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五代那些事儿
3373600000010

第10章 李唐遗风——后唐(3)

石敬瑭一回到太原,就开始征粮积谷,准备造反。李从珂大概也知道他在打什么鬼主意。有一次,石敬瑭的妻子回洛阳为李从珂祝寿,宴会一散就准备回太原。李从珂借着酒意说道:“这么着急干吗,是不是要回去和你老公一起造反啊?”

石夫人一回到太原就把原话告诉了丈夫。石敬瑭一听,冷汗直冒,开始加大力度储备粮食训练士兵。没过多久,李从珂派出的使者以“宣慰河东”的名义到达太原。石敬瑭手下将士玩命似的在太原各地高呼石敬瑭万岁,想趁机拥立石敬瑭称帝以邀功。石敬瑭吓得魂不附体,立即把为首高呼万岁的三十六人逮捕斩首,然后上奏李从珂以表忠心。李从珂本想确认石敬瑭对自己真的有忠心,可他不能,他总觉得石敬瑭这个人有问题。

他找来大臣薛文遇,想问一问石敬瑭这个人到底有什么问题。薛文遇太痛快了,立即说道:“大家都知道,在半路当中建房屋,由于有人打扰,建三年都会没结果。现在,石敬瑭就是那个打扰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钉子户。不打压他,他会过来打扰;打压他,他还会造反。与其让他占据主动,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

李从珂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下决心解决石敬瑭。936年5月,他下诏调石敬瑭出太原。到了这一步,石敬瑭只能耍无赖了。他知道自己一旦离开太原,一定会被杀掉。6月,他给李从珂写了封回信,说:你不是李嗣源的亲生儿子,你现在坐的这个皇位应该是许王李从益的。你有什么资格坐人家李家的龙椅,有什么资格命令我?

李从珂读完信,气得脸都绿了,浑身发抖着让人写信给石敬瑭:你也不是好东西,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事!

石敬瑭接到信,脸也绿了。他知道战争不可避免,但自己以一镇之兵力对抗后唐王朝,无异于以卵击石。他跟手下的大臣桑维翰说,“皇上肯定要讨伐我,如果他真敢来,我就敢向契丹借兵,弄个鱼死网破。”

桑维翰说:“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当初您岳父就和契丹约为兄弟,我们和他们其实都是一家人呀。如今有急事,能不顾自己人吗?我去跟契丹交涉吧。”

桑维翰到了契丹,见到了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后,他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鼻涕眼泪全都下来,死活要耶律德光出兵救自己的主人,并许以幽云十六州作为谢礼。耶律德光被这个汉人忽悠得蠢蠢欲动,双方相约,于该年九月出兵。不过还是晚了一些,在这之前,李从珂已从洛阳发精兵去讨伐石敬瑭了。

阿龙记事贴

李从珂的江山是哭来的

李从珂造反,朝廷派兵包围了他。眼看城池难保,李从珂焦急万分,突然看见城下的将领大多是他以前的部下,就在城头上脱下衣服,露出伤疤,大哭起来,说自己为朝廷立了无数功劳,今天竟被当成反贼,大家以后也要想想自己的下场。城下的将士被他感动,纷纷倒戈,簇拥着他打进了洛阳。

936年9月,耶律德光亲率五万军队,号称三十万,从代州扬武谷杀过来。契丹大军一路上浩浩荡荡,旌旗五十多里首尾不相见。当时的后唐代州刺史张朗贪生怕死,躲在城里连面都不敢露一下,任凭耶律德光在汾水边毫不费力地击败了后唐主力军张敬达部,进入太原地区。

石敬瑭听说契丹兵到了,连夜出城拜见耶律德光。双方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五代历史上最著名也最无耻的一幕出现了。

石敬瑭对耶律德光说:“按照您们契丹的风俗,新君被称为‘儿皇帝’。我虽然不是新君,但我仍想以父礼事您,您不会拒绝吧?”

傻瓜才拒绝呢,耶律德光不是傻瓜,白捡个皇帝儿子,这样的好事他怎么可能拒绝。但他没有忘记此行的真正目的,问道:“你的使者跟我讲的幽云十六州和岁币三十万帛的事儿可算数?”石敬瑭连连点头说:“算,当然算。”

该年11月,耶律德光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在洛阳的李从珂听到这个消息后,气得半死不活。盛怒之下,他将石敬瑭的两个儿子石重英和石重裔再加上石敬瑭的弟弟石敬德三家杀了个鸡犬不留。他这招明显激怒了石敬瑭。在契丹人马的增援下,石敬瑭大军直进,进逼洛阳。

在败绩连传的情势下,李从珂居然开始逃避现实,只知喝酒玩乐,醉生梦死。当石敬瑭来到城下时,他与曹太后、刘皇后等人携传国玉玺上玄武楼,举族自焚而死。后唐就此灭亡。

就这样,石敬瑭建立了后晋政权,“儿皇帝”自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阿龙辞典传国玉玺

