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五代那些事儿
3373600000008

第8章 李唐遗风——后唐(1)

1、 郭崇韬之死

郭崇韬是李存勖手下的得力干将,在灭梁战争中,郭崇韬功勋卓著,李存勖给了他很大的实权,朝中大事必要经过他才能定夺。正是因为大权在握,而又刚直不阿,所以郭崇韬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就有李存勖宠幸的一批太监。

郭崇韬后来逐渐感觉做什么事都有阻力,就跟亲信们说:“我辅佐天子取天下,今大功已成,谁想天子却跟一群小人在一起,使我动不动就遭受小人的攻击。与其这样,还不如离开中央到地方上去做军区司令。”

亲信们大摇其头道:“您得罪了不少人,如果一旦放下了手中权力,岂能安全?”

老郭认为这种分析很有道理,所以就在中央硬撑着。

925年,李存勖向蜀国用兵,郭崇韬赶紧建议李存勖让自己和魏王李继岌去,李存勖准了。两个月后,郭崇韬将蜀国灭亡,突发奇想,打算留在蜀国,不回中央了。李继岌就对他说:“皇上最器重您了,他怎么会让元老功臣留在边远之地呢?况且这件事我也没有权力做主啊。”郭崇韬认为李继岌说的很有道理,就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这时有一个太监在李继岌面前说,郭崇韬想留在蜀地,明显是图谋不轨,应该加以防范。

阿龙记事贴

太监忽悠术

洛阳宫内建筑多,有谣言说夜里有鬼魂出没,李存勖害怕了。宦官们说:“鬼神喜欢幽静的地方。现在宫室大半空着,有鬼很正常。”于是李存勖就让人四处去选宫女。一年夏天很热,宦官们又说:“原来长安大臣家都有很高的楼台,雕梁画栋,遮云蔽日,自然就凉快。”李存勖一听,又命人建高楼。

李继岌听后情绪激动,因为来蜀后,全是郭崇韬独掌大权,搞得他像是来观战的。战争结束后,蜀国的投降官员都忙着给郭崇韬拍马屁,从来没有正眼看过他这个魏王。

过了段时间,李存勖派出的太监向延嗣带来诏书命郭崇韬班师回朝,但郭崇韬没有按照礼节迎接。向太监为郭崇韬的失礼感到气愤不已,回到中央后,把郭崇韬交给他的蜀国财宝故意减半,上交给李存勖。

李存勖看着财宝很是不满:“人们都说蜀地金银珠宝不计其数,怎么只有这么少?”向太监立即回答:“臣问过很多蜀人,都说蜀地的珍宝都进了郭崇韬的府内。还说郭崇韬捞到黄金上万两、白银四十万两、名马一千匹,还有王衍的美姬六十名、乐工一百位、犀玉宝带一百条,而魏王府却只得到几匹病马而已。”

李存勖听闻此事,暴跳如雷。他命令另一个太监马彦圭火速赶往蜀地调查郭崇韬是否班师。如果还没有班师,就送信回来。接到还没班师的消息后,李存勖马上传圣旨,让李继岌就地将郭崇韬处决!

李继岌接到这一密令后,惊喜若狂,赶紧着手准备。第二天早晨,他以召郭崇韬议事的名义把他骗到自己府上,一挥手示意,左右的伏兵就跳出来用铁锤子活活敲死了郭崇韬。

一个王朝的肱骨之臣就这样死掉了。

阿龙辞典前蜀政权

前蜀政权由王建建立。王建原是唐朝忠武军将领,在唐末混战中占有了全蜀之地。907年王建称帝,国号蜀。前蜀疆域最大时占有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前蜀建立后,很少有大规模战争,因而社会安宁。不过前蜀的赋税繁重,所以皇位传到王建的儿子王衍一代就没再传下去。

【阿龙看热闹】

位子很重要

历史上,有不少官场中人刚直不阿,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去谄媚奉承、破坏原则。郭崇韬就是死在这上面。其实,郭崇韬的为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人应该有正气和独立的精神。但身在官场,这样做难免得罪人,不仅做事会遇到阻力,有时候连位子都保不住。所以说官场如战场,守住位子来很重要,只有守住位子,才有可能更好地发扬自己的主张。

