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多难登临录:金融危机与中国前景
3333700000012

第12章 向格老致意

二○○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美国搞起来的金融灾难继续演变,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十月二十三日在国会作供,解释所知与看法,跟着在质询下承认自己曾经作出错误的判断。整个二十世纪的经济学者中,论到政策的举足轻重与国际荣誉斗多,没有谁可以比得上格老。然而,这次风暴伤亡惨重,将来的经济历史总会用上一整章处理,而格老将会无可避免地成为该章的一个重要角色,能不使人感慨乎?

事实上,在这次国会讲话之前,格老被媒体骂得厉害,而学者也出了几本很不客气的书。这些言论给我有点“事后孔明”的感受。就是投资天才巴菲特五年前说金融衍生工具是“大规模杀伤武器”,最近的诺奖得主克鲁格曼三年前说美国的楼市是泡沫,这些“先见之明”只是买中马,没有谁曾经清楚地解释在哪方面美国的金融制度有大错。君不见,只在不久前,美国数百位经济学者【其中几位也曾获诺奖】签名的反对政府救市的公开信,第三点说美国的金融市场是伟大的,给国家带来史无先例的繁荣。另一方面,在金融市场操作的一般是聪明人,虽然不少因为优薪厚职而获利,但今天看是整体中了计。格林斯潘看错了不奇怪,做错了也不奇怪。奇就奇在美国的金融制度为什么会发展得复杂如斯,就是今天行内的专家们还是各说各的,使我这个局外天才【一笑】读得天旋地转也。

我也事后孔明。这个孔明可能旁观者清,也可能胡说八道。以我之见,美国的金融制度有两个大麻烦。其一是通过什么衍生工具的扩散,借贷总额与抵押资产的比率【我称为“浮沙指数”的】是升得太高了。其二是借贷的扩散,加上保险的安排,使金融市场的合约纵横交错地织成一片,大事发生整层金融市场的合约组织塌了下来。我是研究合约经济的,任何经济制度都从合约组织的角度看,认为一个制度的合约怎样组合或怎样串联起来很重要。读者可能记得,几个月前在这里发表的《中国的经济制度》,高举此制,说地区之间的承包合约上下串联,而重点是县与县之间不连。以我之见,美国的金融制度闯大祸,一个主要原因是合约的串联出错。那是为什么呢?这是难题。

格林斯潘是信奉自由市场的。我也是。这次金融风暴惹来的国际言论,说自由市场证明是失败了,政府要多加管制。没有谁会那样傻,认为市场应该自由到完全不需要政府。问题是什么政府要管,什么不要管争论了好几代,到今天还是没有一致的看法。格老年纪比我长,对专政的可怕比我知得多,而又受到Ayn Rand的影响,对“自由”的看法可能与我的不同。我是在令人非常讨厌的政治环境中长大的,任何涉及政治的事皆避之则吉。然而,从事交易或社会费用的研究多年,知道好些事项应该用上有形之手。经验不同,局限的认识不同,什么政府要管什么不要管的看法可以有别。其实是大同小异,但有些事,有些情,大家到今天还没有一致而又肯定的答案。

提到上述,因为我认为美国今天搞得一团糟的金融制度,不可能全是自由市场促成的。自由市场不会接受那么高的浮沙指数,也不会衍生出我们见到的纵横交错的合约组织。美国的金融制度无疑是政府的干预与市场的运作合并而衍生出来的悲剧,其中的含意,是某些政府要管的事没有管,不应该管的却管了。什么政府要管,什么不要管,往往不容易作出准确的判断。像中国的新《劳动合同法》那样,只一读就知道会闯大祸的政府管制,是不容易遇上的。

顺便一提。昨天晚上在电视见到刘老弟遵义分析次贷事件,没有说错。但他可没有指出,目前的地球灾难“次贷”只是导火线,不是主角。主角是制度,那把浮沙指数推得高而又让金融合约纵横织合的金融制度。只要这制度存在,没有次贷目前的灾难也早晚会发生。这也是说,目前的灾难不是救市那么简单,而是制度本身要大幅修改。

我不认识格老。他的好友弗里德曼也是我的好友。认识弗老四十多年,知道他喜欢的人不多,而格老肯定是其中一个。弗老认为六十年来,称得上是及格的联储主席,只有格老。我的货币观早期受到弗老的影响,后来改变了,认为无锚的货币制【fiat money】不可取,也不同意把利率辘上辘落--虽然在无锚制度下可能是需要的【弗老早期反对以利率调控,后来没有反对格老这样做】。像弗老一样,格老显然认为一个大国找不到一个可下之锚。得到朱镕基的启发,这一重点我是不同意的。

历来佩服格老在国会的应对,也欣赏他临危不乱的大师风范。记得一九九七年初,洛杉矶加大要举办一年一度的“哈伯格荣誉讲座”,请我开场。我怕会议,更怕写应酬文章。过了两个月,邀请者给我电话,说在我之后的那届讲者是格林斯潘,把我吓得立刻动笔,写成了《邓小平的伟大改革》【见《张五常英语论文选》第二篇】。这可见我对格老早存敬佩之心。

作为炎黄子孙,我对格老是感激的。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起来,但未富先骄,地球上眼红者无数。在众人皆欲杀的喧闹声中,格老维护中国,没有说过半句对中国不利的话。也是中国之幸,朱镕基掌管中国经济的十年【一九九三至二○○三】间,把人民币紧钩美元。那是格林斯潘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经济奇迹最奇的十年。因果关系只有上苍知道,但中国欠格老是肯定的。

再请格老到中国来吧。他名头那么多可以从简了,但故人之情还是要表达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