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朝那些事儿
3373500000019

第19章 最糟糕的黄昏(1)

1、 崇祯计诛魏忠贤

天启七年(1627)八月二十一,明熹宗朱由校病死。朱由校没有子嗣,在张皇后的主张下,朱由校立遗诏让弟弟朱由检继位,就是崇祯皇帝。

八月二十三,十八岁的朱由检跟随传旨太监进了宫,他在袖筒里藏了一块面饼和一个水袋。

皇嫂张皇后曾经嘱咐过朱由检,魏忠贤阴险狡诈,熹宗的奶妈客氏也肆无忌惮,两人狼狈为奸,在朝廷内外笼络了强大的“客魏阉党”,要时刻防备他们,宫里的食物都不要吃。

度过了一个漫长又忐忑不安的夜晚,第二天,朱由检终于登基做了皇帝。他赶紧把自己王府的近侍太监和宫女召到宫里,心里才踏实一些。

朱由检按照惯例册封了皇后、嫔妃,又对大臣和宫人分别进行赏罚,但是唯独对魏忠贤和客氏不赏也不罚。

朱由校刚咽气的时候,魏忠贤曾企图造反夺权,但是平日里对他俯首帖耳的干儿干孙们,现在却没有一个愿意配合他的。明枪不好用,魏忠贤还有暗箭,他给朱由检送了四名美女。

朱由检欣然接受,但是他让人把这四名美女从头到脚仔细地搜查了一番,发现她们裙带的末端,都暗藏着一粒药丸,是那种能够自然挥发的春药“迷魂香”。

魏忠贤一招失手,又出第二招,让一个太监躲在墙壁隔层里,手持迷魂香,但是也被朱由检识破。朱由检不禁暗自吃惊:“原来父亲和哥哥都是身受此害!”

九月初一这天,魏忠贤实在忍不住了,又使出了他的第三招,以退为进!他向朱由检提出辞掉东厂总督的职务。朱由检想都没想,就说不准。

辞职未获批准,魏忠贤更加迷惑,这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九月初三,客氏请求搬到宫外去住,朱由检仔细考虑了半天,给了俩字:准奏。

准奏了?奶妈情妇出了宫,魏忠贤心里有些慌。

九月初四,司礼太监王体乾又来辞职,朱由检一改往日的平淡如水,非常诚恳地挽留王体乾,甚至声泪俱下地说:“就算我这个皇帝不做,您老这个差事也不能辞啊!”这番话把王体乾感动得一塌糊涂,差点把魏忠贤指使他撂挑子这事交代出来。

经过这十几天的博弈,朝里的大臣也渐渐看出端倪。先是一个叫杨所修的挺身而出,矛头指向阉党主要成员崔呈秀、李养德等人,但罪名却是他们在父母去世期间没有回家守孝。

朱由检坐在龙椅上,正想琢磨一下这个罪名是否靠谱,魏忠贤却在身边提醒说:“这些官员没有回家守孝,是因为先帝曾经开过‘夺情’的先河,他们为国尽忠,舍私为公,怎么不但无功,反而还有罪了?”

这么一说,朱由检更没法表态了,他沉默了一会儿,就宣布退朝。

皇帝没表态,但崔呈秀们心里没底,过了几天,纷纷上书要求辞职回乡,去补守孝那门课。朱由检知道,如果这样准了,就等于反对先帝,那不孝的就不是大臣,而是他自己了。魏忠贤这招损哪!他不能同意,不但不同意,还把提出这事的杨所修批评了一顿。

魏忠贤没想到朱由检这孩子这么不好对付,摸不清深浅。于是他找了个书法好的亲信,帮他写了一份检讨书,对全国各地为自己建活祠堂的事表示忏悔。朱由检看后批示:以前建的就建了,以后不要再建了。

这算是什么态度?新皇帝不敢与自己翻脸?有了这种想法,魏忠贤决定给朱由检加点压,试试反应。

几天后,阉党成员陈尔翼上书说:“在杨所修的背后有一群‘东林余孽’暗中指使,企图兴风作浪,应该发动东厂特工进行搜捕,以安社稷。”

