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铜雀春深
3356700000036

第36章 改革的目的当然就是革除异己(1)

在某种意义上,改革就是要清除异己;在某种意义上,改革又像是情敌决斗。自从林铁军走马上任,他就开始了对异己分子的防范。不知道为什么,他要将老廖当作革除的对象,谁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那样做。他恨他,容不下他,还是不喜欢他?甚至连自己都不曾意识到和女人相关。他只是看不惯这个所谓的学者,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出版社那些学问、姿色、能力均出众的女人尽揽麾下。

他知道在那些女人心目中,廖也夫就是风流儒雅的谦谦君子。尽管他胆小又没有担当,但多年来副总编辑的职位,还是让他备受瞩目。于是女人们趋之若鹜,而趋之若鹜者均为社里的精英女性。其中既包括林铁军爱慕的万末,亦包括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未央。她们都是老廖名副其实的“铁杆”,无论在什么样的状况下,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在老廖一边。

自从林铁军进入总编室,让他最不能容忍的是,老廖没完没了地骚扰万末,而她却始终不厌其烦。对这个虚伪的男人她从不敷衍,甚而由衷地视为知己。那时的林铁军不知他们由来已久的渊源,但就是觉得万末不该和老廖这种人过从甚密。在总编室,他们总是默契配合,相互信任,从万末的眼神中就可窥见她对老廖的心悦诚服。这种莫名其妙的关系,让林铁军一直很不舒服。有很多次,林铁军恨得牙痒痒的,甚至差点当面质询老廖,你家里不是有老婆吗?

让林铁军看不惯的还有那个自以为是的未央。她一天到晚神经兮兮凡人不理,仿佛真是名媛才女。她特立独行,穿着古怪,每时每刻都戴着帽子,以至于人们很难看到她的庐山真面貌。大家都知道她是老廖亲自调来的,自然对老廖的旨意言听计从。

尽管郁霏霏得以进入出版社是老社长的关系,但由于老廖分管辞书编辑室,便又将这个乖巧而漂亮的女孩收入囊中。霏霏如开心果般将那伙老学究组成的团体服务得风生水起,自然对主管领导老廖愈加鞍前马后。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她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林铁军,或者根本就不屑于认识林铁军这种人。

这些女人就这样杨柳依依地环绕在老廖身边,甚至发行科那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刘和平,都将老廖奉若神明。林铁军被升为分管发行的副社长后,刘和平每每到社里来,还是习惯性地先拜老廖。这女人二二乎乎的,总是把刚刚从老廖那边讨来的主意,原封不动地转告给林铁军,并且表示她一定会按照廖总编的指示去做云云。她一口一个廖总编,把林铁军当什么啦?而这些都是让林铁军不爽的地方,他不知这个女人到底是脑子缺根弦呢,还是秉承老廖的旨意故意向他示威。

总之和女人相关的林林总总,让林铁军烦透了这个廖也夫。他尤其讨厌老廖那种自以为是的良好感觉,就仿佛老社长以下就是他廖也夫的天下了。于是林铁军不知哪儿来的斗志,决意在老社长退休之前摆平这一切。

尽管老社长即将卸任的那些日子里,不断传来老廖接班的消息,却从不曾动摇林铁军的意志。有呼声就意味着有市场吗?有民意就代表着有可能吗?林铁军就是抓住了老廖此刻志在必夺的心态,怂恿他呈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态势,令上边不满。于是曾经的大好局面,很可能转瞬之间就土崩瓦解。

倘若老廖没有在老社长退休之前,就让自己继任的声势风起云涌,或许还引不起林铁军的警觉,更不会让老社长都有了警觉。于是林铁军决心放手一搏,而这些动作,事实上得到了老社长的首肯。他知道唯有老社长鼎力相助,他才有可能拥有未来。既然老社长已经把副社长给了他,何不借群雄争霸的乱局,乘势而为,更上一层楼呢?于是他开始上下奔走,左右出击,将这次试水当作检验自己实力的舞台。

