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多难登临录:金融危机与中国前景
3333700000025

第25章 何日君再来?

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先复复旦姜建强同学提出的关于货币制度的一些问题,不浅的,但此文还要写其他不能详复。看不懂的同学要再读我此前发表过的货币分析。这里只简述几点。

【一】金本位制的一个主要困难,是黄金本身就是货币,因而受到币量理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的约束。这理论得到休谟【David Hume】、费雪【Irving Fisher】、弗里德曼等大师的发扬,考证研究无数,当然有分量。然而,在今天一个国家的币量要怎样算出现了无从处理的困难,尤其是采用无锚货币制的国家。不知为何当年师兄Meltzer建议的调控银根之法,到了格林斯潘就不再用。以利率调控违反了经济原则,早晚会出事。美国中计姑且不论,中国的央行这些年学人家以利率调控不是调得一团糟吗?

【二】我建议的以一篮子物品为人民币之锚,与昔日的本位制有一个大分离:物品本身不是货币。那固定了的篮子物品的总价【指数】,只是一个基标,任何人可以按这指数在市场自己买卖成交,央行不用出手。没有价格管制,因为篮子内不同物品的相对价格是自由浮动的。央行管的只是那可以在市场成交的基标指数,也即是管着物价水平依照价格理论,相对物价不管就是没有价管。

【三】我建议的货币制度有四个优点。甲、央行不需要管如何算货币量这个头痛问题。只守那篮子的物价指数,见人民币有压力上升就多放出去,有压力下降就把钞??收回一些。乙、不用利率调控经济,利率由市场决定,回到经济原则的基础去。丙、守住指数,物价就稳定了。要调控通胀或通缩,央行调控篮子物价指数就是,主动地占了先机。丁、篮子内的物品选择得好,不会有谁炒人民币汇率【有需要时央行对赌是必胜的】,而因为所有汇率皆自由浮动,四方政客不容易在汇率的话题上再吵。

【四】建强同学提出金本位的主要困难,是黄金不足时,物价不易下调会导致萧条。感受不错,但有两处不对。甲、币量理论中还有其他问题,建强没有顾及。这理论今天的致命伤是我们不知道币量要怎样算才对,但不等于该理论本身没有斤两。乙、物价下调历来容易,困难是工资下调。就是没有什么劳动法或最低工资法例,工资下调也不易--有谁乐意接受减薪呢?

【五】中国九十年代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一课,深深地影响了我。当时内地的楼价下跌了四分之三,而如果算进物品质量的急升,通缩应达双位数字。然而,那时中国的失业率低,经济增长保八。如果当时中国有今天的劳动法例,效果不堪设想。这重要经验也使我不尽同意弗里德曼与蒙代尔等大师对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看法。他们漠视了美国当时大搞福利,有相当高的最低工资,工会也林立。今天大家看到,美国的汽车工业遇难,工会不让步是大麻烦。让小步不成,要让很大步才有转机【国会最近要求让的也不够大步】。汽车如是,其他行业不少也会如是。这是我对美国经济看不到转机的一个主要原因。

转谈中国,如果在目前工厂纷纷倒闭下,工人没有回乡耕田的选择,骚动很可能出现了。我说过可能出现治安问题,今天开始明显,不幸言中矣。

几天前一位朋友说听到最近的回乡客是“搬家式”的消息,我认为严重,立刻请几位找寻消息出处。找到了,是十二月十二日的《南方都市报》。报道的引言云:“‘最近客流量没有明显增加,但和往年不同的是,那些大包小包的搬家式旅客明显多了,感觉就像是搬回家一样。’昨天下午,东莞市汽车东站业务部主任这样说。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东莞市区的另外两大客运站内,由于客运班车行李舱爆满,有的车站不得不为行李开辟货运通道,人、家当分批回家。”报道内容说不少旅客看来是举家搬迁,带着冰箱、电视、家具、厨具等。

上述现象有三个不可漠视的经济含意。一、这些回乡客是不打算在可见的将来再到工业区谋生的了。他们显然看不到有转机。不知何日君再来也。二、这些回乡客不是身无长物的低等工人,不是由老板提供食宿那类。不富有,但有家当,其中不少看来是成家立室了的。换言之,这批人不是打散工之众。三、上面两个含意带来最重要的第三个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转变,可以看为经济转型,但与北京意图的转型刚好相反,不妙也。

当我在《新劳动法别无选择》一文内提到自己认为不可能错的推论--中国的发展焦点要放在增加最低下阶层的自力更生机会--可不是因为同情穷人才这样说。同情穷人是情感上的价值观,人类一般有,我不例外,但推论是科学,与情感无关。说先天或后天遇到不幸而不能工作的人我们要照顾,是价值观,但说可以工作的,因为他们穷而补贴他们,经济不容易发展上去,却是科学。中国的人均资源太少,贫困的人口太多,在局限上是没有条件学人家搞什么福利经济的,更没有条件学人家搞什么劳动法。没有任何经济理论支持着任何劳动法例会帮助最贫困的人,而这些日子见到的,是劳动法的反效果明确。推断这些反效果是科学,一年前我就推得一清二楚,一丝不差也。

也是从经济科学的分析衡量,我们不容易反对北京补贴穷苦人家的知识教育,因为只要办得好,知识教育给社会带来的回报,可以高出补贴的成本。我们因而不容易反对在农村补贴孩子教育,或在工业区补贴夜校教育成年工人。再从科学分析衡量,如果工人自己选择,每星期工作与求学一百个小时【美国去年约束医生工作的时间上限,我的儿子反对】没有什么不妥:选择理论是这样说的。

国家主席提出“科学发展观”,我不反对;不少人跟着提出要搞经济转型,争取工业科技的提升,我也不反对。但我们要问:提升科技产出的转型,在中国面对的资源局限下,要怎样处理才对呢?经济分析的答案,又是要从低下阶层作焦点做起,因为在中国面对的局限下,上层的发达一定要由下层推上去。中国的局限说,高科技的工业,没有低科技在下面支撑着,会下降,或科技的增长会缓慢下来。理论与历史的经验都这样说。篇幅所限,我要在另一篇文章才细说。

这里要赶先指出的,是目前美国的经济困境正在扩大,何时方休无从估计,而其他先进之邦也极麻烦。中国目前的形势是地球上比较好的。急于处理的问题,是如果先进之邦继续恶化,中国早晚不能自保。外间怎么样中国可以帮助的不多,但中国本身有不少对经济不利的政策,急速地撤销或清除对自己肯定有助。这就是我在前三篇文章提出过的八项,全部针对鼓励“内供”。解释过不反对提早及加速公共措施项目,但这些是鼓励“内需”。北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把人民及市场对前景的恶性预期扭转过来。不太难,因为这恶性预期目前在中国还不太恶。重心问题是:鼓励内需不容易改变这预期,鼓励内供远为容易。三十年代美国的大萧条到四十年代终于脱身,不是因为政府大花钱鼓励内需,而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没有多少时间了。纵观西方的应对与专家的言论,再来一次海啸的机会不能低估。中国撤销对经济不良的政策早晚也应该做,立刻做不可能错。中国只要能稳定自己的经济,因为是大国,对整个地球有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