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从教师到销售
33400000017

第17章

黄河携带滚滚的黄沙从高原汹涌而下,奔向大海。历经岁月的沧桑,黄河口广袤的冲积平原成为渤海湾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人们繁衍生息。

我的家就在这里,一个靠土地生存的农民家庭。

我的童年已经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仍然习惯性地称“村委会”为“大队”,生产队废弃的马棚,成为我和小伙伴们捉迷藏的好地方。

因为是平原,八十年代初,这里吃饭已经不成问题。煎饼虽然还是重要的主粮,但馒头已经经常出现在饭桌上。冬天唯一的蔬菜是大白菜,油放得很少,肉就更稀罕了。

土坯草房里,很多人家陆续拆掉了坚硬的土炕,换上带弹簧的铁床。冬天房间里生起了烧煤球的炉子,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

但农村的劳作依然是辛苦的。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机械,基本上靠人工。我没有割过麦子,还没有能力操作那锋利的工具。炎炎烈日下,当大人们腰捆麻绳手舞镰刀忙碌的时候,我的任务是送水,呆在田头的大树下,看蚂蚁搬家。

掰玉米、摘棉花的活是必须干的,我尤其不喜欢在玉米地里,因为个子矮,被完全埋在里面,尖锐的叶子划破面颊,汗不停地流下,淹得生疼。

父亲和母亲终日忙碌着,灰头灰脸的,供我和姐姐上学。

孩童的我并不能体会父母的辛苦,无忧无虑地玩着,甚至是调皮捣蛋,成绩自然好不了。

姐姐比我大两岁,从小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但成绩一直在中游。

农村孩子最大的出路就是走出农门,成为“公家人”,所以乡村初中最好的学生都会考中专,尤其是财经学校是首选,因为干税务是最吃香的“官”。父母对我和姐姐自然也有这样的期望。

初中了,我却成了问题少年,经常逃学,在课堂上气得老师发疯。初二的时候英语考试在3分钟内交卷,蒙了8分,被老师贴到黑板前示众。我无所谓,并为此“自豪”。

姐姐仍旧很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好不坏。

初二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因为骑飞车撞到树上,腿被划破一个大口子,到乡卫生院缝合伤口后感染,在家养伤。反正上不上学差不多,我有一种因祸得福的感觉。

姐姐迎来了中考,一个决定一生命运的时刻。她的发挥还是不错的,也是长期刻苦学习的结果,离中专录取线仅有几分,但终归不能录取,父亲听说可以走后门,就到处求人,却没有结果。

因为一件小事,我和姐姐吵架,情急之下我冲口而出:你有本事考上中专啊。姐姐哭了,父亲暴怒了,冲我大吼起来。一个农民卑微的哀求没有为女儿的前途起到作用,他痛苦万分。

看着沉着脸蹲在门槛抽烟的父亲,我第一次感到了羞愧和不安,对说过的话痛悔不已。

姐姐最终还是没有上成中专,去了县二中,以农村孩子的身份,继续她艰难却刻苦异常的学习。

勤劳的父母靠双手从地里挖刨,日子虽然过得不富裕,在村里也算是中游的。村里搞规划,家家户户开始在统一划定的宅基地上盖起五间瓦房,这是一户农家在村里“社会地位”的象征。父亲很要强,不甘落后,在那个暑假里我们家也开始盖房子。很多活都是自己干的,拉沙子、泡石灰,我起到了一个小工的角色。

等新学期快开始的时候,房子也差不多盖好了,我向父亲提出了一个要求:留一级,重新读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