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宋那些事儿
3371500000017

第17章 大仇得报(1)

1、 金宣宗南侵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四月,金宣宗完颜下令对南宋采取军事行动。

完颜是迫不得已才对南宋发动战争。面对蒙古人的不断进攻,金国不断败退,1215年的时候南退到了开封。金宣宗异常苦恼:再这样退下去,大金国就要亡啦。怎么办?

大臣纷纷献策。一派说:蒙古人厉害,黄河以北既然失去,就干脆不要了,我们到南方去开拓生存空间。另一派说:南方可是宋人的地盘,去那里开拓生存空间,和开战无异。我们不能和南宋开战,应该把南宋变成朋友共同对付敌人蒙古。

两派争吵得很厉害,金宣宗一下不好作决定,便听了主战的宰相术虎高琪的话,签署命令,先对襄阳进行一下非决定性攻击。

战争虽然打响了,但金廷的争吵并没有立刻停下来,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各说各的理由,希望金宣宗能支持自己。

反战派说:第一,用武力使南宋屈服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太祖太宗的时候,我们何等英勇,何等有战斗力,结果怎样呢?现在我们的战斗力大不如前,却叫嚣什么打垮南宋,扩大疆土,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第二,我们出击,如果南宋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坚守不出,等我们粮食吃得差不多,士兵也疲惫的时候,派些人马来袭击我们,那时就不好办了。进又进不得,退的话,宋人就会追着我们的屁股打,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第三,我们现在就剩下黄河以南这一块地区了,人民吃饭都成问题,哪还有能力供应打仗啊。南宋有江南充足的粮食供应,就是拖也能把我们拖垮。所以,为了对抗蒙古,双方就得议和,联合起来共同抗蒙。就算南宋不与我们联盟,蒙古人看到我们一心抵抗,也得考虑考虑。

主战派听得耳朵很不舒服,反驳道:首先,我们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十年前宋军主动进攻,最后被我们打了个落花流水,还乖乖地主动送上当朝宰相的人头。

再者,南宋军队就是缩头乌龟,现在内乱不休,缺乏得力将领,他是没有胆来袭击我们的。只要我们的军队一出现,他们准吓得直尿裤子,不是逃跑,就是投降。

最后,主动议和是丢脸的事,绝不可行。

阿龙记事贴

真德秀有远见

1215年,也就是金宣宗把首都从燕京(北京)迁到汴京(开封市)时,南宋官员真德秀指出,今日的蒙古人就是当年的女真人,蒙古一旦与我为邻,也一定会效法女真已经施行过的老办法,不能不预先考虑应对之策。但可惜的是,他也想不出来什么应对之策。有远见很好,但要是再能够给领导提几种解决思路,就更好了。

但反战派的声音没有就此消失,金宣宗被吵得心里烦,就说道:“那就先草拟一份和约出来看看吧。”

反战派立刻就起草了一份。金宣宗拿到朝廷上来讨论,主战派一看,大叫大嚷:“这是议和吗?我咋怎么看怎么像是求和啊?你听听这词用的,简直是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啊。我们大金国干过这事吗?这是示弱,哪是议和?”于是,主战派一致反对。金宣宗没法,只好把它存档了。

反战派还是觉得不能打,建议把重兵调到边境,对南宋形成压力,迫使他们议和。

主战派觉得大军既然已经出动,战争已经打响,让反战派等着瞧好了。

谁知,不久就传来金兵在襄阳碰钉子的消息。五月,宁宗下令: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哪儿有金兵,就往哪儿打,总之,抗金就是爱国,给我打就行了。

于是金国朝廷议和的声音又大了起来。另一位宰相向金宣宗上书,提出南侵有“六不可”,一二三四……条分缕析,看得金宣宗心惊肉跳,思考了好久没有说话。但朝政控制在术虎高琪手里,他不同意。金宣宗也觉得不甘心,于是,这年十二月金军又派兵分几路向川陕进攻。

这次传来的是好消息。金宣宗松了口气,可以安心睡几天了。但到1219年时,坏消息又传来了。南宋政府湖北枣阳边防军司令孟宗政在枣阳城下大败攻城的金军,这还不算,他还追,一直把狼奔豕突的金军追击到邓州才返回,金军从此不敢再窥视襄汉(襄樊及汉水流域),金人一听襄汉,怕得如同白日见鬼。

