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路的尽头,我的开始
3370600000010

第10章 一桩不挣钱的好生意(1)

1、 宏观考量,价值最大——让杨澜不虚厦门行

杨澜是我崇拜的偶像,策划“杨澜厦门行”对我来说是一桩不挣钱的买卖,但我却感到很荣幸,一来我能为自己崇拜的人做一点事,二来也可以通过她的影响力为厦门公益事业做一些贡献。

现在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真是煞费苦心,想尽各种办法,比如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提高关注度,一些企业纷纷打出名人牌、明星牌,制造声势。至于名人效应是深远长久,还是昙花一现,这就要看运作者的韬晦与眼光了。如果只把眼光局限于一点,不从全局上宏观考虑,往往不会收到最佳的效果。

“书香鹭岛”是厦门政府组织的大型综合性读书文化活动,以“享受读书乐趣,创造美好人生”为主题,通过举办书市、讲座、征文等形式的系列活动,希望形成全鹭岛“读书、爱书、用书”的良好氛围。2005年初,“书香鹭岛”组委会有意邀请杨澜来厦门,为《杨澜访谈录》DVD举办一个签售会。

组委会找到我们七彩虹广告公司,希望由我们来策划这一次的签售活动。但《杨澜访谈录》DVD的定价比较高,即便有明星光环的加持,很多人也因不能承担这个价位而放弃购买。所以,想把这次活动办成功还是有一定难度。

但有这个机会仍让我兴奋不已,因为杨澜一直是我的偶像,她的创业过程和传奇人生都深深让我折服。我相信不仅是我,在很多市民和企业家当中,她都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影响力和良好的口碑,她的厦门之行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

那么如何既能突破DVD高价的限制,保证效益,让签售会挣回投入成本,又将杨澜的名人效应利用到极致,让她不虚此行呢?

我决定不把眼光局限于一场签售会上,而是将眼光放远放宽,将签售会做一些延伸和拓展,将“杨澜”和“杨澜厦门行”看作一个策划推广的对象,将杨澜厦门行的商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同时也为最后的DVD签售做铺垫。

这样一来就不会轻易陷入单点式活动的套路,同时保证了策划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加大了成功率。这个想法得到了主办方的肯定。于是,我们就从《杨澜访谈录》DVD签售会的策划单位,变成了“杨澜厦门行”的承办单位。

任何事物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对任何一件事不要仅仅局限于事情本身去思考,而是要把它放置于一个大的关系网中,从宏观上来整体考量、把握。这样一来,所要做的就不仅仅是完成一件孤立的小事,而是要完成一系列与此有关联的事。对商业活动来说,这更显得至关重要了。

对于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道理也是一样。比如,生活中发现一个坏毛病,改正之前,要先弄清楚它与哪些行为习惯联系在一起,找出毛病产生的根源。只有这样,毛病才能更好地被改掉,而不会“复发”。

2、 找准对象才能有的放矢——杨澜与厦门企业家面对面

虽说将《杨澜访谈录》DVD的签售活动改为了“杨澜厦门行”的系列活动的一个环节,但是实质上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如何将《杨澜访谈录》的DVD签售出去。“越是信息爆炸时代,就越会出现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说,在资讯发达的当今社会,信息极度过剩、媒体多元化发展,在充斥着各种信息干扰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买方找不到卖方,卖方也找不到买方”的“双盲”现象。因此,在信息的洪流中只有准确、迅速地找到靶心,有的放矢,才能将自己的信息有效地传播。

前面说过,《杨澜访谈录》DVD的高价位会造成受众面的狭小。普通市民获知杨澜将在厦门进行签售后,或许会争先恐后前来一睹名人风采,但看到二百八十元的DVD,就不一定舍得掏腰包,很容易产生有“势”无“市”的现象。退一步考虑,就算签售会当天到场的所有市民都大方掏钱人手一套,单独靠个人一套一套地走,销售量终归还是有限。

《杨澜访谈录》DVD的内容和定价决定了它应该瞄准的是相对较为高端的受众,如文、商、政界人士。并且,要提高销售,靠零散的销售是不行的,于是我们开始主动出击,与各类协会和组织接洽,进行团购的推广。

