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汉那些事儿
3369300000009

第9章 承平日久(3)

公主很无奈,知道自己斗不过对方,最终只好半卖半送地把沁园给了窦宪。从这以后,窦宪更得意了,毕竟连公主都要让自己三分,试问满朝文武,还有几人敢得罪他?

没多久,章帝出巡经过沁园的时候,问到这个园子的情况。大家一听,都噤声不语。窦宪一直认为皇帝妹夫平时忙着国家大事,根本不会理会公主妹妹的近况。现在冷不防地遭遇突发状况,他支支吾吾了半天,也答不出个所以然来。章帝环视一周,让其他人回话。窦宪连忙抬眼,狠狠地瞪了众人一眼,示意识相的都住嘴。

章帝没得到答案,只好一脸狐疑地回宫去了。他再仔细一调查,发现沁园竟早就被窦宪这个小舅子夺去了,顿时怒火冲天,把窦宪叫来,破口大骂:“你真是越活越猖狂了,居然连我妹妹的房子都敢抢!她好歹是个公主,平时满朝文武谁遇着她,不得给个笑脸的?而你,现在竟然凌驾于一国公主之上,那么普通老百姓不是更不放在眼里了吗?哼,告诉你,咱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少你一个也不会有啥损失!”

窦宪吓得跪在地上,边磕头边认错,还承诺自己待会儿回家就把沁园还给公主。窦皇后听说了,也赶紧脱下皇后服饰来低头求情。她先是梨花带雨地在老公面前承认错误,见老公怒气消了,又开始为窦宪求情。章帝是最听老婆话的,心情一舒畅,就说:“行了,这件事就算了,他只要把沁园还给我妹妹,我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皇后暗暗吁了口气,而窦宪也擦掉冷汗重新振作起来,心里还得意,“有皇后妹妹当后台就是不一样,看来以后就算作奸犯科,也没啥好忌讳的了。”于是,章帝在位期间,窦家依旧位高权重,窦宪依然猖狂如故。

阿龙辞典沁园春

唐诗有格律,宋词有词牌。但专家们考证认为,历史上的八百七十多个词牌出处多不可考,只有“沁园春”例外,其出处就是沁水公主的沁园。沁园实在美轮美奂,其中的故事又很典型,当时和后世的文人们不断以之为题咏叹,沉淀下来,就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亮点——“沁园春”词牌。

【阿龙看热闹】

做人要见微而知著

古人讲“见微知著”,就是要从一件小事、一点苗头上,看事情继续发展可能导致的后果。章帝在窦宪猖狂这件事上,没有重视起来,出于徇私心理,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最终导致了后来窦家谋取大权这种事情的发生。这就是不能见微知著的典型。

7、 孔僖的幸运

东汉自建立开始,经过几代皇帝的治理,国家真正繁荣安定起来。日子好了,大家都不愁吃穿,接下来政府自然就开始注重人口素质的提高。

章帝时期,国家兴办的大学——洛阳太学——里简直是人才济济,很多年轻的学子都在这里读书,这当中就有一个叫孔僖的学生。孔僖的来历可不简单,他的先祖是大名鼎鼎的孔子,而他自己也发奋读书,立志将来要出人头地。

一天,孔僖在跟同学探讨《春秋》这本书的时候,聊到了吴王夫差。一想到夫差先胜后败的事,孔僖就不由得放下书,叹了口气说:“吴王不能一如既往,最终被勾践反咬一口,身死国灭,说起来还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啊。”

同学听了他的感叹后,就表示赞同:“你说得不错。其实咱们大汉的武帝开始也是崇尚儒家,最初治国的五六年间,全国上下一片祥和景象。可是,他后来却一改先前的作风,忘记了过去自己在治国方面的优点,使得国家连年征战,百姓的日子也是一天不如一天,跟夫差没啥区别啊。”

就在两人聊得兴起时,旁边一个叫梁郁的人听见了,便反问他俩:“照你们这样说的话,武帝也是犬?”这话一出口,孔僖两人就意识到事态不对,赶紧闭上嘴,再不说话了。

梁郁是个小肚鸡肠的人,见他们俩都不答理自己,心里很不爽,就暗暗说:“哼,本来还想跟你们说说话的,可你俩居然装腔作势,对我不理不睬。既然这样的话,就别怪我不仁不义了。”

之后,他就给朝廷写了封告密信,检举孔僖和他的同学两人诽谤汉武帝,还讥讽时政。朝中的官员看见这封信后,当即便让人把孔僖的同学抓来,嘴里还气得直嚷:“国家出钱给你们这帮知识分子办学校、找老师,就是希望你们将来报效祖国的。没想到你们这帮家伙还没报答,嘴上就开始说老祖宗的不是了,简直是找死!”

