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妖孽篮球
33400800000044

第44章 教练进化论

教练们也会变之活到老学到老

转自虎扑篮球:张佳玮·信陵

NBA诸教练给人的印象,有点像各大派掌门。少林刚,峨嵋柔,华山轻,武当行云流水随意赋形,大家守本派功夫,规行矩步。张三丰不会去学华山的剑法,少林方丈不会进峨嵋掌门的闺房。同理,我们说到禅师,就是三角进攻;谈到阿德尔曼,就是普林斯顿。尼尔森雄放怒发,斯隆和挡拆不分家。莱利门下诸弟子,都是攻则三分群,守则对球夹……所以哪个球队,请得哪位教练出山,大家也猜个十之七八:如果一个队聘了布朗爷爷,显然不是想打快攻奔袭;哪个队请了卡尔老师,那定然不会是练防守。哪个球队如果一边说要锤炼新人一边请禅师,不是他们老板脑子烧坏,就是老板女儿特别漂亮而且每天给禅师做早饭端到床头。

但是,想深一点的话……

如果我们能接受一些概念,比如1998年的乔丹和1988年的乔丹路数截然不同,比如2013年的勒布朗和2003年的勒布朗简直是两个球员,那我们大概能接受一点概念:

时间的魔力无穷,足以改变许多人。球员如此,教练也一样。

比方说,时光对禅师的雕琢,真是脱胎换骨。2010年的禅师场边一坐,白发眯眼,眼镜闪烁,一脸莫测高深的微笑,让人觉得,准是湖人从哪个KFC店门口扛了个上校爷爷过来,放场边镇风水用,而真正的禅师,正在夏威夷一游艇上,陪珍妮喝菠萝啤酒呢。而1990年,禅师灰发蓬乱,一撮胡子,总爱站在场边,双手抱胸,还会朝裁判比划手势,指指自己的眼睛:“你们没戴眼镜是吧?”还年轻一点的他,会为了让公牛诸将看看沿途风景,直接带球队坐大巴从奥克兰去波特兰;会在1994年直接停车,然后解雇一个工作人员;会在1991年总决赛期间跟媒体不厌其烦的解释,为什么湖人离开了魔术师就无法运作,会在场边皱胡子大笑,转着圈挥手臂。而到2010年,他不会玩这些了。他坐在场边,微笑着观看一切,偶尔对媒体说几句不三不四的“科比还不如乔丹”或“科比和乔丹是一个级别”,知道这些话一定会传进科比耳朵里。他越来越像个玩提线木偶的老巫师,喜怒越藏越深,越来越——至少表面上——老奸巨猾,成竹在胸,仿佛有无穷无尽的后招。

比方说,老尼尔森的履历里头,并不净是黑八勇士、纳什+芬利+德克的小牛,或是那短暂却如烈酒般绚烂刺喉的里奇蒙+穆林+哈达威时期。早在老尼尔森还不太老的1986年,他已经带雄鹿拿下过连续七届常规赛中区老大。他塑造了蒙克里夫这样史上唯一拿到两次年度防守球员的后卫,压榨了兰尼尔最后一点时光,在马奎斯-约翰逊受伤前令他一度成为联盟前三的前锋,让普雷西成为里克-巴里之后与皮彭之前,最接近组织前锋的一个教科书级人物。以上这些人,没一个与他后来钟爱的快打型球员接近,更诡异的是,他的雄鹿年年都是联盟最强防守球队之一。所以,他在勇士和小牛的辉煌,你可以如此理解:他当年把防守玩到出神入化,高处不胜寒,太寂寞了,除了把进攻玩到巅峰,实在没别的事好干。

老尼尔森离开雄鹿去到勇士,第一件大功绩就是把克里斯-穆林从酒桶里提出来,把他从一个眼看活不过三年就要在买酒路上被卡车轧死的流氓,变成了一个拉里-伯德二世——至少1991年梦一队选拔时,大家是这么看待他的。如果追溯根源,那么穆林会承认:他沉溺于酒精那两年,原因众多:球队净是匪类;他离家太远;他有易于上瘾的人格;以及:乔治-卡尔教练……嗯,实际上,80年代的卡尔教练,还处于“疯狂卡尔”的人格期:他刚退役不久,还留着球员时的脾气。这脾气让他在上任初期,意气风发,甚有作为,但第二年就会让全队上下,都恨他入骨:他在骑士的第二季打出25胜42负,在勇士的第二季打出16胜48负,来时威风,去时稀松。实际上,早年的卡尔,简直和拉里-布朗脾气差不多——都是北卡出来的模范生,眼里不揉沙子,喜欢吆五喝六,能不招人恨么?

