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人来说,继续保持现状,然后尽量拖延时间,直至最终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也是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最深刻的一次改变】它与中国以及其他东亚国家的关系,这才是最符合日本利益的情况。而在中国人眼里,日美同盟还只是第二糟糕的结果,而最糟糕的【由于中国人担心日本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则是日本越来越倾向于成为一个独立而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实日本的军事企图已经有所显现,只不过步伐比较缓慢,而且仍是以日美同盟为基础,而不是选择单干。然而,从长远来看,日本继续依赖美国的情况也许难以为继。由于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军事实力日益增强,在某种程度上日本也许不得不重新思考它对待中国的态度,而美国或许也会逐渐意识到,和日本继续保持现有关系已不再符合自己的利益。但这些都属于对遥远未来的推测。而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则是日本发展成为一个可以与中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原因很简单,日本太小、太排外,而且自然资源极度匮乏。
美国--站在中国身边的一头“巨象”
最后,东亚地区还有一头“巨象”,那就是美国。当然,美国根本不是东亚国家,它位于太平洋以东,距离东亚有千里之遥。但自从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取代欧洲成为世界霸主后,就一直是东亚的主导力量。这种局势已经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期间美国同日本结盟,在韩国驻军,长期对台湾地区给予援助,而且还发动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然而,事态似乎已经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改变。由于美国遭受了“9·11”恐怖袭击,再加上中国不仅重新调整了在东亚的外交策略,而且还崛起成为东亚地区的经济支柱,所有这一切都在同一时期迎面而来,使得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急剧上升,同时美国由于专注于中东事务而在事实上忽略了其他地区,因此其在东亚的地位也随之大幅下滑。如果我们把时间限制在过去10年这段较短的时期,就会发现东亚地区的实力平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几年来,所有东亚国家和地区都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对中国的态度,
而且它们当中【包括新加坡、菲律宾、泰国以及韩国这些美国的正式盟友】多数都同中国建立了更为友好的关系,除了日本和台湾地区这两个例外。也只有东亚各国都愿意分享中国崛起所带日本和台湾地区为了制衡中国大陆而同来的好处,而不是帮着美国制衡中国。美国走得更近。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东亚各国都愿意分享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帮着美国制衡中国。这说明中国在东亚地区愈发星光灿烂,而美国则逐渐暗淡下来。
当然,如果我们就此预测未来会以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那就错了。首先,我们绝对不能排除本地区出现严峻局势的可能性,特别是台海局势至今仍悬而未决。其次,我们在过去十年里目睹的这种发展趋势也许会缓和下来,或者进一步加速,这都很难预料。美国也许会试图抑制这种趋势,或者甚至会试图遏制中国。如果中美两国在东亚地区的关系出现恶化,那么肯定也会使两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关系变得复杂化。但同时我们也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那就是美国也许会通过自我调整来适应其在东亚日益下降的影响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充分证据来证明东亚局势会因此而变得不稳定。恰恰相反,就在中国崛起的同时,东亚地区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冲突。这并不奇怪,因为东亚地区过去曾属于一个以强大的中国为核心的朝贡体系,并因此而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保持着稳定的局面。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已然成为东亚地区的陆上主宰,而美国则至少在一定时期内仍会是东亚地区的海上霸主【见图8–8】。这不仅说明了美国会继续在本地区遏制中国,而且也表明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弱。因此,陆上霸权就成了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政治实力的最好体现,而海上力量仅仅只是体现了美国的硬实力。事实上,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军事方面,中国在其他所有领域里【比如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或多或少已经、或者马上就会取得霸权。到目前为止,美国在东亚地区最主要的盟友就只剩日本了,或者再远一点,还有澳大利亚。于是我们看到,美国现在正全力拉拢印度,以期在东亚地区从外围【当然,不包括日本,因为日本仍是东亚国家】包围中国,对其形成强大的制衡力量。而由于俄罗斯和印度都与东亚接壤,所以二者也被视为该地区的重要力量,我们将会在第9章谈到它们与中国崛起的关系。
