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朝那些事儿
3373500000021

第21章 最糟糕的黄昏(3)

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大西国王,建立大西政权。部下抓了一个已故宰相的女儿陈氏,张献忠要过来,立为王后。一天,他突然下令说:陈娘娘要做斋事,欢迎和尚们光临,大僧发银十两,小僧发银六两。和尚们听了,都很高兴。为了有资格得到这笔意外之财,有不少人申请紧急剃度,跟和尚商量说,你帮我剃度,得到银子后咱们平半分。到了预定的这天,大小僧人蜂拥来领钱,张献忠下令,每十个僧人捆成一串,全部杀掉。

【阿龙看热闹】

相信只是成交的意思

有人说朝廷相信屡降屡叛的人,实在是太愚蠢。其实这并不是相信与否的问题,朝廷之所以接受这样的人投降,是因为自己没有必胜的把握,宁愿为了短暂的安宁而达成一次交易罢了。当别人说“我相信你”,意思就是说我们成交。

6、 崇祯选宰相

崇祯皇帝朱由检,十八岁接下“木匠哥哥”朱由校的班,这时明朝已经病入膏肓。

朱由检暗下决心,要重振大明国威。但是在历代昏君奸党的淫乱之下,正直而有才能的人都身遭不幸,奸臣贼子们鸡犬升天,看透世事的人都不愿再为朝廷卖命了。于是天下之大,竟然找不出一位合格的宰相。

朱由检刚上任的时候,内阁里的大臣都是大太监魏忠贤的党羽。朱由检决定换换班组,他让大臣们推荐十名候选人,再采用抓阄的办法来决定。

朱由检把写好名字的十个纸条放进一只金瓶里,第一次抓出了四个人,分别是钱龙锡、李标、来宗道和杨景辰。朱由检觉得不太满意,又抓了一次,这次抓出两个人,是周道登和刘鸿训。

周道登在面见朱由检时,提出他的三条建议:一是坚持祖宗定下的方针路线,二是以主持公正为原则,三是以注重实效为行动标准。

阿龙记事贴

朱家是个暴发户

明朝灭亡后,山东曲阜老孔家的人站出来说:整个明朝,天下只有三个大户人家,一是山东我们孔家,二是江西五斗米道的张天师张家,三就是凤阳的朱家(朱元璋)。但江西张家,道士气太重;凤阳朱家,就是一暴发户。这可真是,人刚一倒台,就被看不起呀。

朱由检对此十分欣赏,当即任命他为内阁一等大学士。

然而靠抓阄位极人臣的周道登,说出这三条建议之后,就再也没有说过一句有水平的话。

有一次,朱由检读书看到一句话“宰相须用读书人”,就问周道登什么意思。按说这句话是非常简单的,可周道登想了半天,对朱由检说:“等微臣到内阁书房查阅明白,再禀告皇上。”旁边的太监都偷偷笑他,心想你百度一下算了。

过了一段时间,朱由检又问周道登:“最近大臣的奏折上总有‘情面’两个字,情面是指什么?”

周道登这次回答倒快:“情面就是面情的意思。”朱由检差点晕倒。

周道登被人推举上来,主要是因为他为官廉洁,人品老实,老实到一句谎话也不会讲。一天在早朝上,朱由检正和大臣们讨论国事,周道登却溜号走了神,自己在那儿傻笑。朱由检发现了,就问他在笑什么。周道登竟然连打个圆场都不会,呆若木鸡地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就这样过了近一年,朱由检实在无法忍受这个白痴宰相,就把他赶回了老家。

这之后朱由检频繁更换内阁辅臣,他当了十七年皇帝,总共换了五十个内阁辅臣,到崇祯十五年五月,魏藻德成为明朝最后一任内阁首辅。

崇祯十七年三月,闯王李自成围攻北京,朱由检紧急筹措军费,向大臣们借钱、募捐。

这些大臣平时都搜刮了不少财产,但是却不愿拿出来给他,再者说,拿多了就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啊,拿少了皇上还不满意,怎么做都不是。

为了表示自己没钱,他们各出奇招。有的把衣服裤子拿到街上去卖,有的在自家大门上贴上字条“此房出售”,似乎要被皇帝逼得倾家荡产一样。

魏藻德早已看到朱由检的末日,不想拿银子给他打水漂,于是自称为官清廉,没有积蓄,坚决反对朱由检的募捐,朱由检也无可奈何。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进北京,朱由检上吊自杀。

农民军大将刘宗敏对明朝官员重刑“追赃”,对每个大臣按官职高低下达定额,魏藻德是内阁首辅,他的任务是十万两银子。

魏藻德本以为在李自成手下也能混个一官半职,却没想到是这样的待遇。在大刑之下,魏藻德交出几万两银子,但是远没有达到刘宗敏的要求。无奈中他想用美人计来自救,就对刘宗敏说:“我有一个女儿貌美如花,愿意献给大人做妾,只求大人放我一条生路。”

刘宗敏把他的女儿奸污之后,扔到兵营里任人轮奸,而魏藻德最终还是被严刑拷打而死。

纵观崇祯这一朝,君躁躁,臣昏昏,怎么能不亡国?

