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晚清第一妃
334600000295

第295章 战(7)

这个对策是:

“……其一,等待韩请求中国从而杜绝外资,最为得体,而且增加驭属之权;其二,韩如外贷,日久必生事端,等到事端发生,再由中国移贷偿还。衡量韩国时势,终必有此二者。然而第一法自然是釜底抽薪之计,如果中朝(即清廷)现有此力,可否密示,以便相机嘱其谋求。如妥善订立合同,由海关按年扣还,当可完璧归赵。”

清廷立刻批准袁的建议,且予积极配合。该年5月3日(旧历三月十五日),总署及李鸿章分别电令清廷驻俄、英、美、日等国使节:“密闻朝鲜议借洋债,此端果开,后患无穷。请知照(所在国)外交部,转告绅商,说明朝鲜贫穷而浪费,偿还贷款极为困艰,各国绅商不宜与该国订立合同,贷以巨款,将来如有借债不偿之事,中国不会为之担保。若各国因欠款而索债于朝鲜海关,中国也决不允许。预为声明,以昭和睦之谊。”

由于日本派来的李仙得仅系一朝鲜所聘用的外籍雇员,虽有官方颁发的文书,终因清廷的声明而信用不彰,朝鲜从国际上贷款的计划终成泡影。对于近些年来,那些为朝鲜国王出谋划策的外国人(大清派的德尼,入朝后即倒向朝鲜东家),袁世凯已看出他们难以同心共事,大可施以离间之术:“德尼、丹士谟、李仙德均非善类,可相攻挤,当可牵制,似宜静听。”将此三人赶的赶,威胁的威胁,基本扫清了障碍。袁世岂料定没有中国和朝鲜海关的担保,李仙德断难成事,便回乡省亲,一走就是多半年。翌年(1892)5月,袁回到汉城。此时李仙得四处告贷无门,已被拖得疲累不堪;而朝鲜欠德国商人的债务已经到期;朝鲜驻美、日使馆已无维持经费,不断向国王告急。

袁世凯看火候已够,方向前来拜访他的朝鲜内署官员表示:“倘有正宗要需,不妨商请中国设法,切不可再向他国贷款,致贻后患。”国王果然入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