这种得寸进尺的做法,并没有产生作用,朱由检把这份奏折扔在一边,不加评论。那些昏了头的阉党们,仍然以为皇帝不敢把他们怎么样,又开始大力吹捧魏忠贤,给他唱赞歌。

但是阉党中有个叫杨维垣的比较明智,他发现了此刻的安宁似乎是一种不祥之兆。

十月十三,杨维垣率先发起内讧,弹劾兵部部长崔呈秀。在他的带动下,弹劾崔呈秀和魏忠贤的奏折一摞摞地交了上去。朱由检不动声色,静待时机。

阿龙记事贴

天启皇帝的遗嘱

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是哥俩,据说两人关系特别好。天启皇帝刚登基时,崇祯就问哥哥:“你这个官我能不能做?”天启皇帝笑着回答:“可以,可以,等我做几年后,就轮着你做了。”天启皇帝临终前,把崇祯叫到面前,留下两个遗嘱:一要弟弟做一位尧舜之君,二是继续重用魏忠贤。

十月二十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钱嘉征列举魏忠贤十大罪状:一,掌握实权几乎与先帝并列;二,不尊重皇后;三,操纵兵权;四,不把先皇放在眼里;五,克扣削减对藩王的赐封;六,目无圣贤;七,滥授爵位;八,掩盖边关将士的功劳;九,剥削百姓;十,拉拢朝臣,寻私枉法。

朱由检把魏忠贤召来,命令太监宣读了钱嘉征的上书。

魏忠贤听了大呼冤枉。朱由检仍然镇定地说:“我知道魏爱卿一向忠心为国,为了防止旁人暗算你,我一看到这个奏折,就赶紧告诉你呀。”

第二天,魏忠贤以生病为名要求退休,朱由检同意让他离开京城,并把他贬到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去守陵。

魏忠贤这几年权倾朝野,有些官员为了巴结他,称他为“九千九百岁”,习惯于此的魏忠贤被贬了也放不下架子,他离开京城时带了一千名护卫,四十多辆大车,浩浩荡荡地如同王爷一般。这种飞扬跋扈的气势,使朱由检不得不再重视他一次,他马上命人去捉拿魏忠贤回京。

十一月初六,魏忠贤得到消息,他自知不会有好下场,为了少受点罪,他上吊自杀了。朱由检又下令把他的尸首千刀万剐,亲戚族人一并处死,又把客氏处死。之后,朱由检又查处阉党二百六十多人,将他们或处死或监禁或流放,权势熏天的魏忠贤一党,终于覆灭了。

阿龙辞典魏忠贤的传说

据说,魏忠贤知道自己日后必将失败,所以就暗中养了一只骡子,这只骡子能日行七百里,以准备逃亡时用;他暗中又养了一个相貌和自己极为相似的替身,以准备代他去死。魏忠贤死后,一个叫郑仰田的预言家说自己早就预料到魏忠贤的死和死法。当年,魏忠贤让他测“囚”字,郑仰田不敢得罪老魏,就说:“‘囚’字是国中一人!”可扭头,他就对别人说:“‘囚’是真正的囚犯,魏忠贤他日必将被吊死。”

【阿龙看热闹】

荣华富贵也是有上限的

魏忠贤荣极一时,人称九千岁,离万岁只有一步之遥,但是,这已经是他人生的上限了,作恶太多必自毙。人生和股票一样,有涨停板就会有跌停板,涨得太不靠谱了,早晚要有跌的时候,而且跌得会一塌糊涂。

2、 悍妇捉奸

自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大明朝的统治一次又一次受到重创,但是明朝并不是灭亡在女真人的手里,而是灭亡在闯王李自成的手里。

李自成的祖辈父辈都以养马为生,李自成曾经当过兵,退伍后在政府驿站当了公务员,生活还算小康。如果不是政府关闭了驿站,使他成为下岗职工,他可能一辈子安安分分,干着这份油水还不错的工作。

驿站是古代传送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重要枢纽,来往的信使在这里食宿、换马。驿站到明朝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而明朝初年,驿站的数量又有所增加,并且增设了递运所,专门用来运输货物、军需品等,是交通运输的一大进步。但是由于明朝的朝政昏暗,官员腐败,驿站更多时候被用来当作官员及其亲属免费旅游的便捷通道。这个事大臣们都知道,皇上却被蒙在鼓里。