他当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信心满满地有备而来。当他决定和廖也夫一争雌雄,就已经将自己和廖也夫做了认真的比照,并得出自己并不是完全没有胜算的结论。尽管老廖有深厚的人脉及丰富的出版经验,但不久前刚刚下发关于大力培养年轻干部的文件,这对于年长的老廖,不啻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而对于林铁军则如沐春风,仿佛这文件是专门为他颁布的。是的,青春就是未来,这已是年过半百的廖也夫等迟暮之辈无法抗衡的。是的,青春就是实力,这也是任何衰老而腐朽的势力所不能阻挡的。于是林铁军在这场新老之间的较量中,看到了朝霞一般的希望。

进而,他又将自己的能力及学问和老廖比对,单单是他读书读到了博士,先就胜了老廖一筹。尽管他没有渊博的家学,却拥有学贯中西的妻子。老廖不过大学本科,且入学后不久就“文化大革命”了。而老廖同样说不上什么书香门第,他甚至来自比林铁军更加偏远的乡村。这一干条件、背景他都胜老廖一筹,唯一不敌老廖的,只是他的资历。于是在尘埃落定前,林铁军就已然春风得意,哪怕尚不知究竟花落谁家。

由此,林铁军开始不动声色地“活动”。从基层到管理层,从出版社到出版局,从单位到社会,只要有用的部门和人员都不会错过。那一段,他极为苛刻地要求自己,哪怕最细小的环节都要尽善尽美。

当然,老社长是林铁军要啃的第一块骨头,尽管他老人家已经给了他尚方宝剑。但世事难料,一旦失误,谁也救不了他。所以要格外谨慎,无论怎样的场合。老社长尽管已知道林铁军和沈依然不睦,但沈远是林铁军妻子的这个现实又不能否认。老社长坦言就是因为沈远,林铁军才得以享受他和沈依然翁婿以及师生关系的照顾和好处。尽管他们已疏于往来,但为了女儿,沈依然明知林铁军势利,也不再轻易评判他。如此,林铁军才能在老社长的庇护下步步高升,直到,一路走向出版社的大位。

林铁军因此在家中备了丰盛的酒宴,沈远作为女主人亲自下厨,以显示这个家庭美好的诚意。在这个关键时刻举办如此家宴,谁都知道是为了什么。以沈远的孤傲清高,她怎么能容忍如此愚蠢的举动?不知道林铁军究竟是怎么说服的她,以至于让这位知识分子家庭出身又学贯中西的女人,从容就范。

晚宴中不仅请来老社长,还请来了沈远称之为阿姨的老社长妻子。席间他们只叙友谊,别无他话。在这种世交的关系中,他们当然会时不时地提到沈依然。沈远对与父亲相关的话题从不参与,而林铁军则不遗余力地讴歌导师的人品和学问。说到和导师疏离时不禁潸然泪下,他说他所有的过错就是爱上了沈远,他希望有一天导师能理解他。

尽管林铁军没再说下去,但他的潜台词依旧萦绕于心。这是林铁军对沈依然最大的怨恨,也是他认为沈依然最言行不一的地方。他记得导师曾到处弘扬他是他最才华横溢的弟子。为什么,当他只是学生时,就是导师最器重的爱徒?为什么,他一旦爱上了导师的女儿,就成了十恶不赦的伪君子?于是他开始怀疑导师真的欣赏他吗?尽管他没有当着任何人谴责过导师的虚伪。他知道唯有庸常之辈才会将人分成三六九等,他只是不能理解导师这种有着丰厚学养和高尚情操的人,怎么会如此嫌贫爱富?他不是不断告诫我们,人生来平等吗?为什么,他会那么在乎女儿嫁给了一个乡下人?

这些内心的独白,他一个字也不会说出来。他只是一个劲儿地谦卑而感恩地颂扬恩师的德高望重。他说有这样的岳父,是他毕生的骄傲。总之在期待升迁的晚宴上,林铁军用足了并不在场的沈依然的影响力。