阿龙辞典崇祯五十相

崇祯皇帝刚愎自用,又好猜忌,所以在他手下做官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他在位十七年,内阁走马灯般地换人,前后共任命过50位内阁大学士,以至被后世讥讽为“崇祯五十相”。被杀死的首席内阁大学士有2人。他直接下令杀死的总督7人、巡抚11人,被迫自杀的1人。1639年,他一次就杀掉文武官员36人。

【阿龙看热闹】

敢于承担责任的领导,才是好领导

朱由检一辈子忠奸不辨,有才能的不是被他杀死,就是被逼投敌造反,剩下的要么奸佞,要么无能,直到临死还把责任都推在大臣身上,这种领导早该下台了。只有爱护下属、敢于承担责任的领导,才是好领导。

7、 冲冠一怒为红颜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进了北京。

进京后不久,就开始了声势浩大的“追赃”运动,大明朝的官员一个个成了待宰的羔羊,不仅倾家荡产,而且大多都被严刑拷打而死。

当时大明辽东总兵吴三桂在山海关驻守,李自成的谋士李岩建议拉拢吴三桂,李自成采纳了他的建议。

吴三桂的老爹吴襄在北京,李自成就把他找来,让他写了一封信,劝儿子投降,又派明朝降将唐通拿着这封信去招降吴三桂。

李自成虽然想招降吴三桂,但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多久,吴老爷子就被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捉去拷打追赃。刘宗敏不仅劫财,更要劫色,他听说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美若天仙,就抓去霸占了。吴家的仆人赶紧飞奔去山海关给吴三桂报信。

此前吴三桂接到崇祯皇帝的调令,让他火速发兵保卫京城,但吴三桂心里暗自盘算,农民军的势头那么大,自己去了真能救得了吗?于是他就放慢速度,边走边瞧。果然,京城四十万禁军不战而降,皇帝上吊自杀,吴三桂更不往前走了。

吴三桂考虑到,大明已经完蛋,而关外的清军势头猛烈,山海关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己早晚要有个决断,是投靠李自成,还是投靠清军?清军是“鞑虏”,为中原老百姓所忌讳,投靠清军必然遭到万人唾骂。李自成虽然也不是汉人(党项羌族),但老百姓都以为他是汉人,投靠他或许还能少挨点骂。

正在吴三桂思考徘徊的时候,使者唐通到了。唐通与吴三桂本是同僚,关系不错,吴三桂对他的到来非常欢迎。唐通告诉吴三桂,自己已经投降了李自成,并且带来他老爹的亲笔信和李自成的礼物——四万两白银。吴三桂一看李自成还算大方,况且老爹在他手里,想要救出老爹也别无选择,就痛快地答应下来。

吴三桂让唐通留在山海关替他处理军务,自己赶紧带上一部分人马奔北京进发。一路上遇到从北京逃出来的官员富户,都纷纷哭诉农民军的暴行,吴三桂对新政权的好感顿时削弱了许多。

吴家的仆人也风风火火地跑来,正遇上吴三桂的军队。

吴三桂问仆人:“我爹怎么样?”

仆人说:“被李自成抓去了。”

吴三桂早就料到,于是镇定地说:“没事,等我回去就会放出来。”然后他又问:“咱家的财产呢?”

仆人说:“被李自成抄了。”

吴三桂也不急躁,说:“等我回去就会还给我。”接着又问:“陈圆圆呢,她还好吗?”

仆人说:“她也被李自成的人抢走了。”

“啊呀呀!”吴三桂怒发冲冠,“大丈夫不能自保家室又如何立世!”

陈圆圆到底是何许人也,让吴三桂如此重视?

这要从崇祯的老丈人田弘遇说起。田老头有点好色,有一次居然派人跑到江浙一带挑选歌女,秦淮八艳中的一艳“光荣”入选,她就是陈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