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趣味经济学
3347500000022

第22章 凌驾于意识之上的强势力量(1)

导语:任何时候我们都会看到这样一种社会现象,规则终将取代行为本身并成为凌驾于我们意识的强势力量。这一力量是在群体无意识博弈中自发形成的,从最初到最终,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一点。

第一、淳朴时代的平和之光

本节导读:法则的形成或许会让我们感到非常乏味,但规律与法则正是蕴藏于这种乏味之中,只有当你真正倦怠的时候,才会真切地体会到这一点。

【1】陶罐换衣服

柏拉图记载说:在远古的大西国,一个大西人发现自己的衣服破了,于是拿着自己烧制的五个陶罐来到人多的地方,大声喊着“我有陶罐,谁有衣服和我换?”另一个人拿着自己简单缝制的一件兽皮衣服走过来,于是两个人商定,以四个陶罐换一件衣服,谁也不许翻悔。随后,大西人拿着衣服和剩余的一个陶罐回家了。

经济学感悟:早期的交换是不存在任何规则的,人们的交换都能顺利完成,那么就不需要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2】卖掉儿子

古埃及时,一个农民在尼罗河的田地被突如其来的洪水摧毁了,家里的粮食来源被切断。为了糊口,这个农民把自己一个13岁的儿子卖给了别人当奴隶,换取一家人所必需的口粮。

经济学感悟:如果交易的双方都能顺利地得到自己需要的满意的东西,那么交换规则是永远不会出现的。

【3】一件外套

马格纳妮拿着一块布去了镇上奥格丁裁缝的作坊里,请他为自己的丈夫缝制一件外套。奥格丁正在埋头工作,他对马格纳妮的来到表示了欢迎,问她有什么需要自己效劳的。马格纳妮说:“是这样的,我的丈夫过几天要出门去,我想他必须有一件新的外套,你能在三天内帮我缝制一件吗?”

奥格丁说道:“噢,真是太不巧了,你也看到了,我正在忙,客人的衣服都要得很急,三天时间恐怕不够。”

马格纳妮说:“看在上帝的份上,帮帮忙吧,我愿意多加些钱给你。”

奥格丁想了想,说:“好吧,我晚上可以加些班,3天后你来取,怎么样?我想到时候它一定就做好了。”

马格纳妮留下自己丈夫的尺寸就走了。3天后,她顺利地拿到了丈夫想要的衣服。

经济学感悟:早期的交换行为通常人们是不会考虑到用什么规则来制约交换行为的,只有当人们在交换中被损害了利益后,人们才需要商定规则。

【4】亚述帝国的交换

亚述帝国时,人们用物品互相进行交换的行为随处可见。如果一个人缺少某件东西,他就会拿着自己别的多余的物品,比如陶制品、动物皮毛、果实、鱼肉等,来到人们经常交换东西的居住区的一角,等待着合适的交换对象。如果正好有自己需要的东西,商定好了交换的数量,那么交换就当场完成了。人们拿着自己交换来的东西,兴高采烈地回家去。

经济学感悟:早期的交换是简单的、原始的,没有任何规则和约束,完全按照人们内心的意愿。

【5】罗马发动战争

古罗马人改进了士兵训练的方法和作战的策略,在全盛时期,罗马军队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最初,只有罗马市民可以加入军队,每个人必须自己购买盔甲,同时还要维持家计,开销非常大。

最终,一位罗马将军想出了更好的方法来管理部队。他从失业的罗马人中招募士兵,承诺他们可以分得一份战利品;如果服役超过20年,将得到一笔退休金和一块土地。罗马军队从此变得职业化。罗马士兵对于自己的将军绝对忠诚,因为他的成功与失败将决定士兵们的未来。

尤利乌斯·恺撒的军队纪律严明,由被称做军团的职业士兵组成。他们身披铁制的锁子甲和头盔,结实的皮质便鞋适于长途跋涉。他们携带木制的以皮革和铸铁加固的盾牌,一支用于投掷的标枪和一柄近身肉搏的短剑。一旦招募,雇佣期长达25年,最强盛的时期,每一支军团拥有多达5000名士兵。

经济学感悟:成为战士上战场去为国杀敌,这也是一种早期的交换行为。大多数人都能换到自己该得到的酬劳,前提条件是,千万不要死在战场上。

第二、规律建立的漫长足音

本节导读:令人沮丧的是,群体智慧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体的痛苦与失落,一如原始人面对着工业时代的精密仪器不知所措,而我们,面对着那奇妙的群体智慧也同样不知所措,唯有恢复智慧行进的史前轨迹,我们才能够让自己步入智慧之中。

