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今日不设防
3354300000014

第14章 全民综艺 (1)

读书记

有一次和别人抬杠,讨论主题是人的写作寿命,他自己是写书的,乐观地认为作家是可以写到80岁的,并以莱辛为例。我不否认作家可以一直写下去,只要他想写,但以多大年纪得诺贝尔奖论证并不科学,和各类电影奖的终身成就奖一样,“爷评的不是今年作品,是历年成绩。”似乎有位刻薄的作家说过,老年人写作像呕吐……不说了,太不尊重长者,但可以举出一百个例子证明更多作家的代表作往往是他的处女作,创作能力和性能力一样,二三十岁是真正的高峰期。

不仅仅是写作,就连阅读能力也如是。小时候我妈妈是单位的图书管理员,妈看言情,爸借武侠,我发明了一套偷看闲书的方法。我爸把书藏在很底层的抽屉里,我一只手伸在抽屉里翻书,蹲着看完了整套《鹿鼎记》,一旦门响立刻蹿回原位,假模假式装学习。有次在我妈眼皮子底下温习功课,桌子上是教科书,腿上放着《十月》,她给我请的家教一探头,我的腿连着杂志立刻塞回桌子下,那次动作慢了点,被家教发现了。

也有明目张胆看闲书的时候,语文课本后面有一些推荐书目,家长都很迷信课本,老师也都没什么学问,唯课本是从。我们那时基本上还有前苏联遗留痕迹,我看的第一本“名著”是《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讲姐姐怎么热爱学习,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动顽皮的弟弟。有一篇课文说居里夫人读数理化用心,表妹们在她身后叠了一堆椅子,砸到她还恍然不觉。全是这类的,爱迪生把表当成蛋煮,鼓吹陈景润没有自理能力,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一群精神恍惚的科学家。

接下来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已经忘记了这本书的内容,但却记得当时如饥似渴看课外书,无论多难看,都能迅速咽下去。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现在扫两行就要睡觉的催眠圣品,硬是看完了。最近闲着无聊,从网上下载了一套《梁羽生全集》。这套书好几十本,我在少年时就全部看过,家长借什么我只能看什么。今天重拾,发觉完全读不下去,没说几句就开打,招式的罗列、行文之啰唆、情节极简单、善恶很分明、恶人终有报、有情必眷属,就连评价最高的《云海玉弓缘》,人物苍白到作者要不断地贴标签,拎着读者的耳朵强调:金世遗是个我行我素的人,厉胜男邪气重重,通篇是议论文而非记叙文,再也不是我记忆中的美好。

现在我明白为什么王朔当年要批金庸,因为他看武侠时的年纪太大了,已经有了非常强的辨别能力,看过太多真正的好书。少年时的吸收能力像饭量,吃得多,长得快,正是有了量才会有今天的质,如果让我重新看那些推荐的“世界名著”,除了中国古典那四本,其它捏着鼻子也吃不下。

老也有老的好处,懂得欣赏复杂,理解世态人情。年轻时我看过《金瓶梅》洁本,因为没有性描写不爱看,觉得它又琐碎又黑暗,没有美感没有爱,充斥着成年人的恶形恶状。那时但凡文学作品里的亲热的部分,都要反复阅读,《天龙八部》里虚竹在冰窖那几页,被我摸出了黑边。今天看到的是全本《金瓶梅》,性描写反而跳过了,它优美的文字,描写饮食、服饰的玲珑,就连骂人的脏话,也俏皮十足。

分手声明的解读

童话的结尾永远是王子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至于生活真的幸福吗?他们又是如何幸福的?似乎作者自己也不敢再思量下去,越想越惊惧。

《浮生六记》被文人推崇,因为沈三白塑造了一个完全不知妒忌为何物的芸娘,陪着丈夫逛妓院,拼着逐出家门也要为丈夫纳妓女为妾。这样符合才子意淫要求的小妾怎么偏偏没有得到善报,反而早夭呢?看来阎王也并非男权主义者,处事也算公平。

看到周慧敏和倪震的分手声明,当代芸娘横空出世了!我简直要怀疑那两份声明是不是倪震一人写的,他跳进跳出,忽而是对公众充满愤怒的怨妇,忽而是如释重负的浪子,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只站在倪震一人的立场上。“某程度上,周慧敏早已是一位不同面貌的倪震。”因此,声明也完全可以由一人执笔。

周慧敏的声明里充斥着矛盾和不通:所以我敢大胆向各位说一句:“我的伴侣绝对犯得起这个错误”,而这句话,亦只我一人有资格去定论。看到伴侣事后为我做出的承担,我马上就原谅了他,又怎会有某些媒体创作出来的痛哭、拍台、大骂这般无稽的谎言呢 ?

既然马上原谅了,为什么要分手呢?有人拿刀架在她脖子上吗?假如没有,她完全可以抱着倪震大腿大哭:“不要弃我,我离开你活不下去!”还有必要字斟句酌发什么分手声明吗?原来,“我看到了很多无比荒诞、狠毒、凉薄的炒作与诅咒,妖魔鬼怪都涌进来,愈炒作愈黑暗,置人于死地。”公众捅破了她做千年绿壳龟的窗户纸,逼得她不得不放手。可让人不明白的是,显然倪震比她的自尊重要得多,她完全可以再次龟缩的,多管闲事的公众过几天就会忘记这个话题,有更新鲜热辣的事情等着他们。

整个事件像是顺着倪震的心意走下去。先是被记者“偷拍”,以他的风流,为什么接吻完和辣妹各自独行?难道突然酒醒悔悟?常人遇到这种事会破口大骂,倪震的表现实在是“磊落”:他立刻接受偷拍杂志的专访,力挺“记者朋友的照片清清楚楚,我的失态证据确凿”,而后暗示“我必须相信自己以后不会令伴侣蒙羞,才敢做人家的男朋友。”从他的过往记录来看,他显然改不了偷欢本性,所以不如分手算了。他的分手声明更好像抛下一个长久的包袱:“引咎分手”、“问责分手”,他以为他是曾荫权吗?这两个分手理由可以列入劈腿教科书,一旦男方对女方厌倦,赶紧说:公众逼我和你分手哦!你别怨我,把仇恨撒向公众吧!