孔僖的同学不过是个知识分子,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进监狱的一天。他吓得瑟瑟发抖,大气都不敢出,更别说为自己争辩了。孔僖知道后,便马上写了封信,递到中央去。

他在信上说:“我们诽谤武帝这件事,根本就是胡说八道。武帝作为一个皇帝,他的一言一行早就被记录在史书上,天下人都知道他曾经的作为,我们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怎么谈得上是诽谤呢?再说皇上您从登基以来,并没有什么大的过失,百姓们的日子也过得很好,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试问我们还有什么可讥讽的呢?而作为皇上您,即使我们真的说了什么,那么您如果有错就及时改正,没错就宽恕我们,这样今后不是更容易能听到真话吗?”

这封信很快到了章帝手中,他本来就没有追究这事的念头,现在见孔僖这样说,便让官员们把被抓的同学放了。又见孔僖确实很有才华,章帝索性就将他转为国家公务员,安排他做官了。

阿龙辞典今古文之争

今古文是就汉朝而言。今文是指用汉朝当时通用文字写出的经书,古文是指出土的用汉朝以前文字写成的经书。经书都是一样,比如《春秋》《尚书》《诗经》《周易》《周礼》等,但弟子传承不一样。今文经学自称直接从孔子的弟子口耳相传下来,是孔子的思想;古文经学说自己掌握的是真实的历史。拿《春秋》来说,今文经学学习的《谷粱传》,古文经学学习的是《左传》。可见两家,一是经学,一是历史学。两汉先是今文经学很兴盛,后来谶纬之学、古文经学兴起,直至郑玄集中两派观点注释上述经典后,两派渐渐融合。

【阿龙看热闹】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孔僖遭人告密,本来是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他却凭借一封书信,转危为安,不得不说他是很幸运的。然而,幸运固然有,遇事不慌张且平和的心态才是最关键的。如果他在被人诬告的时候,手忙脚乱,恐怕还等不到章帝的宽恕,人就已经呜呼哀哉了。所以,当我们在遭遇不利于己的事情时,要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态,抱着“塞翁失马”的信念,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要淡然处之。

8、 白衣尚书

光武帝遭遇了严子陵这样一个一心归隐的人才,而最终不能重用;等到章帝当上皇帝后,同样遇到了一个无心做官的人才,他就是郑均。

郑均从小就爱读书,不过他偏爱的科目不是儒家学说,而是黄老之学。一提黄老学说,恐怕大家都知道,它跟中国历代的隐居者息息相关。没错,读多了黄老思想的郑均,生平的最大志向绝对不是升官发财。

虽然郑均不喜欢做官,但他的哥哥倒是很热衷。当时,哥哥在县城里当了个小官,很是得意。得意什么?自然是能够捞到外快了。自从当上官员后,就有不少当地的老百姓托他办事,纷纷上门送礼。他是来者不拒,无论谁的礼物都收下。

郑均一看,急了,就劝说:“大哥,你这样公然收受贿赂,早晚会被上级查处的。到时候,你一个芝麻大的小官,还没后台,谁都救不了你。”

阿龙记事贴

汉世多出有性格的人物

东汉时期读书游学,但不求出仕的人颇多。前有严子陵、郑均,后有梁鸿等人。这样的人“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很讲气节,中国后来的读书人每读他们的传记,都击节赞叹,想慕其为人,为之倾倒。其中的梁鸿更有意思,读书出名后,家乡的富贵人家都想招他为女婿,他独独看上了丑女孟光,结婚后一起共入霸陵山中隐居,荆钗布裙,以耕织为业,以吟咏自娱。

哥哥不以为意地回答:“咱当官可不就是图这点好处吗?再说了,现在上上下下的官员行贿受贿的多了去了,我怎么会这么倒霉,被他们查到?这些不过是些不起眼的小礼物,没人会过问的。”