【1】杀死农奴的鼠疫

在14、15世纪的黑色瘟疫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欧洲人死于鼠疫。有的村庄整个因此灭绝并被废弃。农村人口剧减,缺乏劳动力。农民们开始迁徙,寻找新的工作。当发现有农场主付的酬劳更高时,他们会再次迁徙。农场主们憎恨这种行为,于是实施新的法律试图阻止农奴离开农场,但一切都为时已晚--农奴们已经走了。

奴隶制并没有完全随之消失,但是此时,欧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行“购买型”的奴隶制,而这些地区的奴隶们也完全学会了保护自己。于是,来自非洲的黑奴开始流行。阿拉伯人已经征服了北非并开辟了从撒哈拉沙漠到摩洛哥环绕整个地中海的奴隶贸易区。1444年,一种新的非洲货物在葡萄牙上岸,那就是235名奴隶。

奴隶制对于大多数的非洲部落而言是一种新鲜事物。许多奴隶是被虏获或是被诱捕来的。对于捕获来的奴隶所开出的高价更是促进其他的非洲人也卷入了这一贸易。当地的部落经常帮助奴隶贩子,事实上,在北方的奴隶贩子到来之前,一些部落本身就实行奴隶制。

200年内,欧洲的奴隶制消亡了。地方的出生率开始回升,他们不再需要劳动力,但总会有需要的地方。

经济学感悟:初期的商业规则并不完全意味着平等与公正,奴隶制这一形式的商业法则,就与野蛮和血腥相伴。

【2】被囚禁的教皇

1527年6月7日,皇帝查理五世才允许停止围攻教皇所在的城堡,但是首先教皇克雷芒七世要签署一项条约,割让一大片教皇领土--从沿海的奇维塔韦基亚和奥斯蒂亚到北部的帕尔马、摩德纳和皮亚琴察。一下子,教皇的领地削减到先前面积的一小部分,他们不再有接近海洋的机会,或是亚平宁山脉以外的很多陆地。

甚至从此以后,不允许教皇克雷芒七世离开他所居住的圣安吉罗城堡。他过得像一个实质上的囚犯,而他周围幸存下来的罗马市民,在他们的住所里过着悲惨的生活,忍受着饥饿和瘟疫带来的痛苦,以腐肉为食的乌鸦在废墟的上空盘旋。甚至少许留下来在圣安吉罗城堡外驻扎的帝国部队,度过漫长酷热的夏季,正被秋天征服,这期间,他们也变得灰心丧气。随着冬天的到来,一群花费一夏天的时间在罗马乡下掠夺的德国雇佣步兵和西班牙雇佣军回到了罗马。他们仍然没有拿到任何报酬,于是他们发出通牒:如果他们还得不到报酬,他们将闯进圣安吉罗城堡,杀死教皇。

经济学感悟:对于任何违反市场规则的人,都会有严厉的惩罚在等待他。

【3】刺杀亚历山德罗

一天夜里,美第奇家族成员洛伦奇诺偷偷地溜进佛罗伦萨公爵亚历山德罗正在睡觉的房间,和他一起的,是他雇佣的当地著名的刺客斯科龙康科罗。这是一个有着可怕意义的绰号,但字面上的实际意思是“坚果剥壳器”。洛伦奇诺朝床走过去,并小声地问:“你睡着了吗?”当亚历山德罗翻身朝向他时,洛伦奇诺压住了他,斯科龙康科罗提着匕首刺向他。当亚历山德罗疯狂地挣扎、尖叫时,洛伦奇诺用手指塞住他的嘴,试图使他安静下来,而斯科龙康科罗的匕首刺中了他。亚历山德罗的躯体剧烈地抽搐了好一阵,然后,他躺在鲜血渗透的床单上一动不动了。

经济学感悟:为了达到牟取最大利益的目的,有许多交易者往往会选择非法的手段。

【4】托斯卡纳大公为财而婚

在16世纪晚期,法国的天主教联盟占领了巴黎,并试图罢免国王亨利三世,原因是他对胡格诺派教徒所谓的同情。在围困过程中,国王被一个狂热的牧师暗杀,纳瓦拉的亨利继承了王位,成为亨利四世,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女儿玛格的特成为他的皇后。1593年,亨利四世改信天主教,孤注一掷地试图重新联合法国。七年后,他想要通过与没生出继承人的妻子离婚,来切断法国王室与美第奇家族之间的联系。除了需要继承人外,亨利四世还需要一个富有的妻子来填充王室的金库,因为在反天主教联盟战争中,金库变得非常空虚。

