疑中国对它们造成威胁,并进而增强中国“威胁”他国的心态。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崛起对世界不是一种威胁,相反,中国的崛起--伴随着???度的崛起【两个国家的人口总数占世界总人口的38%】--是过去两个世纪以来对世界民主化进程最大的贡献。英国,即使是在帝国辉煌时期,也仅统治了世界1/5的人口。美国,在其最强盛时期,也没有真正统治过世界,中国也将不会。也就是说,这部书的书名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它指的是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中国政府一再重申,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追求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是国际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的崛起不会推翻或改变国际秩序。而我认为,中国的规模是如此之巨--包括其令人赞叹的增长率,因此,可以想象,她的崛起要比“一战”之前德国和日本崛起的能量更大。从长期来看,我非常确信中国的崛起将会改变国际体系。
在未来,我非常期望中国能够避免变得傲慢,这种傲慢源于一种天生的优越感,几乎每一个拥有全球主导地位的大国都会有这种心态。我认为,中国将来不会实行西方国家多个世纪以来惯行的扩张主义军事政策: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先例,即使中国有能力和机会。但中国有一个悠久的传统思想,那就是认为自己要比其他国家优越--不论是从人种上还是从文化上。这种心态在中国获得全球主导地位时将会大大增强。我认为,这种态度还是要不得的,但所有这些还有待在未来去检验。我个人希望谦逊与自我约束能成为中国崛起后的训诫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