2、 李存勖之死

李存勖在灭掉后梁、蜀国后,变得骄傲起来。他开始厌烦国事,每天都和一群戏子鬼混。他自己常常粉墨登场与戏子们共同做戏,每次出行都要有戏子陪同。因为这层关系,戏子们随时可以出入宫廷,有时甚至还干预朝政。有的朝官和藩镇为了求他们在皇帝面前说句好话,争着给他们送礼。李存勖还用戏子做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整个后唐朝廷简直成了一班戏子的舞台,任凭他们随意表演,大臣们反而成了沉默的观众,只能看,不能评。这种另类治国的种子终于在926年3月开花结果——后唐三军总司令(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李嗣源趁举国镇压叛乱时造反。

李嗣源是李存勖的干哥哥,老实巴交的一个人,就是因为实在不忍心看着李存勖乱搞,才造的反。李嗣源的大军向中央推进时,有大臣建议李存勖赶紧打开小金库激励部队。可李存勖那个抠门的老婆居然把三个年幼的皇子带出来,气呼呼地对要钱的大臣说:“你们以为做皇帝真的有钱吗?钱早就在打仗时赏光了,现在就剩下这三个小鬼,你们把他们卖了当军饷吧。”

这种无赖话只能堵住自己人的嘴,却堵不住李嗣源的大军。3月末,李嗣源长驱直入,攻陷后唐重镇汴州,李存勖只好返回洛阳,准备在他的长子魏王李继岌西征归来后合兵一处,再进剿李嗣源。令李存勖没想到的是,就在4月的时候,内部兵变发生了。

原来,李嗣源的先锋石敬瑭带兵逼近汜水关,李存勖火冒三丈,再加上众大臣已乱成一片,他决定亲自率军赶去扼守汜水关。这天,他所统率的骑兵和步兵按照他的命令,在洛阳城外等候出发。李存勖一早起来,正吃着早餐,忽然听到宫城兴教门外一片喧嚣声。他急忙拿起武器,带贴身的骑兵侍卫前去查看。走到中左门,正好看见他的亲兵头领郭从谦领着兵向他冲来。

李存勖气得哇哇怪叫,大骂道:“你这个戏子也敢造反?!”

郭从谦本是一戏子,因为嗓子好,被热爱戏曲的李存勖收留。李存勖见此人不但能唱,还能打,就让他做了亲军的头领。郭从谦除了善于唱戏,还善于拉帮结派。他先认了后唐重臣郭崇韬为叔父,然后又跟义父睦王李存打得火热。郭崇韬被李存勖杀掉后,他在部属中为郭崇韬鸣冤叫屈。李存勖知道后,把他叫到面前,训斥道:“你跟郭崇韬的关系我早有耳闻,他活着时你亲近他也就罢了,他现在死了,你居然还这么思念他,是不是想跟着他一块儿走啊?”

阿龙记事贴

李天下

李存勖不光喜欢看戏,有时还亲自登台过过瘾。有一次,他按照剧本的设计,连呼两声“李天下”。一个戏子立马冲过来给了他两嘴巴,把当场的人都吓傻了。那戏子却嬉笑着说道:“理(李)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一听非常高兴,厚赏了那个戏子。

郭从谦听后冷汗直冒,从这以后,他对李存勖是又怕又恨,于是暗中鼓动亲军,对李存勖极尽挖苦之能事。终于在4月的一天,他等来了机会,发动了兵变。

李存勖骂完,就一马当先,带领侍卫冲杀过来,将郭从谦和他的叛军赶出门外,并迅速关上了大门。郭从谦可不是善类,在门外又重新组织人马,见攻不进去,就开始放火。火势一大,守门的士兵全都跑了,郭从谦又杀进门内。李存勖与剩下的几十名侍卫(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是宦官和戏子)拼死抵挡。在乱战中,不知是哪位英雄向李存勖的脑袋射出一箭,李存勖听得风声,慌忙躲闪,可惜没有闪过,那支箭正中面门,痛得他哇哇怪叫。众侍卫赶紧把他从城楼上救下。太医赶忙替他拔出箭,一根血柱直冲出来。

