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从教师到销售
33400000090

第90章

在我的极力鼓动下,张文强终于下达了让技术部着手开发运营版本的命令,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就离光明更近了一步,我重新激起了高昂的斗志。

这是另类的一种销售,出售服务而不是产品,面向公众群体而不是具体客户,进行和平演变而不是一场场惨烈的战争。

我并不畏惧战争,却厌倦了战争,那里有高山上的花环,也有肮脏的硝烟。

如果有选择,我们为什么不去尝试呢?即时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未来是繁花似锦,还是满目疮痍,走过了才知道。

我甚至浮现出这么一个画面:H公司在北京成立了负责运营业务的子公司,我独当一面,策划、组织、实施,开创一番大业。当然,我一定要拥有这个子公司的一些股份。

叶子又落了,一年复一年,不变的四季轮回,不同的人生体验。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变化,用不一样的角度,欣赏不一样的风景,获得不一样的感悟。

我依旧每天都给宝宝拍照,昨天、今天、明天,似乎都是一个模样;如果翻出刚出生时的照片、满月的照片、两个月照片,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我想,一岁、两岁、三岁。。。她会从从一个婴儿变成儿童,然后变成小姑娘、大姑娘,也会像我一样青春渐远。

今年业绩做得一般,也不算太差,吴浩那的情况也差不多,如果没有像仇海军这样的大单,平时过得就是老百姓的日子,吃得是馒头白饭。可如果碰上着一个大单,就像在享受一顿大餐。大单,可遇而不可求,踏踏实实过日子,靠得是双手的创造,摸彩票中个头奖,靠得是运气。

我不想让日子这样平淡中过去,也不指望飞来大单。我已经在这个秋天,播种下一颗种子,在冬天蛰伏,等待着春暖花开的日子。

在我的老家,这个季节,玉米已经收获了,大地****着黄色的皮肤,空荡荡的田野里弥漫着焚烧玉米秆的烟雾。接下来,土壤将被翻开,平整,隆畦,然后种上小麦,长出翠绿的小苗。过不了多久,麦苗将被严寒冻得枯黄,然而,它的根依然保持强劲的生命力,挨过漫长的冬季,几度春风过后,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运营版本的开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特别是现在开发任务重,进展缓慢。

已经出了一个alfa版,但问题多多,在功能设计上也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给张文强也提了不少建议,看来推出一个beta版还有待时日。

但我不能干等着,除了忙活手头那几个项目之外,在运营的规划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平台打的是知名度,靠H公司品牌开始的时候势必“巷子太深了”,如果能和知名的品牌合作,将会迅速扩大推广的范围。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词:Soho。我们的平台不就是迎合了这个词的意思嘛。

查阅网上注解,这个词是这么解释的:

“SOHO,是英文[SmallOfficeHomeOffice]的头一个字母的拼写,就是[小型办公、家里办公]的意思。音译是苏豪[苏活],SOHO是人对自由职业者的另一种称谓,同时亦代表一种自由、弹性而新型的工作方式。”

而在中国,代表这个词的人是地产大亨:潘石屹。

想到潘石屹还是因为我平时对房地产的关注,几年来,快速上涨的房价已经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网上形成“空军”和“多军”两大阵营,买不起房子的人认为房子该降了,看空;买了房子的或者炒房的认为房子还会涨,看多,出发点不同,都站在符合各自利益的角度发表意见。要命的是,两边各有一帮“专家”从“学术”的高度发表论调,吵得不亦乐乎。

国家也频频出台调控政策,但收效甚微,房价还在噌噌地上涨,丝毫不顾忌沸腾的民怨。

潘石屹被称为地产界的娱乐明星,擅长炒作,尤其是热衷于网络上的抛头露面。创办SOHO小报网,每周一次的网聊,随便发点言论就占上地产网站的头条。

我想:潘石屹转行搞IT了!!!这一定是条爆炸性的新闻,被全国人民迅速知晓。搞什么IT了?推出了一个叫SOHO的平台,以后真的可以在家办公室了。

这个叫SOHO的平台平台用了哪家的技术呢?自然就是我们H公司了。

潘总估计还没见识过我们这种新技术、新应用,他有不认识我,先起草一个商业计划书吧。

于是,在潘总开发的SOHO现代城2公里外的一所民宅里,我费了几天时间写了一份数万字的SOHO平台合作方案,核心自然是“忽悠”他感兴趣了。

写这篇商业计划书的过程,也是我对运营平台思路全面梳理的过程。等写完才发现,怎样给潘石屹是个问题,查到他公司的联系方式,我以快递的方式发给他。不过泥牛沉海,从此没有了音讯。

也许他的秘书拆开看看后就随手扔到废站篓去了吧。

我应该学学那些创业者,到他公司门口去等他,然后在电梯里当面递给他,并在电梯到达前迅速做一个鼓动演讲。

想过,但没有去做,我没有那些故事里的创业者为自己的事业背水一站的忘我精神。

如果当时我的身份不是打工崽,而是把H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我会怎么做?三年后,我还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这个小老百姓没有等来高高在上的潘总任何消息,就把目标放在了别的上面。

东方不亮西方亮,潘总不理有人理啊,这一次名堂更大:C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