郑均见哥哥无动于衷,气得一挥袖子离家出走了。直到一年多以后,他才回来。哥哥一见他又黑又瘦的模样,就忙问他这段时间去哪儿了。郑均便把包裹中的银两全数递给他,说:“我这一年多去外边打工了,又是给人端盘子又是扫大街的,好不容易才挣了这些钱,你都拿去花吧。我只是想告诉你,钱没了可以再挣,但是当官一旦犯了错,这辈子都别想翻身了。”

没想到当弟弟的竟为了哥哥,在外辛苦奔波打了一年工!直到此时,哥哥才幡然醒悟,“你是对的,我能当官的确不容易,怎么能因为眼前的利益,就毁了自己的前程呢?”从那以后,郑均的哥哥便改过自新,做了个廉洁奉公的官员。

后来,哥哥去世,郑均就一肩扛下家庭的重担,把守寡的嫂嫂和侄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他贤德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当地的官府听说他的事迹后,就决定录用他。

这下郑均可不愿意了,“咱从小到大都不想当公务员,更不想跟政治扯上关系,怎么现在就找上我了呢?要知道,我只想做个平头老百姓,没事的时候种种花、钓钓鱼,一年出去旅游一次就满足了啊。”

政府的官员们才不信他的说辞呢,他们只觉得这年头多少人想当官都挤不进来,难道还会有请他当官却拒绝的人吗?于是,他们三番两次地找到郑均,让他出来为人民服务。可惜的是,他们每次去郑家的时候,郑均不是感冒发烧就是头疼脑热。时间一长,官员们急了,干脆下令:“就是骗,也要把郑均那家伙给骗来!”

最终,郑均被赶上了仕途。有句话说得好:“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的。”后来,章帝也听说了郑均的名声,就把他提拔为尚书,只要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就经常询问他的意见。而郑均也经常给皇帝进谏忠言,很受器重。

然而,郑均的毕生志向并不是当官,所以在尚书的位子上摸爬滚打了一阵子后,就借口身体不行,嚷嚷着要办病退了。章帝见他一心归隐,只好一狠心,咬牙说:“强扭的瓜不甜,咱只好学学光武帝,放你回家了。”

得偿所愿的郑均便兴高采烈地打包行李,潇潇洒洒地回老家去了。他归隐之后,章帝因为思念他,还在出巡的时候前去看望他,并说:“您德才兼备,我即使身为皇帝,也是很敬重您的啊。虽然我知道您无心政事,但毕竟在政府里打过一段时间的工,还当上了尚书。那么就算是退休了,您的工资还是跟以前一样的。”

郑均身为一个平民百姓,但在皇帝心中却位同尚书,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就开始称呼他为“白衣尚书”。

阿龙辞典尚书的历史

尚书是汉武帝时建立的,本是皇帝身边的秘书机构,到光武帝时正式代替三公成为宰相机构。所以在东汉,有权势的大臣多加“录尚书事”的职衔。为干出一番成绩,光武帝甩开宰相,多多任用身边的秘书,时间一长就成了惯例,后来惯例变成机制,秘书成为宰相。曹魏时又出现了新的秘书机构——中书,并渐渐替代尚书成为宰相机构;中书之后又产生了门下,成为南北朝时的宰相机构。

【阿龙看热闹】

不怕人不知,就怕没本事

很多人一生毫无所获,并不是他运气不好,也不是他的眼光有问题,而是没多大本事。这就如同酿酒一样。如果你的酒酿得好,就算藏在深巷之中,也会有人闻香而来;如果你的酒酿得不好,那么就算摆在高档餐厅里,也是无人问津。想要出人头地,最重要的并非在人前卖弄自己,而是要在人后不断地自我提升。

9、 窦宪之死

汉章帝死后,他十岁的儿子刘肇继承皇位,窦太后借机掌握大权。有了这个娘家重于国家的太后当靠山,窦家鸡犬升天的日子总算到来。其中,窦宪在跟匈奴打过几场胜仗后,越发不把他人放在眼中。他飞扬跋扈,任意夺人妻女,拉帮结派,四处购买房产,而收受贿赂这种事更加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