金宣宗的南侵就这样在一胜一败、一好一坏中进行。双方在边境上你打过来,我攻过去,躲猫猫一样,玩了个不亦乐乎。就这样,一直到1223年,金国权臣术虎高琪早被砍了头,金宣宗也去见了阎王,金哀宗完颜守绪上台,宋金的这场战争才告结束。

但是,南宋政府里面的故事五花八门,才刚刚开始。

阿龙看热闹

在困难面前表现得好一点

让人大感讽刺的是,在宋人眼里看来强大如虎的金国人,遇到更强大的敌人蒙古人时,竟然也是把宋朝人遭遇金国人时的紧张、犹豫、害怕、退缩、不自信等等原封不动地上演一遍——原来,再强大的英雄,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也会有和普通人一样的心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知道,第一,不要自卑,强人也有内心脆弱的时刻,大家都是人,并没有谁天生就比谁差;第二,牢记历史经验,困难的时候,畏惧和退缩解决不了问题,坚强一点、勇敢一点,才可能创造奇迹。

2、 史弥远的美女间谍

1221年,赵竑被宁宗封为太子。赵竑是宁宗弟弟的儿子,杨后的养子赵曮早在几年前就得病死了,宁宗壮着胆子把侄子要过来,封为太子。

赵竑素有大志,看到朝政日坏,心里很不是滋味:“史弥远、杨后,这两个大坏蛋,相互勾结,做尽了坏事。我一旦掌权,就要惩罚他们。”赵竑一想到他们,就恨得牙根直痒痒。

但赵竑没有政治头脑,不懂得韬光养晦,喜怒皆形于色,让史弥远一下子就看出了赵竑对他不怀好意。于是,史弥远开始想法子对付赵竑。

“小孩子,好对付。看他喜欢什么,投其所好就是。”史弥远思考着,“但重要的是得有个人帮我盯着他,免得他关键时刻捣乱,其他的事就慢慢来”。

终于,史弥远打听到了赵竑喜欢弹古琴。史弥远眉头一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来监视赵竑。

他从偏远的地方买来了一名擅长弹琴的美女,通过别人送给了赵竑。赵竑一看,姑娘很美,而且还会弹琴,心里很是喜欢,时间一长,把她当成了无话不说的知己。

没多久,史弥远就通过琴女掌握了赵竑的一举一动。

赵竑非常有心,史弥远和杨后每干一件坏事,他就在书案上记上一笔,时间一长,写满了整个书案,让琴女很不好清理。赵竑还暗地里说他一当政就要废了史弥远,把他流放到八千里外的边远地区。一次,他还指着墙壁上的地图对琴女说,琼州、崖州就是流放史弥远的很好的地方——这两个地方在当时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不过,赵竑后来又改变了主意,他称呼史弥远为“新恩”,意思是将来要把史弥远流放到新州或恩州——这两个地方是琼州与崖州的山寨版。

赵竑的老师真德秀(那位有远见而无建设性意见的人)曾多次劝说他要忍耐,他提醒赵竑:“韩非子说过,做皇帝要深藏不露,大臣才没法猜测,才不会绞尽脑汁投其所好,只知道埋头干活。史弥远是皇上所宠幸的人,杨后是皇上所依赖的人,您撼不动他们,搞不好还会弄巧成拙。您要多孝敬杨后,笼络史弥远,才能稳固太子之位。”赵竑把这些劝谏当成了耳边风。

阿龙记事贴

南宋朝的杨贵妃

早年宁宗立皇后时,韩侂胄力挺曹妃,因此与杨妃结下了仇。还是杨妃机智,趁宁宗喝醉了,让他写下立杨氏为皇后的字据。杨氏当上皇后,和史弥远联手干掉了韩侂胄。杨皇后、史丞相,加上枢密使姓安,当朝一时盛传唐玄宗“杨安史”的故事又要重演了。可见历朝历代,历史一直就是人们的一面镜子。

史弥远得知这一切后,心里闪过了一丝恐惧,决定废掉赵竑的太子之位。他找来心腹,让他暗地寻找合适的宗室子弟,作为太子预备人选。心腹找来找去,找到了一个叫赵与莒的太祖后人。史弥远把他推荐给了宁宗,宁宗把他改名为赵贵诚。

