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五代那些事儿
3373600000019

第19章 太阳升起——后周(1)

1、 刘崇建北汉

刘崇并非拥有过人的雄才大略,之所以能够建立一个政权,只不过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兄弟罢了。

他的好兄弟就是后汉高祖刘知远。凭着这层关系,即使刘崇原本是个市井无赖,即使他嗜酒如命,当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后,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刘崇顺利地当上了太原留守,加同平章事。

没过一年,刘知远去世,汉隐帝刘承佑即位,后汉大权落入了郭威之手。刘崇向来与郭威不和,这仇人掌了权,得瑟起来,自己当然是非常不爽。于是他找来判官郑珙,商量对付的办法。

郑珙建议说:“朝廷现在是君弱臣强,这样下去肯定是会出事的,您是宗室,到时候郭威一定会对付您。晋阳这个地方兵强马壮,加上地形险固,是个居家过日子的好地方,您得赶紧行动起来。”

刘崇认为这个建议十分不错,此后便停止了向上面缴纳赋税,并四处搜罗人才,招兵买马,准备伺机而动。

950年,郭威带兵攻破汴州,杀掉了刘承佑,打算自己做皇帝,可惜后汉的大臣们并没有拥立他的意向。带着万分郁闷的心情,郭威只好先跟太后商量了一下,立刘崇的儿子刘承为帝,并派宰相冯道迎接刘崇之子。

不过,郭威的这点儿小把戏也就能忽悠一下智商在平均线以下的人,明白人都能看出来这不过是想要稳住刘崇,让他别起兵罢了。

不管把戏是不是高明,只要奏效就是好把戏。偏偏刘崇就是个智商在平均线以下的人,一下子就中了郭威的计,心想:自己儿子当上皇帝后,我这个老子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啊,以后还不是想怎样就怎样!

抱着这样的想法,刘崇不仅没有出兵,还派出使者去了汴州。郭威见第一步棋走对了,干脆做戏做全套,进一步忽悠使者说:“你看,我这人出身比较低贱,脖子上还有雀儿文身(黥刑烙的印),我这个形象也就当当地方的小老大罢了,当国家领导人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啊,请你叫你家将军别再怀疑我了。”

阿龙记事贴

李太后柔慈制武将

刘知远的李皇后是被强娶来的,但这位李皇后既来之则安之,没有反抗地做起了贤妻良母。郭威杀到开封时,李太后劝刘承道:“郭威怎么也是朝廷的人,下个诏书跟他好好说说,会没事的。”刘承不听。郭威入城后,对李太后以礼相待,后来还认她为母,尊为“昭圣皇太后”。

刘崇遇到郭威这么个主儿,就好比范伟遇上了赵本山,又一次被忽悠得跟什么似的,对郭威的话深信不疑。

有个叫李骧的明白人看不过去,劝刘崇说:“郭威那个家伙,亲手杀掉了您的侄儿皇帝,这种狼子野心之人绝对不会甘愿屈居人下。要我说,咱现在出兵,打到汴州再说,这样主动权也在我们手里,到时候老大您想怎么办都行,做皇帝也不在话下。”

可惜刘崇脑子真不好使,不仅没有接受这个提议,反而大骂李骧:“你这家伙,居然撺掇我去跟我儿子抢皇位,这不是离间我父子吗,实在太可恨了!”说完,叫手下将李骧拉出去咔嚓了,后来还非常实诚地将这事告诉了郭威,以示坦诚。

刘崇的坦诚,换来的不是对方的尊重,而是几个月后的一条噩耗:郭威杀掉了刘承,在汴州称帝,建立后周。至此,被忽悠得遍体鳞伤的刘崇方才如梦初醒,发现不仅赔了儿子,自己的处境也是岌岌可危。恼恨之下,刘崇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好,你郭威建周,自己当皇帝是吧,我也不是吃素的,我也来。于是刘崇便在太原称帝,继承了汉政权,史称北汉。同时不断讨好契丹人,以石敬瑭为“先进”榜样,自称侄皇帝,誓要借助契丹人的力量与郭威建立的后周顶牛,以报被忽悠之耻。