传国玺或传国玉玺,又称宝玺,是中国古代皇帝的信物,历代王朝正统的象征。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获得了和氏璧,将其琢为传国玉玺,上面刻有丞相李斯写的八个虫鸟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之后,玉玺一代代往下传,直到后唐末帝李从珂抱着它自焚,玉玺就此失踪。

【阿龙看热闹】

成功需要一架梯子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骂石敬瑭勾结外族,行为不轨。其实石敬瑭也不是汉人,而是沙陀人。勾结外族也不是石敬瑭的专利。五代时期,但凡是中原政权的建立者,或多或少都跟强大的契丹有点儿暧昧关系。每个人成功都需要一架梯子,有的人是自己做梯子,而有的人比如石敬瑭,是厚着脸皮跟人家借梯子。

8、 喜欢做梦的范延光

范延光,字子环,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人。李嗣源任相州节度使时,召他为亲校。由于李嗣源的亲校太多了,范延光的能力又不是很突出,所以他并没有崭露头角的机会。924年,李存勖的部队跟后梁展开拉锯战。不久,后梁将领康延孝意欲归附李嗣源,李嗣源就想挑合适的人将这一情报传达给李存勖。范延光适时地站了出来。李嗣源知道,想要把信送出去,就必须要经过后梁的地盘,送信的人肯定会有生命危险。范延光主动请缨,李嗣源很是赞赏,就把信交给了他。范延光很顺利地把信送到了李存勖处,但他回来时却被后梁军给活捉了。

后梁军认为此人很可疑,就问他到底是干什么的。他不说,后梁军就对他进行严刑拷打。即使这样,他也咬紧牙关,死也不说自己是干什么的。白费了一番功夫后,后梁军只得把他扔进了汴州的监狱。

李存勖率兵进入汴州后,从狱中把已经不成人形的范延光解救了出来,并授其检校工部尚书。就这样,范延光因为一次威武不屈的表现而进入了后唐的权力中心。

李嗣源称帝后,对这个曾经在自己手下做过亲校的人更加重视,先把他升为宣徽使,后来又升他为枢密使,加检校太保,最后一直升到了宰相。他对李嗣源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为了报答李氏家族对自己的赏识,他像打了鸡血一样玩命工作。935年,张令昭造反,他主动请缨去镇压。张令昭的军事指挥能力并不比范延光强多少,又加上人心不服,很快就被范延光轻松拿下。李嗣源欣喜异常,授他邺都留守,加官检校太师,兼中书令。

李从珂称帝后,对范延光依旧是恩赏有加,可这个时候,范延光却喜欢上了做梦。

范延光之所以有这样的癖好,完全是因为他门下的一个术士。这个术士给自己的定位是:天文地理无所不晓,吹拉弹唱样样皆精。早在范延光默默无闻的时候,这位术士就预言他将来必定富贵。后来,这个预言果然灵验,富起来的范延光也因此特别宠信这个术士。

这术士最基本的一个专长就是解梦。范延光的梦都很奇怪。有一次,他找到术士说:“昨天晚上,我梦见一条大蛇,从我肚脐爬进肚子里。我吓坏了,等它爬进一半的时候,就把它拽了出来。这是个什么预兆呢?”

术士闭着眼睛想了半天,摇头晃脑地答道:“蛇者龙也,入腹为帝王之兆明矣。”范延光听明白了,自己这是要做皇帝了。但是李从珂待他不错,他决定先忍忍。

不多时,石敬瑭在太原起兵,李从珂把身家性命都交到了范延光手上,让他率领精兵屯守辽州,与另一位大将赵延寿成掎角之势。但当赵延寿兵败后,范延光非但不去救援,还迅速地撤离了辽州。正因如此,他总觉得对不起后唐李氏。所以石敬瑭称帝后,各个藩镇主都送去贺帖,只有他迟迟没有行动。

石敬瑭不但不怪罪他,还封他为临清王,以让他宽心。但他并不宽心,总想着后唐李氏对他的好,而他非但没有一丝报答,反而把李氏子孙送进了地狱,心里十分愧疚。那段时间,他总是做梦,把那术士忙得不亦乐乎。当然,术士解出来的梦都是好的,吉祥的。

范延光做的吉祥梦越来越多,他造反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范延光的老乡牙校孙锐平常帮范延光处理军机民政,对范延光的情况很熟悉。为了让自己的前途更加光明,他劝范延光赶快造反。

范延光大概已经分不清现实和梦境了,终于,他行动了。937年6月,范延光亲率两万人马南抵黎阳,前锋就是孙锐。石敬瑭得知范延光造反的消息后,很不以为然,笑着跟百官们说“我虽然不以打仗闻名,但曾经跟着明宗(李嗣源)东征西讨,见识过不少猛人。他范延光有多大本事我太了解了。还有那个孙锐,小孩子嘛。”

石敬瑭一点儿也没看错孙锐。他带领的军队不久就被晋军击败,范延光只好退到邺城。石敬瑭派出大将杨光远前去讨伐,范延光进攻不行,但守一座城还是绰绰有余的。杨光远虽然急得直摸光头,但也无可奈何。一年过去了,范延光仍旧在邺城里做着各种各样的梦。