1628年(崇祯元年),湖北省公安县有一个叫毛羽健的人进京赶考,中了进士。崇祯皇帝朱由检派他到一个县城去锻炼,毛羽健干得很出色,不久就升了官,被调回京城。

毛羽健官场得意,正是风华正茂的好时候,相对来讲,他还算是个比较正直的“好官”,不过他有一个毛病,就是好色,却又怕老婆。

有一次,毛羽健的老婆温氏回湖北老家探亲,他很少能脱离开老婆的管束,这回老婆不在家,顿时有了一九四九年的感觉,解放了。

湖北老家离北京城有将近三千里,老百姓走一个来回得一个多月,毛羽健估计老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就偷偷地找了个二奶包养起来。这二奶温柔漂亮又会说话,可比温氏那个母老虎招人喜欢,两个人如胶似漆,狠狠地疯狂了几天。

可是就在他们忘情放纵的时候,温氏突然从天而降,竟然把他们两个捉奸在床!

温氏把这个二奶打了个半死,又罚毛羽健跪了一天一宿。这毛羽健跪得两腿发颤,就在那儿琢磨,不对劲呀,老婆怎么能这么快就回来了呢?

想来想去,他忽然明白了,是驿站!老婆一定是借助驿站的便利才“提速”的,这可恶的驿站!

毛羽健不敢对老婆如何,但他总得找个撒气的地方,就只有驿站了。等他上了朝,就递上一份奏折,说现在的驿站对国家没有什么用处,反而劳民伤财,应该取缔。

朱由检对这条建议采取了慎重态度,毕竟驿站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哪能随便取缔呢?就没有批准。

但是毛羽健不甘心,他有个亲戚叫刘懋,官职比他高,他就找刘懋去诉苦。刘懋很同情这个饱受老婆欺凌的哥们,就帮助他向皇帝建议说:“取缔驿站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可以杜绝某些官员公费旅游占国家的便宜,另一方面,还可以省下驿站的经费和工作人员的工资,去充实前线对抗辽东的女真人,实在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朱由检正为军费紧张而烦恼,尽管他自己节衣缩食攒下不少银子,却舍不得拿出来当作军饷,如果取缔驿站真能解决大问题,倒也不妨一试。于是朱由检兴高采烈地同意了,先裁掉一批。

全国的驿站因此关了近一半,经费银子是省下不少,但女真人并没有被打败,国内的造反大军却越来越多。数以万计的公务员下岗了,陕西省内的驿站最多,下岗职工也就多,这其中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闯王李自成!

这份收入还算稳定的工作没有了,李自成不得不考虑生计的问题。俗话说胜者王侯败者贼,老百姓的日子可不如吃皇粮的人滋润,与其被官府剥削死,还不如造反,总有称王称霸的可能。

李自成毅然加入了起义军,成就了闯王的英名,也使存续了二百多年的大明朝,在他的手里覆灭。

阿龙辞典驿递制度

驿递制度始于明朝朱元璋时代。当时,贵州土司、宣慰使霭翠受明政府节制,但实权由夫人奢香掌控。不久,奢香跟贵州都督马烨产生了权力冲突,奢香就跑到南京告状。朱元璋问:“如果我能为你报仇,你拿什么报答我?”奢香说:“贵州东北有间道,可通四川,梗塞未治,愿刊山通道,以给驿使往来。”回贵州后,奢香即率众族人开山辟岭,掘土筑路,终于贯通560余里山路,设九驿,这就是著名的“龙场九驿”。驿递制度即始于此,它在递送人员、飞报军情和转运军需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被称为国家之血脉。

【阿龙看热闹】

小事件引发的大后果

历史的幽默正是体现在这里:一些声势浩大的事件,最初可能只是由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的,而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却又可能引发极大的后果。明朝的一次裁员事件,影响了一批底层人物的生计,而这其中就有一个叫李自成的人,正是他,十几年后葬送了一个王朝。

3、 十面张网的失败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个倒霉蛋,他刚上任,就要面对辽东后金的强势骑兵不断叩关,不久又出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军造反,把这个年轻的皇帝搞得焦头烂额。