但后来的卡尔,我们都知道了:他在西雅图找到了自己,在雄鹿和掘金慢慢完善人格。他让所有人轮换上场,他除了不断强调自己的“10+10+10”——也就是“最合理高效的攻击手段分布,是10记三分,10个罚球,10个三分线内投篮”——之外,给球员们绝大的自由,许多时候,自由到失去控制的地步。所以每一年,掘金都打得风行雷动,2012-13季,他老人家还以62岁高龄拿到年度教练。争奈他老人家现在,自由挥洒得过了头,能放不能收,又抖不出“疯狂卡尔”时期的狠威风来,压不住手头这些猢狲了,着实可叹。

帕特-莱利有些秉性根深蒂固,比如压榨明星潜力到他们只剩药渣(从魔术师到尤因,从莫宁到鲨鱼,从韦德到勒布朗),比如对全面型球员的热爱,比如凡事讲极端,比如凶狠残忍的训练——1990年他下台后湖*河蟹*冠相庆,2008年鲨鱼走人后对他训练大放厥词——但有许多东西沧海桑田。比如,80年代的湖人打得奔洒开放,只是1988和1989两年总决赛被活塞掐了几下咽喉,之后莱利就仿佛和老尼尔森一样心理变态,选了另一条道走到黑:老尼尔森防守玩腻了,开始玩进攻;莱利进攻玩烦了,拼防守。在纽约照搬了活塞的套路不说,还教导出了大小范甘迪这种弟子来为害人间。

变化最大,而又看似不变的,乃是波波维奇。

2000年时,波波维奇还很执拗,宠信的是艾弗里-约翰逊这种“小纳粹”。布福德经理让他看看托尼-帕克的录像,他都懒得:“比利时出生法国长大的后卫?要他干嘛?别找欧洲后卫,他们慢!要么挖个名字里带vie的射手,要么找个诺维茨基的德国邻居!”2001年帕克到来后,有事没事被他训。2004年,波波维奇还写过论文,阐述他的攻防观点。防守端,他是打拉里·布朗爷爷那学的,而布朗的套路,又基本来自北卡的迪恩·史密斯祖师爷。所以波波维奇也跟着强调这些:半场防守中,堵塞中路突破的可能,把对手往边线逼迫;不许对手底线投篮,鼓励对手从底线突破。封锁罚球线。总之,尽量使对手传球视野和突破路线狭窄化。对对方的第一传球对象,一律绕前阻绝,尽量逼对手长传。如果对手突破,强侧不补防,而由弱侧内线补位。进攻端:内线一前一后落位,无论快攻成功与否,先到的内线都第一时间占据对手腰位,强侧站成类似于三角进攻的边线三角落位。控卫(突破手)站高位,两射手二底角落位。低位攻击手落禁区45度点,而另一位内线则在弱侧三分线附近接应。进攻第一选择是内线45度腰位背身单打,第二选择是弱侧三分球,第三选择是弧顶挡拆。

但是,自2005年对太阳五场大战后,波波维奇一直在慢慢加重挡拆的分量。老头子执拗,但看得清时势。2005年NBA规则改革,持球突破的人物大行其道,老头子跟太阳小牛打了多年,洞观世事,于是开始玩挡拆。2010-11季,马刺提速,学的是当年太阳:一大四小(邓肯身边,有邦纳和麦克戴斯两个投手),拉开空间,挡拆转移。到2012年,马刺进攻基本雕琢完成:落阵地时,双内线站罚球线,强侧三分线45度站个人(比如莱纳德),弱侧底角三分线站个人(比如格林)。然后以帕克的无球空切弱侧接球启动进攻,先开始双高位挡拆,然后是快速转移球,寻找弱侧边线远射或邓肯和另一个内线高低位连线的机会。简单说好了:2010-13年的马刺,是斯隆那支爵士之外,史上挡拆玩得最妖最油最贼的队伍了。