一听到这个消息,托斯卡纳大公费迪南多一世立刻与他的远房堂妹玛格丽特商量,他施压力给她说,美第奇王朝的未来正处于危急关头,这将取决于她个人的决定。商量后的结果是,玛格丽特同意离婚,但是有一个条件,亨利必须与她的堂妹玛利亚·德·美第奇--费迪南多一世的侄女结婚,与此同时,费迪南多一世与亨利商议,说如果他同意这个安排,玛利亚·德·美第奇将得到相当于60万弗罗林的嫁妆,而这足够用来装配一支军队,用来保卫法国君主政体。

经济学感悟:当商业规则被双方同时认可的时候,就会形成稳固不可摧毁的契约,这就是商业合同的雏形。

第三、悬于枝头的经济智慧之果

本节导读:一旦你摘食了这枚智慧之果,也就永远地离开了蒙昧的伊甸园,或许智慧会为我们带来痛楚,但作为开创者,唯有智慧能够让我们享受到上帝才会有的快感。

【1】解放奴隶

在18世纪末期,奴隶制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都受到遣责。1802年,丹麦禁止奴隶贸易;1807年,英国也宣布禁止奴隶贸易;西班牙也于1820年禁止奴隶贸易,但其中在古巴的殖民地,到1886年奴隶制才被禁止;林肯总统在1862年美国内战中期宣告了奴隶的自由。

但这些都不代表奴隶制已经完全消失--沙特阿拉伯在1962年才禁止奴隶制。甚至—直到现在,每年仍有关于奴隶贸易的报道。

1998年2月,美国一位小学五年级的教师芭芭拉·沃格尔,给班里的学生读了一篇关于苏丹南部奴役黑人的文章。芭芭拉·沃格尔的学生深为惊骇,当听说国际基督团结会已经从奴隶主那里赎回一些黑奴并把他们送回家乡后,他们开始积攒零用钱。当时苏丹的奴隶价格最多时大约每人100美元。丹佛学校的学生最终募集了将近9000美元,足够解放150—160名奴隶。但是无法预料的副作用产生了,这种突然的需求抬升了奴隶的价格,而奴隶贩子利用这一收益买进了更多的奴隶。有些钱不知去向,根本没有被用来拯救奴隶。学生们的善心事实上反而助长了奴隶贸易的发展。

经济学感悟:商业法则保护交换双方的利益不受外界因素干扰而损失。因此在商业法则面前,是没有丝毫感性因素可言的。

【2】欧洲人获得“聪明点子”

欧洲的政治制度、科技和航海技术帮助皮萨罗远航到了南美洲寻找黄金。但对皮萨罗而言,最重要的可能是他所继承的欧洲文化遗产。欧洲由于极度缺乏金钱和新的土地,非常乐于资助这种探险,于是修建船只,配备装备和人手,并提供航海经验以帮助他们顺利航行。尽管皮萨罗本人是个文盲,但是因为之前有克里斯托弗尔·哥伦布和科尔特斯记载了自己的经历,他很清楚自己可以从新世界得到什么。

西班牙人打败阿兹特克印第安人的消息没有传到印加帝国,印加人完全受到了突袭。更糟糕的是,印加人根本没有料到皮萨罗根本没打算离开,而是计划着对他们进行永久性征服。当他们付完了国王的赎金以后,印加人期待着西班牙人会带着战利品返回故乡,但事实并非如此。

经济学感悟:违反商业法则通常可以不当得利,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许多撕毁合同的行为发生。

【3】救救孩子

在18世纪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利用对童工的剥削来获取利润。工业化开始之后,工厂需要更多的工人。儿童是许多工厂最理想的选择:第一,他们个头小而灵活,而且可以廉价雇佣;第二,他们很难组织起行会或者罢工;第三,他们容易被控制。

童工被送往煤矿,在黑暗而危险的条件下长时间地工作。他们被强迫爬进烟囱中打扫烟灰,清洁烟囱;他们被强迫在喧闹、肮脏、危险的机器旁干活。许多不到10岁的孩子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如果误工还会遭到重罚。他们站着吃完午餐,紧接着就继续工作。他们还时常被皮带抽打;被泼水;如果女孩和男孩说话,会被剪掉头发;如果他们说要逃跑,就会被锁在一起。在工厂事故中,经常有孩子残废甚至死亡。

在《济贫法》颁布后,英国兴起了一套针对贫民儿童的学徒系统:工厂主可以“购买”儿童的劳动,孩子受学徒合同的制约必须在工厂劳动到21岁。学徒工厂的工人集体住在狭窄的房屋中,食物是稀粥、面包和土豆。不工作的时候工人们会受到监禁。孩子们开始生病、死亡,那真是一种悲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