这融洽而美好的晚宴显然达到了预期效果,离开时,老社长已明确表示他会积极举荐年轻人。这和林铁军不断向老社长灌输年轻就是未来的概念不无关系,他甚至多次以沈依然为例,说导师就是喜欢和我们这些年轻人在一起。导师常说,我们就是他的力量、他的翅膀、他的梦想,甚至期冀于我们为他养老送终。林铁军虽然没有明说日后他会怎样关照老社长退休后的生活,但是他已经让老社长感觉到,只要林铁军在,他就老有所依了。于是老社长如沐春风,也许是多喝了几杯,告别时信誓旦旦,说,有沈远在这里,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如此千回百转,林铁军终于如愿以偿。当上级来人在全社大会上宣布任命时,全场一片哗然。人们都以为廖也夫接替老社长的位子已毫无悬念,而老廖也做出接收大员的姿态,以为唾手可得。在人们看来,这对于老廖可谓实至名归,毕竟他辛辛苦苦在社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媳妇也该熬成婆了。然而谁都想不到,竟横刀杀出个程咬金。谁知道林铁军是个什么东西?他何德何能,竟能坐上社长兼总编辑的宝座,转眼就成了出版社所有人的上司。这小子怎么看都不像当领导的料,既没有工作资历,也不曾编过哪怕一本好书。他唯一能胜过老廖的无非是多读了几年书,或者还有事实上早已名存实亡的翁婿关系。总之这个谁也不曾在意的年轻人就这样蓦地脱颖而出,让所有人一时之间哑口无言。

林铁军到底是怎么拿到这顶乌纱帽的,一段时间内成为社里最具争议的话题。显然沈依然本人并不具备这种呼风唤雨的能力。他一介书生,两袖清风,并且已和女儿断绝了来往。那么这个林铁军到底还有什么秘密武器,以至于轻而易举就颠覆了老廖的社长梦。

事实上,关键就在即将易主的这几个月,然而这几个月并没有看到林铁军“活动”。或者就是因为没有“活动”而迷惑了老廖,于是大家一致认为,有时候姜并不一定是老的辣。

伴随着廖也夫的美梦彻底破灭,出版社以林铁军成为新一任社长,迅速完成了核心层的更迭。尽管依旧保留了老廖副总编辑的职务,但他还是很快就被边缘化了。自从林铁军上任就再没有开过编委会,于是所谓的副总编也就名存实亡了。

然而更让廖也夫寒心的是,原先老廖组阁中的那些大小兄弟,竟一夜之间全都转投了林铁军。就算是老廖能理解他们,唯有巴结新主子才会有出头之日,但也不至于远远地看到老廖就落荒而逃啊,仿佛弱势的老廖反而成了洪水猛兽。

在所有的这些不愉快中,唯一让老廖欣慰的是身边这些温暖的女人。他所以没有一蹶不振,或者就因为她们始终不渝地环绕着他。这是他经营多年所余不多的财富。如今也只有她们不畏强暴,敢于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旧和他风雨同舟。在老廖最沮丧的时候,是她们形影不离地安慰他,不离不弃地鼓励他,让他在遭到如此重创的时刻,看到未来的光明和希望。

是的,老廖为此而无比欣慰,因她们没有算计,没有野心,更不曾追名逐利。她们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跟老廖的友谊,无论他是不是当上“四季”的社长。

大权在握的林铁军可谓大功垂成,紧接着便大刀阔斧地调整各个编室,包括更换原先的部门领导。随之老廖的亲信统统被“整肃”,几乎片甲不留,无论他们做出怎样摇尾乞怜的姿态。一时间社里噤若寒蝉,人人自危,以为是来了一场重新洗牌的政治运动。

即或如此,林铁军还是不放过老廖。上任伊始,就开始对老廖主管的部门进行“调研”,之后便很快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负责图书的生产和销售。这就等于剥夺了老廖副总编的权力,无形中让他沦为辞书编室这一个部门的负责人。

很快,人们就对这个没什么资历的年轻人刮目相看,觉得干掉那些占据要津的庸常之辈也没有什么不好。而林铁军提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主张,愈加颠覆了以往论资排辈的用人原则,为年轻人创造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如此地震一般的换血风声鹤唳,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人们都知道,鸡蛋不能往石头上撞的生存法则。

随后林铁军果断地提拔了一批年轻人,后来这些人成为了林铁军核心力量的中坚。同时林铁军又建立了多个由个人领衔的出版人工作室,未央即是其中之一,这足以说明林铁军在选择人才上没有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