“我这次的错误并非如一些损友说是技术上不小心,而是结构上出现了明显的中年危机。”这种弯弯绕的话真的只有酸文人才能想出来,翻译过来就是:如果我小心一点,不让你们偷拍到和小MM接吻是完全可能的,但我就不,我就是肉体上已经衰老,需要新鲜肉欲的刺激,这点周慧敏不能满足。

事件发生时,公众一相情愿地帮助周慧敏谴责风流男,却没有看到早在几年前,倪震追求姚乐碧时,周慧敏就已经把房子转给她和母亲合开的公司,在法律上这房子就不可能分给倪震。但过了一段,她又出昏招,白送公司一半股份给倪震,这次分手本来是倪震“引咎”,如果是夫妻离婚,倪震应该分一半身家给周,可他俩没有婚姻保证,周慧敏反而等于付给倪震1500万分手费。她退休多年,近两年才渐渐复出,血汗钱被爱人卷走,怪不得分手让她痛不欲生,都是公众惹的祸。倪震平白得了一份家产,40多岁正好寻觅小他一半的伴侣,娱乐圈的女人如果不当吸金王,就只好等着被男人榨干。玉女的出路不过这两条。

风 筝

我家能收到东森电影台,从那个频道我才知道台湾的电影业并没有完全死透,其实每年还是在拍一些片子。以前看李安的自传,知道台湾有个辅导金制度,获奖的剧本大约能得到二百万台币的辅导金,相当于人民币五十万元,多乎哉?不多也。现今这个社会,拍部低成本文艺片也很勉强。

台湾的电影不止是侯孝贤、杨德昌,或者朱延平的郝邵文+释小龙,那都是十几年前的旧事了。冯小刚的新片《非诚勿扰》用的就是十年前刘若英主演的《征婚启事》的创意。十年后,我在北京电影学院看内部试映时,观众笑声不断,这部在台湾票房很高、得过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片子,居然很多内地的专业人员都从没看过。

在碟店我看到一张名叫《爱情灵药》的台湾片,生产于2002年。这是一部17岁以下限制级电影,内有露两点镜头。我看到演员表和故事,毫不犹豫地买下。一个17岁少年,患有虑病症——就是总怀疑自己有某种暗疾——他的暗疾是占了西门庆的一个“驴”字。平时需要把那话儿用橡皮筋打成结才能穿上裤子(这细节一定是瞎编的,套在非洲某部落兄弟身上还差不多)。从小学三年级时,这个小朋友就去一家A书店买书兼打工。A书就是黄色书刊的代称,书店老板是少年的好朋友,他劝慰孩子:只有真正的女人才能带来快乐。有一天,老板的藏书被烧毁,他心梗而死,留下一条暗道送给小朋友。通过这暗室,少年偷窥到一位少妇,并且把老板的遗书交给少妇。少妇和老板是青梅竹马,老板的遗愿就是希望少妇能帮助少年知人事。

这个故事是环形结构的,还有另一条支线,不再赘述。那个天赋异禀的少年居然是唱着《童话》的光良扮演,先不说他超龄多少,就他怯生生、羞答答的外形,也实在没有公信力,这角色应该让房祖明演,起码还有成龙的遗传因子作证。因为性无能直到死去还是处男的老板是陈升演的!怪不得台湾的媒体说他是个怪人。

陈升是个慢吞吞的男人,也一定是个很有女人缘的男人。有一期《桃色蛋白质》,主持人侯佩岑,嘉宾刘若英,也请了刘若英的师傅陈升。只说了不到三句话,陈升就把刘若英搞哭了,那期节目完全失控,陈升行若无事地慢慢聊着,话很少,但每一句都跟扎针似的,侯佩岑也放弃了念台本,眼线都哭溶了。那期节目让很多人就能得出结论:一、刘若英对陈升有很深的感情,绝不仅仅是师徒情;二、其貌不扬的陈升会有许多女文青誓死追随,因为他太奇怪了,长得那么平凡,却散发着逼人的性感。

那个节目里,刘若英指定要陈升唱《风筝》,它也是《爱情灵药》的片尾曲。“贪玩又自由的风筝,每天都游戏在天空。如果有一天扯断了线,你是否会回来寻找我?”为什么自古以来,不羁、任性的诗人总能伤害无数颗少女心,因为她们都以为自己攥紧了线。

苦恼人的“酒桌”

我去采访范伟,闲聊时说起来最害怕的场合,他说是酒桌。作为一个讷于言又对酒精过敏的人,酒桌比战场更让他腿肚子转筋。有一次去地方上拍戏,该地方领导率众人等着范伟,一直等到晚上,就是要跟他喝几杯。东北人酒名在外,可范伟不是酒鬼,他左推右挡没有喝。领导城府深,脸上没有流露不悦表情。第二天,剧组拍戏处处受掣,范伟知道错了,和导演一起回请领导,当面干了一杯,脸红抽筋脖子粗,脉搏超过一百二。领导一看范伟要倒下,这才算原谅他不喝之罪。

过几天就看到酒仙谢晋老爷子去世的消息,他的儿子除了谢衍,智商都较低,和他嗜酒关系很大。历史上的酒神,陶渊明、李白,好像都没有很健康的后代。好在谢导是自己爱喝,总比被迫喝要人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