【阿龙看热闹】

冲动是魔鬼

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做出错误的判断,都是因为牵涉在其中的利益看起来太过美好,从而被蒙蔽了双眼。刘崇就是这样,被儿子即将做皇帝的美好前景所迷惑,就不去分析别人为什么会便宜他父子二人,所以最后被忽悠也不是意外之事。

为了不被事情当中掺杂着的种种利益晃花眼睛,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不带感情色彩的方式分析一下事情的缘由。换句话说,就是以理性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纷扰的情势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2、 南唐灭楚

951年,楚国内乱,南唐国自然不会放过这么一个趁火打劫的好机会,集结大军就攻了过去。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楚国武平节度使马希萼想要夺得楚国王位,但是靠他自个儿肯定是实力不济,想来想去就想出个借刀杀人的办法——找南唐国请求外援。

南唐元宗李接到这个请求,可谓高兴异常。他想:这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正愁没机会占你楚国便宜呢,你丫居然主动送上门来,那我再客气就对不起你的一番情意了。于是李就派楚州团练使何敬洙领兵出发,帮助马希萼夺取楚国王位。

马希萼得了南唐这么个生猛外援,立马腰板挺得又硬又直。这腰板直了,精神爽了,战斗力自然也就爆表了。很快,马希萼就率领朗州军攻陷了潭州。他先是杀掉了楚王马希广,然后自立为王,后来又觉得名称太短不够拉风,就自称天策大将军,兼任武安、武平、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

阿龙记事贴

众驹争槽

吴(南唐的前政权是杨吴)楚对立时,楚国丞相许德勋曾劝对方的领导人说:“我国虽然弱小,但开国猛将还在,你们就别惦记了。等到将来大王的儿子们为王位争斗时(众驹争槽),恐怕你们才有点儿机会。”果然,马殷死后,儿子马希声、马希范相继继位。马希范死后,马希广、马希萼、马希崇又纷纷出来争位,闹得国内一片混乱。

马希萼并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主儿,完成人生理想后就迅速堕落了。他变得纵酒荒淫,杀戮无度,搞得手下的将领们一个个叛离。

南唐方面对于这样的情况可谓是喜闻乐见。毕竟对方不争气他就可以“替天行道”了。李一看机不可失,便命令营屯都虞侯边镐为信州刺史兼湖南安抚使,率兵潜伏到萍乡一带伺机而动。

边镐这人不光有领兵才能,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才艺傍身,常常装扮成僧人或者卖艺的到潭州刺探消息,渐渐把潭州的虚实摸了个一清二楚。

不久,楚国的马步都指挥使徐威实在忍受不了马希萼的为人处事,发动兵变,拥立马希萼的弟弟马希崇为楚王,废掉马希萼并将其囚禁在衡山。

朗州方面的将领刘言听到这个消息后,觉得这么一个乱中取利的好机会不该放过,于是带着一帮子手下跑到潭州讨伐马希崇。

马希萼人虽然被囚禁在衡山,但是很快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衡山指挥使廖偃不甘寂寞,也跳进这个乱局搅起事来。他拥立马希萼为衡山王,四处招募小弟,很快就发展了数万人的队伍,也来争王位。