阿龙记事贴

耻臣契丹

石敬瑭当了儿皇帝,藩镇们都不服,对臣于契丹感到耻辱。大同节度使判官吴峦,闭城不受契丹的命令;应州指挥使郭崇威愤然南归。不久,魏州、渭州发生兵变。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上表指斥石敬瑭父事契丹,表示要与契丹决一死战。石敬瑭发兵击败了安重荣,把他的头送给了契丹。

石敬瑭见这样打下去,吃亏的是自己,就派人去劝范延光投降,并传话给他说:“你的城难道能守一辈子吗?你现在复归我大晋还来得及,我绝对不追究你的过错。”范延光的门人李式也说:“主上(指石敬瑭)向来是个说话算话的人,你看他说给契丹幽云十六州,说给就给了。他现在说不追究你,肯定就不会追究你。”

范延光看着粮食将尽,士兵越来越少,一咬牙,也不听术士解梦了,向石敬瑭请降。温柔的石敬瑭为了让他放心,封他为高平郡王,又赐他免死铁券。

虽然有了这些待遇,但范延光心里还是不踏实。几个月后,他向石敬瑭上表请求退休。石敬瑭摇头说,朝廷怎么可以离开你呢?他一再上表,石敬瑭就准了。但石敬瑭不让范延光回老家,石敬瑭说,还是留在京师吧,各方面条件总要比你老家好吧。范延光不敢留在石敬瑭身边,坚持要回老家,石敬瑭又准了。

范延光回到老家河南安阳后,因为带着许多财物,所以被当初讨伐他但没有成功的西京留守杨光远盯上了。杨光远跟石敬瑭说:“这个老家伙反过您,您怎么可以让他安享晚年呢?”

石敬瑭沉默不语。

杨光远又道:“我担心他投靠北胡或者吴越,还是把他拘到洛阳看起来为好。”

石敬瑭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

于是,杨光远迅速派兵围住了范延光的家,搜出财宝后,又让范延光自杀。范延光觉得可笑,就把那面铁券拿了出来,说:“天子赐我铁券,保证我不死,你什么意思?”

杨光远假装没看见那免死铁券,他把范延光关了起来。第二天一大早,杨光远拿着刀,将范延光赶到一座浮桥上,把他踢下水去。水太凉了,范延光在水里挣扎着想爬上岸,但杨光远坚决不让。范延光就这样活活淹死了。事后,杨光远向石敬瑭报告:延光投河自溺而死。

石敬瑭听到老范的死讯后,居然还掉了几滴眼泪,又辍朝两天,以示哀悼,并追封其为太师。老范的美梦就此结束了。

阿龙辞典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包括幽州、顺州、儒州、檀州、蓟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妫州、武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云州,大致包含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这些地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失去它们,中原地区就失去了保护的屏障,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

【阿龙看热闹】

乱世有乱世的好处

乱世的好处之一是,人人都可以胡思乱想,并且毫无顾虑地去实现自己的胡思乱想。五代人人想称帝,人人都造反,可称帝的思想源头不大一样,有的纯粹是为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更大享受,有的就是觉得称帝很好玩。至于当上皇帝以后该做什么,这些人可从来没有想过。

9、 急性子和凝

后汉时,太子太傅和凝与冯道同在中书省为官,和凝是个急性子,而冯道是个慢性子。两个人在一起做事,正好在性格上达到了互补,相处还算融洽。有一天,和凝到冯道家里做客,两个人正说着话,和凝突然指着冯道的一只脚问道:“冯大人,您买的这新靴子花了多少钱?”

冯道看了看自己的靴子,抬起右脚来,说,“你是说它吗?不多,九百文。”

想不到和凝一听,顿时跳了起来,回头就骂跟来的仆人:“你这蠢货,冯大人买的靴子和你给我买的那双靴一样,为什么你花了一千八百文?”

他说完就去揪住仆人,脸红脖子粗地要打。冯道站起来,慢条斯理地说:“和大人先别急,我刚才还没说完,”他又指了指左脚,“这只也是九百文。”

和凝尴尬地站在那里,不作一语。

和凝是山东东平人,幼时便读书认字,颇得周围人喜欢,又生了一副清秀的面容,家里人都认为这个孩子必能光耀门庭。和凝也没有让家人失望,十七岁那年,他考中了后梁的中明经试。两年后,他又考中进士,遂被后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看中,招至麾下,从此开始了他的幕僚生涯。

和凝很像他父亲,不拘小节,能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为了交一个值得的朋友,他什么代价都能付出,但性子也和父亲一样,特别急躁。

阿龙记事贴

冯道慢条斯理教育人

冯道教育和凝为人为政不可急,和李嗣源讲道理时也是如此。一次他对李嗣源说:“我有一次经过井陉天险时,怕马有闪失,走得很慢很小心。等到了平地,以为没什么了,就纵马飞驰,结果被马颠了下来,受了伤。任何事都有它正确节奏,治国也是如此。”说得李嗣源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