当然,还有别的变化:2007年马刺夺冠时,阵中除了邓肯、帕克和吉诺比利,剩下的是33岁的芬利、35岁的巴里、35岁的鲍文、30岁的埃尔森、31岁的奥博托和、36岁的霍里和31岁的沃恩。算是年轻的,也只有帕克、尤杜里和邦纳——这一点,他和里弗斯是一样的:“我们的体系太复杂了,小屁孩懂个啥!”而2013年,他肯用莱纳德和格林这样的毛头小子,肯在季后赛让约瑟夫进主力轮换,对斯普利特不离不弃。如果吉诺比利如今那些妖异投篮和传球被2003年的他看见,非把吉诺比利全身的毛都拔干净了不行。如果帕克这般无休止的绕掩护跳投被2004年的他看见,非把帕克做成华夫饼不行。但现在,他允许了这一切。

回到2005年,波波维奇如此说吉诺比利:

“他让我相信,你可以做那些怪事、不可预知的事、偶尔脱线,但还是让积极的事儿发生。无论他做什么,他只想赢,他有乔丹那样的天生竞争欲。”

所以,你看:教练们也是会改变的。他们的际遇,他们的心情,他们遇到的人,都会让他们改变。你可以说没有禅师就没有乔丹,但反过来,与乔丹的合作,让禅师成为了一个更宠辱不惊的教练。你可以说是波波维奇成就了邓肯与马刺,但反过来,邓肯与吉诺比利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波波维奇。西雅图的岁月拯救了乔治-卡尔的教练生涯,锡伯杜和里弗斯的合作生涯显然对两个人都影响深远。只是看出这一点需要时间——教练们的改变,不像是威少爷的三分球,一看数据就能门儿清。但伟大教练们,都有这秉性:他们理论上,是球员们的老师,他们也会对某些事无比执拗,但却会愿意活到老学到老。

最后一个故事:

2004年总决赛第二场最后11秒,活塞,已经赢了第一场,此时在洛杉矶斯台普斯,领先湖人3分,湖人持球。拉里-布朗要求全队:一看到湖人拿球就犯规,但活塞全队——比卢普斯、汉密尔顿、两个华莱士——以他们的坚强和骄傲,拒绝了这个要求。他们相信自己能守住湖人的最后一波。布朗爷爷妥协了。

湖人开球,鲨鱼传给沃顿,沃顿传给科比,科比投了他总决赛史上最被低估的一记远射——三分得手,拖入加时,湖人取胜,1比1。赛后,布朗爷爷发疯了:“我们被毁了!我们本来可以赢这场比赛!更衣室里所有人都软了!!”

赛后,在大巴上,布朗爷爷开始不太爽,但他琢磨跟队里人再做做思想工作——本来,如果以2比0回到底特律连打三场,活塞的冠军十拿九稳;但现在,湖人赢了第二场,就等于是土里爬出续了命。布朗爷爷走到大巴后排,对球员们说:

“我在费城的时候……”

大本打断他:“这是底特律!”

比卢普斯,用他从来的冷酷沉着的声音,对教练说:“回大巴前排去吧。我们不会再回洛杉矶了。”

如果搁90年代,或者费城时期,听队员如此傲慢无礼,布朗爷爷会直接把大巴炸掉。但到活塞前,布朗爷爷刚经历了和艾佛森那欢喜冤家的漫长七年。他像一个父亲,开始懂得逆反期儿子的性格。所以他默默无言,回到了前排。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2004年活塞那个冠军,那支从来被认为毫无缝隙、机器般的铁军,也是在这样的教练球员之箭彼此迁就、互相改变之中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