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通俗心理学
3373300000023

第23章 不可不知的领导心理学(3)

作为管理者,要想管好员工,就得勇于当下级学习的标杆,对自己严格要求、事事为先。领导往往是一个组织、机构的核心,领导做到位了,下属都会向领导看齐,这样管理起来就轻松多了。

古往今来,无论是领兵打仗的将帅,治理朝政的君王、领袖,还是管理政务的大臣、官员,经营商业的商贾、大亨,如果没有以身作则的品行和自我约束力,就很难干出一番事业。

举世闻名的巴顿将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战争中有这样一条真理——士兵什么也不是,将领却是一切。”他说这句话并不是在说普通士兵没用,而是在强调将领的作用很大。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士兵的状态,取决于将领的状态;将领所展示出来的形象,就是士兵学习的标杆!如果将领能以身作则,能在士兵中树立权威,那么就会形成一呼百应的场面,士气高涨,胜利在望。相反,如果将领不能以身作则,致使军令涣散,溃不成军,如何应战?因此,巴顿说将领就是一切。

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军队,在其他任何一个组织中都适用。凡是能够带领团队取得成功的领导者,必定是以身作则的领导者。

日本著名企业家士光敏夫就是这样一位成功的领导者。

士光敏夫在1965年曾出任东芝的电器社长。当时的东芝人才济济,但由于组织庞大、层次过多、管理不善、职员松散,导致公司业绩不断下降。士光敏夫上任之后,立即提出了“一般职员要比以前多用3倍的脑筋,董事则要多10倍,我本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口号来重建东芝。

士光敏夫的口头禅是:“以身作则最具说服力。”他坚持每天提早半小时上班,并空出上午7点30分至8点30分的1小时,欢迎职员与他一起动脑,共同来讨论公司的问题。

此外,士光敏夫每天巡视工厂,遍访了东芝设在日本的工厂和企业,与职员一起吃饭,闲话家常。清晨,他总比别人早到半个钟头,站在工厂门口,向工人问好,率先示范。职员受此气氛的感染,促进了相互的沟通,士气大振。

士光敏夫还借一次参观的机会,给东芝的董事上了一课。

有一天,东芝的一位董事参观一艘名叫“出光丸”的巨型油轮,由于士光敏夫已去看过9次,所以事先说好由他带路。那天是假日,他们约好在某车站的门口会合。士光敏夫准时到达,董事乘公司的车随后匆匆忙忙赶到。董事说:“社长先生,抱歉让您久等了。我看我们就搭您的车前往参观吧!”董事以为士光敏夫也是乘公司专车来的。士光敏夫面无表情地说:“我并没有乘公司的轿车,我们去搭电车吧!”董事听完愣在那里半天,羞愧得无地自容。

士光敏夫为了杜绝浪费,使管理合理化,以身作则示范搭电车,给那位董事上了一课。

这件事立即传遍了整个公司。上下职员引以为鉴,渐渐消除了随意浪费的现象。由于士光敏夫的以身作则和点点滴滴的努力,东芝公司的情况逐渐好转并兴旺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领导却是说得多做得少,这样很难令下属信服。成功的领导,99%在于自身的威信和魅力,1%在于权力行使。而威信与魅力,正是来自于领导自身的行为,自己做得无可挑剔,下属自然安心听话工作。正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愿意做的事,才能要求别人去做;自己做得到的事,才能要求别人也做到。说得再多,都不如你亲自做一回,这样不仅能增加你的亲和力,更能形成高度的凝聚力。用你的行为来影响你的员工,说服你的员工,这种强有力的榜样作用,会比你天天讲话、训话要有效得多。

自我调试

著名管理学家帕瑞克曾说过:“除非你能管理‘自我’,否则你不能管理任何人或任何东西。”正所谓:正人先正己,管事先做人。领导就是下级学习的榜样,规章制度不只是为下属定的,也是为领导定的。领导要先能做到,才能以行服人。

作为一名领导,第一原则就是要以身作则,看看你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领导并不意味着特权,也不意味着享受,而是意味着比一般人承担更多的责任,面对更多的困难。尤其是当组织遭遇困境时,能够身先士卒,展现出一种领军风范,为员工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行为有时比语言更重要。领导的力量,很多往往不是由语言,而是由行为动作体现出来的。在一个组织里,只要领导懂得以身作则来影响下属,管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

07 参与定律:参与是支持的前提

名词解释

参与定律,指每个人都会支持他参与创造的事物。因为这也是他自己作出的决定,是他自己智慧的结晶。参与是支持的前提,凡是人们最关心的,人们往往也乐于为它操心。

定律由来

参与定律是由美国著名企业家M.K.阿什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都会支持他参与创造的事物。在现实中,不少企业的普遍做法是:关键决策通常由高层的几个人制订,然后不管员工能否参与进来,或融入其中,就在企业内部推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推行,因为员工的参与才是企业战略能否贯彻的关键。