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宁宗突然病重,不能处理朝政,史弥远决定开始实施他的废立计划。

史弥远瞒着杨后连夜带赵贵诚入宫,在太监、宫女面前混了个脸熟。当即,史弥远就假传圣旨,说皇帝改立赵贵诚为太子。又过了五天,宁宗去世,史弥远将废立太子的打算立即告诉了杨后。杨后虽然不喜欢赵竑,但对史弥远的自作主张深感不快,愕然道:“皇太子赵竑是先帝所立,怎么可以擅自改变呢?而且是在这个当口,怎么让大臣心服呢?”

史弥远见状,派杨后的侄子一夜之中先后七次进宫,向杨后传言,把其中的利害说给杨后听。杨后禁不住一再劝说,又考虑到自身利益,终于同意了史弥远的做法。

于是,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杨后、史弥远立即派人去宣召赵贵诚,特意吩咐前去的人说:“是沂王府的皇子(指赵贵诚),不是万岁巷的皇子(指赵竑),如果搞错了,就斩了你们!”

此时,真正的太子赵竑得知了宁宗驾崩的消息,正在万岁巷的府邸焦急等候,等待宫中派人宣召自己进宫。但就在他急不可待地跑到大门口张望的时候,宫中派出宣召赵贵诚的使者刚好从门口经过。等他纳闷使者为什么没有进府,而在门口走过去的时候,使者已经簇拥着赵贵诚再次走过他的门口,直接进宫去了。

赵贵诚进宫后,杨后把他改名为赵昀,让他跪拜宁宗灵柩后即了位,这就是宋理宗。太子赵竑则被废为济王,出居湖州。临走时,他还对已经回到主人处报到的内鬼——那个琴女——恋恋不舍。

阿龙辞典 宋理宗奇人异相

1121年,史弥远的家庭教师余天锡在绍兴一位保长家里做客。席间,有两位少年侍立一旁,保长告诉他:“这是我的外孙赵与莒和赵与苪,前些日子,曾有人说这两个小家伙以后会达到富贵的最高级。”余老师震骇,回去后报告给史弥远。史弥远见了赵与莒也是目瞪口呆——我们无从得知这个孩子身上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令史权臣有这样激烈的反应,还推荐给宁宗当儿子。宁宗改其名为赵贵诚,让年仅十七岁的他担任皇宫卫队队长。1125年,赵贵诚即位,是为宋理宗。

阿龙看热闹

煮熟的鸭子会飞

唯一的正牌太子在临登基那一刻,被掉了包,好比足球场上临门一脚,足球自己跑出界了。赵竑没做上皇帝,这结局对南宋朝廷来说是喜还是悲、是幸还是不幸,且不去管它,我们只知道:即使煮熟了的鸭子也可能会飞走的,人生总有很多意外,在事情没有完全实现之前,且不可麻痹大意,更不可轻言放弃,最后一分钟、一秒钟,都有可能发生扭转乾坤的突变。不麻痹,不放弃!

3、 “湖州之变”

1225年,宋理宗即位,新年刚改元,就传来了湖州有人造反的消息。造反的人叫潘壬,是位大学生,因十分不满史弥远擅废太子,打出拥护济王赵竑——那位总想把史弥远发配到蛮荒之地的前太子——的旗号,在湖州反叛朝廷。

读书人造反如同借贷做生意,自己没有本钱,也不会积攒本钱。潘壬之所以敢打旗号造反,是因为他和山东的红袄军取得了联系,红袄军也答应,只要他一动,立即前来湖州。

但是,多日过去了,红袄军杳无音信。潘壬派了几波人去提醒红袄军,可回来的人众口一词:那些人说根本没有这回事。

潘壬气得死去活来,只好自力更生。他让人叫其他几个弟兄来商量。商量来商量去,他们觉得还是各自去找同伙,不管什么人,打鱼的、贩盐的,只要愿意,都叫过来,越多越好。就这样,几个人散去了。