要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实现杨澜与企业家的对接呢?我们知道,杨澜的身份除了主持人、传媒人外,也是中国最成功的女企业家之一,在创业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都有相当的经验。若能举办一场杨澜对话厦门成功企业家的论坛,一定会产生有趣的碰撞。而且对厦门本土的企业家来说,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于是我们与团市委、厦门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合作,策划了一次“品牌·未来——杨澜与厦门青年企业家关于品牌的对话”电视论坛。

2005年1月7日,杨澜以一个特邀嘉宾的身份,来到厦门广电集团一千平米的演播厅,同厦门知名企业共同探讨如何培植品牌企业文化。未能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通过厦门电视台的全程直播看到场内的精彩碰撞。

我们对参与论坛的企业设了一定的门槛——有意参与论坛的企业,须认购至少二百套《杨澜访谈录》DVD。其中包含了三方面的考量:

一是控制了参加的人数与规模;

二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论坛的层次与质量,将原本单纯的商业活动升级为一场文化交流活动;

三是保证了《杨澜访谈录》DVD的销量。参与其中的企业通过这样的活动得到了学习和展示自我品牌的目的,购得的DVD又可作为一种馈赠客户的礼品,或者做企业内部教育的材料,也算是物超所值。

方法总比问题多,在经过一番精细的策划后,不但《杨澜访谈录》DVD销量问题会迎刃而解,同时还将这次活动的规模扩大了,档次提升了,将原本单纯的商业活动升级为一场文化交流活动。

事实告诉我们,在解决一件棘手的问题时,找准对象,有的放矢,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时候,并不是事情本身很难,而是我们还没有找到问题的本质之所在。

3、 让我们投入到公益事业——杨澜将“阳光”带到厦门

杨澜当初是以主持人的身份为大家所熟知的,但是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时的她却选择了出国求学,后来摇身一变,成为传媒人、企业家,并且每一个角色都做得有声有色。而后更是中国率先做起公益慈善的名人之一。

那么,杨澜此次厦门行,除了签售、开交流论坛,就足够了吗?还要不要再将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让杨澜加入到厦门的志愿者中呢?既体现出厦门这个城市的和谐、友爱风气,也彰显出杨澜的境界与胸怀。

杨澜除了事业做得成功外,还特别热衷于公益事业。1997年1月,她的散文集《凭海临风》出版,将第一笔稿酬收入全额捐献给希望工程;2002年11月,一项“百位名人捐助西部失学儿童慈善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她担任了该活动的“爱心大使”;此外,她还是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的常务理事。

除了签售活动外,何不利用杨澜在公益方面的影响力推动厦门公益事业的发展呢?而且这也将反过来促进签售活动的顺利进行。此时,我了解到,团市委旗下有一个专为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设立的“阳光关爱工程”,而杨澜执掌的媒体投资公司正好也以“阳光”命名,二者也算是一个机缘。

于是,在“阳光关爱工程”的基础上,我们七彩虹广告公司与厦门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厦门市青年企业家协会、阳光文化媒体集团,共同倡议发起了“七彩阳光关爱工程”,特请杨澜为“七彩阳光关爱大使”。与此同时,《杨澜访谈录》DVD此次在厦门销售的全部利润将赠给“七彩阳光关爱工程”,用于帮助弱势青少年健康成长。

明天,杨澜来厦与您网聊

杨澜总是带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她执掌的媒体投资有限公司也以“阳光”命名,如今,她又担任了厦门“七彩阳光关爱工程”的关爱大使,来到这座“阳光小队”诞生的城市。杨澜,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似乎经常与“阳光”,与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密切相连。

与其他大牌明星不同的是,此次杨澜来厦,不但不收一分钱出场费,就连《杨澜访谈录》DVD光盘的签售所得利润,也将全部捐赠给“七彩阳光关爱工程”。那么,“无利可图”的鹭岛之旅为什么能够吸引杨澜呢?记者采访了解到,让杨澜感兴趣的,正是在厦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阳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