楚国内部算是乱成了一锅粥,南唐方面的边镐看着眼前的乱局,乐得眉开眼笑,说:“哎呀,这么大的便宜真是让我都不好意思去占了。”跟着也率领万把士兵去攻打潭州。

如此一来,马希崇就倒霉了,前有南唐兵讨伐,后有衡山王闹腾。马希崇想:再怎么也不能落到哥哥的手上。于是他一咬牙就投降了边镐,将南唐军引入潭州。

边镐不战而胜得了潭州,喜出望外,便开仓放赈,使当地民心得到安抚。

此后不多日,南唐武昌节度使刘仁赡率两百来艘战舰攻下了岳州,平定湖南一带。

11月,南唐将马氏宗族以及文武将吏千余人迁到金陵(今江苏南京),任命边镐为武安节度使,统领湖南。

经此之后,原楚国南岭以北的土地就归了南唐,以南则归了南汉。

阿龙辞典衡山

衡山在中国历史上以文化积淀深厚闻名,是南中国的宗教中心之一:是佛教天台宗的著名祖庭,南禅洪州宗、曹洞宗的发源地;是南方最著名的道教圣地,有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朱陵洞天,道教七十二福地之青玉坛福地、光天坛福地、洞灵源福地。佛教与道教的和谐共处为今天的信仰自由提供了榜样。

【阿龙看热闹】

团结才有力量

所谓的堡垒很多都是由内部攻破的。换句话说,坏事发生往往都有其内部的原因。南唐灭楚,不是因为南唐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而是楚国内部自己出了问题,从而给了南唐可乘之机。更可笑的是,楚国争利的一方还特意将南唐兵引进来,堪称真正的引狼入室,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偌大一个楚国被瓜分干净。

所以我们要懂得团结对于集体或者企业的重要性,如果不能消除内部无意义的损耗,甚至任其扩大,是不可能将企业做大做强的。

3、 慕容彦超之乱

郭威当上皇帝后,自然是要安抚各地的藩镇割据势力。其中,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就被其封为中书令,以示皇恩浩荡。不光如此,郭威还派文化人去安慰慕容彦超,甚至亲自写了一封信嘘寒问暖,完全是一副哥俩好的架势。

郭威如此的客气,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其中肯定有问题,多半是想先稳住后打击。慕容彦超也不是傻子,这么明显的糖衣炮弹,鬼才愿意吃呢。

于是慕容彦超开始拼命地招纳小弟,尤其待见亡命之徒。同时还暗中给北汉写信,想要给自己拉一个外援。

慕容彦超还使出和稀泥的手段,向郭威发检举信打小报告,说齐王高行周鬼鬼祟祟要谋反。这一小伎俩当然不是真要控告别人,不过是希望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罢了。

郭威能当上皇帝,自然也不是什么二货,这种无中生有的中伤完全入不了他的法眼。他顺手就把检举信拿给了高行周看,把高行周感动得热泪盈眶。慕容彦超搅乱局势的目的没达到,反倒被郭威借势拉拢了手下小弟,双方手段的高低一目了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郭威的地位是越发的稳,而相对的,慕容彦超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以至于他都不敢离开自己的兖州老巢,生怕一出去就被郭威给害了。

随着形势的恶化,慕容彦超渐渐在自己的地盘上也呆不下去了,他与北汉、南唐之间的联系被完全切断,基本上处于被孤立的状态。偏偏天下还到处流传他要造反的消息,这让他十分纠结。有一天他心一横,想:既然都这样了,干脆反了他娘的吧!

于是,慕容彦超带着自己招募的一众手下,终于反了。

因为慕容彦超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还不错,加上其本人还有点儿能力,郭威派去镇压的大将曹英、药元福竟然一直拿这个反骨仔没办法。

既然小弟不给力,那就只有老大出场了。郭威亲自到了兖州,直面慕容彦超。

一般来说,御驾亲征这种事是比较振奋士气的。不过,这还不足以保证胜利,郭威又耍了个手段——做梦。

做梦怎么能振奋士气呢?且看郭威是怎么办的。他头天晚上美美地睡去,第二天醒来就对手下说:昨晚朕做了个梦,梦见有金甲神人出现,告诉朕说下个月初二就可以返京。这话里的意思不就是下个月咱就能得胜回京嘛。所以呀,大伙打起精神,这可是神仙说我们会胜啊,不胜就没有天理了!