美国中国日本
025050075010001250
图8–82007年美国、中国和日本海军实力
第9、中国:正在崛起的世界强国
“随着中国实力和抱负的快速增长,中美之间的冲突点和分歧点将逐渐增多。这就是中国变革的速度,它比我们的预想快得多,也比世界的预期快得多。‘中国时间’过得远比我们历史上所习惯的时间要快。”
离中国人民大学不远,有一个大型家乐福超市,这家超市的货物琳琅满目,从服装、电冰箱到体育用品和食品,在这里,即使你不是为购物而来,随便转一圈,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这是我所光顾过的规模最大的超市,在这里,每天都是人头攒动。家乐福,这家总部在法国的世界第二大零售商,在中国就有112家规模大小不一的超市。
而在2008年4月,家乐福突然成为中国民众抵制的目标,这股浪潮就像野火一样在中国迅速蔓延开来。在北京、武汉、合肥、昆明、青岛和其他很多城市,针对家乐福的示威活动在超市外面声势浩大地上演了。抵制家乐福的活动缘起于互联网论坛上一些内容简短的帖子,这些帖子宣称家乐福及其股东之一--法国奢侈品集团LVMH,曾资助过达赖喇嘛在印度的流亡政府。这场抵制活动是紧随着西藏的叛乱事件开始的,而法国对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的阻挠,以及法国总统萨科齐有可能抵制北京奥运会的传言,对这次抗议活动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示威者高举勇敢护卫奥运火炬的中国残疾运动员金晶的大幅照片进行游行示威【北京奥运火炬在巴黎传递期间遭到法国抗议分子的恶意阻挠,坐在轮椅上的中国残疾运动员金晶拼死护卫火炬,这一事件再次激怒了中国民众】。
中国民众对家乐福的抵制活动也严重影响了其他法国公司,这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2005年中日关系跌到谷底时,中国民众对日本公司的抗议行为。
由于家乐福担心中国民众的抵制活动会影响其在中国的经营业务,它不得不立即发表声明辟谣--家乐福没有资助过西藏流亡政府,同时也反对分裂中国的行为。为了平息抗议活动,中国互联网管理部门开始限制网民使用法国公司的名称进行信息搜索。与此同时,法国总统萨科齐为了缓和中国民众因奥运??炬事件进行的抗议活动,也委婉地对这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件表示了歉意。由于法国公司对其产品会受到中国民众抵制的担心日甚,萨科齐不得不给中国运动员金晶写了一封信致歉。他承认法国抗议分子对金晶的袭击行为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他认为这是一次让人“非常震惊”的事件,他对这种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在此请您相信,”萨科齐在信中写道,“由极少数人制造的令人遗憾的事件并不代表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这封信是由法国参议长在正式访问上海期间转交给金晶的。另外,萨科齐也委派他的首席外交顾问到北京寻求缓和中国民众的反法情绪。
在这一年的早些时候,另一家法国公司--标致雪铁龙公司,也发现自己伤害了中国民众的感情,因为它在西班牙《国家报》【ElPais】刊登了一则雪铁龙的广告,广告中引用了毛泽东的大幅照片,而形象却是扭曲的。在广告的底部打出了这样的广告语:“毫无疑问,我们是王者,对于雪铁龙,革命远远没有结束。”这则广告在中国互联网论坛上被中国网民指责为“伤害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侮辱了全体中国人民”。可以想象,这则广告被雪铁龙公司迅速撤了下来,并声明该广告是“不适宜的”,并对广告引起的任何“不悦”表示遗憾。“我们一直珍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感,我们也尊重中国国家的代表人物和象征。”声明说。
然后是在5月,法国时尚品牌迪奥也尝到了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苦头。在面对中国公众有可能抵制其产品的背景下,迪奥放弃了由美国女演员莎朗·斯通在中国进行广告推广的活动,因为在这之前斯通曾宣称,中国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对西藏态度的一种报应。同月,达赖喇嘛被伦敦城市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这也遭到了中国媒体的强烈批评。而在6月,该大学的副校长不得不在中国大使馆正式表示,“对于因为这次授予学位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任何不悦致以歉意”。很显然,这一道歉是与这所学校当时有434名中国学生不无联系的,中国学生已经成为英国大学的重要收入来源。
这些事件从不同方面证明了中国市场对很多国家的公司和大学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很多国家的政治领导人不敢轻视中国的民族情感。对于中国公众意见、关注点和态度在世界舞台上所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他们会更加重视。