李存勖流了太多的血,忽然觉得口渴。侍卫急忙跑进宫里跟李存勖的老婆说了这件事。这位财迷皇后正在收拾财宝准备跑路,听说丈夫中了箭,也不去探望,只送了一碗乳浆给丈夫喝。

这位皇后看来是铁了心要弄死李存勖,因为人在失血过多的情况下喝下乳浆只会加速死亡。果然,李存勖喝完这碗乳浆后,就一命呜呼了。

几个戏子害怕乱军进来侮辱主人的尸体,就将其拖到一平台上,在上面扔了一些李存勖生前摆弄过的乐器,一把火烧了。一代风流人物就这样灰飞烟灭。

【阿龙看热闹】

可以给利益,但不能给权力

魏征就曾对唐太宗说:当皇帝的不可有爱好,因为皇帝有了爱好,臣子们就会来钻营,把朝政搞坏。其实,只要是人,就会有爱好,问题是怎么处理好爱好。邓通很会拍汉文帝的马屁,汉文帝很喜欢他,但也很清楚他的能力,于是给了他一座铜山,让他发财而不让他担任高官来搞乱朝政。爱一个人要爱得恰当,自以为是地爱他,就有可能会毁了他。

3、 李嗣源是个好领导

李嗣源本是一个没有姓的沙陀部民,从13岁起就在李克用帐下效力,由于作战勇敢,被李克用收为义子。后来历经多处征战,功勋卓著。李存勖建后唐后,李嗣源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成为名副其实的军界大佬。926年,他在平叛时被叛将们拥立为皇帝,转身杀回中央。不久,李存勖死于内乱,李嗣源就成了名正言顺的后唐第二任皇帝。那一年,李嗣源已经六十岁了。

李嗣源不仅是个好人,还是个好领导。他一进入洛阳,就把那群戏子赶出了皇宫,还将罪无可恕的郭从谦拉出去砍了脑袋。在处置贪污问题上,他对贪官们从不手软。为了节省开支,他还经常大量削减宫廷人员。

有一次,他和宰相冯道谈论政事,冯道念了一首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照遍逃亡屋。

李嗣源听后感动得一塌糊涂,立即命人写下,经常诵念。意在告诫自己,百姓的生死其实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可有一刻忘记自己的责任。

李嗣源的长子李从荣喜欢作诗,经常聚集一些华而不实的浮夸子弟,互相吟诗唱和,而且还自认为很高明,很了不起。有一天,李嗣源把这个“诗人”儿子叫到跟前来,对他说:“你老子我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喜欢听那些读书儒生讲五经的道理,那些道理可以开豁人的智慧与思想。”

阿龙记事贴

杀敌用手不用口

李嗣源对待下属谦逊和蔼,从来不在众人面前夸耀自己的战功,得到的赏赐都分给属下。一次,其他将领在桌上夸夸其谈,争先恐后地夸耀自己如何勇猛善战。李嗣源听后慢慢地站起来,嘴角挂着笑,说道:“诸位是用口杀敌,而我,用手。”

儿子听了父亲的这番话,心上暗喜。李嗣源忽然话锋一转,说:“以前先皇帝(李存勖)在位时,我也看过他的诗,但看不懂。其实,我们都是将门之后,诗文素来不是专长。你如果偏要认为这是你的专长,定会被人在背后偷偷取笑,你切不可那样啊。”李从荣听后深感惭愧。

李嗣源曾经问枢密使范延光现有的马匹数,范延光告诉他有三万五千匹,李嗣源就叹息道:“朕从戎有四十年之久,太祖(即李克用)在太原的时候,骑兵不过七千,先皇(指李存勖)在时最多也就一万匹。现在有这么多马,却不能使九州统一,是我养士练将的才能不行啊。我老了,马将奈何?”