很快,他们就集合了一支上千人的队伍,在黑夜中向济王府赶过来。

喜欢发配史弥远的济王正在睡觉,潘壬自称是红袄军的人,骗开门闯进了济王的卧室。

济王赵竑急忙藏了起来,潘壬从床底下把他揪出来,对他说:“王爷,我们听到您被废,到了湖州,很是气愤。我们联络了红袄军,他们就在城外,二十万人马,随时供您调用。我们要拥护您做皇帝。”

原来如此,不是打劫的,赵竑放了心。深藏心底的不平又被翻了出来,在他心里开始翻滚。“让我好好想想。”赵竑看了看潘壬等人,思考着。

“还想什么?咱们现在就去市政府,把那儿当作皇宫,您就即了位,然后下诏告诉天下,发兵讨伐贼人史弥远。”潘壬迫不及待地说。见赵竑还在走来走去地思考,他朝手下使了个眼色。几个大汉走过来,扶着赵竑就出了府,上车直奔市政府而去。

来到市政府,潘壬等人砸开锁就进了市府大堂,搬来一把大椅子,让赵竑坐了上去,取出准备好的一件黄袍,披在了赵竑身上——几百年前的黄袍加身复活。

阿龙记事贴

史弥远的“三凶”

好人有好汉相助,坏人有恶人撑场。1225年,一个叫梁成大的人对史弥远的心腹办事员万昕,铁杵磨针一样地谄媚。万昕对他说:“真德秀这个人前段时间提醒皇上,济王之死是个冤案,惹得史老大很不高兴,应该让他滚蛋。”梁成大说:“如果我能进入政府机关,一定能让您美梦成真。”于是,梁成大被擢升为御史。从此,梁成大与另外两位恶人莫泽、李知孝一起,成为史弥远的作恶先锋,人称“三凶”。

赵竑见情形如此,也就坐正了身子,叫人把市政府一干人员叫过来听命。

市府官员在一把手的率领下走了进来,跪在地上给赵竑祝贺。赵竑一挥手,让他们平了身,一时感觉出奇的好:还是当皇帝过瘾。赵竑兴奋得双手在椅子上搓来搓去,命令道:“把仓库里的金银财宝都拿出来犒赏三军。快去准备檄文,明天,讨伐史贼。”

第二天天蒙蒙亮,赵竑就被一个仆人推醒了,说大事不好。

赵竑揉揉眼睛,听仆人继续说道:“我刚才出去看了看,什么二十万军队,根本就是几个小毛贼。什么捞鱼的、贩盐的,我平时出去买菜买东西,大多都认识,除了他们就没其他人了。”

赵竑抽了仆人一嘴巴,仆人立即“哎哟”一声。原来不是梦,是真的!

这时,市府一把手也赶了过来,向赵竑报告了相同的情况。

“这群小毛贼,害人不浅啊。怎么办?先下手为强。”赵竑一下子机灵了起来。“大人,你去集合警察部队,什么武警、公安干警、交通警、消防警等等,让他们赶紧操棍子,打击暴徒,维护秩序。还有,”赵竑说道,“不要再叫什么皇上了,再叫就要出人命啦。”

看着市府一把手转身要走,赵竑又叫住他,说道:“檄文还没发吧。好。同时报告朝廷,说有人造反,我们已开动平叛计划了。让朝廷不要着急。好了,快去。”

“得了。”市府一把手去了。

不久,在理宗派出的军队到达之前,叛乱就平息了。

史弥远觉得赵竑始终是个麻烦,便派个医生去了趟赵竑家,逼他上吊自杀了,对外宣称赵竑暴病身亡。

阿龙看热闹

人生能上不能下

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能上不能下,做过了宰相,再做地方官就觉得抬不起头;拿过一万块的月薪,再找一个工资六千块的工作,即使日子再美好,也铁定干不长。就算是一个守门的老头儿,也会拉着一个人就开讲“老子当年”如何如何。前太子赵竑的痛苦也在这里,差一步就是皇帝了,如今却闲在这里钓鱼,真是愁煞人也!人有往高处走的心思,不是坏事;如果从高处跌下来了,好好总结下,痛定思痛,自然也不错,大可以放下所有的不甘心、享受当下——高处不胜寒,谷底也会有山顶上绝对看不到的好风光。

4、 陈寅守西和州

随着蒙古和金之间战争局势的变化,南宋、蒙古、金之间的关系也不断发生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