崇祯十年(1637)三月,朱由检任命杨嗣昌为兵部部长,把定国安邦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杨嗣昌一上任,就提出了精心策划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计策,以陕西、河南、湖广、凤阳这四个起义军活动的主要地区为四正,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各处地方军事力量形成纵横网络,各自剿灭本地的起义军,并相互配合。

为了保障十面张网的效果,他计划在防区内增兵增饷,这就需要对农民加收粮食,对市民收税,这使得造反的人越来越多。杨嗣昌自认为这个计划非常完美,算得上滴水不漏。

杨嗣昌又推荐平定海寇有功的熊文灿,让他当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和南方地区的军务总理。熊文灿这两把刷子全是吹起来的,他有自知之明,于是一再推托,但杨嗣昌却认为他在谦虚,硬是把这只鸭子赶上了架。

这年十月,杨嗣昌觉得一切已经准备妥当,就向皇帝申请下达围剿令,他决心用三个月的时间,剿灭已经暴发十年的内乱。朱由检听了这个计划万分激动,只恨与杨嗣昌相识太晚。

杨嗣昌安排下去,让五省总督洪承畴专门负责在陕西一带活动的李自成等人,熊文灿专门负责在河南、湖广一带活动的张献忠、罗汝才等人。

迫于三个月平乱的压力,各路明军都积极围剿,李自成被洪承畴打得落花流水,只好让部将分路逃跑。他自己率领三百随从逃到甘肃礼县,与身后的明军只有几十里的距离,当时天色渐黑,明军扎营休息,第二天在岔路口追错了方向,李自成侥幸逃到了川陕边界,与部将会合。

张献忠也被明将左良玉打败,十二月,熊文灿派人招降张献忠,张献忠投降。

杨嗣昌主张斩草要除根,熊文灿却主张以安抚为主,毕竟打仗是个苦差事。到崇祯十一年底,湖南、湖广地区的大部分起义军投降休战,但闯王李自成不肯投降,于是明军集中精锐对付李自成,差点把他灭掉。

但是三个月平定起义军的计划并没有完成。为了持续镇压农民军,杨嗣昌只有再增加对老百姓的赋税,用朱由检的话说“再让老百姓辛苦一下”,这促使民众情绪更加不满。

崇祯十二年四月,杨嗣昌认为招降的局面并不可靠,他决定趁义军不备,悄悄地把他们消灭掉。

杨嗣昌的担心不无道理,张献忠虽然投降,却拒绝接受整编和调遣,也不接受官职,他自己找了一座城池关起门过日子,不断练兵,学习兵法。没等杨嗣昌围剿,张献忠就再次起义。义军投降多是权宜之计,在张献忠的影响下,各路义军也重新扯起反旗。而李自成在逃出重围之后,接受张献忠的资助,又重整旗鼓,顽强抵抗。大明的天下又乱成了一锅粥。

熊文灿看到这样的局面,生怕朝廷降罪,就命令左良玉追剿。左良玉率明军进山,却中了张献忠的埋伏,吃了败仗。

朱由检得知后大怒,把熊文灿革职查办,杨嗣昌只好亲自到前线去指挥围剿。

杨嗣昌从北京走时,崇祯在平台为他饯行,并且送给他一首亲笔书写的诗:盐梅今暂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

杨嗣昌看完这首诗,几乎想哭出来,“盐梅”是调味之品,喻指整治国家所需之贤才。崇祯的意思太明显了,希望他能马到成功。

杨嗣昌心里明白,自己这一调味品是苦的。

二十多天后,他到了襄阳,第二天就在行辕中升帐理事。他的思路很清晰,在各路农民武装中,张献忠最难对付的。为了全力对付张献忠,杨嗣昌下令:赦免农民军将领罗汝才等人的罪状,唯独张献忠不赦,有擒斩张献忠者,赏银万两。

张献忠立即派人在杨嗣昌的行营衙门中张贴传单,上面写着:“有斩阁部(杨嗣昌)来者,赏银三钱。”

杨嗣昌气得死去活来,三钱银子就想买自己的脑袋,自己也太贱了。虽然他也知道,张献忠的人不可能取了他脑袋,但在这种心理较量中,杨嗣昌觉得自己吃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