范延光也说:“臣经常想养马的负担很重,养一匹马的花费相当于养五个步兵,这三万五千匹马,就相当于十七万步兵。没有战争需要的话,就是白白损耗国力,臣担心日子长了难以维持。”

李嗣源点头称是,从此以后,就下诏禁止少数民族进献马匹给朝廷,只在边境一带挑良马来买。

李嗣源做的最使人敬慕的一件事就是在他做皇帝的那几年里,每天晚上都要在宫中点上香,向上天祷告:我李嗣源本是胡人,因为碰上了乱世被大家推举,不得已才做了皇帝。希望上天早生圣人,成为天下之主。

或许老天真的被感动了,在李嗣源当皇帝期间,赵匡胤出生了。

阿龙辞典横冲都

李嗣源每次作战,必率领五百名精锐骑兵冲锋,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李克用为嘉奖他,就把他率领的五百骑兵命名为“横冲都”。李嗣源每次带头冲锋,“横冲都”将士横冲敌阵,如入无人之境。由此,李嗣源和他的“横冲都”名扬天下,威震四海。

【阿龙看热闹】

能量决定光亮

李嗣源不但是个好人,更是个聪明人。他深知自己的能量不能使九州统一,所以只是在自己能量所及的范围内发挥光热。他天天向上天祷告,希望能降下一位圣人来统一天下就是他的聪明可贵之处,即使身居高位,也不忘记自己的斤两。

3、 楚国的“招商引资”

五代十国的时候,马殷占据的地方在今湖南地区,国号叫楚。这马殷原来是个木匠,祖上八辈子都是贫农,祖坟上也没冒过青烟。因为干木匠活养不活老婆孩子,马殷一咬牙就参了军,投在孙儒旗下,南征北战立功不小。后来孙儒兵败身死,马殷就取而代之,率军攻入湖南,做起了土皇帝。

虽然也是一方大佬了,但马殷跟隔壁的军阀根本没法比,人家占的都是富得流油的江淮、四川等地,他占的却是当时鸟不拉屎的湖南。要说在马殷之前的湖南,那是真的穷。因为远离中国的政治中心,湖南的条件非常落后,社会形态非常原始,很多地方都还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虽然种水稻,但是亩产相当低,吃几顿就没了。黄巢之乱的时候,国家的钱都花得差不多了,其他地方刮不出油水来,就把手伸向了湖南,把它搞得穷上加穷,盗贼四起。

马殷也知道现在的湖南捞不到什么东西,但是自己拼了命也就占到了这块地方,必须得认。眼下最急迫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湖南的经济搞上去,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

马殷一时半会儿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天天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快要愁死的时候大臣高郁跟他说了几句话。马殷一听,立马来了精神,吃饭和睡觉都觉得倍儿香。

原来,湖南别的特产没有,但却有个很有商业价值的东西,那就是茶叶。茶叶在古代可是第一饮品,开门七件事里就有茶没有酒。在晚唐,人们吃茶跟吃饭似的,不是一般的上瘾。因为需求量大,做茶叶生意就成了当时最赚钱的行业,那时炒茶的跟现在温州炒房的有的一拼。当时因为战乱,江淮和四川的茶叶都不再外销,华北巨大的市场需求就出现了真空。高郁对马殷说:“您看,这就是我们的机会。”马殷茅塞顿开,马上下令开放湖南茶叶市场。这个消息马上把华北人的茶虫给勾活了,华北商人成群结队地进入湖南,掀起了抢购狂潮。商人们把一沓一沓的钞票都送到了马殷手中,数钱数到手抽筋的马殷睡梦中都笑醒好几次。

高郁一看马殷这样子,心想:小样儿,这点儿钱就把你给乐的。不过这话他没说出口,只是委婉地对马殷说:“大王莫急着高兴,您看我给您招商引资,让您赚比这多得多的钱,您看要不要得。”马殷乐不可支地说:“要得,要得,你放心去干吧,记住把赚来的钱上缴。”高郁点点头说:“大王放心,只要您给我涨点儿工资就可以了。”马殷笑道:“涨,一定涨。”

接着高郁就开导马殷,说这税收和民生就好像人和氧气的关系,人需要氧气才不会咽气,税收需要百姓也得利才盘得活。马殷听了半天没听懂,高郁就说:“说白了吧,就是减税,但我保证您的收入比现在翻一番。”马殷立马笑道:“减,马上减。”

因为楚国关税低,而且货又新鲜又便宜,没过几天就把天下的商人都吸引了过来。农民们看到种茶叶可以赚大钱,都改种茶叶。一到茶叶上市的时候,楚国全境都是讨价还价的声音。