随着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大国,一种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尽管其未来的形态依然模糊不清。正如我们在前面所看到的那样,最能突出表现这一过程的地区就是东亚,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成为该地区的核心。它既是本地区几乎所有国家最大的市场,也是目前正在成形的新经济框架的主导者,所有其他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顾及和迎合中国--尽管中国的外交风格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自觉保持低调。迄今为止,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变化还尚未打破全球宁静的态势,但其速度和规模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充满不稳定性的时代。与此不同,冷战时期的特点是异常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可预见性。
中国经济崛起的影响在未来10年的时间里将如何展现?当20年后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强国,并在东亚地区占据支配地位之后,它将如何行事?中国是继续在现行国际体系的框架下行事,就像它在过去的10年里所做的那样,还是成为一个新国际体系的主要构建者和领导者呢?随着世界1/5的人口急迫地追求以往西方国家才拥有的生活水平,中国的崛起是否会使世界陷入灾难性的环境和气候危机呢?中国显然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其他国家也不知道,但它们如何对待中国将是后者做出何种回应的重要决定因素。国际关系专家们喜欢引用20世纪初叶德国和日本的崛起,以其为例说明新兴强国的力量无法被限制在现有的国际体系内,它们的野心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崛起未必会导致武力冲突--为了人类的利益考虑,我们也强烈希望不要发生这种冲突。但冷静思考的话,即使考虑到历史时期的差异,中国的崛起对于世界的影响也将远远超过德国和日本。
21世纪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开始拥有了全球性思维。直到那时,对于世界大多数人来说,中国的崛起还只不过是关于一个人们知之甚少的遥远国度的故事。如今,在若干年之后,它变得真实而且触手可及,不再是一组干巴巴的数据或者仅供决策者参阅的信息,而已经对全世界的大众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于中国的电视节目和报刊文章已是司空见惯。造就这一全球“关注中国”时刻的主要推动力有两个。第一,随着中国确立了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中国制造”商品开始涌入全球市场,从美国的沃尔玛到日本的佳世客,几乎一夜之间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创造了人们称之为“中国价格”的现象。毫无疑问,这使人们对中国崛起产生了“好感”,但随着人们认识到,由于中国制造业极其廉价的成本,使许多公司和就业机会都已经转移到中国,这一“好感”将会有所缓和。
第二,中国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推动了其对于世界原材料贪婪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引起了通货膨胀而不是通货紧缩,使得大部分原材料的价格大幅持续上涨,其中石油最为明显,变化也最剧烈【见图9–1】。除了主要原材料生产国之外,这也引发了其他国家的“不安的感觉”,它们隐约地意识到中国的崛起并非一定产生双赢的局面。
世界上对于中国崛起的影响存在不同的看法:对于众多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主要意味着它们的出口产品价格更高,从而刺激了经济增【%】600铜500铝锌400铂
300
200
100
0
图9–1日益上涨的全球原材料价格
长;而对于西方国家和日本来说,最重要的影响是消费品和服装价格的大幅下降;对于其他东亚国家来说,这意味着它们的产品拥有了一个广阔的新市场,同时它们国内也能享用到廉价的“中国商品”。但是,无论具体影响如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会因此受益,中国进入世界市场使得世界对中国产生了一种新的认识,这为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2001年,中国政府实施了“走出去”战略,这一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与原材料生产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从而确保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原材料供应。这一政策的效果非常显著,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关系,与中东地区也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关系。无疑,西方国家最感兴趣也最关心的是中国如何直接处理与它们的关系,但实际上,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变化在中国作为新兴世界强国崛起过程中更为重要。2000~2005年,中国海外投资的增长超过5倍,达到113亿美元,而且仍然在持续快速增长。东亚是其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2004年时占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的重要性也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