阿龙记事贴

黄袍加身

郭威稳定朝廷后,让手下将领发假情报,说契丹要南下进攻,然后奉李太后之命领兵出城,到了澶州。不久,数千将士发生兵变,拥立郭威为帝。后来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和澶州兵变几乎如出一辙,估计是向郭威学的。

还别说,那时候的人就吃这一套。官兵们听了郭威的忽悠,信以为真,士气果然变得高涨起来。

再看慕容彦超,虽然他带兵的能力还算得上是中上水平,但比起郭威来就有所不如了,至少在鼓舞士气方面就差了一个档次。人家郭威为了打胜仗,连神仙都搬了出来,可慕容彦超却连使钱这么个简单手段都舍不得用,光想着让手下出死力气,士气自然高不起来。士气不高,那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

正因如此,兖州好几次都差点儿被郭威军攻破。

危急关头,慕容彦超清醒了过来,心想这要是城被攻破了,就什么都没了,要钱还有个屁用。于是,慕容彦超一下子变得大方起来,拿出一堆又一堆的银子发给手下。

不过,谁都想不到的是,慕容彦超的醒悟与大方居然是装出来的:那些发下去的成堆的银子是他在山寨小作坊里加工出来的,不过是用铁胎镀了一层银而已。

好死不死的,下面领赏银的就有曾经在作坊里干过活的工人,慕容彦超拿假货糊弄人的丑闻立刻传遍了兖州。兖州的军民顿时不干了:你先人的,替你卖命守城,你就拿山寨银子来糊弄我们?这种小气的老大还有什么前途,再见吧你!

一批批的人偷偷摸摸地出城投降,兖州变得空虚起来。加上南唐和北汉的援军相继被打败,慕容彦超基本上是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最终,兖州被攻破了,小心眼儿的慕容彦超投井而亡,为这次叛乱划上了一个落寞的句号。

阿龙辞典慕容姓的起源

慕容姓的来源有二:一是来自中原,以汉代时寺庙的名称得来的姓;二是来自东胡鲜卑的一支。鲜卑慕容在两晋时登上历史舞台,出了无数牛人,如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等,在十六国时期都是闪耀的明星。

【阿龙看热闹】

心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做小事有小的格局,做大事就得有大的格局。也就是说,小事只需要考虑有限的因素就可以了,但大事就不一样。所谓大事,必然牵扯繁多,需要关心与留意的地方也就更多,要想做到面面俱到,眼界就必须放宽,心胸就必须变广,必须拥有更大的格局。小家子气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因此,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能站得多高,眼睛能看得多远,才能干与之相匹配的事。

3、 郭威请王峻

郭威能建立后周,当上皇帝,王峻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因此事成之后,郭威十分优待王峻,让他得到了枢密使等职务,权力比一般宰相都大。不仅如此,因为王峻比自己年长两岁,郭威常常以兄长称呼王峻,可以说给足了王峻面子。

然而世上总有无自知之明的人,郭威的优待和尊敬换来的不是王峻的感激,而是其日渐的骄纵轻狂。

郭威上台后,很是提拔了一些开国功臣,王峻觉得这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想来想去,就想出一个试探的法子:他先跟在外面的一些将领打好招呼,让他们保举自己,然后就假装向郭威请求辞职。

郭威在接到辞职信的不久后,又接到如雪片一般的保举信,当然不可能撤掉王峻,最后只能派人去请王峻,甚至还说要亲自上门。王峻撤回辞呈后,郭威又是一番好言好语地安抚,王峻便通过如此手段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有了这件事打底,王峻更觉得郭威离不开自己,于是越发肆无忌惮起来。

他在枢密院闲着无聊的时候,极尽奢华之能事,起了一座相当豪华的公署。建好之后还请郭威来剪彩,郭威看了后也没说什么,留下一些礼金就走了。

随后郭威心血来潮,在自己的内园也建了一个小殿,结果王峻却批评说:“老大,您的宫室已经不少了,还建这个干什么?”

郭威听了王峻的批评,心中恼火得很:你都能修大办公楼,我盖个小殿怎么了,我还是皇帝不是啊?嘴上就硬邦邦地回答道:“枢密院的房子也不少,那你又为什么要造那个公署呢?”王峻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