现实演绎

现今的企业,大多还是少数几个高层说了算,无论是制订企业的发展方向还是员工的待遇福利,只要高层开个会讨论一下,这件事情就算定了,就开始在企业上下推行。这样就容易出现一些矛盾,比如有些员工对一些制度或决策表示不满,严重的会辞职不干,轻微的也会消极怠工。要知道,企业不只是几个人的企业,它的发展关系到在这企业工作的每个人的生活和命运,它是大家的企业,所以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有发言权和参与权。让每个员工都参与到企业决策的制订中去,会让整个企业上下一心,气氛融洽,战无不胜。

美国阿肯萨斯大学教授莫丽·瑞珀特曾作过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是在美国的一个物流公司总部及其分支机构中进行的。实验的内容是对该公司的所有全职员工进行调查,看员工参与度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结果证明:在制订战略决策时员工参与度高的那一组,对战略决策的认同度也高;而在制订战略决策时员工参与度低的那一组,对战略决策的认同度也低。

这就充分说明了,管理者要想让员工朝着企业制订的目标全力奋进,就必须为员工提供明确的战略远景,让员工参与相应的决策制订,这样才会加强员工对战略决策的认同,上下朝着一个方向迈进。同时,当员工参与了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后,会对企业也产生很高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会自觉地认为他是这企业的一员,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这样就会干劲十足,从而企业也获益颇多。

参与是支持的前提,有参与才有支持。不要怕别人会有不同意见,让大家参与到公司的决策和管理中来,会让公司更有活力和激情,会让公司更融洽与和睦,会让公司有更清晰的发展前景。

想说服一个人,或想让某人支持你的决定,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也参与其中。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和交流,这个世界不是“一言堂”,不是你拍板别人就必须听你的,要懂得让别人心甘情愿地跟随,要懂得让对方参与到你的计划或决策中去,让他感觉到这不只是你一个的意见和决定,是你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样,你的计划就很容易成功。

有一位专门负责推销装帧图案的年轻人,就从自己的经历中悟出了这个道理。推销工作,在一般人的眼中就是靠一张嘴说得天花乱坠,忽悠人的。其实不然,推销是很具挑战和智慧的一种职业。这位年轻人起初到一家公司去推销装帧图案,每次都碰壁。可他从不灰心,一直坚持每星期去一次,有时甚至一星期去几次,但是这样跑了一年多,还是没能与这家公司达成交易。而且这家公司的主管每次拒绝他的理由都是一样的:“你的图案缺乏创新,我看还是不能用,对不起……”

一年多的努力,一点儿收获也没有,年轻人决定放弃。但是他想在放弃之前,搞清楚自己失败的原因。于是,又一次他出现在那家公司主管的面前,可这次他没有一直介绍和推荐自己的产品,而是恳切地请求主管能给他指点一下,提出自己对这些图案的意见,以便年轻人所在的公司能够做出让主管满意的装帧图案。这位主管接受了年轻人的请求,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诉了年轻人。几天后,年轻人带着根据主管的意见修改完成的装帧图案,又去见那家公司的主管。结果,那家公司主动购买了这批装帧图案。

通过这件事情,年轻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不能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而是让他们参与创造、设计装帧图案,这样他们就会主动来购买“他们的作品”。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年轻人的推销工作就如鱼得水,做得越来越顺利了。

其实,这是个简单明了的道理,只是很多人还不懂得运用。在企业管理中,这个道理更是适用。让员工参与公司的管理与决策,让员工感觉到那些决策也是自己的“作品”,那么员工就很容易接受和支持这些决策。而且员工都是在第一线进行工作,比那些中层领导更清楚自己的工作和企业的问题。

这就是参与的力量,每个人都会支持他参与创造的事物,所以想让别人支持你的观点,就让他参与你的构思。想让别人支持你的行为,就让他参与你的行动。想让别人支持你的决策,就让他参与决策的讨论。懂得认对方参与到你的计划中来,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

自我调试

有参与才有支持,让员工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与决策中去,对企业的发展和成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才能让员工有效地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与决策中去呢?

1.员工要资本参与

资本参与是一切参与的基础。让员工入股公司,这样员工与公司的利益关系就更加紧密了,公司也是他投资的,如果不想让自己的股票贬值,那么就得好好工作,让公司有更好的经济效益。这是一种物质激励,也是一种基本参与。只有参与了公司的股份,才能真正地与公司一条心。

2.让员工参与决策的制定

可以向通用和丰田学习“全员参与”的做法,也可以选出员工代表,让这些代表来参与决策过程。让员工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到决策中去,是商业发展的必然。

3.易位参与

所谓易位参与,就是让员工与干部在特定的时间互换位置,互相体验一下各自的工作。这样,能促进员工与干部的互相了解,也能使员工更好地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去。

4.心灵的参与

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多与普通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你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还能激发员工对公司的热爱和工作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